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新世界观的创立与哲学史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研究
新世界观的创立与哲学史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研究

新世界观的创立与哲学史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让新主编;李弦,谢霄男,叶先进副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4733810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该著作以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基本理论框架,通过深入解读的方式揭示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逻辑体系、科学内涵、鲜明特征及历史地位,全面、深刻地探索了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包含的“实践活动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的新观点,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新世界观的创立与哲学史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研究》目录

导论 1

第一节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1

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 1

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16

第二节 《提纲》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20

一、“新”的世界观萌芽:主客同一的实践哲学 20

二、“新”的批判对象:从对“天国”的批判到对“尘世”的批判 22

三、“新”的主旨指向: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变 23

第三节 唯物史观是“历史观”与“世界观”的统一 24

一、唯物史观首先是一种“历史观” 24

二、唯物史观还是一种“世界观” 27

三、唯物史观是“历史观”与“世界观”的统一 29

第一章 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天才创立 32

第一节 传统本体论哲学的世界观 32

一、传统本体论哲学世界观的基本样式 32

二、传统本体论哲学世界观的基本特征 35

第二节 近代知识论哲学的世界观 38

一、近代知识论哲学世界观的基本样式 38

二、近代知识论哲学世界观的基本特征 41

第三节 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实践转向” 44

一、“新世界观”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4

二、“新世界观”的基本特征 48

三、“新世界观”的“革命” 50

第二章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真理观的传承与创新 53

第一节 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真理观 53

一、古希腊本体论哲学的真理观 54

二、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的真理观 59

第二节 近代知识论哲学的真理观 59

一、经验论的真理观 60

二、唯理论的真理观 62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真理观 63

第三节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真理观的传承与创新 66

一、传统哲学真理观的根本困境 67

二、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真理观的传承与创新 69

三、马克思真理观的价值意蕴 71

第三章 马克思对近代唯物论的批判与超越 74

第一节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74

一、自然唯物主义 75

二、人本唯物主义 78

三、历史唯物主义 79

第二节 近代唯物论的主要内容 80

一、机械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 80

二、人本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 83

第三节 马克思对近代唯物论的批判与超越 86

一、马克思原始稿本的意蕴阐发 86

二、马克思对近代唯物论的批判 88

三、马克思对近代唯物论的超越 90

第四章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异化理论的扬弃 93

第一节 宗教的异化理论梳理 93

一、宗教异化理论的两种概念辨析 94

二、相关哲学家的宗教异化理论概述 97

第二节 费尔巴哈对宗教异化理论的开创性工作 100

一、费尔巴哈关于宗教的几个根本观点 101

二、全面把握费尔巴哈的“世俗基础” 103

三、费尔巴哈宗教异化批判的逻辑进路 105

第三节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异化理论的解构、建构与重构 107

一、解构: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阐明宗教的世俗基础 108

二、建构:马克思感性实践观的建立 111

三、重构: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形成 113

第五章 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扬弃 116

第一节 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116

一、古希腊哲学思维的抽象性 117

二、中世纪神性思维的至高性 119

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对人性和理性思维的复兴 119

四、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性 121

第二节 费尔巴哈对“天国”的倒立 122

一、费尔巴哈反宗教的思想 123

二、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认识论 124

三、费尔巴哈的人本学 126

第三节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扬弃 128

一、马克思吸收了费尔巴哈自然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128

二、马克思实现了对于费尔巴哈感性直观原则的超越 130

三、马克思实现了对于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超越 132

第六章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人本学的超越 135

第一节 “人的本质”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 135

一、古希腊哲学家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求索 136

二、中世纪哲学家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 138

三、近代哲学家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 140

第二节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论断 143

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待“人的本质” 143

二、从感觉论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质” 146

三、从“类”和“种”的视角规定“人的本质” 148

第三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规定 151

一、人是现实的人 151

二、人的本质是劳动 154

三、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56

第七章 马克思对宗教社会基础的批判 159

第一节 神的宗教传统 159

一、希伯来神学:孕育基督教的母体 159

二、中世纪经院哲学:神学发展的顶峰 163

三、近代哲学家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对人的新的精神征服 167

第二节 费尔巴哈“爱的宗教” 170

一、“爱的宗教”是一种无神的信仰 170

二、“爱的宗教”是一种纯粹情感的宗教 173

三、“爱的宗教”是一种以“爱”为核心的人本主义哲学世界观 175

第三节 马克思对宗教社会基础的批判 178

一、理解个人及其宗教感情不能脱离社会关系 179

二、理解个人及其宗教感情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实践 181

三、理解个人及其宗教感情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因素 183

第八章 马克思对社会生活本质的揭示 185

第一节 社会生活本质理论的神秘主义倾向 185

一、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于彼岸世界 185

二、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此岸世界 188

第二节 马克思对社会生活本质的揭示 190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90

二、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 192

三、一切神秘的东西都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195

第三节 关于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的现代阐释 198

一、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198

二、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大地” 200

三、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 202

第九章 马克思对直观唯物主义的能动改造 206

第一节 马克思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超越 206

一、马克思最初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 206

二、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抽象理解 207

三、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对自然认识的偏颇 208

四、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半截子的唯心史观 208

第二节 马克思对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 209

一、关于“人” 209

二、关于市民社会 210

三、关于实践 212

四、自在之物 214

五、自由 215

第三节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 217

一、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学说的实践性 217

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学说的历史性 219

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学说的人文性 221

四、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学说的辩证性 223

第十章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与发展 225

第一节 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 225

一、十八世纪以前的古典市民社会理论 226

二、十八世纪以后的近代市民社会理论 226

三、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 228

第二节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几种观点 230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 230

二、关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几种不同观点 237

第三节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独特贡献与现实意义 240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独特贡献 240

二、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现实意义 242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定位 245

第一节 传统形而上学对本体论的回答——以黑格尔为例 245

一、黑格尔以“绝对理念”为本体构建了他的庞大的哲学体系 246

二、黑格尔哲学为“人的崇高何以可能”提供了根据 246

第二节 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248

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50

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25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定位 255

一、正确理解《提纲》第十一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科学内涵 255

二、“改变世界”——马克思的哲学主题 257

后记 2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