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学基础  三年制试用教材
中医学基础  三年制试用教材

中医学基础 三年制试用教材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吉林医科大学革命委员会教材编写组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71
  • ISBN:
  • 页数:71 页
图书介绍:
《中医学基础 三年制试用教材》目录

第一章 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1

第一节 阴阳在生理上的应用 1

第二节 阴阳在病理上的应用 2

第三节 阴阳在辨证上的应用 2

第四节 阴阳在治疗上的应用 3

第二章 脏象 4

第一节 脏象的含义 4

第二节 脏腑的生理病理 4

一、心 4

二、肝 6

三、脾 7

四、肺 8

五、肾 9

附:1.命门2.胞3.三焦 10

脏腑辨证参考表 11

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12

二、口 13

一、鼻 13

第四节 脏腑和五官及诸窍的关系 13

四、心与肾 13

二、心与脾 13

一、心与肝 13

三、心与肺 13

三、舌 14

四、目 14

五、耳 14

六、前阴 14

七、后阴 14

第五节 脏腑与精、神、气、血的关系 14

二、血和循环 15

一、气和呼吸运动 15

三、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6

四、水液的代谢 16

附:水谷运行 16

示意图(图1) 16

第三章 经络 17

第一节 经络的含义 17

第二节 经络功用 17

一、经络在生理上的功用 17

5.心经病证 18

4.脾经病证 18

6.小肠经病证 18

7.膀胱经病证 18

2.大肠经病证 18

1.肺经病证 18

二、经络在病理方面的作用 18

3.胃经病证 18

11.胆经病证 19

附:奇经八脉的病证 19

12.肝经病证 19

三、经络在诊断上的作用 19

10.三焦经病证 19

9.心包经病证 19

8.肾经病证 19

四、经络在治疗上的作用 20

第三节 经络的循行 20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和循行 20

附:经脉环周示意图(图2) 21

1.肺经(图3) 21

2.大肠经(图4) 22

3.胃经(图5) 22

4.脾经(图6) 23

5.心经(图7) 23

7.膀胱经(图9) 24

6.小肠经(图8) 24

8.肾经(图10) 25

9.心包经(图11) 25

10.三焦经(图12) 26

11.胆经(图13) 26

12.肝经(图14) 27

附:十二经脉起止参考表 27

二、奇经八脉循行和意义 27

2.督脉(图16) 28

1.任脉(图15) 28

3.冲脉(图17) 29

4.带脉(图18) 29

5.阴?脉(图19) 30

6.阳?脉(图20) 30

7.阴维脉(图21) 31

8.阳维脉(图22) 31

第四章 病因和病机 32

第一节 内因 32

1.风 33

一、六淫之邪 33

第二节 外因 33

2.寒 34

3.署 34

4.湿 34

5.燥 34

2.饮食寒热不适 35

三、其他原因 35

3.偏食 35

1.饮食不节 35

二、饮食所伤 35

6.火 35

第五章 辨证纲要 37

第一节 八纲辨证 37

一、阴阳 37

1.阴证 37

2.阳证 37

附:表里辨证参考表 38

3.半表半里证 38

1.表证 38

2.里证 38

附:阴阳辨证参考表 38

3.阴证和阳证的关系 38

二、表里 38

附:寒热辨证参考表 39

3.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39

1.实证 39

四、虚证 39

2.实证 39

3.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39

2.热证 39

1.寒证 39

三、寒热 39

附:虚实辨证参考表 40

第二节 六经辨证 40

一、太阳证 40

二、少阳证 40

三、阳明证 40

四、太阴证 40

五、少阴证 40

二、气分证 41

一、卫分证 41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41

六、厥阴证 41

附:六经辨证参考表 41

四、血分证 42

附:卫气营血辨证参考表 42

第六章 治则 43

第一节 标本治则 43

一、治本 44

二、治标 44

三、标本同治 44

第二节 正治与反治 44

一、正治 44

二、里证 45

3.补脾养肺法 45

2.和解肝脾法 45

1.泻下法 45

4.交通心肾法 45

1.辛温解表法 45

一、表证 45

第三节 辨证立法 45

二、反治 45

2.辛凉解表法 45

五、虚证 46

2.活血化瘀法 46

1.理气降逆法 46

六、实证 46

4.补阳法 46

3.补阴法 46

2.补血法 46

1.补气法 46

4.清热解毒法 46

3.养阴清热法 46

2.清热凉血法 46

1.清热泻火法 46

四、热证 46

2.助阳救逆法 46

1.温中祛寒法 46

三、寒证 46

附录: 47

1.中药歌诀 47

2.汤头歌诀 54

3.经络歌诀 65

4.穴位分寸歌诀 6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