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部分 1
第一章 中西医结合的两条路线斗争 1
目次 1
第二章 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 3
1.生理方面 5
4.治疗方面 5
3.诊断方面 5
2.病理方面 5
二、阴阳在医学上的应用 5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5
第三章 阴阳五行学说 5
三、五行的基本概念 6
四、五行在医学上的应用 6
1.生理方面 6
(1)主藏血 7
2.肝 7
(3)汗为心液 7
(2)主神志 7
(1)主血脉 7
二、五脏的生理病理 7
一、脏腑概述 7
第四章 脏腑经络 7
2.病理方面 7
1.心 7
4.肺 8
(1)藏精 8
5.肾 8
(3)主声音 8
(2)主肃降 8
(1)主气 8
(1)主运化 8
(3)主肌肉 8
(2)脾统血 8
3.脾 8
(4)主筋 8
(3)主疏泄 8
(2)主深虑 8
3.小肠 9
4.大肠 9
2.胃 9
5.膀胱 9
6.三焦 9
(3)主命门火 9
三、六腑的生理病理 9
(5)开窍于耳 9
(4)主骨生髓 9
(2)主水 9
1.胆 9
四、经络概述 10
五、机能活动的物质 10
1.气 10
2.血 10
3.精 10
4.津液 10
1.风 11
3.暑 11
2.寒 11
4.湿 11
第一节 外感病因 11
第五章 病因 11
一、六淫 11
第二节 内伤病因 12
3.忧思 12
2.怒 12
一、七情 12
1.喜 12
三、外伤 12
二、疫疠 12
6.火 12
5.燥 12
(4)望舌与苔 13
(3)望形态 13
(2)望气色 13
(1)望精神 13
1.望诊 13
一、四诊 13
第六章 诊法与辩证 13
三、劳逸失常 13
5.食物不洁 13
3.过食生冷 13
2.饮食过度 13
1.饮食不足 13
二、饮食不节 13
5.惊恐 13
4.悲 13
4.过食辛辣 13
(5)望指纹 14
(6)望痰便 14
2.闻诊 14
(1)闻声音 14
(3)头身 15
(5)饮食 15
(4)二便 15
(6)胸肤 15
(1)寒热 15
3.问诊 15
(2)闻气味 15
(2)汗 15
(7)耳聋耳鸣 16
(8)口渴 16
(9)妇女 16
(10)小儿 16
4.切诊 16
(1)脉诊 16
(2)里症 17
(1)寒症 17
2.寒热 17
(3)半表半里 17
(2)触诊 17
(1)表症 17
1.表里 17
二、八纲辩证 17
三、六经辨证 18
1.三阳症 18
(1)太阳病 18
(2)阳明病 18
(6)亡阳症 18
(3)少阳病 18
2.三阴症 18
(1)太阴病 18
(2)少阴病 18
4.阴阳 18
(5)亡阴症 18
(4)阳虚 18
(3)阴虚 18
(2)阳症 18
(1)阴症 18
(2)实症 18
(1)虚症 18
3.虚实 18
(2)热症 18
(3)厥阴病 19
四、卫气营血辨证 19
1.卫分病 19
2.气分病 19
3.营分病 19
4.血分病 19
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的一般知识 20
第二部分 中药基础部分 20
第二章 中药运用的基本规律 24
第三章 脏腑用药与代表方剂 27
第一节 心 27
一、补心 27
1.药物 27
2.代表方剂 28
1.药物 29
二、泻心 29
2.代表方剂 30
三、凉心 31
1.药物 31
2.代表方剂 31
四、温心 32
1.温心阳药物 32
2.温心代表方剂 32
二、温小肠 33
2.代表方剂 33
1.药物 33
2.代表方剂 33
1.药物 33
一、凉小肠 33
第二节 小肠 33
小结 34
第三节 肝 34
一、补肝 34
1.药物 34
2.代表方剂 35
2.代表方剂 36
1.药物 36
二、泻肝 36
三、凉肝 37
1.药物 37
2.代表方剂 37
四、温肝 39
1.药物 39
2.代表方剂 39
小结 40
1.药物 40
二、泻胆(利胆) 40
第四节 胆 40
一、凉胆(泻胆火) 40
第五节 肺 41
一、补肺 41
1.药物 41
2.代表方剂 41
二、泻肺 42
1.药物 42
三、凉肺 43
1.药物 43
2.代表方剂 43
2.代表方剂 44
四、温肺 45
1.药物 45
2.代表方剂 45
第六节 大肠 45
一、涩大肠 45
二、温大肠 46
1.药物 46
2.温涩大肠代表方剂 46
2.方剂 47
三、泻大肠 47
1.药物 47
四、凉大肠 48
1.药物 48
2.方剂 48
小结 49
第七节 脾 50
一、补脾 50
1.补脾气药物 50
2.代表方剂 50
2.代表方剂 52
二、泻脾 52
1.药物 52
三、凉脾 53
1.药物 53
2.代表方剂 53
四、温脾 54
1.药物 54
2.代表方剂 54
2.代表方剂 55
1.药物 55
一、补胃 55
第八节 胃腑 55
二、泻胃 56
1.药物 56
2.代表方剂 56
三、凉胃(清胃火) 56
1.药物 56
2.代表方剂 57
四、温胃 57
1.散胃寒药物 57
2.代表方剂 58
小结 59
第九节 肾 60
一、补肾 60
1.药物 60
2.代表方剂 60
二、温肾 61
1.药物 61
2.代表方剂 62
一、补膀胱,温膀胱 64
第十节 膀胱 64
三、凉肾 64
2.代表方剂 64
1.药物 64
1.药物 65
2.温补膀胱代表方剂 65
二、泻膀胱 65
三、凉膀胱 65
1.药物 65
2.泻凉膀胱代表方剂 65
小结 66
第四章 常用中成药 67
一、伤风感冒类 67
二、泻下通便类 67
三、清热解毒类 68
四、风湿痹痛类 68
五、咳嗽痰喘类 69
六、舒肝和胃类 70
八、芳香开窍类 71
七、祛暑类 71
九、补益类 72
十、安神补心类 73
十一、妇科常用药 73
十二、儿科常用药 74
十三、外科常用药 75
十四、五官科常用药 77
十五、皮肤科常用药 78
第一节 经络系统结构表 80
第一章 经络 80
第三部分 针灸学简述 80
第二节 经络的应用 81
第二章 输穴 81
第一节 输穴的分类 81
一、十四经输穴 81
二、奇穴 81
三、天应穴(阿是穴) 81
第二节 骨度分寸 81
二、斜刺 82
一、直刺 82
三、横刺 82
第一节 刺法 82
第三章 针灸治疗总论 82
第二节 针刺补泻的基本方法 83
一、捻转补泻 83
二、提插补泻 83
三、呼吸补泻 83
四、平补平泻 83
第三节 异常现象的处理 83
一、晕针 83
二、滞针 83
针刺禁忌 83
第四节 常见病的治疗 83
一、内科病证 83
(一)中风 83
(二)半身不遂 83
(七)眩晕 84
(六)失眠 84
(九)尿闭 84
(八)便秘 84
(五)哮喘证 84
(四)感冒 84
(三)口眼歪斜 84
二、外科急腹症常用穴位表 85
(五)过敏性鼻炎 86
(四)急性扁桃体炎 86
(三)慢性鼻炎 86
(二)急性鼻窦炎 86
(一)急性喉炎 86
四、五官科病证 86
(五)难产 86
(四)子宫脱垂 86
(三)回乳 86
(二)乳少 86
(一)痛经 86
三、妇产科病证 86
(六)外耳道疖 87
(七)急性中耳炎 87
(八)美尼尔氏综合证 87
(九)耳鸣耳聋 87
(十)牙痛 87
中西医术语对照 87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MBA大师.2020年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专用辅导教材 数学考点精讲》(中国)董璞 2019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药鉴定学实验 供中药学 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第2版》吴啟南 2018
-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李隆庭,徐一星主编 2012
-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配套辅导用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练习题集 第5版》李元起主编 2018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全国校外艺术课堂新形态示范教材系列 少儿钢琴表演曲集》唐冠祥编著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东方杂志 第110册 第25卷 第一至四号 1928年1月-1928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清明 我们的节日》冯骥才编 2017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甘肃省档案馆指南》甘肃省档案馆编 2018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东方杂志 第94册 第22卷 第四至七号 1925年2月-1925年4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远去的老调》经典文库编委会编 2019
- 《东方杂志 第13册 第四年 第一至三期 1907年3月-1907年5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