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学论纲  第2版
教学论纲  第2版

教学论纲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楚廷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040230615
  • 页数:4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该书原版《教学论纲》是“面向21世纪”重点教材,它在吸收、借鉴国内外有关著述的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教学论的各基本论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反映了时代特点,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好评如潮。该书修订版增加了国内外教学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规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原则、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评价等。本书主编张楚庭,原湖南师范大学校长,曾出版多部教学论方面的学术专著。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教育学科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人员参考。
《教学论纲 第2版》目录
标签:教学

第一章 教学概论 1

第一节 教学论与教育学 1

第二节 课程论与教学论 7

第三节 教授论与学习论 10

第四节 基本范畴 13

第二章 理论起点 18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9

第二节 存在公理(或潜在公理) 24

第三节 能动公理(或动因公理) 26

第四节 反身公理(或自反公理) 29

第五节 美学公理(或需要公理) 32

第六节 中介公理(或环境公理) 35

第三章 学习论 39

第一节 从学习的客体看学习 39

第二节 从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性质看学习 46

第三节 从学习主体自身的完善看学习 48

第四节 认知结构与元学习 49

第五节 知识结构与元学习 52

第六节 人的素质与元学习 53

第七节 元学习与教学论 56

第八节 关于学习的公理阐释 59

第四章 教学结构 62

第一节 教学要素说 62

第二节 基本要素 65

第三节 教学结构论 67

第四节 教学结构系统 71

第五节 后结构教学观 74

第五章 教学规律 77

第一节 科学的,还是艺术的 77

第二节 两种论说的比较 80

第三节 教学规律的一般论说 85

第四节 特质性规律 88

第五节 因果性规律 93

第六节 结构性规律 99

第六章 教学过程 103

第一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103

第二节 思维结构与过程 104

第三节 一般心理结构与过程 107

第四节 教学过程理论评述 111

第五节 学生的学习过程 115

第六节 教学设计及其依据 120

第七节 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124

第七章 教学目的 130

第一节 为了青少年 130

第二节 人力开发 132

第三节 发展的全面性问题 135

第四节 教学的社会目的 137

第五节 教学的经济目的 140

第六节 教学目的的综合性 143

第七节 谁眼中的教学目的 144

第八节 人力学意义下的教学目标分类 148

第九节 层次分析与目标分类 157

第十节 再论全面发展 160

第十一节 教学目的的实现与学科背景 169

第八章 教学内容 174

第一节 教学内容与课程 174

第二节 课程理论的基本问题 176

第三节 课程体系的演变及其背景 179

第四节 课程体系的结构分析 187

第五节 文理关系与价值结构 193

第六节 教材内容演变因子 203

第七节 教材的序与教材编写 210

第九章 教学环境 222

第一节 环境与教学 222

第二节 环境与课程 224

第三节 隐性课程概念 225

第四节 隐性课程的特点分析 227

第五节 隐性课程建设 231

第十章 教学原则 236

第一节 教学原则的特性与地位 236

第二节 教学原则制订的必要性问题 239

第三节 教学原则体系的科学性问题 242

第四节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指导的问题 245

第五节 关于理论联系实际问题 248

第六节 关于系统性问题 257

第七节 智力培养与心力培育相协调的原则 260

第八节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协调的原则 267

第九节 思维训练与操作训练相协调的原则 277

第十节 收敛思维发展与发散思维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282

第十一节 深入与浅出相协调的原则 291

第十二节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协调的原则 298

第十三节 对本体系的分析 307

第十一章 教学细则、方法和手段 311

第一节 教学细则17条 311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概念 325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具体类型 326

第四节 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 332

第五节 称得上艺术的方法 334

第六节 教师的语言 337

第七节 教学媒体 340

第八节 人工智能与教师面临的问题 342

第十二章 教学组织与管理 347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 347

第二节 班级教学与班主任 351

第三节 教务处——学校第一处 355

第四节 教学法规与民主 356

第五节 校长靠什么进行管理 358

第十三章 教学评价 362

第一节 对谁评价 362

第二节 评价体系 363

第三节 谁来评价 365

第四节 评价原则 367

第五节 考试的实在意义 370

第十四章 教学论与学科 376

第一节 教学论学者与学科背景 376

第二节 教学论学者与学科专家的合作 378

第三节 教学论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必然性 379

第四节 学科教学论的现状与前景 382

第十五章 教学论的科学化问题 385

第一节 规律性探讨与规范性探讨的界限问题 385

第二节 概念及其地位问题 389

第三节 论证及其方式问题 392

第四节 内在联系问题 396

第1版后记 400

第2版后记 40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