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德文化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钊等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216028430
- 页数:568 页
自序 1
导论 1
一、关于“文化”、“道德文化”概说 1
二、关于中国道德文化的丰富内容与基本特征 8
三、继承、弘扬中国优秀道德文化的意义与方法 18
第一章 中国道德文化的起源 27
第一节 原始氏族社会后期——中国道德文化开始萌芽 28
一、勤劳、勇敢、智慧道德观念的萌芽 29
二、团结协作、公正无私道德观念的萌芽 30
三、一些基本道德概念的产生 31
四、首领人物已产生了自觉“修德”的意识 31
第二节 夏、殷、西周奴隶制时代——中国道德文化初步形成 32
一、夏、殷、周时代道德文化演进的社会历史条件 33
二、从夏殷发展到西周时代我国道德文化初步形成 37
第三节 春秋战国之际——中国道德文化全面走向成熟 43
一、中国道德文化走向成熟的社会条件 44
二、中国道德文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52
第二章 先秦儒家道德文化体系(上)——理论部分 58
第一节 先秦儒家学者关于道德起源的思考 59
第二节 先秦儒家学者关于道德价值的论述 61
第三节 先秦儒家学者关于道德规范的设计 65
第四节 先秦儒家学者关于德行评估的见解 69
第三章 先秦儒家道德文化体系(下)——方法部分 71
第一节 关于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 71
一、提倡学思并重 72
二、注重反省内求 74
三、奉行积善成德 76
四、主张慎言力行 77
第二节 关于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教育的方法 78
一、提倡身教示范 79
二、重视环境陶冶 80
三、实行因材施教 81
四、注重塑造理想人格 82
第四章 先秦墨家道德文化体系 84
第一节 关于墨家的道德起源论 84
一、认为人类社会道德观念出自“天之意” 84
二、强调后天习染在人们道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85
第二节 关于墨家的道德价值论 87
一、提出了“万事莫贵于义”的命题 87
二、提出了“义为天下之良宝”的命题 88
第三节 关于墨家的道德规范论 88
一、提倡“兼相爱” 89
二、主张“交相利” 91
三、强调“赖其力者生” 92
四、大力倡导“俭节 ”的美德 93
第四节 关于墨家的道德评估论 96
一、提出了“三表”法作为评估标准 96
二、重视对人们行为后果的考察 97
三、曾提出“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估方法 98
第五节 关于墨家的道德教育方法论 99
一、“尚贤事能”——激励教育法 99
二、“上同而不下比”——示范教育法 101
三、“尊天事鬼”——威慑教育法 103
第五章 先秦道家的道德文化体系 106
第一节 关于道家的道德起源论 107
第二节 关于道家的道德价值论 109
第三节 关于道家的道德理想 112
一、提倡“不争之德” 113
二、主张“处柔守弱” 114
三、强调“知荣守辱” 115
四、向往“少私寡欲” 116
五、崇尚淳厚朴实 117
六、追求理想人格 118
第四节 关于道家的道德评估理论 123
一、早期道家对道德评估持否定态度 123
二、后期道家透露了道德评估的新见解 125
第五节 关于道家的道德教育方法论 128
一、关于“道法自然”的方法 128
二、关于“反朴归真”的方法 129
三、关于“绝圣弃智”的方法 131
四、关于“涤除玄览”的方法 132
第六章 先秦法家的道德文化体系 135
第一节 关于法家的道德起源论 136
第二节 关于法家的道德价值论 140
第三节 关于法家的道德条目论 144
一、关于法家独创的德目 145
二、关于法家借用与改造儒家的德目 152
第四节 关于法家的道德评估论 155
一、提出了考察社会后果的评估方法 155
二、提出了评估的客观标准 156
第五节 关于先秦法家德育方法论概述 158
一、主张“以刑促德” 158
二、强调“因势利导” 161
三、倡导“立仪自正” 162
四、重视“禁微邪”、“行小礼” 163
五、崇尚“缘理制欲” 164
第七章 善恶观的历史演变与现代转换 169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善恶观 169
一、儒家的善恶观 169
二、墨家的善恶观 174
三、道家的善恶观 176
四、法家的善恶观 177
第二节 两汉至隋唐时期的善恶观 178
一、两汉时期的善恶观 178
二、魏晋时期的善恶观 180
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善恶观 183
第三节 宋至明末清初时期的善恶观 184
一、宋明时期的善恶观 185
二、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善恶观 187
第四节 中国近代善恶观的演变与发展 191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善恶观 191
二、戊戌维新时期的善恶观 193
三、辛亥革命时期的善恶观 195
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善恶观 197
第五节 善恶观的现代流变及其转换 198
一、科学主义的善恶观 198
二、人本主义的善恶观 199
三、马克思主义的善恶观 201
四、善恶观的现代转换 203
第八章 义利之辨的历史演进及其深远影响 206
第一节 先秦诸子的义利之辨 206
一、先秦儒家的义利观 208
二、先秦墨家的义利观 217
三、先秦道家的义利观 220
四、先秦法家的义利观 223
第二节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义利之辨 226
一、秦汉时期的义利观 227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义利观 233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期的义利之辨 234
一、宋明时期的义利观 234
二、明清时期的义利观 240
三、关于义利之辨的深远影响 243
第九章 理欲之争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启示 246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理欲观念 246
一、儒家的理欲观 247
二、墨家的理欲观 251
三、道家的理欲观 253
四、法家的理欲观 254
第二节 秦汉隋唐时期的理欲观念 256
一、秦汉时期的理欲观 256
二、魏晋时期的理欲观 258
三、隋唐时期的理欲观 261
第三节 宋至清时期的理欲观念 262
一、宋明道学家的理欲论 262
二、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理欲论 271
第四节 理欲之论的真髓及其现代启示 276
一、传统理欲论与个体身心的内在和谐 278
二、传统理欲论与人类社会的整体和谐 279
三、传统理欲论与人和自然的和谐 280
第十章 生死观的历史演变及其现代转换 282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生死观 282
一、儒家的生死观 282
二、墨家的生死观 287
三、道家的生死观 288
第二节 两汉至隋唐时期的生死观 292
一、两汉时期的生死观 292
二、魏晋玄学家的生死观 295
三、唐代佛教与反佛思想家的生死观 297
第三节 宋明至清初时期的生死观 299
一、宋明道学家的生死观 299
二、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生死观 304
第四节 中国近代生死观的演变与发展 307
一、维新运动时期的生死观 307
二、辛亥革命时期的生死观 310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生死观 313
第五节 生死观的现代流变及其转换 316
一、胡适的自然主义的生死观 316
二、新儒家的生死观 317
三、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死观 321
四、传统生死观的现代转换 324
第十一章 公私观的历史演变及其积极影响 328
第一节 先秦诸子的公私观 329
一、儒家的公私观 330
二、墨家的公私观 332
三、道家的公私观 333
四、法家的公私观 335
第二节 汉魏隋唐时期的公私观 340
一、两汉时期的公私观 340
二、魏晋时期的公私观 344
三、唐代的公私观 347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期的公私观 348
一、宋明时期的公私观 348
二、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公私观 356
第十二章 关于“三德”教育的优良传统 365
第一节 关于我国社会公德教育的历史传统 365
一、关于原始氏族时代的公德观念 366
二、关于阶级社会的公德观念 369
第二节 关于我国职业道德教育的历史传统 374
一、大力提倡敬业乐业道德意识 375
二、大力提倡诚实守信的道德意识 376
三、大力提倡礼貌待人的道德意识 378
四、大力提倡办事公道的道德意识 379
五、大力提倡以义制利的道德意识 381
六、注意构建不同行业特殊的道德规范 382
第三节 关于我国家庭道德教育的历史传统 387
一、调节 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 387
二、调节 家庭与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 390
三、关于勤俭持家的道德规范 392
第十三章 我国古代崇尚廉政的优良传统 394
第一节 儒家对廉政的理论贡献 395
一、儒家的“奉公尚忠”原则对廉政的理论贡献 396
二、儒家的“以义制利”原则对廉政的理论贡献 397
三、儒家的“正人先正己”原则对廉政的理论贡献 399
四、儒家的“平政爱民”原则对廉政的理论贡献 400
五、儒家的“敬节死制”原则对廉政的理论贡献 402
第二节 墨、道、法诸家对廉政的理论贡献 404
一、墨家对廉政的理论贡献 404
二、道家对廉政的理论贡献 405
三、法家对廉政的理论贡献 407
第三节 廉政的历史实践与深远影响 408
第十四章 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412
第一节 情系故土的爱国情怀 413
第二节 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417
第三节 匹夫有责的使命感 421
第四节 为国奉公尽忠的献身精神 425
第五节 谋求自强的改革开放意识 428
第十五章 民族英杰自觉修身的优良传统 435
第一节 历代英杰对高尚道德的认同与追求 436
一、追求“天下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 436
二、向往气节高尚的人格独立精神 439
三、崇尚博爱大众的利人济世精神 441
四、提倡积极进取的自强不息精神 445
五、奉行廉洁自律的克己奉公精神 448
第二节 善于运用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修身方法 451
一、注重运用学思并重方法 451
二、注重运用反思内省方法 453
三、注重运用慎言力行方法 455
四、注重运用“慎独”的修养方法 456
第十六章 我国家庭教育优良传统 459
第一节 我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特征 459
一、我国家庭教育发展简史 460
二、我国家庭教育基本特征 462
第二节 我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 464
一、家国一体的优良传统 464
二、注重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 467
三、注重人格培养的优良传统 469
四、劝学勉学的优良传统 472
五、注重早期教育的优良传统 474
第三节 中国家庭教育方法 475
一、突出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475
二、重视以身示范的教育方法 477
三、崇尚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478
四、运用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 479
五、注重环境塑造的教育方法 479
第十七章 儒家道德在当代的现实价值 485
第一节 儒家道德为何在当代还有价值 485
一、儒家优秀道德成果的自身素质决定了它在当代的现实价值 486
二、我国新道德建设的实践证明儒家道德有现实价值 490
第二节 儒家道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中的价值 495
一、儒家“公忠观”的现实价值 495
二、儒家“义利观”的现实价值 497
三、儒家刚健观的现实价值 499
四、儒家“中和观”的现实价值 500
五、儒家仁爱观的现实价值 502
第三节 当代青年如何借鉴儒家优秀道德成果塑造自己 503
一、要借鉴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504
二、要借鉴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 505
三、要借鉴儒家“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 506
四、要借鉴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507
五、要借鉴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 508
第十八章 墨家、道家、法家道德学说的现实价值 510
第一节 墨家道德学说的现实价值 510
一、墨家“兼爱”思想的现实价值 511
二、墨家“尚贤”思想的现实价值 512
三、墨家勤俭思想的现实价值 513
第二节 道家道德学说的现实价值 514
一、道家“反朴归真”思想的现实价值 515
二、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现实价值 517
三、道家“少私寡欲”思想的现实价值 519
第三节 法家道德学说的现实价值 521
一、法家“废私立公”思想的现实价值 521
二、法家取信于民思想的现实价值 523
三、齐法家关于礼节、荣辱生成论的现实价值 524
四、齐法家“四维”思想的现实价值 526
第十九章 中国古代宗教道德在当代的现实价值 528
第一节 关于奉献意识及其现实价值 529
一、道教的奉献意识及其价值 530
二、佛教的奉献意识及其价值 531
第二节 关于行善意识及其现实价值 532
一、道教的行善意识及其价值 533
二、佛教的行善意识及其价值 533
第三节 关于制欲意识及其现实价值 535
一、道教的制欲意识及其价值 535
二、佛教的制欲意识及其价值 536
第四节 关于宽容意识及其现实价值 537
一、道教的宽容意识及其价值 537
二、佛教的宽容意识及其价值 538
第二十章 传统孝慈之道的现实价值 540
第一节 传统孝慈之道存在可继承性的特征 542
第二节 传统孝道中的合理因素 546
第三节 传统慈道中的合理因素 549
第四节 当前继承传统孝慈之道的方法论思考 552
第二十一章 中国古代身教示范方法的现实价值 555
第一节 提倡身教示范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555
第二节 关于身教示范法的现实价值 557
一、在道德启蒙中的价值 557
二、在党风建设中的价值 558
三、在教育青少年中的价值 559
第三节 关于身教示范法的具体运用 560
一、关于干部对群众的身教示范 560
二、关于家长对子女的身教示范 561
三、关于教师对学生的身教示范 563
后记 565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567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 学术卷 2》龚海燕译 2019
- 《新世纪的文化思考》方克立著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湖北民间舞“莲湘”》白明庆编著 20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