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学  第3版
中医学  第3版

中医学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冰,张波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64524432
  • 页数:349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共分十三章,涵盖三大知识模块。一是简要介绍了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以及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重点体现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以藏象理论、气血津液理论为重点,介绍经络的基本常识,四诊、辨证及中药方剂部分提纲挈领,力求简明扼要。二是新增常用中医治疗技术,其中针灸疗法、拔罐、刮痧、推拿、水针疗法等技术颇具中医特色,简便易行,更具实用价值。三是选取中医治疗较有特色的内、外、妇、儿科常见病证20种,每一病证均指出西医相关病名,配以中成药、单验方、针灸治疗及饮食调养,供临床参考。
《中医学 第3版》目录

绪论 1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4

三、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 7

第一章 阴阳五行 9

第一节 阴阳学说 9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9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 11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3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5

一、五行的概念、特性及归类 15

二、五行学说的内容 17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9

第二章 脏象 22

第一节 五脏 23

一、心 23

二、肺 26

三、脾 28

四、肝 31

五、肾 34

第二节 六腑 38

一、胆 38

二、胃 38

三、小肠 39

四、大肠 39

五、膀胱 40

六、三焦 40

第三节 奇恒之腑 41

一、脑 41

二、女子胞 42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43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43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46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47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 48

第一节 精 48

一、精的生成 48

二、精的功能 49

第二节 气 49

一、气的概念 50

二、气的生成 50

三、气的功能 50

四、气的运动 51

五、气的分类 52

第三节 血 53

一、血的生成 53

二、血的循行 53

三、血的功能 53

第四节 津液 54

一、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54

二、津液的功能 55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55

一、精与气的关系 56

二、精与血的关系 56

三、精与津液的关系 56

四、气与血的关系 56

五、气与津液的关系 57

六、血与津液的关系 57

第四章 经络 59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59

一、经络的概念 59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59

三、经络的功能 61

第二节 十二经脉 61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61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62

三、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63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63

五、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次序 64

第三节 奇经八脉 64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功能 64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 65

第五章 病因病机 67

第一节 病因 67

一、外感病因 67

二、内伤病因 71

三、病理产物病因 72

四、其他病因 74

第二节 病机 75

一、邪正盛衰 75

二、阴阳失调 76

三、气血失常 78

四、津液代谢失常 80

第六章 防治原则 82

第一节 预防 82

一、未病先防 82

二、既病防变 83

第二节 治则 84

一、治病求本 84

二、调整阴阳 86

三、扶正祛邪 86

四、调理气血 87

五、调理脏腑 87

六、调理津液 88

七、三因制宜 88

第七章 诊法 90

第一节 望诊 90

一、望神 90

二、望色 91

三、望形体姿态 92

四、望分泌物、排出物 93

五、望皮肤 94

六、望小儿指纹 94

七、望舌 95

第二节 闻诊 97

一、听声音 98

二、嗅气味 100

第三节 问诊 100

一、问诊概述 100

二、问现在症状 101

第四节 切诊 106

一、脉诊 106

二、按诊 110

第八章 辨证 112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12

一、表里辨证 112

二、寒热辨证 114

三、虚实辨证 116

四、阴阳辨证 118

五、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 119

第二节 脏腑辨证 119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120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122

三、脾与胃病辨证 125

四、肝与胆病辨证 128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131

六、脏腑兼病辨证 133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137

一、气病辨证 137

二、血病辨证 138

三、气血同病辨证 139

四、津液病辨证 139

第四节 其他辨证方法 140

一、卫气营血辨证 140

二、三焦辨证 142

第九章 中药 144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 145

一、中药的性能 145

二、中药的炮制 148

三、中药的应用 148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51

一、解表药 151

二、清热药 154

三、泻下药 159

四、祛风湿药 160

五、芳香化湿药 162

六、利水渗湿药 163

七、温里药 164

八、理气药 166

九、止血药 167

十、活血化瘀药 168

十一、化痰止咳平喘药 170

十二、平肝息风药 174

十三、消食药 176

十四、安神药 177

十五、开窍药 178

第十章 方剂 180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常识 180

一、方剂的分类及剂型 180

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81

三、方剂与治法 182

第二节 常用方剂 182

一、解表剂 182

二、泻下剂 186

四、清热剂 189

五、温里剂 195

六、补益剂 196

七、固涩剂 201

八、安神剂 203

九、开窍剂 204

十、理气剂 205

十一、理血剂 207

十二、治风剂 210

十三、治燥剂 212

十四、祛湿剂 213

十五、祛痰剂 217

十六、消导剂 219

第十一章 针灸 220

第一节 腧穴概论 220

一、腧穴的分类 220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 221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221

第二节 十四经循行及常用腧穴 223

一、手太阴肺经 223

二、手阳明大肠经 223

三、足阳明胃经 224

四、足太阴脾经 226

五、手少阴心经 227

六、手太阳小肠经 227

七、足太阳膀胱经 228

八、足少阴肾经 230

九、手厥阴心包经 231

十、手少阳三焦经 232

十一、足少阳胆经 233

十二、足厥阴肝经 234

十三、督脉 235

十四、任脉 236

第三节 针灸方法 237

一、针法 237

二、灸法 244

第四节 针灸治疗 247

一、选穴原则 247

二、选穴方法 248

第十二章 中医实用技术 249

第一节 拔罐疗法 249

一、拔罐的方法 249

二、拔罐的应用 251

三、拔罐的作用及原理 253

四、拔罐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255

第二节 推拿疗法 256

一、推拿的基本治法 256

二、推拿的作用及原理 263

三、推拿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263

第三节 刮痧疗法 264

一、刮拭方法 265

二、刮痧的作用及原理 266

三、刮痧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268

第四节 刺络疗法 269

一、刺络的方法 270

二、刺络的作用及原理 273

三、刺络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274

第五节 水针疗法 275

一、水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275

二、水针的作用及原理 278

三、水针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279

第十三章 中医临床常见病 281

第一节 内科常见病 281

一、感冒 281

二、咳嗽 283

三、喘证 286

四、肺痈 289

五、内伤发热 291

六、胃痛 294

七、泄泻 297

八、黄疸 299

九、心悸 302

十、胸痹 305

十一、不寐 307

十二、头痛 310

十三、眩晕 313

十四、中风 315

十五、消渴 318

十六、郁证 320

十七、水肿 322

十八、痹证 325

第二节 外科常见病 327

一、项痹 327

二、腰腿痛 329

三、臁疮 331

四、乳痈 332

五、肠痈 334

六、湿疮 335

第三节 妇儿科常见病 337

一、痛经 337

二、崩漏 339

三、闭经 341

四、妊娠恶阻 343

五、产后发热 344

六、小儿惊风 345

七、小儿积滞 34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