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康霖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10555634
- 页数:479 页
1 商业银行的商业性 1
1.1 早期商业银行的商业性 3
1.1.1.2 早期商业银行的资本组织形式多为独资 4
1.1.1.1 早期商业银行大多是私人银行 4
1.1.1 早期商业银行的商业性 4
1.1.2.1 近代商业银行的产生是对早期商业银行的扬弃 5
1.1.2 近代商业银行的商业性 5
1.1.1.3 早期商业银行与商业(贸易)结合在一起 5
1.1.2.3 近代商业银行大多是股份制银行 6
1.1.2.2 近代商业银行随着近代公司法颁布而产生 6
1.1.2.4 近代商业银行涉足于工业领域 7
1.1.3.1 现代商业银行的特征 8
1.1.3 现工商业银行的确立 8
1.1.3.2 现代商业银行随现代公司制度的形成而确立 9
1.2.2 产权制度的比较 10
1.2.1 按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商业银行 10
1.2 现代商业银行的商业性 10
1.2.2.1 独资制与股份制 11
1.2.2.2 民营制与国有制 13
1.2.3.1 总分行制模式的普遍性 14
1.2.3 组织形式的选择 14
1.2.3.2 银行机构网络的科学设置 15
1.2.3.3 持股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16
1.2.4 追求目标的权衡 17
1.2.4.1 追求利润最大化 18
1.2.4.2 追求资本的市场价值最优化 19
1.2.4.4 追求区域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循环 20
1.2.4.3 追求更高的效率 20
1.2.4.5 追求现金流量的最佳组合 21
1.2.5.1 投入产出的特殊性 22
1.2.5 投入产出的取舍 22
1.2.5.3 投入产出的规模 23
1.2.5.2 投入产出的趋同性 23
1.2.5.4 投入产出的测定 24
1.2.6.1 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 25
1.2.6 治理结构的评价 25
1.2.6.3 一级法人与授权经营机制 26
1.2.6.2 内部机构设置和管理的选择 26
1.2.7.1 资本金的确定和管理 27
1.2.7 市场准入与退出的约束 27
1.2.7.2 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认定和选聘 29
1.2.7.3 商业银行的接管和终止 31
1.3.1 商业银行特殊性的一般 34
1.3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 34
1.3.2.1 涉猎领域的竞争性 35
1.3.2 商业银行特殊性的再认识 35
1.3.2.3 资产结构的多元性 36
1.3.2.2 作用对象的选择性 36
1.4 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37
1.3.2.5 组织建设的系统性 37
1.3.2.4 经营运作的集中性 37
1.4.1.1 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变化 38
1.4.1 商业银行业务、机构、环境、人员的变化 38
1.4.1.2 商业银行组织机构的变化 39
1.4.1.3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 40
1.4.1.4 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变化 41
1.4.2.2 商业银行存在的社会条件 42
1.4.2.1 商业银行会不会衰退? 42
1.4.2 商业银行向何处去? 42
1.4.2.3 商业银行职能的变化 43
1.4.2.4 商业银行的业绩取决于资产负债的选择 44
附录:我国转轨时期不宜推行主办银行制 45
2 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市场定位 47
2.1.1 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理论基础 48
2.1 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中的位置 48
2.1.2.1 西方主要国家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比较 49
2.1.2 西方各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实践 49
2.1.2.2 西方各国实行混业经营的背景 51
2.1.3.1 分业经营是中国银行业现阶段的必然选择 52
2.1.3 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选择 52
2.1.3.2 混业经营是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必然趋势 55
2.1.4.1 设置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理论依据 56
2.1.4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的理论与实践 56
2.1.4.2 政策性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领域及职能 57
2.1.4.3 日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美国的住宅金融制度 59
2.2 商业银行在同业关系中的位置 60
2.2.1.1 市场经济与银行业竞争 61
2.2.1 商业银行同业竞争与合作 61
2.2.1.2 商业银行间合作的重要性与合作的途径 62
2.2.2.1 当前竞争机制下的经营误区 63
2.2.2 商业银行竞争的有序与无序 63
2.2.2.2 无序竞争的后果及防范 64
2.2.2.3 商业银行竞争行为规范 65
2.2.3 商业银行的业务分工 66
2.2.3.2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67
2.2.3.1 新的商业银行体系的构建 67
2.2.3.3 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 68
2.2.3.4 地方商业银行 69
2.2.3.5 合资银行和外资银行 70
2.2.4.1 商业银行规范和要求与特征 71
2.2.4 商业银行的规范与发展 71
2.2.4.2 国有商业银行规范的制度化 72
2.2.4.3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及发展战略框架 73
2.2.4.4 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 74
2.3.1 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背景 76
2.3 商业银行在国际营销与区域营销中的位置 76
2.3.2 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79
2.3.3.1 现代跨国银行的发展阶段与基本特性 80
2.3.3 中国金融业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与现实方略 80
2.3.3.2 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与实施 81
2.3.4.1 商业银行区域营销的原则及策略 83
2.3.4 商业银行在区域营销中的位置 83
2.3.4.2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的比较 84
2.3.4.3 商业银行对“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的选择 85
3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与经营策略 87
3.1.1 负债管理理论的背景及核心思想 88
3.1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介评 88
3.1.2.1 银行券理论 89
3.1.2 几种主要负债管理理论的演变与评价 89
3.1.2.3 购买理论 90
3.1.2.2 存款理论 90
3.1.2.4 销售理论 91
3.2.1.1 宏观环境 92
3.2.1 环境调研 92
3.2 商业银行负债运营机理的确立 92
3.2.1.2 微观环境 94
3.2.2.1 配置负债结构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95
3.2.2 结构配置 95
3.2.2.2 负债结构的合理性 96
3.2.3.1 负债成本的构成及管理的特殊性 97
3.2.3 成本控制 97
3.2.2.3 存款稳定性 97
3.2.2.4 借款适宜度 97
3.2.3.2 关于非利息竞争问题 98
3.2.3.4 存款的规模问题 99
3.2.3.3 负债成本控制的两个最新因素 99
3.2.4 风险管理 100
3.2.4.2 缺口管理技术 101
3.2.4.1 对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关注 101
3.2.4.3 支付和信用危机的一般处理 102
3.2.5.2 单家银行现有负债市场份额的保持 103
3.2.5.1 银行业总负债市场规模的扩充 103
3.2.5 市场拓展 103
3.2.5.3 单家银行负债市场份额的扩大 104
3.3.1.1 定义与功能 105
3.3.1 注重市场细分 105
3.3 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策略的选择 105
3.3.1.2 细分的标准 106
3.3.1.4 市场细分对改进银行业务的涵义 107
3.3.1.3 市场细分策略的有效性分析 107
3.3.2.1 金融产品的涵义与特性 108
3.3.2 着力于产品开发 108
3.3.2.3 负债产品开发过程的考察 109
3.3.2.2 负债产品开发形式的比较 109
3.3.3.1 银行负债渠道的分类 111
3.3.3 实现多元渠道 111
3.3.3.2 负债业务渠道的开拓 112
3.3.3.3 网点选择 113
3.3.4.1 存款原则的运用 114
3.3.4 保障客户权益 114
3.3.4.2 存款人权益的法律规定 115
3.3.5 塑造企业形象 116
3.4.1.1 内涵和目标 118
3.4.1 存款保险制度的内涵、目标及运作方式 118
3.4 存款保险制度的运作及其评价 118
3.4.1.2 运作方式 119
3.4.2 对存款保险制度的总体评价 120
3.4.3.1 改革的动因 121
3.4.3 存款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121
3.4.3.3 面临的困难 122
3.4.3.2 发展的趋势 122
4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管理与经营策略 123
4.1.1 资产管理理论的背景及核心思想 124
4.1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介评 124
4.1.2.2 资产转移理论 125
4.1.2.1 商业性贷款理论 125
4.1.2 几种主要资产管理理论的演变及评价 125
4.1.2.3 预期收入理论 126
4.1.2.5 资产结构选择理论 127
4.1.2.4 超货币供给理论 127
4.2.1.1 非盈利性资产 128
4.2.1 资产的构成及性质 128
4.2 商业银行资产运营机理的确立 128
4.2.2 资产的流动性管理 129
4.2.1.2 盈利性资产 129
4.2.2.1 准备金和营业方面的流动性需求分析 130
4.2.2.3 关键是建立分层次的准备资产制度 131
4.2.2.2 流动性头寸的运作 131
4.2.3.1 资产需求与收益的补偿 132
4.2.3 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132
4.2.3.2 资产组合与风险的分散 133
4.2.3.3 金融市场的有效率性假设 134
4.3.1.1 资产结构:影响银行风险收益权衡的一个关键因素 136
4.3.1 资产结构的多元分散 136
4.3 商业银行资产经营策略的选择 136
4.3.1.3 资产结构多元分散化策略的有效性分析 137
4.3.1.2 中国转轨经济中银行资产结构的特征 137
4.3.2.2 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和重组 138
4.3.2.1 对冲原理 138
4.3.2 资产负债的匹配平衡 138
4.3.3.1 贷款的定价策略 139
4.3.3 贷款资产的定价出售 139
4.3.3.2 贷款的打包出售 140
4.3.4.1 有价证券组合:流动性方面考虑 141
4.3.4 证券资产的有效组合 141
4.3.4.2 有价证券组合:盈利性方面考虑 143
4.3.5.1 影响银行库存现金需要量的因素分析 144
4.3.5 现金头寸的灵活调度 144
4.3.4.3 金融管制对有价证券组合策略的影响 144
4.4.1 商业银行制定信贷政策的原因 145
4.4 信贷政策的制定与贷款程序的规范 145
4.3.5.2 保持银行库存现金适度性的一般措施 145
4.4.2.1 框架的合法性 146
4.4.2 商业银行在制定信贷政策时一般要遵循的原则 146
4.4.2.4 市场的地域性 147
4.4.2.3 权力的制衡性 147
4.4.2.2 风险的规避性 147
4.4.3 贷款程序的设计与规范 148
4.5.1.1 财务分析的资料来源 149
4.5.1 财务报表 149
4.5 信贷分析:对借款人偿债能力的评价和判断 149
4.5.1.2 损益表分析 150
4.5.1.3 资产负债表分析 151
4.5.1.4 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153
4.5.2.1 现金与现金流量 154
4.5.2 现金流量 154
4.5.2.2 现金流量模型及其应用 155
4.5.3.1 抵押和质押的充分性 157
4.5.3 担保状况 157
4.5.3.2 保证的有效性 159
4.5.3.3 中国转轨经济中担保的几个特殊问题 160
4.5.4 非财务因素 161
4.6 有问题贷款及其处理 162
4.6.1.2 贷款分类制度的国际考察 163
4.6.1.1 对传统贷款分类方法的评价 163
4.6.1 贷款分类与有问题贷款的内涵界定 163
4.6.1.3 中国贷款分类制度的国际接轨 165
4.6.2 有问题贷款的预警 166
4.6.1.4 有问题贷款:定义与特性 166
4.6.3.1 应付有问题贷款的最初步骤 167
4.6.3 收回有问题贷款的程序 167
4.6.3.2 催收有问题贷款的一般程序 169
4.6.4.2 种类比较 172
4.6.4.1 功能考察 172
4.6.4 呆账准备金制度与贷款损失的处理 172
4.6.4.3 制度运作 173
4.6.5.1 对有问题贷款进行剥离:一种专业化处理 175
4.6.5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商业银行处理有问题贷款的特殊性 175
4.6.5.2 追索有问题贷款时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178
附录: 有问题贷款的特征与预警信号 180
5.1 中间业务的意义及其与资产负债业务的关系 185
5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与经营策略 185
5.1.1 中间业务的界定 186
5.1.2.1 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本身的意义 188
5.1.2 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意义 188
5.1.2.2 中间业务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91
5.1.3 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的关系 192
5.2.1 中间业务的分类 194
5.2 中间业务的分类与特点 194
5.2.1.2 按中间业务的性质和功能来划分 195
5.2.1.1 按银行办理中间业务的条件来划分 195
5.2.1.3 按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时的身份来划分 196
5.2.2 中间业务的经营方式及其评价 197
5.2.1.4 按中间业务的服务对象来划分 197
5.2.3.2 中间业务的资金非占用性 199
5.2.3.1 中间业务的多样性 199
5.2.3 中间业务的特点 199
5.2.3.5 中间业务的高收益性 200
5.2.3.4 中间业务的低风险性 200
5.2.3.3 中间业务的低成本性 200
5.3.1 中间业务管理的原则 201
5.3 中间业务的管理 201
5.3.2 中国业务管理的特点 203
5.3.3.1 中间业务的目标管理 204
5.3.3 中国业务管理的内容 204
5.3.3.2 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 205
5.3.3.3 中间业务的规范管理 206
5.3.3.4 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 207
5.4.1 商业银行注重中间业务营销策略的意义 208
5.4 中间业务的市场营销策略 208
5.4.2.1 市场细分策略 210
5.4.2 中间业务营销的主要策略 210
5.4.2.3 产品周期营销策略 211
5.4.2.2 市场定位策略 211
5.4.2.4 定价策略 212
5.4.3 中间业务的主要促销手段 213
5.5.1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紧迫性 214
5.5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拓与发展 214
5.5.2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透视 216
5.5.3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218
5.5.4 发展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实途径 219
附录: 假银行开出假汇票 221
6.1.1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管理理论的历史背景及核心思想 224
6.1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管理理论评述 224
6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经营策略 224
6.1.2.1 收支平衡论 225
6.1.2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主要管理理论及评析 225
6.1.2.4 金融深化论 226
6.1.2.3 国际竞争论 226
6.1.2.2 国际分工论 226
6.2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概述 228
6.1.2.5 风险管理论 228
6.2.1.2 业务范围 229
6.2.1.1 业务环境 229
6.2.1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主要特点 229
6.2.1.4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30
6.2.1.3 风险性 230
6.2.2.1 国际业务与外汇业务的区别 231
6.2.2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与外汇业务的区别与联系 231
6.2.3.1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范围的演变 232
6.2.3 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业务的历史经验与发展趋势 232
6.2.2.2 国际业务与外汇业务的联系 232
6.2.3.2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运作方式及其演变 234
6.2.3.3 商业银行国外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 235
6.3.1 商业银行国际负债策略 241
6.3 商业银行国际信贷业务经营策略 241
6.3.1.1 商业银行国际负债的基本目标及影响因素 242
6.3.1.2 商业银行国际负债的区域策略 243
6.3.1.3 商业银行国际负债的文化策略 244
6.3.2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策略 245
6.3.1.5 负债额度的选择 245
6.3.1.4 商业银行国际负债的非利息竞争策略 245
6.3.2.3 币种的选择 246
6.3.2.2 国际贸易融资的利率策略 246
6.3.2.1 国际贸易融资的期限策略 246
6.3.2.5 银团贷款策略 247
6.3.2.4 融资保证策略 247
6.3.3 商业银行国际信贷经营策略 248
6.3.3.2 国际公司信贷的经营策略 249
6.3.3.1 国际银行间信贷的经营策略 249
6.3.3.4 商业银行国际信贷的定价策略 251
6.3.3.3 政府信贷的经营策略 251
6.4.1.1 商业银行外汇头寸 252
6.4.1 商业银行外汇头寸及其管理 252
6.4 商业银行国际外汇交易策略 252
6.4.2 商业银行外汇交易策略 253
6.4.1.2 商业银行外汇头寸管理策略 253
6.4.2.1 汇率的预测 255
6.4.2.2 外汇风险与外汇风险控制 257
6.4.2.3 交易工具的选择 259
6.5.1 商业银行离岸业务概述 263
6.5 商业银行离岸业务经营策略 263
6.5.1.3 开展离岸业务的意义 264
6.5.1.2 商业银行开展离岸业务的特殊利益 264
6.5.1.1 离岸国际金融业务的发展 264
6.5.2.1 离岸存款业务的特殊性 265
6.5.2 离岸存款业务经营策略 265
6.5.2.2 离岸存款业务的经营策略 266
6.5.3.2 离岸贷款业务的经营策略 267
6.5.3.1 离岸贷款业务的特殊性 267
6.5.3 离岸现汇贷款业务经营策略 267
6.6.1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 268
6.6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经营策略 268
6.6.2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规则的选择 269
6.6.3 国际结算工具的选择 270
6.7.1.1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营销的特点 272
6.7.1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营销 272
6.7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拓展 272
6.7.2 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拓展 273
6.7.1.2 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的策略 273
6.7.2.1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74
6.7.2.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拓展策略 275
附录1:深圳离岸国际金融业务发展情况及经营特点 277
附录2:至1997年底,中国银行的国际业务现状 279
7.1 表外业务的概念及其与中间业务的比较 283
7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与经营策略 283
7.1.1 表外业务的界定 284
7.1.2.1 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联系 285
7.1.2 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比较 285
7.1.2.2 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区别 286
7.2.1 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透视 287
7.2 同业银行从事表外业务的理论依据及动因分析 287
7.2.2 商业银行从事表外业务的理论依据 288
7.2.3 商业银行从事表外业务的背景和动因分析 289
7.2.4.1 中国商业银行开拓表外业务的必要性 291
7.2.4 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开拓与发展 291
7.2.4.2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可能性分析 292
7.2.4.3 中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思路与对策 293
7.3 表外业务的经营策略 294
7.3.1.1 积极进取型策略 295
7.3.1 表外业务经营的两种策略:积极进取策略和稳健防御策略 295
7.3.2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经营策略的选择 296
7.3.1.2 稳健防御型策略 296
7.4.1 表外业务的缺陷 298
7.4 表外业务的缺陷及其管理 298
7.4.2.1 表外业务的宏观管理 299
7.4.2 表外业务的管理 299
7.4.2.2 表外业务的微观管理 301
附录:金融衍生品投资风险典型案例分析 304
8.1.1 清算系统建设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作用 310
8.1 清算系统建设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作用与特点 310
8 商业银行清算系统建设 310
8.1.2.1 清算方法多种多样 312
8.1.2 中国商业银行清算系统运行主要特点 312
8.1.2.2 清算手段正向电子化方向发展 313
8.2.1 中央银行直接经营管理模式 314
8.2 国内外清算系统比较 314
8.2.3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 315
8.2.2 清算公司经营管理模式 315
8.2.4 金融风险系统模式 316
8.3.1.1 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建设与当前系统建设的关系问题 317
8.3.1 开发及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 317
8.3 清算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317
8.3.1.5 款项汇划的“先汇后清”问题 318
8.3.1.4 金融卫星网在商业银行清算系统及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中的地位问题 318
8.3.1.2 支付清算系统建设与金融体制改革相适应的问题 318
8.3.1.3 软件的统一管理与分散开发问题 318
8.3.2.2 清算系统建设的模式选择 319
8.3.2.1 关于开发与应用的原则问题 319
8.3.2 清算系统开发与应用探讨 319
8.3.3.1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总体构成 322
8.3.3 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 322
8.3.3.2 中国国家金融网络的物理结构 323
8.3.3.3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应用系统构成 324
8.4.2 电子清算代替纸凭证清算 325
8.4.1 银行POS不断普及 325
8.4 商业银行清算系统的发展趋势 325
8.4.3 清算系统互联范围逐步扩大 326
9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327
9.1.1.2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自律行为 329
9.1.1.1 内部控制属于管理范畴 329
9.1 内部控制的内涵及目标、原则 329
9.1.1 何谓“内部控制” 329
9.1.2.5 操作环节的独立性 330
9.1.2.4 建章立制的及时性 330
9.1.2 内部控制原则的确立 330
9.1.2.1 机制运作的有效性 330
9.1.2.2 风险防范的审慎性 330
9.1.2.3 覆盖范围的全面性 330
9.1.4 内部控制对现代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意义 331
9.1.3.4 稳健经营 331
9.1.3 内部控制目标的设计 331
9.1.3.1 监管实施 331
9.1.3.2 风险控制 331
9.1.3.3 自身发展 331
9.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要素的设定 332
9.2.1.1 规范的决策系统 333
9.2.1 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 333
9.2.1.2 严格的执行系统 334
9.2.1.3 有效的监督系统 336
9.2.2.1 信贷风险控制 337
9.2.2 银行业务风险的控制 337
9.2.2.2 交易风险控制 340
9.2.2.3 计算机系统风险控制 342
9.2.3.1 制度设计 344
9.2.3 会计系统的控制 344
9.2.3.2 制度执行 345
9.2.3.3 内部审计 348
9.2.4.1 授权授信原则的确立 349
9.2.4 授权授信的控制 349
9.2.4.2 授权授信环节的控制 350
9.3 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和运作有效性的评价 351
9.3.1.1 各阶层对银行内部控制的不同关注 352
9.3.1 评价标准的确立 352
9.3.1.2 静态评价标准和动态评价标准 353
9.3.1.3 内部控制状况的综合评级 355
9.3.2.1 检查和评价前的准备 356
9.3.2 评价程序的规范 356
9.3.2.2 内部控制调查问卷 357
9.3.2.3 现场检查 358
9.3.3 评价报告与处理 359
附录:中银集团授信业务的内部控制及其评审 360
10.1 商业银行创新的背景分析 371
10 商业银行的创新与管理 371
10.1.2.1 国际因素 372
10.1.2 商业银行创新持续发展的原因 372
10.1.1 商业银行创新的定义 372
10.1.2.2 国内因素 373
10.1.2.3 综合因素 374
10.2.1 金融观念创新 376
10.2 商业银行创新的主要方法 376
10.2.1.2 金融观念的创新使对金融业的管理有了更多的新认识 377
10.2.1.1 金融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综合部门 377
10.2.2.1 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的特点 378
10.2.2 商业银行的制度创新 378
10.2.2.2 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与分业经营 379
10.2.2.3 电子银行服务 382
10.2.3.1 负债工具创新 384
10.2.3 工具创新 384
10.2.3.2 为风险管理而创新的工具 388
10.2.4 观念、制度与工具创新的关系 393
10.3.1.3 为了风险管理 394
10.3.1.2 满足客户的需求 394
10.3 商业银行创新战略的有效性 394
10.3.1 创新的目的 394
10.3.1.1 压倒竞争对手 394
10.3.3 市场分析 395
10.3.2 新产品的服务对象定位 395
10.3.4.1 确定新金融工具的成本 396
10.3.4 本益分析 396
10.3.4.2 确定产品的收益 397
10.4.1.1 宏观环境的易变性更强 399
10.4.1 创新引起经济环境的变化 399
10.4 创新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冲击 399
10.4.2.1 银行组织机构的变化 400
10.4.2 适应创新要求的银行管理 400
10.4.1.2 市场竞争更激烈,客户有更大选择性 400
10.4.1.3 为了应付竞争,银行趋于更加垄断 400
10.4.2.4 中国银行业面临更多的制度选择 401
10.4.2.3 银行更加重视市场分析部和产品开发部 401
10.4.2.2 银行服务更加完善 401
10.4.3.2 金融趋向工程化会给银行带来什么? 402
10.4.3.1 银行与非银行界限模糊意味着什么? 402
10.4.3 急需研究的问题 402
10.5 创新与监管 403
10.4.3.4 银行职员知识结构应如何变化才能适应创新的时代 403
10.4.3.3 银行管理对技巧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银行如何在管理技巧和把握宏观之间进行平衡 403
10.5.1.2 管理部门对新业务的审查 404
10.5.1.1 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创新 404
10.5.1 创新与守法 404
10.5.2 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问题——放任与管理 405
10.5.1.3 怎样认识创新与守法的关系 405
10.5.3.2 对新工具的风险认识不足 407
10.5.3.1 亚洲金融危机中,新金融工具成为投机家的利器 407
10.5.3 亚洲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 407
10.5.3.4 危机后的反思——是开放不够还是开放过度? 408
10.5.3.3 对衍生工具的投机性没有防范措施 408
附录1:中国金融机构的主要创新 410
附录2:生1979年以来中国银行业主要金融工具创新一览表 411
附录3:世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情况 412
11.1.1 财会制度的内容 413
11.1 财会制度与经营管理的关系 413
11 商业银行财会制度设计与报表分析 413
11.1.2.1 建立健全财会制度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414
11.1.2 财会制度与经营管理的关系 414
11.1.2.3 建立健全财会制度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 415
11.1.2.2 建立健全财会制度是银行商业化的内在要求 415
11.2.1.3 银行财会制度涵盖的范围较大 416
11.2.1.2 财务组织分为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大系统 416
11.2 财会制度比较 416
11.2.1 与工商企业比较 416
11.2.1.1 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会计制度 416
11.2.2.1 营业收入的确认缺乏灵活性 417
11.2.2 与国外商业银行比较 417
11.2.1.4 采用单式凭证制度,且设计的凭证传递环节多 417
11.2.1.5 提取呆账准备金 417
11.2.2.2 准备金计提与核销权力过于集中 418
11.3 商业银行财会制度设计 420
11.2.2.3 税务政策有待改革 420
11.3.2 会计凭证制度设计 421
11.3.1 会计机构设计 421
11.3.2.1 是继续坚持单式凭证制度还是改用复式凭证制度问题 422
11.3.2.3 要不要专门设计记账凭证问题 424
11.3.2.2 多采用专用凭证还是多采用通用凭证问题 424
11.3.3.1 联行制度的回顾与分析 425
11.3.3 联行制度设计 425
11.3.3.2 联行往来制度设计的着眼点 426
11.3.4.1 财务关系与设计内容 427
11.3.4 财务制度设计 427
11.3.4.2 当前财务制度设计上存在的主要矛盾 428
11.4.1.1 财务报表种类 430
11.4.1 财务报表种类及相互关系 430
11.4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430
11.4.1.2 财务报表之间的相互关系 432
11.4.2.1 总体分析 433
11.4.2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433
11.4.2.2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436
11.4.2.3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438
11.4.2.4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442
12.1 商业银行人员的构成 444
12 商业银行人员素质及人力资源 444
12.1.1.2 近代商业银行的人员构成 445
12.1.1.1 早期商业银行的人员构成 445
12.1.1 商业银行人员组成的历史演变 445
12.1.2 商业银行人员组成的发展趋势 446
12.1.1.3 现代商业银行的人员构成 446
12.2.1.1 商业银行信用中介职能对人员的要求 447
12.2.1 商业银行对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 447
12.2 商业银行人员素质 447
12.2.1.3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职能对人员的要求 448
12.2.1.2 商业银行支付中介职能对人员的要求 448
12.2.2 商业银行人员的基本素质 449
12.2.1.4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对人员的要求 449
12.2.3.1 商业银行决策人员素质 450
12.2.3 商业银行人员的素质结构 450
12.2.3.2 商业银行管理人员素质 452
12.2.3.4 商业银行人员素质结构 453
12.2.3.3 商业银行操作人员素质 453
12.3.1 企业组织理论 454
12.3 商业银行人员组织 454
12.3.2.2 分工协调原则 456
12.3.2.1 目标统一原则 456
12.3.2 商业银行组织原则 456
12.3.2.4 权责一致原则 457
12.3.2.3 统一指挥原则 457
12.3.2.8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458
12.3.2.7 最少层次原则 458
12.3.2.5 管理宽度恰当原则 458
12.3.2.6 均衡性原则 458
12.3.3.1 管理层次的划分 459
12.3.3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459
12.3.3.2 商业银行组织层次的划分 461
12.3.3.4 商业银行内部的职权划分 462
12.3.3.3 商业银行的部门设置 462
12.3.3.5 商业银行的组织行为模式 463
12.3.3.6 组织图、职位说明书与组织手册 465
12.4.1.1 商业银行人员培训的组织 466
12.4.1 商业银行人员的培训 466
12.4 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开发 466
12.4.1.2 商业银行人员培训考核 467
12.4.2.1 商业银行人员的考核 468
12.4.2 商业银行人员的考核、提升和退出机制 468
12.4.2.3 商业银行人员的退出机制 470
12.4.2.2 商业银行人员的内部提升 470
12.5 商业银行工薪福利制度选择 471
12.5.1 商业银行人员的工薪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472
12.5.2.1 员工级别工资与员工级别的确定 473
12.5.2 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工薪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473
12.5.2.4 隐性福利分配制度必须改革 474
12.5.2.3 奖励工资和资金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474
12.5.2.2 职务工资差距太小,名义职务工资和实际职务所得相差较大 474
12.5.3.1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行员制 475
12.5.3 行员制及其在我国的试行情况 475
12.5.3.2 我国商业银行的行员制 476
附录:深圳发展银行的行员制度设计 477
-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集》郭晓军 2016
- 《MBA大师.2020年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专用辅导教材 数学考点精讲》(中国)董璞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中英文双语版》(美)彼得·德鲁克许是祥译;那国毅审校 2019
-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李隆庭,徐一星主编 2012
- 《管理运筹学》韩伯棠主编 2019
- 《ESG指标管理与信息披露指南》管竹笋,林波,代奕波主编 2019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BCG经营战略 成熟市场的销售变革》(日)杉田浩章著 2019
- 《穿越数据的迷宫 数据管理执行指南》Laura Sebastian-Coleman 2020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大学化学实验》李爱勤,侯学会主编 2016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