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光兴,高诚,徐平等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4393373X
- 页数:416 页
1 引言 1
1.1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1
1.1.1定义 1
1.1.2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与动物实验 2
1.1.3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与比较医学 3
1.1.4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分类 4
1.2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的意义 4
1.2.1避免人体接受实验的风险 4
1.2.2便于实验材料的获取与比较 4
1.2.3简化实验操作和样品收集 4
1.2.4提供发病率较低的疾病材料 5
1.2.5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某些疾病的性质 5
1.3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的形态学方法 5
1.3.1酶组织化学方法 5
1.3.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5
1.3.3放射自显影技术 5
1.3.4电子显微镜技术 5
1.3.5形态定量病理技术 5
1.4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应用领域及前景 6
1.4.1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应用领域 6
1.4.2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发工作展望 6
2 心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8
2.1心肌炎动物模型 8
2.1.1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鼠心肌炎模型 8
2.1.2鼠巨细胞病毒感染BALB/c小鼠心肌炎模型 8
2.1.3白喉毒素致小鼠心肌炎模型 8
2.2心包炎动物模型 9
2.2.1不开胸制备兔缩窄性心包炎模型 9
2.2.2化脓性心包炎动物模型 9
2.3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10
2.3.1不开胸制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10
2.3.1.1中国小型猪心导管介入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死模型 10
2.3.1.2大鼠线栓法引起心肌缺血模型 10
2.3.2开胸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11
2.3.2.1电刺激犬冠状动脉引起的心肌梗死模型 11
2.3.2.2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15
2.4心肌病动物模型 12
2.4.1阿霉素腹腔注射引起的动物心肌病模型 12
大鼠心肌病模型和兔心肌病模型 12
2.4.2呋喃唑酮引起的心肌病模型 12
2.4.2.1呋喃唑酮引起的大鼠心肌病模型 12
2.4.2.2呋喃唑酮诱导火鸡扩张型心肌病模型 13
2.4.3去甲肾上腺素性心肌病动物模型 13
2.5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13
2.5.1药物诱导引起的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13
2.5.1.1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 13
2.5.1.2整体动物静脉注射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 14
2.5.1.3氯化钡和氯化钙诱发心律失常 14
2.5.1.4氯仿、氯仿-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所致的心律失常 15
2.5.1.5强心苷类诱发心律失常 16
2.5.1.6异搏定诱发心律失常 17
2.5.1.7心房局部应用乙酰胆碱诱发心房颤动法 17
2.5.1.8中药致大鼠室性心律失常 17
2.5.2电刺激诱发心律失常模型 17
2.5.2.1兔电刺激心脏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17
2.5.2.2犬缺血心脏程控电刺激致室性心律失常 18
2.5.2.3心肌细胞迟后除极和触发心律失常药理模型 18
2.5.3冠状动脉结扎诱发心律失常 19
2.5.3.1犬Harris两部结扎法诱导的心律失常 19
2.5.3.2麻醉大鼠冠状动脉结扎诱发心律失常 19
2.5.3.3清醒大鼠冠状动脉结扎诱发心律失常 19
2.5.3.4心肌缺血再灌致心律失常模型 20
2.5.4细胞水平的心律失常模型 20
2.6心肌缺血动物模型 21
2.6.1冠脉结扎法制做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21
2.6.2简易结扎冠状动脉制犬心肌缺血模型 21
2.6.3开胸结扎或压迫冠状动脉致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22
2.6.4闭胸制备犬慢性心肌缺血和梗死模型 22
2.6.5改良Ameroid环法制备慢性心肌缺血模型 22
2.6.6可控兔心肌缺血模型的建立 23
2.6.7加垫片推管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23
2.6.8药物诱导心肌缺血 23
2.6.9微球注射诱导心肌缺血 24
2.6.10离体大鼠心脏冠状动脉结扎缺氧模型 24
2.6.11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实验 24
2.7心源性休克动物模型 25
2.7.1冠状动脉分支结扎法致心源性休克模型 25
2.7.2注射戊巴比妥钠法致心源性休克模型 25
2.8肺源性心脏病动物模型 25
2.8.1野百合碱诱发肺心病动物模型 26
2.8.2三氯化铁诱发肺心病动物模型 26
2.9动脉血栓动物模型 27
2.9.1自体动脉血栓动物模型 27
2.9.2化学性损伤动物模型 27
2.9.2.1 FeC13诱导的主动脉血栓 27
2.9.2.2 H2O2诱导的动脉血栓 27
2.9.3机械性损伤动物模型 28
2.9.3.1插管损伤兔主动脉形成血栓 28
2.9.3.2球囊损伤主动脉形成血栓 28
2.1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物模型 28
2.10.1兔出血症病毒诱导兔DIC动物模型 28
2.10.2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兔DIC模型 29
2.10.3组织凝血活酶诱导兔急性DIC模型 29
2.10.4尾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加葡萄糖酸钙诱导大鼠早期急性DIC模型 29
2.10.5凝血酶加氨基己酸复合诱导兔DIC模型 29
2.10.6用兔脑粉浸液复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 30
2.11高血压动物模型 30
2.11.1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 30
2.11.2肾外包扎性高血压模型 31
2.11.3去氧皮质酮(DOC)盐性高血压模型 31
2.11.4遗传性高血压模型 31
2.11.5去除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致高血压模型 32
2.11.6应激性高血压模型 32
2.11.7延髓神经压迫致高血压模型 32
2.11.8其他高血压模型 33
2.12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 33
2.12.1食物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33
2.12.1.1兔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33
2.12.1.2鹌鹑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33
2.12.1.3猕猴脑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34
2.12.2药物性动物粥样硬化模型 34
2.12.3损伤内膜法致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35
2.12.4高脂饲料加空气干燥术致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37
2.12.5毁损下丘脑弓状核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37
2.12.6兔肺炎衣原体(Cpn)感染加高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37
2.12.7基因工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38
2.13门脉高压动物模型 38
2.13.1四氯化碳致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 38
2.13.2硫代乙酰胺致大鼠门静脉高压模型 39
2.13.3部分门静脉结扎致门静脉高压模型 39
2.13.4门-腔静脉吻合致门静脉高压模型 40
2.13.5结扎胆总管致门静脉高压模型 40
2.13.6门静脉内注射血管阻塞物致门静脉高压模型 40
2.13.7缩窄门静脉主干加丝线致慢性犬门静脉高压症模型 41
2.14闭塞性脉管炎动物模型 42
2.14.1月桂酸致大鼠闭塞性脉管炎动物模型 42
2.14.2免疫法致大鼠闭塞性脉管炎模型 42
2.15三尖瓣口狭窄右心房肥大动物模型 43
2.15.1开胸法致三尖瓣口狭窄右心房肥大动物模型 43
2.15.2闭胸法致三尖瓣口狭窄右心房肥大动物模型 43
2.16冠状动脉痉挛动物模型 44
2.16.1缩血管药物直接刺激法致冠状动脉痉挛动物模型 44
2.16.2机械损伤法致冠状动脉痉挛动物模型 44
2.16.3 IL-1介导的冠脉痉挛 45
2.16.4卵巢切除法致冠状动脉痉挛动物模型 45
2.17狭窄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45
2.17.1急性肾性高血压模型 45
2.17.2慢性肾性高血压 46
2.17.3肾外包扎性高血压 46
2.18过敏性休克动物模型 46
2.18.1 PAF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46
2.18.2牛血清白蛋白抗原过敏反应引起的休克 46
2.18.3豚草素过敏性休克模型 46
2.19室间隔缺损(VSD)动物模型 47
2.19.1开胸直视手术法致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 47
2.19.2经静脉穿刺法致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 47
2.20房间隔缺损(ASD)动物模型 48
2.21紫绀型心脏病动物模型 48
2.21.1慢性缺氧致紫绀型心脏病动物模型 48
2.21.2大动脉转位致紫绀型心脏病动物模型 48
2.22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动物模型 49
2.22.1压力超负荷法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 49
2.22.2容量超负荷法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 49
2.22.2.1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侧侧吻合术 49
2.22.2.2下腔静脉缩窄法 50
2.22.3破坏房室瓣或主动脉瓣造成血液反流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 50
2.22.4减弱心肌收缩力法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 51
2.22.4.1结扎左冠状动脉法 51
2.22.4.2快速心室起搏法 51
2.22.4.3药物法 52
2.23慢性缺氧性心脏病动物模型 52
2.23.1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建立动物模型 52
2.24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动物模型 53
2.25体外循环动物模型 53
2.25.1闭胸法 53
2.25.2开胸法 54
2.26颈动脉球囊扩张再狭窄动物模型 54
2.27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 54
2.28脂肪栓塞综合征动物模型 55
3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62
3.1食管疾病动物模型 62
3.1.1食管狭窄动物模型 62
3.1.2食管静脉曲张动物模型 62
3.1.2.1大鼠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食管静脉曲张模型 62
3.1.2.2犬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模型 63
3.1.3酸性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 63
3.1.3.1半幽门缝扎加贲门肌切开术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 63
3.1.3.2不全幽门结扎加食管下括约肌(LES)切开术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 64
3.1.3.3酸灌注法反流性食管炎模型 64
3.2胃疾病动物模型 64
3.2.1急性胃炎动物模型 64
3.2.2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 65
3.2.2.1物理因素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 65
3.2.2.2化学物质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 65
3.2.2.3 Hp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 66
3.2.2.4免疫法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 67
3.2.2.5胃肠吻合术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 67
3.2.3急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68
3.2.3.1化学物质诱发急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68
3.2.3.2幽门结扎诱发急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68
3.2.4慢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69
3.2.4.1乙酸烧灼法诱发慢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69
3.2.4.2 Hp诱发慢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69
3.2.4.3十二指肠反流术诱发慢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70
3.2.4.4腺胃热烙法诱发慢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70
3.2.5应激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70
3.2.5.1水浸拘束法诱发应激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70
3.2.5.2开放性腹腔海水浸泡拘束法诱发应激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71
3.2.5.3热水烫伤法诱发应激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71
3.3肠疾病动物模型 71
3.3.1十二指肠溃疡动物模型 71
3.3.1.1半胱胺诱发十二指肠溃疡动物模型 71
3.3.1.2乙酸诱发十二指肠溃疡动物模型 72
3.3.1.3应激性十二指肠溃疡动物模型 72
3.3.2阑尾炎动物模型 73
3.3.3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动物模型 73
3.3.4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74
3.3.4.1乙酸诱发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74
3.3.4.2二硝基氯苯诱发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74
3.3.4.3三硝酸苯磺酸诱发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75
3.3.4.4葡聚糖硫酸钠诱发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76
3.3.4.5过氧化亚硝酸钠(NaOONO2)诱发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77
3.3.4.6恶唑酮(Oxazolone)诱发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77
3.3.4.7大肠杆菌免疫法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78
3.3.4.8结肠黏膜组织致敏诱发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79
3.3.4.9胎鼠结肠种植诱发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79
3.3.5肠粘连动物模型 80
3.3.6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 80
3.3.6.1束缚应激(wrap restraint stress, WRS)性IBS动物模型 80
3.3.6.2冰水刺激性IBS动物模型 80
3.3.6.3炎症继发性IBS动物模型 81
3.3.6.4机械扩张性IBS动物模型 82
3.4肝疾病动物模型 82
3.4.1肝内胆汁淤积动物模型 82
3.4.1.1 α-萘基异硫氰酸模型 82
3.4.1.2牛磺石胆酸钠模型 83
3.4.1.3肝外胆汁淤滞模型 83
3.4.2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 83
3.4.2.1乙醇灌胃加高脂喂养模型 83
3.4.2.2酒精灌胃模型 84
3.4.2.3 Lieber-Decarli模型 84
3.4.2.4 Tsukarnoto -French模型 85
3.4.3肝炎动物模型 85
3.4.4脂肪肝动物模型 85
3.4.4.1高脂饲料诱发脂肪肝模型 85
3.4.4.2禁食后喂饲高糖类饲料诱发脂肪肝模型 85
3.4.4.3全肠外营养诱发脂肪肝模型(TPN) 86
3.4.4.4化学物质诱发脂肪肝模型 86
3.4.4.5酒精性脂肪肝模型 86
3.4.4.6特殊种系动物脂肪肝模型 86
3.4.5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87
3.4.5.1四氯化碳诱发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87
3.4.5.2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87
3.4.5.3硫代乙酰胺(TAA)诱发肝纤维化模型 88
3.4.5.4乙醇诱发的肝纤维化模型 88
3.4.5.5血清免疫法诱发肝纤维化模型 89
3.4.5.6胆总管结扎法诱发肝纤维化模型 89
3.4.6肝硬化动物模型 90
3.4.6.1四氯化碳诱发肝硬化动物模型 90
3.4.6.2营养不良性肝硬化动物模型 91
3.4.6.3乙醇诱发肝硬化模型 91
3.4.6.4血清免疫法诱发肝硬化模型 91
3.4.6.5化学物质诱导肝硬化动物模型 91
3.4.6.6胆总管结扎法诱发肝硬化模型 92
3.4.7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 93
3.4.7.1肝切除诱发肝衰竭动物模型 93
3.4.7.2急性肝缺血诱发肝衰竭动物模型 94
3.4.7.3四氯化碳诱发肝衰竭模型 94
3.4.7.4对乙酰氨基酚诱发肝衰竭模型 94
3.4.7.5氨基半乳糖诱发肝衰竭模型 95
3.4.7.6硫代乙酰胺(TAA)诱发肝衰竭模型 96
3.4.7.7复合因素诱发肝衰竭动物模型 96
3.5胆囊疾病动物模型 97
3.5.1胆囊炎动物模型 97
3.5.1.1细菌性胆管感染模型 97
3.5.1.2总胆管结扎加细菌感染模型 97
3.5.1.3植石性胆囊炎模型 98
3.5.1.4化学物质诱发胆囊炎模型 98
3.5.2胆结石动物模型 98
3.5.2.1食饵诱发性胆固醇结石模型 98
3.5.2.2食饵诱发性胆色素结石模型 99
3.5.2.3植入性结石模型 99
3.6胰腺疾病动物模型 99
3.6.1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 99
3.6.2慢性胰腺炎动物模型 100
3.6.3胰腺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 101
3.6.4单纯胰腺移植动物模型 101
3.7其他疾病动物模型 102
3.7.1呕吐动物模型 102
3.7.1.1硫酸铜溶液诱发家鸽呕吐模型 102
3.7.1.2顺铂诱发家鸽呕吐模型 102
3.7.2食物过敏动物模型 102
3.7.3带血管胸腺移植动物模型 103
3.7.4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动物模型 103
3.7.5脓毒血症动物模型 104
3.7.5.1脓毒血症小鼠动物模型 104
3.7.5.2脓毒血症家兔模型 104
3.7.6腹腔感染动物模型 104
3.7.6.1大鼠肠瘘手术法腹腔感染模型 104
3.7.6.2犬腹腔注射粪便滤液腹腔感染模型 104
3.7.7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动物模型 105
3.7.7.1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小鼠模型 105
3.7.7.2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大鼠模型 105
3.7.7.3多器官衰竭综合征(MODS)家兔模型 105
4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113
4.1阻塞性气道疾病动物模型 113
4.1.1慢性阻塞性肺病动物模型 113
4.1.1.1吸入二氧化硫(SO2)动物模型 113
4.1.1.2吸烟动物模型 113
4.1.2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 113
4.1.3肺气肿动物模型 114
4.1.3.1被动吸烟模型 114
4.1.3.2蛋白酶模型 114
4.1.4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 114
4.1.4.1豚鼠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 114
4.1.4.2支气管哮喘转基因动物模型 115
4.1.5支气管扩张动物模型 115
4.2限制性肺疾病动物模型 115
4.2.1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 115
4.2.2硅沉着病动物模型 116
4.2.2.1大鼠硅沉着病模型 116
4.2.2.2小鼠硅沉着病模型 116
4.2.2.3家兔硅沉着病模型 116
4.2.2.4小型猪硅沉着病模型 117
4.2.3肺纤维化动物模型 117
4.2.3.1博莱霉素肺纤维化模型 117
4.2.3.2平阳霉素肺纤维化模型 117
4.2.3.3百草枯肺纤维化模型 117
4.3损伤性肺疾病动物模型 118
4.3.1肺水肿动物模型 118
4.3.1.1化学物质性肺水肿动物模型 118
4.3.1.2复张性肺水肿动物模型 118
4.3.1.3海水淹溺性肺水肿动物模型 119
4.3.2肺栓塞动物模型 119
4.3.3肺挫伤动物模型 120
4.3.4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动物模型 120
5 泌尿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123
5.1肾小球疾病动物模型 123
5.1.1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 123
5.1.1.1肾源性肾小球肾炎模型 123
5.1.1.2非肾源性肾小球肾炎模型 124
5.1.1.3感染性肾小球肾炎模型 124
5.1.1.4非感染性肾小球肾炎模型 125
5.1.2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 126
5.2肾小管损害动物模型 126
5.2.1腹腔注射醋酸铅肾病模型 126
5.2.2静脉注射氯化汞肾病模型 127
5.2.3皮下注射升汞肾病模型 127
5.3肾盂疾病动物模型 127
5.3.1急性肾盂肾炎动物模型 127
5.3.1.1单纯感染模型 127
5.3.1.2手术加感染模型 128
5.3.2慢性肾盂肾炎动物模型 128
5.3.3先天性肾盂积水动物模型 129
5.4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 130
5.4.1单侧输尿管梗阻法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 130
5.4.2输尿管内置管建立兔单侧输尿管梗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 130
5.4.3庆大霉素诱导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 131
5.4.4单侧肾静脉结扎法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 131
5.5肾代谢紊乱动物模型 132
5.5.1高血肌酐动物模型 132
5.5.1.1静滴肌酐溶液制备高血肌酐动物模型 132
5.5.1.2切除部分肾制备高血肌酐动物模型 132
5.5.2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 133
5.5.2.1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 133
5.5.2.2高脂高糖饲料诱导兔糖尿病肾病模型 133
5.6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 133
5.6.1急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 133
5.6.1.1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 133
5.6.1.2中毒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 135
5.6.2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 137
5.6.2.1物理学方法建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 137
5.6.2.2化学方法建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 138
5.6.2.3生物学方法建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 140
5.7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 140
5.7.1 Pristane诱导BALB/c狼疮鼠模型 140
5.7.2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小鼠模型 141
5.8膀胱疾病动物模型 142
5.8.1膀胱炎动物模型 142
5.8.2膀胱梗阻动物模型 142
5.8.3膀胱结石动物模型 143
5.9尿道疾病动物模型 143
5.9.1氟他胺诱导小鼠尿道下裂模型 143
5.9.2己烯雌酚建立尿道下裂大鼠模型 143
5.9.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诱导尿道下裂大鼠模型 144
5.10肾脏结石动物模型 144
5.10.1乙二醇加氯化铵诱发大鼠肾结石模型 144
5.10.2乙二酰胺诱发兔肾结石模型 145
5.10.3尿酸诱发大鼠肾结石模型 145
5.11其他疾病动物模型 146
5.11.1肛门闭锁动物模型 146
5.11.2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动物模型 146
6 生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151
6.1产科疾病动物模型 151
6.1.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动物模型 151
6.1.1.1子宫胎盘缺血模型 151
6.1.1.2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模型 151
6.1.1.3阿霉素肾病模型 151
6.1.1.4慢性高胰岛素模型 152
6.1.1.5交感神经紧张模型 152
6.1.1.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模型 152
6.1.1.7反复寒冷刺激模型 152
6.1.2胎儿窘迫动物模型 153
6.1.2.1胎羊腹主动脉微球注射胎儿窘迫动物模型 153
6.1.2.2孕大鼠子宫动脉钳夹建立胎儿窘迫模型 153
6.1.3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动物模型 154
6.1.4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动物模型 154
6.1.4.1子宫动脉结扎模型 154
6.1.4.2营养不良模型 154
6.1.4.3腹腔注射放线菌素D模型 155
6.1.4.4被动吸烟模型 155
6.2妇科疾病动物模型 155
6.2.1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 155
6.2.1.1雄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 155
6.2.1.2雌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 155
6.2.1.3用孕激素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 156
6.2.1.4用胰岛素联合HCG模型 156
6.2.2自然流产动物模型 156
6.2.2.1脾虚黄体抑制动物流产模型 156
6.2.2.2肾虚黄体抑制动物流产模型 156
6.2.3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 157
6.2.3.1大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157
6.2.3.2小鼠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157
6.2.4运动性闭经动物模型 157
6.3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动物模型 158
6.3.1动脉粥样硬化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模型 158
6.3.2糖尿病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动物模型 158
6.4前列腺疾病动物模型 159
6.4.1前列腺炎动物模型 159
6.4.1.1甲醛加巴豆油混合致炎液诱发前列腺炎动物模型 159
6.4.1.2前列腺组织蛋白抗原诱发前列腺炎动物模型 159
6.4.2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 159
6.4.2.1犬前列腺增生模型 159
6.4.2.2啮齿类动物前列腺增生模型 160
6.5睾丸疾病动物模型 160
6.5.1睾丸炎动物模型 160
6.5.2睾丸纤维化动物模型 161
7 内分泌疾病动物模型 165
7.1糖尿病动物模型 165
7.1.1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 165
7.1.2诱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 167
7.1.2.1大鼠糖尿病模型 167
7.1.2.2豚鼠Ⅰ型糖尿病模型 168
7.1.2.3东方田鼠糖尿病模型 168
7.1.2.4兔糖尿病模型 168
7.1.2.5小型猪糖尿病模型 169
7.1.2.6肾阴虚型糖尿病模型 169
7.1.2.7糖尿病转基因动物模型 169
7.2甲状腺疾病动物模型 170
7.2.1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动物模型 170
7.2.1.1自发性动物模型 170
7.2.1.2免疫介导模型 170
7.2.2甲状腺肿动物模型 170
7.2.2.1狨猴甲状腺肿模型 170
7.2.2.2大鼠甲状腺肿模型 171
7.2.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动物模型 171
7.2.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动物模型 172
7.2.5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动物模型 172
7.3皮肤内分泌疾病动物模型 172
7.3.1银屑病动物模型 172
7.3.1.1自发性动物模型 172
7.3.1.2诱发性动物模型 173
7.3.1.3裸鼠-皮损移植模型 173
7.3.1.4银屑病转基因动物模型 173
7.3.2硬皮病(Animal model of scleroderma)动物模型 174
7.4其他内分泌疾病动物模型 175
7.4.1糖皮质激素升高动物模型 175
7.4.2舍格伦综合征动物模型 175
7.4.2.1自发性动物模型 175
7.4.2.2诱发性动物模型 176
7.4.3肥胖动物模型 176
7.4.3.1自发性肥胖动物模型 176
7.4.3.2饮食诱导性肥胖动物模型 177
8 眼耳鼻喉科疾病动物模型 180
8.1眼科疾病动物模型 180
8.1.1近视眼动物模型 180
8.1.1.1雏鸡形觉剥夺方法 180
8.1.1.2近距离视物方法 180
8.1.2白内障动物模型 180
8.1.2.1采用D-半乳糖诱导白内障模型 180
8.1.2.2外伤性白内障模型 181
8.1.2.3钝挫伤白内障模型 181
8.1.2.4硒性白内障模型 181
8.1.2.5紫外线照射白内障模型 181
8.1.3角膜炎动物模型 182
8.1.3.1单纯疱疹病毒性方法 182
8.1.3.2眼损伤型细菌性方法 182
8.1.4表层角膜镜片术动物模型 182
8.1.5大泡性角膜病变动物模型 182
8.1.6角膜瘢痕动物模型 183
8.1.7角膜内皮损伤动物模型 183
8.1.7.1芥子气法复制角膜内皮损伤动物模型 183
8.1.7.2采用冷冻法复制角膜内皮损伤动物模型 183
8.1.8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184
8.1.8.1采用物理方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 184
8.1.8.2采用化学方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 184
8.1.8.3采用内毒素方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 184
8.1.8.4采用免疫原性方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 185
8.1.9变应性结膜炎动物模型 185
8.1.9.1 Ⅰ型变态反应模型 185
8.1.9.2 Ⅲ型变态反应模型 186
8.1.10高眼压动物模型 186
8.1.10.1急性高眼压模型 186
8.1.10.2慢性高眼压模型 186
8.1.11低眼压动物模型 186
8.1.11.1损伤睫状体诱导低眼压模型 186
8.1.11.2外伤后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Intreorerinopathy, PVR)诱导慢性低眼压模型 187
8.1.12视神经损害动物模型 188
8.1.12.1标定性视神经损伤模型 188
8.1.12.2间接视神经损伤模型 188
8.1.12.3视神经牵拉伤模型 188
8.1.1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动物模型 188
8.1.13.1药物液化与机械液化结合法 188
8.1.13.2机械注射法 189
8.1.14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动物模型 189
8.1.15视网膜静脉阻塞动物模型 190
8.1.15.1光动力学方法 190
8.1.15.2激光法 190
8.1.16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190
8.1.17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动物模型 191
8.1.17.1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法 191
8.1.17.2光化学法 191
8.1.18眼眶骨折眼球内陷动物模型 191
8.2耳疾病动物模型 192
8.2.1中耳炎动物模型 192
8.2.1.1豚鼠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Media, SOM)模型 192
8.2.1.2小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 192
8.2.1.3大鼠化脓性中耳炎(Suppurative OtitisMedia)模型 193
8.2.2神经性耳聋动物模型 193
8.2.3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 193
8.2.4外周性前庭损害动物模型 194
8.2.5基底动脉栓塞动物模型 194
8.3鼻疾病动物模型 195
8.3.1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 195
8.3.2鼻窦炎动物模型 195
8.3.2.1大鼠鼻窦炎模型 195
8.3.2.2兔鼻窦炎模型 196
8.3.2.3小鼠鼻窦炎模型 197
8.3.3上颌窦炎动物模型 197
8.4咽喉疾病动物模型 197
8.4.1咽炎动物模型 197
8.4.1.1急性咽炎动物模型 197
8.4.1.2慢性咽炎动物模型 198
8.4.2喉麻痹动物模型 198
9 口腔疾病动物模型 202
9.1口腔溃疡动物模型 202
9.2复发性口腔溃疡动物模型 202
9.3牙龈增生动物模型 202
9.4牙齿激发痛动物模型 203
9.5牙髓炎动物模型 203
9.6牙周炎动物模型 204
9.6.1饮食方式建立牙周炎模型 204
9.6.2牙颈部结扎形成的牙周炎模型 204
9.6.3口腔接种细菌形成的牙周炎模型 205
9.6.4去除牙槽骨并植入牙石形成牙周炎动物模型 205
9.6.5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结合形成的牙周炎模型 205
9.7尖周病动物模型 206
9.7.1恒河猴尖周病模型 206
9.7.2大鼠尖周病模型 206
9.8氟斑牙动物模型 206
9.8.1大鼠氟斑牙动物模型 206
9.8.2小鼠氟斑牙动物模型 207
9.9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动物模型 207
9.10牙周膜牵张成骨快速牙移动动物模型 208
9.11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 208
9.11.1乳酸脱氢酶诱导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 208
9.11.2胶原酶诱导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 209
9.11.3手术切除关节盘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 209
10 骨骼疾病动物模型 212
10.1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212
10.1.1卵巢切除模型 212
10.1.2维甲酸模型 212
10.1.3可的松模型 212
10.2骨关节炎动物模型 213
10.2.1自发性动物模型 213
10.2.2诱发性动物模型 213
10.2.2.1机械制动模型 213
10.2.2.2手术方法制作骨关节炎模型 213
10.2.2.3药物注射诱发骨关节炎模型 214
10.2.2.4骨关节炎转基因动物模型 214
10.3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 215
10.3.1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215
10.3.2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216
10.3.3卵蛋白性关节炎模型 216
10.4大骨节病动物模型 217
10.4.1鸡大骨节病模型 217
10.4.2小型猪大骨节病模型 217
10.5创伤性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动物模型 217
10.6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 217
10.6.1液氮冷冻法 217
10.6.2激素法 218
10.7佩尔斯特病动物模型 218
10.8椎动脉受压动物模型 218
10.9椎弓椎体截骨矫正驼背动物模型 219
10.10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 219
10.11颈椎病动物模型 220
10.11.1神经根型动物模型 220
10.11.2颈椎力学失衡动物模型 220
10.11.3椎动脉型动物模型 220
10.12腰椎椎管狭窄症动物模型 221
10.12.1犬腰椎椎管狭窄模型 221
10.12.2大鼠腰椎椎管狭窄模型 221
11 皮肤疾病动物模型 224
11.1烧(烫)伤动物模型 224
11.1.1小型猪烫伤模型 224
11.1.2大鼠烫伤模型 224
11.1.3兔烫伤模型 225
11.1.4电烧伤动物模型 225
11.2冻伤动物模型 226
11.2.1酒精致冻模型 226
11.2.2液氮致冻模型 226
11.3肌炎动物模型 226
11.3.1大鼠肌炎模型 226
11.3.2豚鼠肌炎模型 227
11.4瘙痒动物模型 227
11.5皮肤过敏动物模型 227
11.6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动物模型 227
11.6.1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移植模型 227
11.6.2动物自身模型 228
11.7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 228
11.8皮肤压力溃疡动物模型 229
12 血液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231
12.1红细胞疾病动物模型 231
12.1.1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231
12.1.1.1低铁饲料饲喂建立的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 231
12.1.1.2低铁饲料饲喂加定期少量放血建立的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 231
12.1.2失血性贫血动物模型 232
12.1.3溶血性贫血动物模型 233
12.1.3.1乙酰苯肼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大鼠模型 233
12.1.3.2盐酸苯肼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大鼠模型 233
12.1.4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 234
12.1.4.1物理刺激法 234
12.1.4.2化学诱导法 234
12.1.4.3免疫介导法 234
12.1.4.4复合方法诱导法 234
12.2白细胞疾病动物模型 236
12.2.1白细胞减少症动物模型 236
12.2.1.1大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 236
12.2.1.2急性白血病动物模型 236
12.2.1.3慢性白血病动物模型 236
12.3血小板疾病动物模型 237
12.3.1小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 237
12.4血液非有形成分性疾病动物模型 238
12.4.1高黏血症动物模型 238
12.4.1.1老年大鼠模型 238
12.4.1.2高脂饲料喂养法 238
12.4.1.3化学物质诱导法 239
12.4.2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 239
12.4.2.1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 239
12.4.2.2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 240
12.4.2.3禽类高尿酸血症模型 240
12.4.3高血脂症动物模型 240
12.4.3.1高血脂症小鼠模型 240
12.4.3.2高血脂基因工程动物模型 241
12.5凝血障碍及血栓性疾病动物模型 241
12.5.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物模型 241
12.5.1.1高分子右旋糖酐诱导大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 242
12.5.1.2脂多糖诱导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 242
12.5.2血栓性疾病动物模型 242
12.5.2.1体外血栓模型 243
12.5.2.2半体内血栓动物模型 243
12.5.2.3体内血栓动物模型 243
12.6脾功能亢进动物模型 245
13 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249
13.1脑卒中动物模型 249
13.1.1全脑缺血动物模型 249
13.1.1.1两动脉阻断法 249
13.1.1.2四动脉阻断法 249
13.1.l.3全脑反复缺血再灌注 249
13.1.2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 250
13.1.2.1线栓法 250
13.1.2.2电凝法 250
13.1.2.3光化学法 250
13.1.2.4血栓法 250
13.1.2.5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251
13.1.3脑缺血的观察及脑缺血模型的评价方法 251
13.1.4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脑卒中动物模型 252
13.1.4.1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与肾性高血压动物 252
13.1.4.2高血压动物脑血管的病理变化 253
13.1.4.3高血压动物与正常动物脑卒中模型的实验差异 253
13.2栓塞性脑梗死动物模型 253
13.2.1犬脑栓塞模型 253
13.2.2兔脑栓塞模型 254
13.2.2.1耳动脉栓子 254
13.2.2.2含放射性标记物的栓子 254
13.2.3大鼠脑栓塞模型 254
13.2.3.1微栓子悬液 254
13.2.3.2几个规则小栓子 254
13.2.3.3小鼠脑栓塞模型 254
13.3腔隙性脑梗死(CLI)动物模型 254
13.4脑缺血耐受动物模型 255
13.5脑血栓形成动物模型 256
13.5.1自体血血栓注入法 256
13.5.2光化学法 256
13.6脑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 256
13.7静脉血栓动物模型 257
13.7.1兔颈部静脉血栓模型 257
13.7.2下腔静脉阻断血栓模型 257
13.7.3股静脉阻断血栓模型 258
13.8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 258
13.8.1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 258
13.8.2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 259
13.9脑血肿动物模型 259
13.10脑积水动物模型 259
13.11颅内高压(ICH)动物模型 260
13.11.1兔颅内高压模型 260
13.11.2犬颅内高压模型 261
13.12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动物模型 261
13.12.1小鼠脑血管痉挛模型 261
13.12.2大鼠脑血管痉挛模型 262
13.12.3兔脑血管痉挛模型 262
13.12.4犬脑血管痉挛模型 263
13.13迟发性脑病动物模型 263
13.13.1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模型 263
13.13.2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模型 264
13.14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 264
13.14.1大鼠大脑动脉环线刺法 264
13.14.2枕大池注血法 264
13.15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动物模型 265
13.15.1兔模型 265
13.15.2豚鼠模型 265
13.16持续性植物状态(PVS)动物模型 266
13.17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 266
13.17.1 EAE动物模型制备 266
13.17.2大鼠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 267
13.18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神经根回植术动物模型 268
13.19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 269
13.19.1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269
13.19.1.1脊髓背侧损伤模型 269
13.19.1.2脊髓腹侧损伤模型 270
13.19.1.3脊髓纵向压缩损伤模型 270
13.19.1.4脊髓缺血性损伤模型 270
13.19.1.5脊髓损伤后动物常见症状及处理 270
13.19.2慢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270
13.19.2.1不锈钢螺钉逐渐压迫 270
13.19.2.2其他压迫方法 271
13.20闭合性机械脑损伤动物模型 271
13.20.1大鼠弥漫性合并局灶性脑损伤模型 271
13.20.2大鼠不同程度脑损伤模型 272
13.21颅脑火器伤动物模型 273
13.2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动物模型 273
13.22.1电刺激大鼠海马模型 273
13.22.2加强捕食应激模型 274
13.23社会应激(SS)动物模型 274
13.23.1社会失败应激(SDS)模型 274
13.23.2慢性社会应激(CSS)模型 275
13.24神经根慢性嵌压损伤动物模型 275
13.24.1自身骨性增生法 275
13.24.2腰骶神经压迫法 276
13.25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 277
13.25.1硬脑膜神经炎症模型 278
13.25.2大鼠皮质传播性抑制(CSD)模型 278
13.25.3利血平化低5-HT伴局部脑血管痉挛的实验性偏头痛模型 278
13.25.4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模型 279
13.26三叉神经痛(TN)动物模型 279
13.26.1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 279
13.26.2神经末梢致痛三叉神经痛模型 280
13.26.3牙髓灌注三叉神经痛模型 280
13.26.4三叉神经根埋植三叉神经痛模型 280
13.26.5颞下窝(经颞下入路)暴露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痛模型 280
13.26.6三叉神经痛慢性缩窄环术模型 281
13.27精神抑郁症动物模型 281
13.27.1应激模型 281
13.27.1.1行为绝望抑郁模型 281
13.27.1.2习得性无助模型 282
13.27.1.3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模型 282
13.27.1.4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CUMS)模型 283
13.27.2药物诱发的抑郁模型 283
13.27.2.1利血平拮抗 283
13.27.2.2高剂量阿朴、吗啡拮抗 283
13.27.2.3小鼠5-羟色氨酸增强模型 284
13.27.2.4小鼠育亨宾毒性增强实验 284
13.27.2.5色胺性大鼠癫癎增强实验 284
13.27.3大鼠嗅球切除模型 284
13.28焦虑动物模型 285
13.28.1非条件反射焦虑模型 285
13.28.1.1探究行为焦虑模型 285
13.28.1.2大鼠群居接触模型 286
13.28.1.3 Vogel冲突实验 287
13.28.2条件反射焦虑模型 287
13.28.2.1 Geller-Seifter冲突实验 287
13.28.2.2安全信号撤除实验 288
13.29记忆障碍动物模型 289
13.29.1学习、记忆实验法 289
13.29.1.1 跳台法 289
13.29.1.2避暗法 289
13.29.1.3迷津 289
13.29.2记忆障碍动物模型 291
13.30老年痴呆动物模型 291
13.30.1阿尔茨海默病 291
13.30.1.1胆碱能损伤致痴呆模型 292
13.30.1.2老化致痴呆模型 293
13.30.1.3 Aβ注射致痴呆模型 293
13.30.1.4转基因动物模型 294
13.30.2血管性痴呆(VD)动物模型 294
13.30.2.1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模型 294
13.30.2.2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阻断模型 295
13.30.2.3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DMI)动物模型 295
13.30.2.4小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296
13.31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 296
13.31.1 6-羟多巴胺致大鼠帕金森病模型 296
13.31.2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模型 297
13.31.3鱼滕酮致帕金森病模型 297
13.31.4震颤素和氧化震颤素致颤模型 298
13.31.5转基因动物模型 298
13.32癫癎动物模型 298
13.32.1化学物质引起癫癎模型 298
13.32.1.1 3-巯基丙酸引起癫癎模型 298
13.32.1.2荷包牡丹碱诱发的实验性癫癎模型 299
13.32.1.3喹啉酸诱发的实验性癫癎模型 299
13.32.1.4海人草酸诱发的实验性癫癎模型 299
13.32.2慢性实验性癫癎模型 299
13.32.2.1氢氧化铝引起的慢性实验性癫癎模型 299
13.32.2.2钴引起的慢性实验性癫癎模型 299
13.32.2.3硫酸亚铁引起的慢性实验性癫癎模型 300
13.32.2.4硫酸锌引起的慢性实验性癫癎模型 300
13.32.2.5青霉素引起的慢性实验性癫癎模型 300
13.32.2.6点燃引起的慢性实验性癫癎模型 301
13.32.3原发性实验性癫癎模型 301
13.32.3.1听源性发作癫癎模型 301
13.32.3.2蒙古沙土鼠遗传性癫癎模型 301
13.32.3.3癫癎样小鼠原发性癫癎模型 302
13.32.3.4蹒跚小鼠原发性癫癎模型 302
13.32.4基因敲除和转基因癫癎模型 302
13.32.4.1基因敲除癫癎模型 302
13.32.4.2其他基因敲除和转基因动物模型 303
13.33吗啡依赖性(成瘾及戒断)动物模型 303
13.33.1依赖性实验的分类 303
13.33.1.1自然戒断实验 303
13.33.1.2催促戒断实验 303
13.33.1.3替代实验 303
13.33.1.4戒断症状分级 303
13.33.2自然戒断试验 304
13.33.2.1小鼠自然戒断试验 304
13.33.2.2大鼠自然戒断试验 304
13.33.2.3猴自然戒断试验 304
13.33.3催促戒断试验 304
13.33.3.1小鼠催促戒断试验 304
13.33.3.2大鼠催促戒断试验 305
13.33.3.3猴催促戒断试验 305
13.33.4替代试验 305
13.33.4.1小鼠替代试验 305
13.33.4.2大鼠替代试验 305
13.33.4.3猴替代试验 306
13.33.5其他戒断实验 306
13.33.5.1大鼠摇体实验 306
13.33.5.2大鼠攻击实验 306
13.34睡眠剥夺动物模型 306
13.34.1平台睡眠剥夺技术 306
13.34.1.1单平台睡眠剥夺法 306
13.34.1.2多平台睡眠剥夺法 307
13.34.1.3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 307
13.34.2强迫运动睡眠剥夺法 307
13.34.2.1水平转盘睡眠剥夺法 307
13.34.2.2旋转圆筒睡眠剥夺法 307
13.34.2.3轻柔刺激法 307
13.34.3药物睡眠剥夺法 308
13.35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 308
13.35.1模型的种类 308
13.35.1.1急性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 308
13.35.1.2运动性疲劳发展过程动物模型 308
13.35.1.3力竭运动动物模型 308
13.35.1.4慢性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 309
13.35.1.5中医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 309
13.35.2注意事项及疲劳的判别标准 309
13.35.2.1实验条件的控制 309
13.35.2.2运动性疲劳的判别标准 309
14 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 315
14.1病毒感染动物模型 315
14.1.1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感染动物模型 315
14.1.1.1食蟹猴和恒河猴SARS感染模型 315
14.1.1.2小动物感染模型 315
14.1.2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模型 316
14.1.2.1啮齿类动物模型 316
14.1.2.2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316
14.1.3汉坦病毒感染动物模型 317
14.1.3.1乳小鼠HV感染模型 317
14.1.3.2 NIH裸小鼠感染模型 317
14.1.4艾滋病病毒感染动物模型 317
14.1.4.1黑猩猩HIV感染模型 318
14.1.4.2兔HIV感染模型 318
14.1.4.3免疫缺陷小鼠模型 318
14.1.4.4小鼠AIDS模型 318
14.1.4.5小鼠白血病病毒感染艾滋病模型 319
14.1.5轮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 319
14.1.5.1小鼠感染模型 319
14.1.5.2无菌小猪感染模型 319
14.1.6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 320
14.1.6.1 狨猴感染模型 320
14.1.6.2恒河猴感染模型 320
14.1.7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 320
14.1.7.1猕猴乙型肝炎模型 320
14.1.7.2树鼩乙型肝炎模型 321
14.1.7.3鸭乙型肝炎模型 321
14.1.8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 321
14.1.8.1非人灵长类感染模型 322
14.1.8.2树鼩感染模型 322
14.1.8.3转基因小鼠感染模型 322
14.1.9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 322
14.1.9.1恒河猴HEV感染模型 323
14.1.9.2子午沙鼠HEV感染模型 323
14.1.9.3实验猪HEV感染模型 323
14.1.10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 324
14.1.10.1恒河猴HGV感染模型 324
14.1.10.2转基因小鼠感染模型 324
14.1.1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模型 324
14.1.11.1生殖器疱疹模型 324
14.1.11.2疱疹性角膜炎模型 325
14.1.11.3疱疹性面瘫模型 325
14.1.11.4疱疹性脑炎模型 325
14.1.12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动物模型 325
14.1.12.1人巨细胞病毒诱发小鼠脑部畸形模型 326
14.1.12.2人巨细胞病毒诱发小鼠宫颈癌模型 326
14.1.12.3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动物胃肠组织损伤模型 326
14.1.13登革热病毒感染模型 326
14.1.13.1乳鼠DFV感染模型 326
14.1.13.2成年鼠DFV感染模型 327
14.1.14口蹄疫病毒动物模型 327
14.1.15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动物模型 327
14.1.16病毒性疾病转基因动物模型 327
14.1.16.1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转基因动物模型 327
14.1.16.2丙型肝炎病毒(HCV)转基因动物模型 328
14.1.16.3 HIV病毒转基因动物模型 328
14.1.16.4小鼠疱疹病毒转基因动物模型 329
14.1.16.5登革热病毒转基因动物模型 329
14.1.16.6爱波斯坦-巴尔病毒(EBV)转基因动物模型 329
14.2细菌性疾病动物模型 334
14.2.1白色念珠菌疾病动物模型 334
14.2.1.1白色念珠菌感染阴道炎模型 334
14.2.1.2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感染裸小鼠模型 335
14.2.1.3白色念珠菌感染角膜炎模型 335
14.2.2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动物模型 335
14.2.2.1小鼠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模型 336
14.2.2.2乳兔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模型 336
14.2.3大鼠肺炎球菌性中耳炎模型 336
14.2.4肺炎链球菌诱发细菌性鼻腔鼻窦炎模型 337
14.2.5肺炎衣原体肺炎动物模型 337
14.2.5.1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模型 337
14.2.5.2兔肺炎衣原体肺炎模型 337
14.2.6肺炎支原体动物模型 337
14.2.6.1小鼠肺炎支原体模型 337
14.2.6.2大鼠肺炎支原体模型 338
14.2.7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模型 338
14.2.7.1豚鼠肺结核杆菌模型 338
14.2.7.2小鼠肺结核杆菌模型 339
14.2.7.3大鼠肺结核杆菌模型 339
14.2.8金黄色葡萄球菌眼内膜炎动物模型 339
14.2.9绿脓杆菌感染慢性肺炎动物模型 339
14.2.9.1大鼠绿脓杆菌肺炎模型 340
14.2.9.2兔绿脓杆菌肺炎模型 340
14.2.10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 340
14.2.10.1蒙古沙鼠幽门螺杆菌模型 340
14.2.10.2小鼠Hp模型 341
14.2.10.3豚鼠Hp感染模型 341
14.2.10.4大鼠Hp感染模型 341
14.2.10.5犬Hp感染模型 341
14.2.11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动物模型 342
14.2.11.1小鼠沙眼衣原体附睾炎模型 342
14.2.11.2小鼠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模型 342
14.2.12猪链球菌2型动物模型 343
14.2.12.1猪链球菌2型仔猪模型 343
14.2.12.2猪链球菌2型豚鼠模型 343
14.2.13小鼠伤寒沙门菌模型 343
14.2.14类鼻疽杆菌动物感染模型 343
14.2.15克雷伯菌重症肺炎动物模型 344
14.3寄生虫感染动物模型 347
14.3.1绦虫动物模型 347
14.3.1.1缩小膜壳绦虫感染动物模型 347
14.3.1.2包虫感染动物模型 348
14.3.1.3猪囊尾蚴感染动物模型 349
14.3.2吸虫动物模型 349
14.3.2.1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模型 349
14.3.2.2并殖吸虫感染动物模型 350
14.3.2.3华支睾吸虫感染动物模型 350
14.3.3线虫动物模型 351
14.3.3.1肝毛细线虫感染动物模型 351
14.3.3.2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动物模型 351
14.3.3.3旋毛虫感染动物模型 351
14.3.3.4粪类圆线虫感染动物模型 352
14.3.3.5马来丝虫感染动物模型 352
14.3.4原虫动物模型 353
14.3.4.1弓形虫感染动物模型 353
14.3.4.2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动物模型 353
14.3.4.3隐孢子虫感染动物模型 354
14.3.4.4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动物模型 354
14.3.4.5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动物模型 355
14.3.4.6阴道毛滴虫感染动物模型 355
14.3.4.7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动物模型 355
14.3.4.8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动物模型 356
14.3.4.9疟原虫感染动物模型 356
14.3.4.10吉氏巴贝斯虫感染动物模型 357
15 肿瘤动物模型 363
15.1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363
15.1.1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的特点 363
15.1.2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363
15.1.2.1小鼠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363
15.1.2.2大鼠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365
15.1.2.3其他动物自发性肿瘤 365
15.1.3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的比较医学 366
15.2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366
15.2.1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的特点 366
15.2.1.1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的优缺点 366
15.2.1.2建立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的基本要求 367
15.2.1.3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 367
15.2.1.4化学致癌物的诱癌特点 367
15.2.2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368
15.2.3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的比较医学 370
15.3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 370
15.3.1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的特点 370
15.3.1.1可移植性肿瘤的来源 370
15.3.1.2可移植性肿瘤的特点 371
15.3.1.3移植性肿瘤模型复制的影响因素 371
15.3.1.4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建立的标准 372
15.3.1.5建立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的注意事项 372
15.3.2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373
15.3.2.1异位移植 373
15.3.2.2原位移植 375
15.3.3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的比较医学 379
15.4肿瘤转移动物模型 380
15.4.1肿瘤转移动物模型的特点 380
15.4.2肿瘤转移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380
15.4.3肿瘤高转移动物模型的筛选 382
15.4.4肿瘤转移动物模型的比较医学 384
15.5转基因动物肿瘤模型 384
15.5.1转基因动物肿瘤模型的特点 384
15.5.2转基因动物肿瘤模型的复制方法 385
15.5.2.1肝癌转基因动物模型 385
15.5.2.2前列腺癌转基因动物模型 386
15.5.2.3膀胱癌转基因动物模型 387
15.5.2.4乳腺癌转基因动物模型 387
15.5.2.5视网膜母细胞瘤转基因动物模型 387
15.5.2.6垂体腺瘤转基因动物模型 387
15.5.2.7血管瘤转基因动物模型 388
15.5.2.8肿瘤血管生成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388
15.5.2.9其他肿瘤转基因动物模型 388
15.5.3转基因动物肿瘤模型的比较医学 389
16 中医脏腑辨证动物模型 392
16.1心与小肠辨证动物模型 392
16.1.1心气虚证动物模型 392
16.1.1.1控食加负重游泳加普萘洛尔或加垂体后叶素心气虚证动物模型 392
16.1.1.2控食加强迫跑步加普萘洛尔心气虚证动物模型 392
16.1.1.3放血加普萘洛尔心气虚证动物模型 393
16.1.1.4高脂饮食加免疫定向损伤加多次少量放血心气虚证动物模型 393
16.1.1.5睡眠剥夺法心气虚证动物模型 393
16.1.1.6自然衰老心气虚证动物模型 393
16.1.1.7移植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动物模型 394
16.1.1.8心气虚细胞模型 394
16.1.2心阳虚证动物模型 394
16.1.3心血瘀阻证动物模型 395
16.1.3.1垂体后叶素合高分子右旋糖酐胸痹心血瘀阻证动物模型 395
16.1.3.2冠状动脉定量狭窄心血瘀阻证动物模型 395
16.1.4血虚证动物模型 395
16.1.4.1失血性贫血血虚证动物模型 395
16.1.4.2失血性贫血加营养不良血虚证动物模型 395
16.1.4.3溶血性贫血(乙酰苯肼)血虚证动物模型 396
16.1.4.4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血虚证动物模型 396
16.1.4.5再生障碍性贫血(环磷酰胺)血虚证动物模型 396
16.1.4.6复合(乙酰苯肼加环磷酰胺)血虚证动物模型 396
16.1.4.7免疫介导血虚证动物模型 396
16.2肝与胆辨证动物模型 397
16.2.1肝气郁结证动物模型 397
16.2.1.1绷带束缚肝气郁结证动物模型 397
16.2.1.2模具法激怒肝气郁结证动物模型 397
16.2.1.3夹尾法急性激怒所致肝气郁结证动物模型 397
16.2.1.4艾叶注射法肝气郁结证动物模型 397
16.2.1.5 CCl4急性中毒肝气郁结证动物模型 397
16.2.1.6夹尾加肾上腺素应用法慢性激怒肝气郁结证动物模型 398
16.2.2肝阳上亢证动物模型 398
16.2.2.1双肾双夹加灌附子汤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动物模型 398
16.2.2.2多巴胺肝阳上亢证动物模型 398
16.2.2.3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加灌附子汤肝阳上亢证动物模型 398
16.2.2.4温里药加麻黄碱加盐水综合法肝阳上亢证动物模型 399
16.3脾与胃辨证动物模型 399
16.3.1脾气虚证动物模型 399
16.3.1.1苦寒泻下(大黄)脾气虚证动物模型 399
16.3.1.2耗气破气脾气虚证动物模型 399
16.3.1.3饮食偏嗜法脾气虚证动物模型 399
16.3.1.4泻下加劳倦过度脾气虚证动物模型 400
16.3.1.5饥饱失常加劳倦过度脾气虚证动物模型 400
16.3.1.6体质筛选、苦寒泻下加耗气破气降气脾气虚证动物模型 400
16.3.1.7利血平脾气虚证动物模型 401
16.3.1.8 X射线照射脾气虚证动物模型 401
16.3.2脾胃虚寒动物模型 401
16.3.2.1食醋法脾胃虚寒证动物模型 401
16.3.2.2冰氢氧化钠法脾胃虚寒证动物模型 401
16.3.3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 402
16.3.3.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 402
16.3.3.2劳倦、泻下同时施加出血因素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 402
16.3.3.3灌胃酒醋及阿司匹林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 402
16.4肺与大肠辨证动物模型 402
16.4.1肺气虚证动物模型 402
16.4.1.1烟熏法肺气虚证动物模型 402
16.4.1.2风寒和二氧化硫综合刺激法肺气虚证动物模型 403
16.4.1.3小鼠肺气虚证简易模型 403
16.4.1.4脂多糖加烟熏法肺气虚证动物模型 403
16.4.2肺阴虚证动物模型 403
16.4.3肺热证动物模型 404
16.4.4大肠湿热证动物模型 404
16.5肾与膀胱辨证动物模型 404
16.5.1肾阴虚证动物模型 404
16.5.1.1甲状腺功能亢进型肾阴虚证动物模型 404
16.5.1.2甲状腺素加利血平肾阴虚证动物模型 405
16.5.1.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阴虚证动物模型 405
16.5.1.4高血压肾阴虚证动物模型 405
16.5.1.5 S1 80肉瘤肾阴虚证动物模型 405
16.5.2肾阳虚证动物模型 405
16.5.2.1糖皮质激素应用法肾阳虚证动物模型 405
16.5.2.2氨基导眠能法肾阳虚证动物模型 406
16.5.2.3腺嘌呤法肾阳虚证动物模型 406
16.5.2.4羟基脲法肾阳虚证动物模型 406
16.5.2.5甲基硫氧嘧啶法肾阳虚证动物模型 406
16.5.2.6性激素应用法肾阳虚证动物模型 407
16.5.2.7雷公藤多苷灌服法肾阳虚证动物模型 407
16.5.2.8甲状腺切除法肾阳虚证动物模型 407
16.5.2.9肾上腺切除法肾阳虚证动物模型 407
16.5.2.10去势法肾阳虚证动物模型 407
16.5.2.11老年肾阳虚证动物模型 408
16.5.2.12恐伤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 408
16.5.2.13房劳伤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 408
16.5.2.14先天肾阳虚证动物模型 409
16.6血瘀证动物模型 409
16.6.1外伤致瘀证动物模型 409
16.6.2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 410
16.6.3热毒血瘀证动物模型 410
16.6.4离经之血型血瘀证动物模型 410
16.6.5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 411
16.6.6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 411
16.6.7阳虚血瘀证动物模型 411
16.6.8阴虚火旺致瘀动物模型 412
16.6.9血虚血瘀证动物模型 412
16.6.10脾虚血瘀证动物模型 412
16.6.11自然衰老血瘀证动物模型 412
16.6.12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心梗血瘀证动物模型 413
16.6.13高分子右旋糖酐血瘀证动物模型 413
16.6.14肾上腺素血瘀证动物模型 413
16.6.15放射损伤血瘀证动物模型 413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配套辅导用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练习题集 第5版》李元起主编 2018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第一性原理方法及应用》李青坤著 2019
- 《数学物理方法与仿真 第3版》杨华军 2020
- 《Helmholtz方程的步进计算方法研究》李鹏著 2019
- 《土壤环境监测前沿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著 2018
-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管理方法技术与服务创新丛书 俄罗斯档案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徐胡乡责编;肖秋会 2019
- 《模型与认知》(美)乔纳森·A.瓦斯肯著,魏刘伟译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