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药化学  第2版
中药化学  第2版

中药化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医明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47841310
  • 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在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精选内容、体现教材继承性的同时,尽量反映中药、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如新的结构类型、新的活性、新的研究方法,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理论、生物活性以及质量控制的相关性。希望对学生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基本知识,对将来从事相关的工作,对准备研究生考试提供有益的帮助。同时,结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对中药化学的要求,加强了对相关中药化学成分和作用的介绍,特别是大纲中涉及的所有中药实例的介绍。本教材从便于学习、掌握、应用的角度出发,以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主,兼顾生源途径和来源,并体现中药学的特点。第一章概要介绍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强调了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植物化学的主要区别;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在中医药继承、发展、提升、创新中的作用;以及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第二章主要介绍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的鉴定的一般研究方法,在保留主要的经典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的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第三到第十三章分别介绍了中药中常见的各类化学成分。 第十四章介绍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与评价, 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 第2版》目录
标签:中药 化学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一、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 2

二、中药的化学成分 2

三、中药化学研究的任务与主要研究内容 3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作用 4

一、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机制 4

二、研究中药化学成分间的相互作用,阐明复方中药配伍原理 4

三、探索中药加工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阐明饮片炮制机制 5

四、鉴定与活性相关的特征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为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5

五、揭示制剂工艺过程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设计中药新剂型,提高临床疗效 5

六、研究开发创新中药与新的药用资源 6

第三节 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7

一、中药化学成分分类 7

二、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8

第四节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10

一、概述 10

二、萜类及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11

三、苯丙素及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14

四、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15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20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21

一、常用提取法 21

二、其他提取方法 24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 25

一、溶剂分离法 25

二、色谱分离法 27

三、结晶法 34

四、其他分离方法 36

第三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和结构研究 39

一、中药化学成分预试 39

二、波谱解析在结构鉴定中的作用 41

三、化学成分的鉴定和结构测定 46

第三章 糖和苷类 50

第一节 糖类 50

一、概述 50

二、单糖 51

三、低聚糖 54

四、多糖 55

五、糖类的理化性质 58

六、糖类的提取分离 59

七、糖类的检识 61

八、糖类的结构研究 62

九、含多糖的中药实例 65

第二节 苷类 67

一、概述 67

二、苷的结构与分类 68

三、苷的一般通性 72

四、苷键的裂解反应 73

五、苷的提取与分离 78

六、苷的结构研究 80

七、含苷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88

第四章 苯丙素类 90

第一节 概述 90

第二节 简单苯丙素类 91

一、简单苯丙素的结构与分类 91

二、简单苯丙素的提取与分离 93

三、含简单苯丙素的中药实例 93

第三节 香豆素类 93

一、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94

二、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97

三、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检识 98

四、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99

五、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100

六、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103

第四节 木脂素类 106

一、概述 106

二、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107

三、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12

四、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13

五、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113

六、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119

第五章 醌类 124

第一节 概述 124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125

一、苯醌类 125

二、萘醌类 125

三、菲醌类 126

四、蒽醌类 127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31

一、物理性质 131

二、化学性质 131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34

一、醌类的提取方法 134

二、醌类的分离方法 135

第五节 醌类化合物的检识 136

一、理化检识 136

二、色谱检识 136

第六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137

一、衍生物的制备 137

二、紫外光谱 138

三、红外光谱 138

四、核磁共振谱 139

五、质谱 139

六、结构研究实例 140

第七节 含醌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141

一、大黄 141

二、丹参 143

三、虎杖 143

四、何首乌 144

五、芦荟 144

六、决明子 145

七、紫草 145

八、马兜铃 146

第六章 黄酮类 147

第一节 概述 147

一、分类 147

二、生物合成途径 149

三、组成黄酮的糖 149

四、分布 149

五、生物活性 149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150

一、黄酮类 150

二、黄酮醇类 150

三、二氢黄酮类 150

四、二氢黄酮醇类 151

五、异黄酮类 151

六、二氢异黄酮类 151

七、查耳酮类 152

八、二氢查耳酮类 152

九、花色素类 153

十、黄烷醇类 153

十一、橙酮类 153

十二、?酮类 154

十三、高异黄酮类 154

十四、双黄酮类 154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55

一、性状 155

二、旋光性 155

三、溶解性 155

四、酸碱性 156

五、显色反应 157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159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159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160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163

一、理化检识 163

二、色谱检识 163

第六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164

一、利用紫外光谱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164

二、利用氢谱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167

三、利用碳谱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170

四、质谱在黄酮类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171

五、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实例 173

第七节 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174

一、槐花 174

二、葛根 175

三、银杏叶 175

四、淫羊藿 178

五、黄芩 179

六、陈皮 180

七、满山红 181

第七章 鞣质及其他酚类 182

第一节 鞣质 182

一、概述 182

二、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183

三、鞣质的理化性质 190

四、鞣质的提取与分离 191

五、鞣质的检识 192

六、鞣质的结构研究 193

七、含鞣质的中药实例 197

第二节 其他酚类 199

一、茋类 199

二、缩酚酸类 200

三、苯乙醇苷类 202

四、多聚间苯三酚类 203

第八章 萜类和挥发油 204

第一节 萜类 204

一、概述 204

二、单萜 206

三、环烯醚萜及其苷 209

四、倍半萜 215

五、二萜和二倍半萜 218

六、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221

七、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222

八、含萜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224

第二节 挥发油 226

一、概述 226

二、挥发油的组成 227

三、挥发油的理化性质 228

四、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 229

五、挥发油成分的检识 233

六、含挥发油的中药实例 234

第九章 三萜及其苷类 239

第一节 概述 239

第二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240

一、无环三萜及简单三萜 240

二、四环三萜 242

三、五环三萜 246

第三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251

一、物理性质 251

二、化学性质 252

三、溶血作用 253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254

一、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 254

二、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 255

第五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检识 255

一、理化检识 255

二、色谱检识 255

第六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256

一、紫外光谱 256

二、质谱 256

三、核磁共振谱 257

四、结构研究举例 259

第七节 含皂苷的中药实例 261

一、人参 261

二、甘草 264

三、柴胡 265

四、黄芪 267

五、三七 268

六、合欢皮 268

七、商陆 269

第十章 甾体及其苷类 270

第一节 概述 270

一、甾体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270

二、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271

三、甾体化合物的颜色反应 271

第二节 甾体皂苷 272

一、概述 272

二、甾体皂苷的结构与分类 272

三、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274

四、甾体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275

五、甾体皂苷的检识 275

六、甾体皂苷的结构研究 275

七、含甾体皂苷的中药实例 277

第三节 强心苷 279

一、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280

二、强心苷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283

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283

四、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 287

五、强心苷的检识 287

六、强心苷的波谱特征 288

七、含强心苷的中药实例 289

第四节 其他甾体化合物 293

一、植物甾醇 293

二、C21甾 295

三、胆汁酸 296

四、昆虫变态激素 298

第十一章 生物碱 300

第一节 概述 300

第二节 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 301

一、希夫碱形成反应 301

二、曼尼希氨甲基化反应 301

三、酚的氧化偶合反应 301

四、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实例 302

第三节 生物碱的分类 302

一、来源于鸟氨酸的生物碱 303

二、来源于赖氨酸的生物碱 303

三、来源于邻氨基苯甲酸的生物碱 304

四、来源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生物碱 304

五、来源于色氨酸的生物碱 307

六、来源于萜类的生物碱 308

七、来源于甾体的生物碱 309

第四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309

一、性状 309

二、旋光性 310

三、溶解性 310

四、碱性 310

五、沉淀反应 315

六、显色反应 315

第五节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315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 315

二、生物碱的分离 317

第六节 生物碱的结构研究 319

一、常用的化学方法 319

二、波谱解析 321

三、生物碱结构测定实例 325

第七节 含生物碱的中药实例 327

一、麻黄 327

二、黄连 329

三、粉防己 332

四、延胡索 334

五、苦参 336

六、洋金花 338

七、马钱子 341

八、乌头(附子) 342

九、千里光 343

十、雷公藤 345

第十二章 其他类成分 347

第一节 脂肪酸 347

一、脂肪酸的结构与分类 347

二、脂肪酸的理化性质 348

三、脂肪酸的提取与分离 349

四、含脂肪酸的中药实例 349

第二节 有机含硫化合物 350

一、概述 350

二、含硫化合物及中药实例 350

第三节 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351

一、氨基酸 351

二、蛋白质和酶 353

第四节 天然色素 355

一、概述 355

二、天然色素的结构分类 356

三、天然色素的理化性质 356

四、天然色素的提取 356

五、天然色素的分离 357

六、含天然色素的中药实例 357

第五节 天然聚烯炔类化合物 357

一、概述 357

二、含聚烯炔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358

第六节 神经酰胺类化合物 359

一、概述 359

二、神经酰胺的结构分类 359

三、含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360

第十三章 动物药及矿物药的化学成分 362

第一节 动物药 362

一、动物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363

二、动物药实例 368

第二节 矿物药 375

一、概述 375

二、矿物药的检测 376

三、矿物药实例 376

第十四章 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与评价 378

第一节 概述 378

第二节 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的途径 379

一、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研究 379

二、活性指导下的靶向追踪分离 380

三、中药单体化合物活性筛选 381

四、中药活性成分成药性的评价 381

第三节 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的方法 381

一、细胞水平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模型 382

二、组织器官水平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模型 383

三、整体动物水平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模型 383

四、中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高内涵筛选 383

五、基于系统生物学理论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 384

附录 药用活性成分 3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