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复旦大学生物学系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研组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59
  • ISBN:
  • 页数:372 页
图书介绍: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Ⅰ.生理学的意义与任务 1

Ⅱ.生理科学的发展 2

近代实验性生理科学 3

巴甫洛夫时期生理学 5

1.机体的整体性 6

2.机体与环境的统一性 6

3.反射论 6

Ⅲ.生理科学的进展与瞻望 6

Ⅵ.我国生理学 8

第二章 肌肉和神经 10

Ⅰ.运动机能的意义及其进化 10

Ⅱ.肌肉的收缩 11

肌肉的结构与特性 11

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 12

单收缩、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 13

肌肉的最初长度对收缩的影响 16

Ⅲ.肌肉收缩的代谢 17

肌纤凝蛋白 17

无氧代谢与需氧代谢 18

氧债 19

碳水化合物循环 20

氮化合物循环 21

肌肉收缩的产热 23

肌肉收缩的机械功 24

疲劳 26

Ⅳ.神经的传导 28

神经的结构和机能 28

神经传导的速度 29

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 29

神经的相对不疲劳性 30

神经的代谢 31

Ⅴ.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32

刺激的特征 32

强度——时间曲线 34

时值 35

兴奋后组织兴奋性的改变 38

电紧张 39

人体神经的电刺激效应 41

Ⅵ.神经肌肉的生物电学现象 43

电生理学方法 43

损伤电位 44

动作电位 45

生物电流学说 49

Ⅵ.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51

神经肌肉传递的一般特征 52

神经肌肉接点的电学传递学说 52

神经肌肉接点的化学传递学说 53

化学传递因素与电学传递因素的相互关系 54

Ⅷ.机能活动性的概念与间生态学说 55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 60

Ⅰ.中枢神经系统的进化与结构 60

进化与发展 60

神经系统的结构 63

Ⅱ.反射 64

反射概念的发展 64

2.组成反射弧中的神经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67

1.反射 67

反射与反射弧 67

3.关于反射中枢 69

1.脊反射与脊休克 70

反射性兴奋传导的特征 70

1.兴奋和抑制 73

基本神经过程的动力问题 73

2.基本神经过程的活动:分扩散与集中,相互诱导,优势法则,协调的生物学意义 74

Ⅲ.中枢神经系统与感受器及效应器之间的联系 77

脊髓与脊神经 77

1.麦根地定律 77

2.脊神经分布的分节现象 77

脑与脑神经的联系 78

Ⅳ.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79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响影 79

(3)节间反射 80

5.植物性神经系统末梢所分泌的化学物质,以及某些药物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影响 80

(2)屈反射 80

(1)牵张反射 80

2.脊反射的协调 81

3.脊反射的临床意义 81

4.脊髓在其它反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82

脑干对躯体活动的影响 82

1.去大脑僵直。 82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影响 84

丘脑与纹状体、苍白球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影响 85

Ⅴ.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85

内脏活动的神经支配 86

1.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特点 86

2.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概述 87

3.交感与付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 88

4.交感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88

2.姿势反射 88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对内脏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90

1.脊髓的植物性神经机能 90

2.脑干的植物性神经机能 90

3.小脑的植物性神经机能 91

4.丘脑下部的植物性神经机能 91

5.纹状体的植物性神经机能 92

祖国医学中的内脏疾病定位诊断 92

Ⅵ.大脑两半球的机能 94

大脑皮层的结构 94

大脑皮层机能的研究方法 94

1.上行纤维的投射途径 96

大脑皮层与皮层下中枢的联系 96

(1)特殊投射系统:视,听,温,冷,痛,触,本体 97

(2)非特殊投射系统 97

2.?行纤维的投射途径 99

(1)特殊化部分:锥体系统,纤体外系统 99

(2)非特殊化部分 99

大脑皮层对骨胳肌及内脏活动的调节 100

1.大脑皮层对骨胳肌运动的调节 100

2.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01

3.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问题 102

大脑皮层的电现象 102

第四章 高级神经活动 105

Ⅰ.条件反射的一般特征 106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及其生物学意义 106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皮层接通机能 107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相互关系 110

Ⅱ.皮层神经过程的运动与皮层的分析棕合活动 111

皮层的抑制过程 111

1.非条件抑制 111

(1)外抑制 111

(2)超限抑制 111

2.条件抑制 111

(1)消退性抑制 112

(2)分化性抑制 112

(3)条件性抑制 113

(4)廷缓性抑制 113

3.皮层抑制的积极本质及其生物学意义 113

4.睡眠与内抑制。催眠 115

皮层神经过程的运动、相互诱导及其相互联系 117

皮层的分析综合活动 119

皮层的机能镶嵌与动力定型 120

Ⅲ.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实验性神经症 122

皮层神经过程的特征与神经型 122

实验性神经症 124

Ⅳ.高级神经活动的比较生理学问题 125

Ⅴ.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特征 127

第五章 分析器 131

Ⅰ.感受器的一般特性 133

刺激性质、强度与感觉的关系 134

适应性 134

分析器的分类 135

Ⅱ.视分析器 135

视分析器的结构 135

眼的折光装置 136

1.水晶体的折光调节 137

2.眼折光调节的异常及其纠正 138

眼的感光机能 141

1.视觉绝对缺限与差别缺限 141

3.瞳孔反应 141

2.光感受性变化的适应现象 145

3.视后象的产生 147

4.感光时视网膜的化学变化。 147

6.感光时视网膜上的电变化 149

颜色感觉 150

双眼视觉 153

Ⅲ.声音分析器 153

音分析器的结构 154

声波的传导及听觉阈 155

1.声波的传导 155

2.听觉阈 156

4.听觉感受性的变化 158

3.刺激强度和频率感受的差别阈限 158

音分析器的电现象 160

听觉学说 161

双耳听觉与空间定位的关系 162

人类音分析器的特殊意义 162

Ⅳ.皮肤分析器 162

皮肤分析器的结构 163

触觉 164

温度觉 165

痛觉 165

Ⅴ.外部化学分析器 166

嗅分析器的结构 166

嗅感受器的感受性 168

味感受性 169

味分析器的结构 169

Ⅵ.内部分析器 170

小结 173

第六章 血液 175

Ⅰ.内环境的意义 175

水淋巴 175

血淋巴 175

血液 176

淋巴 176

Ⅱ.血液的组成成分和理化特性 176

血液的化学组成 176

血液总量 176

酸硷度 176

粘滞性 178

血型 179

Ⅲ.血液的主要机能 180

血液的呼吸机能 181

1.红血球的特性 181

2.氧的运输。 182

3.二氧化碳的运输 184

血液的防御机能 185

血液凝固机能。 186

促进与防止血凝的因素。 188

Ⅳ.血液成分的调节 188

造血器官及坏血器官 189

红血球的生成 189

造血和坏血二个过程的神经调节问题 189

内分泌腺的活动与血液生成与调配的关系 190

电离辐射的影响 190

第七章 血液循环 192

Ⅱ.心肌活动的一般特性 193

全或无现象 193

额外收缩和代偿间歇 193

Ⅰ.血液循环的进化及其研究简史 193

相对自动性和传导系统 195

Ⅲ.心动周期中的血液循环变化 197

电位变化 198

声音变化 200

压力与容积的变化 200

脉搏 202

心输出量 202

Ⅳ.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规律 203

动脉压 205

毛细血管血流的特点 207

静脉压及静脉血流 207

淋巴的生成及其特性 208

脑脊液的生成与循环 209

1.脑脊液的来源 209

2.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209

Ⅴ.循环系统功能的调节。 210

调节循环系统功能的传出神经 210

1.心脏的簿出神经. 210

(1)心脏的副交感神经 210

(2)心脏的交感神经 210

2.血管的传出神经 210

(1)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 213

(2)支配血管的付交感神经 213

调节循环系统功能的神经中枢 214

1.脊髓 215

2.延髓 216

(1)心脏的神经中枢 216

(2)血管运动中枢 216

3.中脑、小脑。间脑及纹状体 217

4.大脑皮层 218

循环功能的非条件反射性调节 218

1.主动脉弓及颊动脉?反射 218

2.腔静脉反射 224

3.其它部位血管的反射 224

4.其它粗织器官对循环机能的反射性影响 224

循环功能的条件反射性调节 225

1.心脏活动的条件反射实验 226

2.血管活动的条件反射实验 226

(1)肾上腺素 228

1.激素类 228

循环功能的体液性调节 228

(2)肾上腺皮质激素 229

(3)脑垂体前叶激素 230

(4)脑垂体后叶激素 230

(5)甲状腺激素。 231

(6)性腺激素 231

2.代谢产物 231

(1)组织胺 231

(2)乙酰胆硷 231

(3)呼吸气体 232

3.病理产物 233

肾脏的加压物质。 234

某些生理情况下血液循环的调节 235

1.运动时血液循环的调节 235

(2)体液因素的作用 236

(3)条件反射的作用 236

3.体位改变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237

4.身体的变速运动和失重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237

2.消化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237

(1)非条件反射的作用 238

5.环境温度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239

某些特殊器官中血液循环的特征 239

1.冠状循环 239

2.肺循环 240

3.脑循环 241

循环调节小结 243

第八章 呼吸 245

Ⅰ.呼吸器管 245

呼吸运动 247

1.?的运动 247

3.平和呼吸与用力呼吸 248

2.肋骨和胸骨的运动 248

肺内压与胸内压 249

1.肺内压 249

2.胸内压 249

肺容积的变化 250

1.潮气及肺活量 250

2.肺机能测定 252

肺和肺泡的通气 252

Ⅱ.气体交换 253

1.呼吸气体的成份与分压 253

2.血液气体的成份与分压 253

3.气体交换 253

1.延髓呼吸中枢 255

Ⅲ.呼吸运动的调节 255

呼吸中枢 255

2.大脑皮层与皮层下呼吸中相 257

肺感受器对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258

血液化学成分对呼吸运动的作用及其机制 259

1.氧与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59

2.化学感受器 260

3.氧化碳作用机制 260

4.酸硷反应对呼吸的作用及其机制 262

5.缺氧对呼吸的作用及其机制 262

防御性呼吸反射和其它内外感受性呼吸反射 263

1.防御性呼吸反射 263

2.其他内外感受性呼吸反射 263

呼吸中枢的自动性 263

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 263

肌肉运动时呼吸的适应性反应 264

Ⅳ.不同条件下的呼吸 265

缺氧 265

气压过高 265

窒息 265

第九章 消化 267

Ⅰ.消化的一般特征 267

细胞内消化 267

细胞外消化 267

消化生理的研究简史 268

Ⅱ.食物在消化管内由于机械作用所引起的变化 269

食物在口腔内的机械过程 269

食道的蠕动 270

胃的运动 271

3.摆动 273

2.分节运动 273

小肠的运动 273

1.蠕动和蠕动冲 273

大肠的运动 275

中枢神经系统对消化管运动的调节 275

1.非条件反射性的调节 275

2.条件反射性的调节 276

3.针刺某些穴位时消化道的运动 277

Ⅲ.消化液的分泌及其消化作用 277

唾液的分泌及其消化作用 277

1.唾液的成份与功用 278

2.唾液腺活动的研究方法 278

3.唾液腺的刺激物 278

5.唾液分泌的理论 279

4.唾液腺分泌的调节机制 279

胃液的分泌及其消化作用 280

1.胃腺的构造及胃液的组成 280

2.胃液分泌的研究方法 280

3.胃液中的主要消化酶 282

4.胃液的分泌 283

5.胃腺活动的调节 285

(1)胃液分泌的复杂反射期(即神经反射性调节) 285

(2)胃液分泌的化学刺激物——液递因素 288

6.胃液分泌与食物、化学因素及外界环境的关系 289

胰液分泌及其消化作用 291

1.胰液的组成及其消化作用 291

2.胰液分泌的神经性调节 292

1.胆汁的成份和作用 296

胆汁的分泌 296

2.肝脏的胆汁分泌 297

3.胆囊的运动 297

3.胰液芬泌的神经体液机制 298

小肠液 298

1.小肠液的成分 298

2.小肠液的分泌机制 299

Ⅳ.食物最终分解物的吸收 299

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99

1.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301

2.醣类的吸收 302

3.蛋白质的吸收 302

4.脂肪的吸收 302

吸收的机制 302

中枢神经系统对吸收作用的调节 304

第十章 代谢与营养 305

Ⅰ.物质代谢 305

醣代谢 305

脂肪代谢 306

蛋白质代谢 307

氮平衡 307

Ⅱ.能量代谢 309

热量测定法 309

1.直接测热法 309

2.间接测热法 309

基础代谢 311

1.体表面积的关系 311

2.年龄与性别的差异 311

3.气候与昼夜变化的影响 312

体温调节 313

4.健康状现与生活习惯的影响 313

1.体温的正常生理变异 314

2.体温的调节 314

3.体温调节的异常现象 315

Ⅲ.正常营养 316

蛋白质 317

醣类及脂肪 318

无机盐 318

1.钙,磷,镁 319

2.钠,钾,氯 320

3.铁,碘,氟,铜,锌,锰等 320

水 320

维生素 321

3.维生素E 322

2.维生素D 322

1.维生素A 322

4.维生素K 323

5.维生素? 323

6.维生素?(即核黄素) 323

7.尼克酸 323

8.维生素C 323

9.维生紊? 323

10.维生素C 323

第十一章 排泄系统 325

Ⅰ.尿的形成与排泄 326

肾的结构 326

尿的形成 326

1.滤过作用 330

2.重吸收作用 330

2.神经体液性的调节 335

1.神经性的调节 335

3.分泌作用 335

肾脏活动的调节 335

4.合成作用 335

3.高级神经活动对尿分泌的影响 336

尿的排出与调节 336

Ⅱ.皮肤的排泄作用 339

汗的排泄 339

皮脂的排泄 340

第十二章 内分泌 341

Ⅰ.内分泌腺的进化及其研究简史 341

简史 341

内分泌腺的种族发生 342

内分泌的研究方法 342

构造 343

Ⅱ.脑垂体 343

垂体的生理 344

1.前叶 344

2.后叶 347

脑垂体分泌的调节 348

1.前叶分泌的调节 348

2.后叶分泌的调节 348

Ⅲ.甲状腺 349

构造 349

甲状腺机能 350

甲状腺机能异常的病症 351

甲状腺分泌机能的调节 353

Ⅳ.甲状旁腺 353

构造 353

甲状旁腺的调节 354

甲状旁腺的生理功能 354

甲状旁腺机能异常的病症 354

Ⅴ.胰岛腺 355

构造 355

胰岛的生理功能 355

胰岛素缺乏症 356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357

胰岛分泌的其它激素 358

Ⅵ.肾上腺 358

构造 358

髓质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358

1.对血管的作用 359

2.对心脏的作用 359

3.对醣代谢的影响 359

1.皮质激素的化学结构 360

4.肾上腺髓质活动的调节 360

肾上腺皮质 360

2.皮质激素的生理功能 363

3.肾上腺皮质病变引起的疾病 364

4.肾上腺皮质分泌活动的调节 364

Ⅵ.松果腺 365

Ⅶ.性腺 366

雄性激素及其功能 366

雌性激素及其功能 367

1.动情素 367

2.助孕素(黄体素) 368

性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 368

Ⅷ.内分泌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神经系统的相互关系问题 37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