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生理学  案例版
生理学  案例版

生理学 案例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01745354
  • 页数:2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论述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并附实验案例。
《生理学 案例版》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1

第二节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

一、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2

二、器官、系统水平的研究 2

三、整体水平的研究 3

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3

一、神经调节 3

二、体液调节 4

三、自身调节 4

第四节 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原理 4

一、反馈控制系统 5

二、前馈控制系统 5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6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6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6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7

三、胞纳与胞吐 11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11

一、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2

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5

三、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5

四、缝隙连接介导的跨膜转导 16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6

一、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16

二、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7

三、动作电位的引起和传导机制 21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24

一、骨骼肌 24

二、平滑肌 30

第三章 血液 32

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 32

一、体液和内环境 32

二、稳态 32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33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33

二、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33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33

四、血液的生理功能 35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35

一、红细胞 35

二、白细胞 37

三、血小板 38

四、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0

第四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45

一、血液凝固 45

二、抗凝系统 47

三、其他影响血凝的因素 49

四、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纤溶抑制物 49

第五节 血型与输血 51

一、红细胞凝集现象 52

二、凝集原和凝集素 52

三、ABO血型系统 52

四、Rh血型系统 54

五、血量和输血原则 55

第四章 血液循环 57

第一节 血液循环的发现 57

一、古代自然哲学时期对血液循环现象的认识 57

二、文艺复兴时代为血液循环的最终发现作了充分的准备 59

三、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从而最终完成了为现代生理学的奠基 60

四、血液循环发现史给我们的几点启迪 61

第二节 血液循环系统概述 63

第三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64

一、心肌细胞的功能结构特点 64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65

第四节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68

一、自动节律性 68

二、传导性 70

三、兴奋性 71

四、收缩性 73

第五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74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74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75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76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77

五、心泵功能储备 78

第六节 心音与心电图 78

一、心音 78

二、心电图 80

第七节 血管生理 81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82

二、动脉血压 82

三、动脉脉搏 86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 87

五、微循环 90

六、组织液和淋巴液 92

第八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95

一、神经调节 95

二、体液调节 100

三、自身调节 103

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104

第九节 心、肺和脑的血液循环 105

一、冠脉循环 105

二、肺循环 107

三、脑循环 108

第五章 呼吸生理 111

第一节 肺通气 111

一、呼吸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111

二、肺泡的结构和功能 113

三、肺通气原理 115

四、肺容积和肺容量 119

五、肺通气量 120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121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121

二、肺换气 123

三、组织换气 124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24

一、气体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125

二、氧的运输 125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128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29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129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132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137

第一节 消化生理学发展史 137

一、18世纪及其以前的消化生理学 137

二、著名的马丁胃瘘试验及其历史意义 138

三、巴甫洛夫的巨大贡献 138

四、结语 139

第二节 概述 140

一、消化方式 140

二、消化道平滑肌 140

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142

四、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42

五、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143

第三节 口腔内消化 145

一、唾液分泌 145

二、咀嚼和吞咽 145

第四节 胃内消化 146

一、胃液分泌 147

二、胃运动 151

第五节 小肠内消化 153

一、胰液分泌 153

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155

三、小肠液的分泌 156

四、小肠运动 157

第六节 大肠内消化 159

一、大肠液的分泌及其作用 159

二、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159

三、大肠运动和排便反射 159

第七节 吸收 160

一、吸收的部位 160

二、吸收的途径 161

三、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161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165

第一节 能量代谢 165

一、机体的能量来源和能量转化 165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166

三、能量代谢率和基础代谢率 168

四、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169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170

一、体温 170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171

三、体温的调节 173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175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175

一、肾脏的功能结构特点 175

二、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及其调节 178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79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180

二、有效滤过压 181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82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183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方式 183

二、几种重要溶质和水的重吸收 184

第四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187

一、H+的分泌 187

二、K+的分泌 187

三、NH3的分泌 187

第五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188

一、尿液的稀释 189

二、尿液的浓缩 189

三、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和保持 189

第六节 尿生成的调节 191

一、肾内自身调节 191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192

第七节 血浆清除率 196

一、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方法 196

二、肾血流量的测定方法 197

第八节 尿的排放 197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197

二、排尿反射 198

第九章 内分泌 199

第一节 概述 199

一、内分泌系统和激素的概念 199

二、激素的分类 199

三、激素的运输途径 199

四、激素的一般作用特征 200

五、激素作用的机制 200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202

一、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202

二、神经垂体 203

三、腺垂体 204

第三节 甲状腺 206

一、甲状腺激素的代谢 206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207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208

第四节 肾上腺 210

一、肾上腺皮质 210

二、肾上腺髓质 212

第五节 胰岛 213

一、胰岛素 213

二、胰高血糖素 214

第六节 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3和降钙素 215

一、甲状旁腺激素 215

二、维生素D3 215

三、降钙素 216

第七节 性腺 216

一、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216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217

三、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219

第十章 神经系统 221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221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221

二、神经胶质细胞 223

第二节 突触传递 224

一、化学性突触传递 224

二、电突触传递 225

三、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225

四、神经-骨骼肌接头 226

五、神经递质和受体 227

第三节 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232

一、反射、反射弧和反射中枢 232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232

三、反射中枢内兴奋传递的特征 233

四、中枢抑制 234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236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236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236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238

四、痛觉 240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243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43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246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48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49

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50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52

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252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252

三、自主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功能 254

第七节 大脑皮层的电活动和脑的高级功能 257

一、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257

二、觉醒和睡眠 258

三、脑的高级功能 259

第十一章 视觉、听觉、前庭觉 264

第一节 视觉 264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264

二、眼的感光系统 267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个问题 269

第二节 耳的听觉功能 270

一、听阈和听力 270

二、传音系统的功能 271

三、感音系统的功能 272

第三节 内耳的平衡感觉功能 274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274

二、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275

《生理学》教学大纲 2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