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改革  历史、逻辑和未来  振兴中华变革论
中国改革  历史、逻辑和未来  振兴中华变革论

中国改革 历史、逻辑和未来 振兴中华变革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国强,陈旭东著
  •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8665276
  • 页数:467 页
图书介绍:改革是当下中国的时代命题,本书从过去170多年的历史长河,来回顾改革、理解改革、求解改革。作者从170多年乃至中国历代社会经济变革得失中得出的一个重要经验是:面对改革的艰巨性,必须灵活运用 “明道、树势、优术、抓时”四位一体的改革方法论。本书提出了全方位联动改革的设想,并据此鞭辟入里地分析了政治体制、法治建设、文化体制、对外开放、农村改革与城镇化、要素市场、金融体制、国企改革与民营经济、财税体制、社保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教育体制及房地产等改革和发展议题,对各领域深化改革应取的理念和方向进行了探讨,给出了行动建议。本书能够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和思路,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中国改革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
《中国改革 历史、逻辑和未来 振兴中华变革论》目录

总论 3

1探寻富民强国的中国现代化道路 3

1.1 中国改革起点、目标与演进方式 12

1.2 非均衡改革路径下的问题与难点 15

1.3 中国深化改革面临的“四个转向” 31

1.4 富民才能强国的经济学内在逻辑 39

1.5 正视改革艰巨性,用好改革方法论 43

1.6 小结 55

第一部分 回顾改革:历史由来与发展历程 59

2近代以来中国的四次大变革 59

2.1 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图强(1840—1911年) 61

2.2 辛亥革命与市场经济的探索(1911—1949年) 64

2.3 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的联姻(1949—1978年) 69

2.4 改革开放引领中国复兴之路(1978年至今) 71

3改革的三大成就:发展、转型与全球化 75

3.1 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 75

3.2 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 80

3.3 深度融入世界发展共同体 81

4中国改革贡献了哪些经验 83

4.1 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83

4.2 推行松绑放权的市场化改革 84

4.3 实行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社会 84

4.4 地方政府分权鼓励区域竞争 85

4.5 以渐进改革策略促平稳转型 86

5在思想交锋中寻求改革共识 89

5.1 真理标准大讨论 89

5.2 姓资姓社大讨论 91

5.3 改革方向大讨论 92

6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三阶段 95

6.1 拨乱反正和商品经济发展阶段 95

6.2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设阶段 99

6.3 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阶段 101

第二部分 理解改革: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107

7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溯源与苏联模式 107

7.1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市场制度的批判 107

7.2 科学社会主义者对市场制度的评价 109

7.3 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110

8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践(1949—1977年) 112

8.1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年) 112

8.2 全面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6年) 115

8.3 计划经济探索调整时期(1957—1977年) 117

9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学分析 121

9.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计划与市场大论战” 121

9.2 计划经济的弊病:信息问题与激励扭曲 123

10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学分析 125

10.1 市场机制及其功能 125

10.2 市场机制的优越性 130

10.3 市场失灵及其补救 134

10.4 中国古代关于市场的思想 136

11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140

11.1 现代经济学内在逻辑分析框架 140

11.2 充分考虑约束条件才能做成事 148

11.3 承认个人利益推进市场化改革 150

11.4 发展与稳定的经济学内在逻辑 155

11.5 促进地方政府竞争与对外开放 158

12构建和谐社会与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一致性 160

12.1 民主法治 161

12.2 公平正义 162

12.3 诚信友爱 165

12.4 充满活力 167

12.5 安定有序 167

12.6 人与自然的和谐 168

第三部分 求解改革:瓶颈约束与顶层设计 175

13中国模式论的实质、弊病及其出路 175

13.1 中国模式还是中国路径 176

13.2 三大误区与中国模式论 177

14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180

14.1 中国经济增长超预期持续大幅下滑的五重原因 181

14.2 重政府轻市场、重国富轻民富、重发展轻服务 185

15富民才能强国的经济学内在逻辑 193

15.1 欲强国,必先富民 194

15.2 欲富民,必赋私权 197

15.3 保私权,必限公权 199

16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治理边界 203

16.1 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的政府基本职能与作用 205

16.2 综合治理三大制度安排:政府、市场与社会 208

16.3 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法治的有效市场 209

16.4 构建维护市场的政府,形成有限和有效政府 212

16.5 育成并壮大公民社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13

16.6 “四个文明”协同发展,提升公民的幸福感 214

17中国下一步改革发展要实现“四个转向” 216

17.1 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 216

17.2 从单一的经济改革转向全方位联动改革 221

17.3 从发展型全能政府转向服务型有限政府 223

17.4 从国际体系追随者转向未来世界领导者 226

17.5 正视改革艰巨性,用好成功改革方法论 227

18理顺十大基本关系,加强长效制度建设 241

18.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41

18.2 国富与民富的关系 242

18.3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43

18.4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44

18.5 内需与外需的关系 245

18.6 城镇与农村的关系 246

18.7 沿海与内陆的关系 247

18.8 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47

18.9 科教与人才的关系 248

18.10 发展与生态的关系 249

第四部分 深化改革:从理念方向到行动建言 253

19政治体制改革 253

19.1 兴亡周期律与现代国家治理四要素 253

19.2 回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257

19.3 下一步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走出瓶颈 263

20法治建设与法治改革 268

20.1 改革开放下的法治建设进程 271

20.2 法治建设的历史与国际视角 274

20.3 中国下一步法治改革路线图 276

21文化体制改革与文明价值认同 279

21.1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轨迹 281

21.2 进一步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84

21.3 文化体制改革需理顺三大关系 286

22对外开放 290

22.1 从历史和世界视角看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292

22.2 逐步融入世界体系的中国对外开放实践 294

22.3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态势及应对 296

23农村改革与城市、城镇化 300

23.1 改革为何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 302

23.2 市场导向城镇化的战略性意义 304

23.3 传统城镇化路径的不可持续性 306

23.4 新型城镇化推进需要综合治理 316

24要素市场与要素价格改革 325

24.1 要素改革的全局意义 326

24.2 “价格闯关”的启迪 328

24.3 要素市场改革切入口 330

25金融体制改革 333

25.1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脉络及其经验 334

25.2 以开放竞争重构金融业宏微观体制机制 339

25.3 以人民币国际化倒逼国内金融市场改革 344

26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经济发展 346

26.1 国有企业改革三个发展阶段回顾 348

26.2 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战略方向 355

26.3 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的若干课题 358

27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公共治理模式 366

27.1 财税体制改革历史脉络梳理 367

27.2 现行财税体制的问题和不足 372

27.3 财税体制改革下一步的方向 376

28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383

28.1 世界主要社保模式的优缺点比较与借鉴 385

28.2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社会保障模式选择 391

28.3 社保改革的原则方向与政府的适宜作用 393

29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397

29.1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历程回溯 399

29.2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国际镜鉴与启示 402

29.3 中国下一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 404

30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410

30.1 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11

30.2 环境问题存在的经济学根源分析 413

30.3 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及其问题 414

30.4 中国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与建议 416

31教育体制改革 424

31.1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历史回溯 426

31.2 教育问题诊断与下一步改革方向 429

31.3 促进九年义务教育向十二年迈进 430

31.4 破解制度难题打造世界一流大学 435

32房地产市场改革 445

32.1 近年来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的几大动因 447

32.2 对当前中国房价水平的两个基本判断 449

32.3 当前房价表象背后的四大结构性失衡 454

32.4 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行业长效制度建设 456

参考文献 45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