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多视角中的诠释:儒学文化的现代展开与实践
多视角中的诠释:儒学文化的现代展开与实践

多视角中的诠释:儒学文化的现代展开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能为,王志红,代祥龙等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11103489
  • 页数:3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用西方诠释学方法对先秦儒学、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历史演进作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从中西文化比较视角,对儒学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性进行论述。
《多视角中的诠释:儒学文化的现代展开与实践》目录

序&孙以楷 1

前言 1

第一章 导论:儒学的价值判断与现代命运 9

第一节 文化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 9

一、文化思想的价值取向:参照系问题 10

二、参照系选取的两大原则 11

三、文化的多样态性与文化的交流、对话 12

第二节 文化原理、文化体系及儒学的文化价值 15

一、“文化”概念与含义 15

二、人类文化体系的基本形态 16

三、人类文化演进视野中的儒学文化 18

第三节 儒学价值系统的基本构成元素 21

一、“义”与“利” 22

二、“理”与“欲” 24

三、“天”与“道” 26

四、“家”与“国” 30

第四节 儒学文化的现代命运 33

一、儒学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文化诉求 34

二、作为建设中国现代文化之基础的儒学文化 35

第二章 先秦儒学:人论与教育——社会发展的关键 38

第一节 由繁荣走向内乱的领主分封制与思想黄金时代 39

一、“殷周之变”与孔子向往的礼制德政 40

二、思想黄金时代的百家争鸣与一元定格的“周秦之变” 43

三、传统观念变化与新思潮兴起对先秦儒学的影响 51

第二节 先秦儒学的人文关怀及其精神价值 56

一、“仁者,爱人”——先秦儒学的为人之道 57

二、“人禽之辨”——人之本性的价值考量 58

三、“义利之辨”——人性培育的深层思考 61

第三节 先秦儒学的修身立世与教育本位 64

一、“为仁由己”的求仁历程和道德修为 65

二、“有教无类”的社会理念和纵向人才流动 66

三、人文教育对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影响 68

第四节 先秦儒学的人伦系统与忠孝一致的社会秩序 70

一、政治与道德合一是社会政治礼制建构的价值基础 70

二、先秦儒家集团文化中人伦系统的建构 71

三、先秦儒家文化中忠孝一致的纵向人际关系 73

四、以和为贵的生存方式 74

第三章 宋明理学:社会超稳定结构形成的文化基础——社会发展的保证 77

第一节 儒学制度化与宗教化的双向互动 77

一、儒学的政治哲学品性 78

二、儒家学说的制度化及其内在机制 81

三、儒学的神圣化和宗教化 83

第二节 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的承续与发展 87

一、宋、元、明的社会历史背景 88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及与儒学的关系 89

三、理学对宋明时期社会超稳定结构形成的作用 91

第三节 宋明理学与一统的科举制和集权的官吏制 95

一、科举制的政治功用与历史价值 95

二、以儒选官、以官治民的文官优越制 97

第四节 宋明理学的社会作用与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 98

一、知识分子的道德义务感 99

二、宋儒的历史责任感 100

三、宋明理学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深刻关系 102

第五节 对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华文明形态之关系的反思 104

一、早熟文明形态的社会化和历史化 106

二、价值取向的宗法家族化和政治的权威化 108

三、道德价值判断的策略化和身份关系的礼制化 110

四、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连续性 112

第四章 现代新儒学:本体重建与价值实践 114

第一节 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含义与思想诉求 114

一、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含义 115

二、现代新儒学的学术发展 116

第二节 现代新儒学的文化之路 117

一、儒学演进的逻辑脉络 118

二、社会变迁的文化取向 121

三、儒学价值本体的现代实践 123

第三节 现代新儒学存在和发展如何可能 127

一、现代新儒学存在和发展如何可能的理论指向 127

二、现代新儒学存在和发展如何可能的理论表现 128

第四节 直指西方文化精神困境的批判、扭转与创新 130

一、西方文化精神之困境与批判 130

二、社会发展的功利性与中国文化价值取向上的科学化 135

三、现代新儒学对中国文化科学化误区的扭转与创新 137

第五章 儒学文化与西方哲学的融通——“援西学入儒学” 141

第一节 现代新儒家“援西学入儒学”之目的 142

一、现代新儒家的共同宗旨:“返本开新” 142

二、现代新儒家“援西学入儒学”之主题 143

第二节 现代新儒家对中西文化及其关系的认识与态度 144

一、第一阶段:新儒家的求异倾向 145

二、第二阶段:新儒家的融合导向 146

三、第三阶段:新儒家的民族情结 149

第三节 现代新儒家“援西学入儒学”的多向度性 156

一、中西文化元素融合中的本体论 156

二、知觉体悟与理性反思相统一的认识论 162

三、直觉经验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 165

第四节 儒西融合在当代的展开 172

一、当代新儒家融合儒西的新特点 172

二、当代新儒家融合儒西的新尝试 174

三、总结与展望 181

第六章 儒学文化与东亚经济及社会管理 184

第一节 东亚现代化的主体文化机制 185

一、现代东亚经济的发展 185

二、儒学文化和东亚社会与经济发展 188

第二节 儒学文化与日本经济和社会发展 193

一、儒学文化与近代日本社会 194

二、儒学文化与日本的企业文化 201

三、儒学文化与日本社会的未来发展 206

第三节 儒学文化与韩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208

一、韩国的儒学思想主导型文化结构 208

二、儒学文化与韩国社会的现代化 211

第四节 儒学文化与新加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15

一、儒学文化对新加坡的社会影响 215

二、李光耀的“亚洲价值观” 218

第五节 儒学文化与港台地区经济和社会管理 220

一、儒学文化在港台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220

二、儒学文化对港台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 223

第六节 儒学文化与现代化 228

一、儒学文化与现代政治 229

二、儒学文化与现代经济 231

三、儒学文化与现代文化 232

四、儒学文化与现代伦理 233

第七章 儒学文化的人文精神与社会改造的文化反思 235

第一节 宗教文化与儒学文化——社会发展的两种不同文化基础 235

一、资本主义兴盛的“韦伯式”思考 237

二、宗教伦理的世俗化:儒学文化的人文精神 239

第二节 儒学文化的人格建构及其意义 242

一、“君子人格” 243

二、“儒德商才” 249

第三节 近现代中国社会改造与文化反思 253

一、“言技”阶段:“船坚炮利”的渴求 255

二、“言政”阶段:“变法图强”的梦想 256

三、“言文”阶段:“国民改造”的深化 258

第八章 儒学文化与中国现代发展 262

第一节 儒学文化的“意义网络” 263

一、儒学文化与现代解释学 264

二、儒学文化与东亚发展 267

三、儒学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 268

第二节 中国现代发展的文化问题 272

一、文化的理论局限 273

二、文化的现实状况 275

三、儒学的现代价值 277

第三节 中国新文化的未来建构 281

一、现代社会的文化原则 281

二、儒学价值的落实与前景 283

三、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经纬 285

第九章 儒学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影响与未来世界价值建构 289

第一节 儒学文化在东方的传播与影响 290

一、儒学文化在朝鲜的传播与影响 290

二、儒学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295

三、儒学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 299

四、儒学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与影响 303

第二节 儒学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与影响 306

一、儒学文化在西方的传播简史 306

二、儒学文化在现代西方诸国 314

第三节 儒学文化与未来世界价值建构 324

一、儒学文化在东西方的不同体认与理解 325

二、面对科学理性主义世界的儒学文化应有所作为 326

附录:“由哲学达到的理想人生”——冯友兰对中国人生哲学的一种西方式解读与重构 332

参考文献 349

后记 35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