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第三社区  西部家园的信仰、社区和家庭
第三社区  西部家园的信仰、社区和家庭

第三社区 西部家园的信仰、社区和家庭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昌文,唐小蓉著
  • 出 版 社: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7518800993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立足于世界前期学者对西部或中国内陆区域的长期考察,作者将基督教普适性彼岸观和具有现实规划的信仰做为家园归纳的文本来源,并以其作为核心阐释与分析对象,并以现实的社区和家庭面临的转换困境做为家园课题的阐释和论证分析的平台,阐述西部家园的信仰、社区与家庭。
《第三社区 西部家园的信仰、社区和家庭》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 第三社区与西部家园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第三社区的视域 4

一、超越城乡二元格局的新路径 4

二、由物化思维到观念社会学的转换 5

三、社会发展观的缺位与回归 7

四、第三社区向家园的范式转换 9

第二节 家园破损与重建 10

一、缘起:两种隔离 10

二、我们要寻求什么? 11

第三节 现实家园和理想家园的两级构造 16

一、家园的层级构造 17

二、绝对彼岸投射:共同善的标准 21

第二章 家园关怀的宏观思考与切入路径 30

第一节 宏观的否定到微观的肯定 30

一、国外理论关怀与思考 30

二、国内家园关怀与思考 36

第二节 西部家园的国土分布样态 38

一、三大宗教信仰区样态与板块划分 39

二、西部社区分类与样点描述 43

第三节 物态和心态的双向追踪:工具选择 48

一、问卷调查 48

二、入户调查 48

三、深度访谈 49

四、经典文本解读 49

五、使用制度性统计资料 50

六、图像分析 50

第二部分 西北家园:固化与流变 53

第三章 环境与历史:绿洲聚落与信仰组织 53

第一节 河西走廊为中点的区域扫视 54

第二节 西域内部和临边跨境扫视 58

第四章 家园的信仰规则:训导与神圣法则 63

第一节 信仰模式在现实中的映象 64

第二节 神圣文本中理想家园的构造法则 67

第三节 神圣家园的现实延伸 73

一、特定自然的选择 73

二、信仰的延续与扩散 78

三、信仰主体的分布 78

四、宗教仪式的维系 83

五、信仰主体的角色分层 88

第五章 家庭:圣俗合一的家庭生活 93

第一节 圣俗两面:作为现实生活指导规则的《古兰经》 94

第二节 神圣契约的原始阻抗 96

一、特殊选择的婚姻模式 97

二、固化:传统规定的适应难题 101

第三节 天启圣谕的习俗化 109

一、家庭生活的物质结构空间 109

二、宗教禁忌的饮食规定 112

三、服装:信仰的外在表象 115

四、一般规定的特殊适应 118

第四节 丧葬:血缘家庭与公共信仰的生死边界 119

一、死亡即新生 120

二、公共参与 121

三、教义的人生评判 122

第五节 家庭内部的信仰承袭 123

一、宗教性的物理环境设置 124

二、家庭教育的复式化 125

第六章 社区:传统聚落向现代社区的转化 127

第一节 信仰聚落的自然环境和制度现实 127

一、依山傍沙的信仰村落 127

二、相对贫困的社区经济 131

三、滞后的教育 135

四、鲜明的制度性发展特征 137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伊斯兰教信仰社区 139

一、社区环境的改观 140

二、流动的双重效应 142

三、信息时代的心理冲击 145

四、公共组织的二元统一 147

第三节 伊斯兰教信仰社区的发展潜能 150

一、信仰转型与制度优势 150

二、发挥中亚核心纽带功能 152

第三部分 青藏高原:离散与整合 157

第七章 环境与历史:高原生活与信仰依托 157

第一节 藏族聚居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158

第二节 高原精神家园的寻找历程 159

一、古老的土地,灿烂的文明 159

二、中心、边缘、辐射 162

第三节 藏传佛教与高原生存 166

第四节 藏传佛教信仰区的世界位秩 168

第八章 家园的信仰规则:雪域高原的神圣形态 171

第一节 现实家园的善恶投射 171

一、善恶分明的世界 171

二、三界轮回的观念社会 172

第二节 圣俗互补的家园构造 176

一、藏传佛教的圣俗服务功能 176

二、藏传佛教与《格萨尔王传》的圣俗对立与互补 177

第三节 信仰向社会生活的渗透 180

第四节 信仰家园的物像化与仪式化 183

一、生活情境的神圣化 183

二、日常行为的神圣化 187

第九章 家庭:传统与分化 193

第一节 从生到死的神圣序列 193

一、婚姻的宗教伦理 193

二、二元矛盾的佛教生育观 196

三、家庭信仰内化的代际传承 198

四、教育的圣俗支撑 199

五、丧葬:生死轮回的结点 203

六、宗教信仰的家庭经济支持 204

第二节 宗教信仰的习俗化 205

一、信仰结构的家庭空间呈现 205

二、宗教禁忌的饮食规定 208

三、服装:信仰的外在表象 209

第十章 社区:高原聚落的转型与考验 211

第一节 特定环境下的信仰社区 212

一、社区地理分布的离散性 212

二、贮藏丰富但分布不均的水资源 215

三、以牧为主的土地资源 215

四、贫困的社区物质生产 216

五、即将进入老龄化的人口年龄结构 217

第二节 藏族聚居区家园的社区共性 218

一、城镇社区 218

二、河谷农区 220

三、高山、高原牧区 222

四、半坡农区 225

第三节 宗教信仰:社区生活的公共纽结 226

一、信仰行为的习得性 227

二、宗教权威下的社区 228

三、以寺庙为中心的社区生活 228

第四节 现代交通文明重构传统河流文明 230

一、传统社区格局的变化 231

二、社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234

三、信仰的日常化与信仰代际传袭的困境 235

第四部分 西南家园:分化与同化 241

第十一章 聚落与环境:小块社群与多元信仰 241

一、彝族的社会组织结构 242

二、苗族的山寨构成 244

三、小乘佛教规制的傣族家园 246

四、兼收并蓄的纳西族 247

第十二章 家园的信仰规则:现实和灵异的分野 250

第一节 精神家园的内核:神话传说与神圣文本 253

一、本土信仰与外来宗教的共在和混融 253

二、神话内涵的家园投射 260

三、神圣文本的家园形态 263

第二节 现实家园和理想家园的媒介:仪式 271

一、巫——现实家园的角色变异 272

二、巫的场域结构与村寨功能 275

第十三章 家庭:血亲与信仰的凝聚体 286

第一节 西南各少数民族家庭构成的宏观格局 287

一、家庭的宏观格局 287

二、地理分布的影响 290

第二节 家园的物质载体——民居 291

一、苗族木制干栏式建筑——吊脚楼 292

二、土木结构为特色的彝族民居 293

三、家园的空间构造——独具特色的纳西建筑 295

四、傣族的空间形态——竹楼 297

第三节 特殊的家庭样态 299

一、苗族传统血亲回避与“子父连名制” 299

二、彝族刚性的组织制度——家支 300

第四节 家庭的生命历程:婚恋、教育、丧葬 301

一、形态各异的婚恋模式 301

二、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换 306

三、丧葬——生命终结的两种解释 311

第十四章 社区:农耕家园的三种亲和 315

第一节 西南各少数民族社区的宏观图景 316

一、西南各少数民族社区的独特属性: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区隔 316

二、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家园坚守和三种亲和 317

第二节 村寨:西南各少数民族世居家园的世俗样态 321

一、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社区总体 321

二、西南地区的社区类型 325

第三节 西南各少数民族世居社区的公共生活 329

一、信仰场所——社区整合的公共空间 329

二、社区公共活动——社区成员的关系纽带 331

三、社区组织形式的变迁 334

第四节 西南各少数民族世居社区的未来展望 336

一、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 336

二、西南各少数民族社区从现实到理想的路径 338

结语 340

后记 3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