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研究
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研究

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覃俐俐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66011466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近十年来,翻译教学能力开始引起翻译学界的关注,但是相关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仅关注理想翻译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而忽视了个体教师已经具有的能力及其动态形成过程;缺乏对各项子能力之间关系的分析;忽视了教师个体所处的具体教学情景及其翻译方向对其翻译教学能力形成造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质性的案例研究方法来探究汉英翻译教师的教学能力。本研究选取了两位汉语母语教师、一位英语母语教师、一位英汉双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以102小时的自然课堂观察、30个小时的教师深度访谈为主要研究工具,采用杜威(John Dewey)的观点(2013:23)——教师的学科知识需要“心理化”才能成为教学知识——为理论框架,据此来研究教师的汉英译者能力、汉英翻译教学能力、以及教师将汉英译者能力“心理化”为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的过程。 本研究以EMT 职业译者能力(2009)为教师汉英译者能力的描述框架,同时采用扎根理论的数据分析方法,发现教师具有个性化的汉英译者能力、教师的汉英译者能力还应该包括翻译热情、教师的汉英译者能力是社会化过程的结果。本研究基于自己的理论框架以及EMT翻译教师能力框架(2013) 确定了描述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的三
《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研究》目录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 2

三、研究意义 3

四、研究性质和方法 4

五、本书结构 5

第一章 文献综述 7

第一节 翻译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7

第二节 教师知识研究 21

第三节 教师身份研究 30

第四节 译入非母语教学研究 38

第五节 本书的理论框架 53

第二章 研究设计 56

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关键概念的界定 56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确定 60

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演变和研究对象的聚焦 62

第四节 数据收集过程和收集工具 70

第五节 数据分析 75

第六节 研究的质量控制 79

第七节 研究的伦理思考 81

第三章 汉语母语教师个案——易老师 84

第一节 易老师的汉英译者能力 84

第二节 易老师的汉英翻译教学能力 92

第三节 易老师将汉英译者能力转化为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的“心理化”过程 110

第四节 影响易老师“心理化”过程的因素 117

第五节 易老师个案小结 124

第四章 英语母语教师个案——John 127

第一节 John的汉英译者能力 127

第二节 John的汉英翻译教学能力 134

第三节 John将汉英译者能力转化为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的“心理化”过程 152

第四节 影响John“心理化”过程的因素 160

第五节 John个案小结 167

第五章 合作教学中的汉语母语教师个案——向老师 169

第一节 向老师的汉英译者能力 169

第二节 向老师的汉英翻译教学能力 175

第三节 向老师将汉英译者能力“心理化”为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的过程 193

第四节 影响向老师“心理化”过程的因素 203

第五节 向老师个案小结 209

第六章 合作教学中的双语教师个案——May 212

第一节 May的汉英译者能力 212

第二节 May的汉英翻译教学能力 220

第三节 May将汉英译者能力转化为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的“心理化”过程 242

第四节 影响May“心理化”过程的因素 251

第五节 May个案小结 258

第七章 理解汉英翻译教学能力 260

第一节 教师的汉英译者能力 260

第二节 教师的汉英翻译教学能力 267

第三节 教师将汉英译者能力转化为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的“心理化”过程 27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292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294

第一节 结论 294

第二节 创新与贡献 296

第三节 研究启示 298

第四节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301

第五节 研究者的反思 302

附录1 EMT职业译者能力框架(2009) 310

附录2 EMT翻译教师能力框架(2013) 314

附录3 研究者的日志 317

附录4 课堂观察记录 319

参考文献 321

后记 33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