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探索中医“阴阳五行六气一体化”新说及其临床运用
探索中医“阴阳五行六气一体化”新说及其临床运用

探索中医“阴阳五行六气一体化”新说及其临床运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包顺义,包渝艳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37730857
  • 页数:3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指导先天八卦反映的科学理论,寻找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三大基本学说间的联系。下编是将上编提出的理论应用与中医临床。
《探索中医“阴阳五行六气一体化”新说及其临床运用》目录

上编 “阴阳五行六气一体化”理论 3

第一章 中医理论的不足与由来 3

第二章 八卦辨 6

第三章 先天八卦是怎样产生的 10

第四章 后天八卦产生的背景 14

第五章 后天八卦的形成与河图、洛书的本质 18

第六章 阴阳运动的整体系统性 22

第七章 八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7

第八章 《黄帝内经》对先天八卦原理的应用 31

第九章 单论阴阳难以持凭 35

第十章 单讲五行必然形成团团转 38

第十一章 三阴三阳是阴阳五行运动的必然结果 41

第十二章 先天八卦的对称平衡原理与阴阳五行六气一体化整体系统 44

第十三章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六气的配属关系 50

第十四章 经络及其与三阳三阴、六气的关系 54

第十五章 气血是怎样在脏腑经络中运行的 61

第十六章 经络运行规律的探索及临床应用 67

第十七章 五志与脏器的关系 73

第十八章 五志与情志、思维的区别与联系 79

第十九章 脏与脏之间的联系 83

第二十章 六气、六淫的区别与联系 91

第二十一章 阴阳五行六气一体化体系与脉诊 99

第二十二章 人体全年正常脉象阴阳含量的一般规律 105

第二十三章 传统理论不足对临床治疗影响甚大 112

第二十四章 一个普遍而重要的医学原理——同行相助 117

第二十五章 养生与老子之道 122

第二十六章 相对论与中医学 134

(一)相对论与阴阳的消长转换 134

(二)相对论与五行生克 137

(三)相对论与三阴三阳和六气 138

(四)相对论与人体生理 139

(五)相对论与三焦 140

(六)相对论与经络 141

(七)相对论与中医临床 144

(八)相对论与中西医结合 146

第二十七章 从《伤寒杂病论》看辨病论治 147

第二十八章 脏器功能与药物性味、治法的关系 152

第二十九章 药物功能与组方治疗原理 158

第三十章 经络的运行及线路简述 163

第三十一章 现代医学的几点启示 165

第三十二章 关于毒品戒断治疗的病机 170

第三十三章 浅谈艾滋病的辨病辨证论治 174

下编 “阴阳五行六气一体化”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第一章 体表及上焦阴阳气血失调的辨证论治 181

第一节 体表与上焦病的辨证论治 181

一、伤于寒者,当辛温解表 181

(一)风寒证,寒伤上焦阳气,麻黄汤加减 181

(二)伤风证,寒伤上焦之阴,桂枝汤加减 182

(三)痉证,风寒使阳与津液俱伤,葛根汤加减 182

(四)长江以南伤于寒者多用荆防败毒散 182

(五)素体气郁伤于寒者,香苏散加减 183

(六)素体阳虚伤寒者,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183

(七)素体阳气平平、肝肾阴气有亏而伤于寒湿者,九味羌活汤加减 183

(八)中上焦之阳素体平平,伤于风寒湿者,羌活胜湿汤加减 184

(九)上焦阳气及卫阳平常之人为外之风寒所伤者,川芎茶调散加减 184

(十)中焦阳气不足之人夏令为阴寒所伤,香薷散加减 184

(十一)辛劳之人营卫空虚,风、寒、湿外袭后使筋脉挛急者,小续命汤加减 185

(十二)风邪客于经络,使营卫不和而病者,消风散加减 185

二、伤于风热者,当辛凉透表 186

(一)心阳素旺伤风化热者,银翘散加减 187

(二)肺中阳气与卫分之热相合为患者,桑菊饮加减 187

(三)有人阳气平平,脾气不旺,使肺气不足而易伤风寒 187

(四)素体阴亏的慢性病人,伤于风寒或风热则化热伤阴,葳蕤汤加减 188

(五)病者失血后新瘥,或阴血素亏之人伤于风寒或风热,七味葱白饮加减 188

(六)麻疹、风疹等病,皆为肺胃热毒外发而成,初宜轻宣透疹,使热毒外发;重时当清热解毒,佐以透热;后期当养阴为主,清热助之。疹净当养胃阴补脾荣以收功 188

三、营卫虚损者,当益卫固表 189

四、肺气虚寒者,当温肺降逆 189

(一)上焦阳气不足,寒饮停于肺中者,小青龙汤加减 190

(二)中焦阳气不足,使痰饮壅阻而喘咳者,苏子降气汤加减 190

(三)肺中痰饮久宿而复发者,射干麻黄汤加减 190

五、肺热壅盛喘咳者,当清热降逆 191

(一)肺热自病者,清热涤痰,凉血退蒸,泻白散加减 191

(二)胃热熏肺咳喘者,清热肃肺主之,麻杏石甘汤加减 191

(三)痰热壅盛者,清热化痰,肃肺理气治之,清金化痰汤加减 192

(四)寒郁肺热者,宣肺清热涤痰,定喘汤加减 192

(五)痰涎壅肺者,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192

(六)痰火结于胸膈者,小陷胸汤加减 193

六、上焦热毒者,当清热解毒 193

(一)火热之毒上攻头面咽喉者,当清热解毒,疏风利咽,普济消毒饮加减治之 193

(二)春、夏阳气太过,或秋、冬阴气不足,使病者心阳化火成毒者,火气上炎,火毒多熏灼 194

(三)上焦气血热毒炽甚,当清热解毒以治本,对症用药以治急,清肺解毒汤加减 194

(四)上焦火毒伤肺成痈者,清热解毒排脓治之,苇茎汤加减 194

七、肺虚喘咳者,当补肺 195

(一)肺气虚易感冒而咳喘者,当健脾益气为主,宣肺化痰佐之,玉屏风散、六君子汤及止咳散加减 196

(二)肺气虚损,长期咳喘气逆,痰滞化热者,人参蛤蚧散加减 196

(三)久咳不瘥,气阴两伤者,生脉散加减 197

(四)肺肾同病者,喘咳痰血,月华丸加减 197

(五)久咳不已,肺气耗散者,当敛肺扶正治之,九仙散加减 198

(六)肺结核咯血者,白芨合剂加减 198

八、燥邪伤肺者,当润肺 199

(一)为外之凉燥所伤者,杏苏散加减 199

(二)为温燥所伤者,桑杏汤加减 199

(三)肺胃均燥热者,清燥救肺汤加减 200

(四)肺肾阴亏,肝胆阴伤,阳亢化火侮肺而咳嗽带血者,百合固金汤加减 200

(五)久病不解,虚劳干咳者,琼玉膏加减 201

(六)肺肾阴亏,虚火与外邪疫毒相合为患成白喉者,养阴清肺汤加减 201

九、痰水壅结者,当泻肺行水 202

(一)水停肺或胸膜之中,肺受压迫而喘者,葶苈大枣汤泻肺加减 202

(二)水停三焦使肺失肃降者,越婢加术汤加减 202

(三)水停胸胁隔膜之中,十枣汤加减 203

第二节 上焦心肺气血俱热的辨证论治 203

附原方及歌括之一 204

第二章 脾胃及中焦阴阳气血失调的辨证论治 209

第一节 本脏阴阳气血失调的辨证论治 210

一、中焦虚寒者,当温中健脾 210

(一)中焦阳气不足者,理中丸加减 210

(二)中焦及肝俱寒,腹痛挛急者,大建中汤加减 211

(三)中阳虚脾荣不足者,小建中汤加减 211

二、中焦燥热伤津者,当清热润燥 212

(一)邪热助胃阳亢盛化为燥热伤津液者,白虎汤加减 212

(二)热病初瘥,胃中津气未复,燥热仍在者,竹叶石膏汤加减 214

三、中焦及胃肠郁热者,当清热解郁 214

(一)胃中郁热结毒者,清胃散加减 215

(二)肝胆郁结,脾荣热毒蕴结者,清胰汤加减 215

(三)肠道气滞血结成痈者,四逆红藤败酱汤加减 216

四、食停积滞者,当消积导滞 217

(一)胃气好,饮食过量,停积不化者,保和丸加减 217

(二)中焦湿热积滞者,健脾消食,清热利湿治之,枳实导滞丸加减 217

(三)中焦虚寒,又为停食阻滞者,枳实消痞丸加减 218

(四)脾虚气滞或水停中焦者,枳术丸加减 218

(五)脾胃虚寒而食停者,健脾丸加减 218

五、脾气虚弱者,当健脾益气 219

(一)脾虚气弱者,四君子汤加减 219

(二)中焦脾胃不足,气滞饮停者,参苓白术散加减 220

(三)若脾之气荣俱不足,下焦湿热为患者,易黄汤加减 221

六、脾虚气少阳不升者,当益气升阳 221

(一)脾气虚阳郁不升散者,补中益气汤加减 221

(二)脾气大虚,胃阳郁不升者,举元煎加减 222

七、中焦痰湿郁阻者,当调中降逆 223

(一)中焦气虚而胆旺者,橘皮竹茹汤加减 223

(二)中焦湿热郁阻,呕吐不止者,加味黄连苏叶汤加减 223

(三)妊娠致肝胆郁而化热呕吐者,芩连竹茹汤加减 223

(四)中焦虚寒使膈肌挛缩而呕吐者,丁香柿蒂汤加减 224

(五)中焦虚寒,痰浊留滞,阻肝阳上升而噫气呕吐者,旋覆代赭石汤加减 224

(六)中阳不足,痰饮停滞中焦,阻气机升降而呕恶者,小半夏汤加减 225

(七)中焦痰热阻滞,肝胆阴亏阳亢而呃逆者,降逆止呃汤加减 225

八、中焦气郁者,当行气导滞 225

(一)中焦阳气不足,升降乏力而气机阻滞者,厚朴温中汤加减 225

(二)肝气郁结致痰气阻滞者,半夏厚朴汤加减 226

九、中焦升降失调而吐利者,当升清降浊 226

(一)寒湿阻滞中焦,得外伤风寒或食生冷引发呕吐、泄泻或吐泻交作者,藿香正气散加减 227

(二)中焦痰湿阻滞气机升降,使肝胆之阳郁化为风火而致吐利者,连朴饮加减 228

(三)中焦湿热阻滞而成霍乱者,蚕矢汤加减 228

(四)中焦虚寒使肝胆阳郁化火者,半夏泻心汤加减 229

十、中焦湿热蕴结者,当清热、燥化、淡渗 229

(一)湿温时疫初起,热比湿重者,甘露消毒丹加减 230

(二)湿温初起,湿比热重者,三仁汤加减 230

(三)中焦被水饮阻滞,使肝郁化火者,黄芩滑石汤加减 231

(四)中焦阴阳俱不足而湿滞化热者,薏苡竹叶散加减 231

(五)中焦阴阳俱不足而湿热流溢于经络者,宣痹汤加减 232

(六)风湿热痹者,木防己汤加减 232

十一、中焦为寒湿所困者,当温阳散寒化湿逐邪 233

(一)寒湿阻滞者,平胃散加减 233

(二)中焦为痰湿水饮所聚者,藿朴夏苓汤加减 235

(三)中阳不足水饮停滞者,苓桂术甘汤加减 235

(四)中阳不足,水湿留滞经络者,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加减 236

十二、湿聚痰生者,当燥湿化痰 236

(一)中阳不足痰湿内生者,二陈汤加减 236

(二)痰热互结在胸脘者,小陷胸汤加减 238

(三)中焦痰饮使胆阳郁结者,温胆汤加减 239

(四)痰饮中阻而生风者,导痰汤加减 239

(五)痰湿内生,流注经络者,指迷茯苓丸加减 240

十三、脾虚水泛者,当实脾利水 240

(一)脾虚及肺,停水溢于肌肤者,防己黄芪汤加减 240

(二)肺热难降,小便不利而水肿者,五皮饮加减 241

(三)脾肾阳虚水肿者,实脾饮加减 241

十四、中焦阴液不足者,当清胃养阴 242

(一)阳明温病清下后阴液受伤者,益胃汤加减 242

(二)温热甚而伤肺胃阴液,燥咳而吐白沫者,五汁饮加减 243

(三)暑伤气阴者,清暑益气汤加减 243

(四)肺中津损及气者,麦门冬汤加减 244

(五)阴亏湿热上攻者,甘露饮加减 245

十五、中焦阳气不足而失血者,当温阳益气摄血 245

(一)中阳与肾阳俱不足而失血者,黄土汤加减 245

(二)中阳不足而暴崩或漏下者,温经摄血汤加减 246

(三)胃阳不足而吐血者,柏叶汤加减 247

(四)中阳不足吐血或吐涎沫者,甘草干姜汤 247

十六、燥热结滞者,当若寒泻下 248

(一)胃肠燥结之实证者,大承气汤加减 248

(二)急性肠梗阻,突发性脘腹胀痛者,大承气汤加味 249

(三)水热互结者,大陷胸汤加减 250

(四)水肿实证,舟车丸加减 250

(五)肺热不降,经络郁阻水停者,己椒苈黄丸加减 250

十七、阳虚寒凝者,当温阳导滞 251

(一)素体阳气不足,又得寒滞经络不通者,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251

(二)脾肾阳虚,寒凝不去者,温脾汤加减 251

(三)寒实冷积而卒痛者,三物备急丸加减 252

(四)寒实结胸者,三物白散加减 252

十八、津液不足而便秘者,当润燥通便 253

(一)阴血不足而便秘者,润燥丸加减 253

(二)津液不足而便秘者,五仁丸加减 253

十九、湿热下注成痢者,当清热止痢 254

(一)卫阳与上焦心阳内陷成痢者,葛根黄连黄芩汤加减 254

(二)肝、心及下焦热毒重而成痢者,白头翁汤加减 254

(三)下痢赤白者,芍药汤加减 255

二十、滑脱失禁者,当温中固涩 256

(一)泻痢日久,脾胃虚寒者,真人养脏汤加减 256

(二)五更泄泻者,四神丸加减 257

(三)少阴病,泻痢、便脓血者,桃花汤加减 257

第二节 脾胃与他脏兼病的辨证论治 258

一、心脾同病者,归脾汤加减 258

二、脾胃与肝胆兼病的辨证论治 259

(一)胆阳郁而化热使中焦阻滞者,蒿芩清胆汤加减 259

(二)肝中阴血不足而筋脉挛急者,芍药甘草汤加减 260

(三)血虚脾滞者,当归芍药散加减 260

(四)肝气郁结者,四逆散加减 261

(五)肝之气血瘀滞导滞中焦痰、湿、食结滞者,越鞠丸加减 261

三、气血双亏者,当气血双补 262

(一)气血不足抵抗力下降或病势缠绵难愈者,八珍汤加减 262

(二)突然性大失血或慢性出血累积成血虚阳浮者,当归补血汤加减 263

附原方及歌括之二 264

第三章 肝胆阴阳气血失调的辨证论治 273

第一节 本脏阴阳气血辨证及治法 274

一、肝寒者,当温肝散寒 274

(一)肝血不足,其所主之经又被寒邪所伤者,当归四逆汤加减 274

(二)中焦肝经寒者,吴茱萸汤加减 274

二、肝胆火热者,当清肝泻火 275

(一)肝胆火毒上攻下注者,龙胆泻肝汤加减 275

(二)肝火上攻头目成聚星障者,石决明散加减 276

(三)肝气郁结化火下注成带者,清热止带汤加减 276

(四)肝经之火郁作痛者,左金丸加减 277

三、肝血不足者,当补血调肝 277

(一)肝血不足月经失调者,四物汤加减 278

(二)肝中荣血与阳气俱不足者,当归生姜羊肉汤加减 280

四、血滞、瘀、凝者,当活血祛瘀 281

(一)血脉瘀滞在胸胁者,血府逐瘀汤加减 281

(二)产后恶露不行,小腹疼痛拒按者,失笑散加减 282

(三)心胃血热壅结而痛者,丹参饮加减 283

(四)损伤瘀血未血肿者,七厘散加减 283

(五)瘀血结阻之包块疼痛者,活络效灵丹加减 283

(六)下元虚寒,阴血难生致月经不调者,温经汤加减 284

(七)妇人小腹症块者,桂枝茯苓丸加减 285

(八)妇人难产者,脱花煎加减 285

(九)产后恶露难行者,生化汤加减 286

(十)下焦瘀血者,桃核承气汤加减 286

(十一)跌打损伤,瘀血内结者,复元活血汤加减 287

(十二)胁下结聚成块者,鳖甲煎丸加减 287

(十三)胸阳不足,心血瘀阻者,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 288

(十四)气虚血瘀血阻滞经络者,补阳还五汤加减 289

(十五)寒湿与瘀血阻滞经络者,小活络丹加减 289

(十六)头面有血络瘀阻者,通窍活血汤加减 290

五、肝血不藏者,当清热平肝止血 290

(一)火热迫胃而吐血咯血者,十灰散加减 290

(二)阴亏火旺,肝阳上亢迫血妄行者,止血散加减 291

(三)血热动风而泄血者,槐花散加减 291

(四)治崩证极验方 292

(五)眼底出血者,生蒲黄散加减 292

六、肝郁气滞者,当调气疏肝 293

(一)肝郁脾虚者,逍遥散加减 293

(二)肝气郁结致经络不通者,柴胡疏肝散加减 294

(三)肝经寒滞者,加味乌药汤加减 295

(四)下焦寒疝,少腹痛引睾丸者,天台乌药散加减 295

(五)肝血不足,肾阳虚寒者,暖肝煎加减 296

(六)肝经郁火攻冲者,金铃子散加减 296

(七)乳房结聚者,通乳散结汤加减 296

(八)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者,疏肝解郁汤加减 297

七、阴虚而郁者,当柔肝疏郁 298

(一)阴血不足而肝郁者,一贯煎加减 298

(二)精血不足而肝郁者,滋水清肝饮加减 299

八、肝风内动者,当平肝潜阳息风 299

(一)肝阳上亢者,镇肝息风汤加减 300

(二)火热动风者,羚角钩藤汤加减 301

(三)阴血不足虚风内动者,阿胶鸡子黄汤加减 302

(四)肝肾阴血大亏而风不息者,大定风珠加减 302

九、外风引动内风者,当祛风解痉法 303

(一)外伤后出现痉挛而畏风者,玉真散加减 303

(二)破伤风症有热象者,五虎追风汤加减 304

(三)风痰阻遏头面经络者,牵正散加减 304

十、邪踞少阳者,当和解 305

(一)邪踞少阳者,以小柴胡汤加减 307

(二)少阳阳明合病者,大柴胡汤加减 308

(三)阴湿之邪伏于膜原者,达原饮加减 308

十一、肝胆郁热者,当清肝利胆 309

(一)胆阳郁化火者,茵陈蒿汤加减 309

(二)肝胆郁滞化火者,疏肝降胆汤加减 309

(三)肝胆郁滞化火与阳明合病者,茵陈蒿大柴胡汤加减 310

(四)胆道结石者,疏肝通降排石汤加减 311

十二、蛔虫钻胆者,当调脏腑之寒温以驱蛔杀虫 312

(一)诸毒药不效者,甘草粉蜜汤主之 312

(二)胆道蛔虫初发之时,可以直接杀虫治疗,并兼调脏腑之偏盛,驱蛔汤加减 313

第二节 肝与肺肾兼病的辨证论治 314

一、肝肾两虚者,当养血填精 314

二、肝肾虚热者,当滋阴清热法 314

(一)阴亏血热,月经先期者,两地汤加减 315

(二)月经先期而多瘀块者,清经汤加减 315

(三)阴血亏损,月经不行者,鳖甲煎丸加减 316

(四)骨蒸劳热者,清骨散加减 316

(五)筋骨痿软者,虎潜丸加减 317

(六)夜热早凉无汗者,青蒿鳖甲汤加减 318

(七)风痨病,秦艽鳖甲散加减 318

三、肝肾两虚,风、寒、湿内留筋骨者,当补虚宣痹 319

(一)风湿痹痛,肝肾不足者,独活寄生汤加减 320

(二)风湿痹痛,上下肢均较重者,三痹汤加减 320

(三)营卫两虚风湿痹痛者,蠲痹汤加减 320

四、肝肺同病的辨证论治 321

肝火犯肺喘咳痰血者,咳血方加减 321

附原方及歌括之三 322

第四章 心脏阴阳气血失调的辨证论治 330

第一节 本脏阴阳气血失调的辨证论治 330

一、热入荣与血者,当清热凉血 330

(一)温邪传荣者,清营汤加减 331

(二)热入血分而动血者,犀角地黄汤加减 331

二、热入心包而神昏窍闭者,当清热开窍 332

(一)热毒内陷心包络而神昏窍闭者,安宫牛黄丸加减 333

(二)高热神昏痉厥者,紫雪丹加减 334

(三)痰热内闭,神昏谵语者,至宝丹加减 334

(四)小儿痰热急惊,抱龙丸加减 335

(五)疫毒发病,昏闷吐下者,玉枢丹(又名紫金锭)加减 335

(六)阳气不足之人被阴邪秽浊所伤,致昏仆,甚至昏厥者,苏合香丸加减 336

三、痰阻清窍者,当涤痰开窍 337

(一)中风痰迷清窍,舌强不语者,涤痰汤加减 338

(二)产后恶露仍通,神昏痰迷者,蠲饮六神汤加减 338

(三)痰火为患而癫狂、昏迷者,滚痰丸加减 339

(四)神识痴呆之病,当以变通十味温胆汤加减 340

四、心阴不足者,当养阴安神 341

(一)阴亏气虚而失眠健忘者,补心丹加减 342

(二)肝胆中荣血不足而虚烦失眠者,酸枣仁汤加减 343

(三)心之津气不足者,甘麦大枣汤加减 343

(四)心气及肝之阴血不足而惊悸者,真珠母丸加减 344

(五)少阴病从火化,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减 344

(六)心烦神乱而怔忡者,朱砂安神丸加减 345

(七)头部外伤而人事不省者,琥珀安神汤加减 346

五、心之阴阳俱不足者,当益阴补阳 347

(一)心中阴阳气血俱不足者,炙甘草汤加减 347

(二)阴阳失调而梦遗者,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348

六、阳气虚衰者,当回阳益气 349

(一)肾阳衰微,肢冷下利者,四逆汤加减 349

(二)心中阳与气暴脱者,参附汤加减 351

七、火毒疮疡者,当清火解毒,消肿散结 352

(一)火毒与气血蕴结成疮痈者,仙方活命饮加减 353

(二)脏中热毒外发成疔者,五味消毒饮加减 353

(三)阴血亏损,热毒内陷筋脉成脱疽者,四妙勇安汤加减 354

(四)瘀血久蕴化毒成痈疽者,犀黄丸加减 355

(五)恶毒结积成疮痈者,蟾酥丸加减 355

(六)风热上壅成漏睛者,白薇丸加减 356

第二节 心与肾病的辨证论法 357

(一)心气不足而惊悸不安者,安神定志丸加减 357

(二)心火偏亢失眠者,交泰丸加减 358

(三)心肾两虚,便频遗尿者,桑螵蛸散加减 358

附原方及歌括之四 359

第五章 肾脏(膀胱)阴阳气血失调的辨证论治 363

第一节 肾脏阴阳气血失调的辨证论治 363

一、肾阴亏损者,当滋阴补肾 363

(一)肾中阴精不足者,六味地黄丸加减 364

(二)阴损日久,伤及气血者,大造丸加减 366

(三)精血不足影响视力者,驻景丸加减 366

二、肾阳虚损者,当温肾生精 367

(一)肾阳不足影响藏精与主水功能者,肾气丸加减 368

(二)妇女肾阳衰微,冲任虚损失固者,内补丸加减 369

(三)肾阳不足致小便淋沥不断者,菟丝子丸加减 370

(四)肾阳不足,至小便频数者,缩泉丸加减 370

(五)滑精频作者,固精丸加减 370

(六)肾阳不足久不受孕者,赞育丹加减 371

(七)肾虚腰痛者,青娥丸加减 372

(八)精髓不足,阳虚阴凝成阴疽者,阳和汤加减 372

三、肾虚精关不固者,当益肾涩精 373

四、妇女带下者,当固涩止带 374

(一)白带清稀久下不止者,鹿角菟丝子丸加减 374

(二)湿热下注成带者,侧柏樗皮丸加减 375

五、肾虚水泛者,当温阳利水 375

(一)少阴阳虚水停者,真武汤加减 376

(二)中阳不足水饮停滞者,五苓散加减 377

六、肝热下陷成湿热者,当泻火通淋 378

(一)湿热下注,成热淋、砂淋者,八正散加减 378

(二)阴血不足致小便难出者,猪苓汤加减 379

(三)阴伤热盛而致尿血淋涩者,小蓟饮子加减 379

(四)湿热蕴结成结石而排尿困难者,化石汤加减 380

(五)阴亏心火旺,致小便尿血淋涩者,导赤散加减 380

(六)湿热下注,成白浊、带下者,萆薢分清饮加减 381

(七)火热下注使小便不通者,滋肾通关丸加减 381

第二节 肺肾两亏的辨证论治 382

(一)肾肺阴亏而喘咳痰血者,百合固金汤加减 382

(二)肾肺阴亏,不时咳嗽咯血者,人参固本丸加减 383

(三)肾肺两亏,致喘急不能卧者,人参胡桃汤加减 383

第三节 肾兼肝、脾、心病的辨证论治 384

附原方及歌括之五 384

一、古今重量换算 388

二、古今容量换算 389

后记 39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