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检验与质量管理
医学检验与质量管理

医学检验与质量管理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续薇主编;王传新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9186411
  • 页数:4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各章节中分别从宏观角度融入我国临床实验室发展现状,作为二级学科的检验其下属亚专业设置,各亚专业开展的检验项目能力;介绍了各专业领域开展检验项目的自动化程度及方法学主要技术;介绍了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全流程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介绍了以单一或联合检验项目对临床疾病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预后的意义。为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本书各章内容编写中强调重点内容及问题思考,并增加了2013年由卫生部分布2014年应用的医学检验参考区间。在教材的编写中,恰逢中国国际合格评定委员会(CNAS)发布2012年版《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2:2012以及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认可准则在血液学检验领域、在体液学检验领域、在临床化学检验领域、在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领域、在分子诊断领域、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应用等医学检验不同领域以及在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应用说明,因此在本教材编写中融入了上述应用说明中对不同专业的质量与技术管理要素的要求,相信对卫生检验学生毕业后工作会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医学检验与质量管理》目录

第1章 概论 1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1

一、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认可相关知识 1

二、室内质量控制 2

三、室间质量评价 5

第二节 检测系统/方法的分析性能验证 6

一、精密度 6

二、正确度 7

三、分析测量范围 7

四、临床可报告范围 8

五、分析灵敏度 8

六、干扰物质 9

七、携带污染 9

八、比对试验 9

九、生物参考区间验证 10

十、测量不确定度 10

第三节 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 11

一、临床检验信息系统的组成 11

二、临床检验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11

三、临床检验信息系统的功能分工 12

四、条码技术的应用 12

五、临床检验信息系统的数据加工流程 12

六、单、双向通信的数据传输 13

七、流水线上的自动化管理 13

八、临床检验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 13

九、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实现的技术指标 13

十、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实现的管理目标 14

第四节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 14

一、生物安全相关基本概念 14

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15

三、临床实验室的主要危害源 15

四、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划分与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15

五、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20

六、实验室意外情况应对 22

七、风险评估 24

第2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与质量管理 26

第一节 血液常规检验 26

一、血液常规检查原理 26

二、血液常规检验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 27

三、血液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 29

四、血液分析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32

第二节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33

一、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检查方法 33

二、外周血细胞形态 34

三、血细胞形态自动化检查 40

四、血细胞形态检查的质量管理 41

第三节 血细胞复检与验证 42

一、血细胞分析显微镜复检规则的建立 42

二、血细胞分析显微镜复检规则的验证 46

三、血细胞检查的质量管理 48

第四节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48

一、骨髓细胞形态学显微镜检查的过程 48

二、骨髓细胞形态与正常骨髓象特点 49

三、细胞化学染色 53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56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56

二、缺铁性贫血 56

三、巨幼细胞性贫血 57

四、溶血性贫血 57

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57

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58

七、特发性骨髓纤维化 58

八、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58

九、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58

十、急性髓系白血病和相关前体细胞肿瘤 60

十一、淋巴细胞肿瘤 62

第六节 常用溶血性贫血相关检测 62

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62

二、酸化溶血试验 63

三、抗人球蛋白试验 64

四、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65

五、冷凝集素试验 66

六、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67

第七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检测 67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68

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69

三、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 70

四、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g) 71

五、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71

六、APTT交叉纠正试验 72

七、血浆D-二聚体测定 72

八、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73

九、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74

第八节 血栓弹力图检测 75

一、实验原理 75

二、操作方法 75

三、参考区间及意义 76

四、注意事项 77

第九节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77

一、魏氏检测法 77

二、自动红细胞沉降率仪法 78

三、红细胞沉降率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 79

第十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79

一、全血黏度测定 80

二、血浆黏度测定 81

三、血液流变学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 81

第十一节 血型 82

一、红细胞血型 82

二、其他血型系统 84

第十二节 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管理 85

一、人员管理 85

二、设施和环境条件 85

三、实验室设备与材料 86

四、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 86

五、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86

第3章 临床体液学检验与质量管理 89

第一节 尿液分析 89

一、尿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89

二、尿液一般性状检测 90

三、尿液化学检测 93

四、尿沉渣(显微镜)检测 96

五、尿液自动化仪器检测 103

六、尿液分析的质量管理 105

第二节 血尿定位检查 106

一、血尿定位的留尿方法 106

二、血尿定位的实验原理 106

三、血尿定位的操作方法 107

四、血尿定位的参考区间 108

五、血尿定位的临床意义 108

六、血尿定位的质量管理 109

第三节 脑脊液检测 109

一、脑脊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109

二、脑脊液的检验项目 110

三、常见中枢系统疾病脑脊液改变 112

四、脑脊液检测的质量管理 113

第四节 浆膜腔积液检测 113

一、浆膜腔积液的标本采集 113

二、浆膜腔积液的检测项目 114

三、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116

四、浆膜腔积液检测的质量管理 116

第五节 粪便检测 117

一、粪便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117

二、粪便标本的一般性状检测 117

三、粪便隐血试验 118

四、粪便显微镜检测 119

五、粪便检测的质量管理 120

第六节 精液检测 121

一、精液标本的采集 121

二、精液一般性状检查 121

三、精液的化学检测 122

四、精液的显微镜检查 123

五、精液的免疫学检测 125

六、精液的病原学检测 125

七、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 125

八、精液检测的质量管理 125

第七节 前列腺液检测 126

一、前列腺液标本的采集 126

二、前列腺液一般性状检查 126

三、前列腺液显微镜检查 126

四、前列腺液检测的质量管理 127

第八节 阴道分泌物检测 127

一、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 128

二、阴道分泌物的一般性状检查 128

三、阴道分泌物检测的操作方法 128

四、阴道分泌物检测的结果判定 128

五、阴道分泌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129

六、阴道分泌物检测的质量管理 129

第九节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 129

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的采集 129

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细胞检查 130

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可溶性物质的检测 131

四、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检测 131

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寄生虫学检测 131

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的质量管理 131

第十节 体液学检验质量管理 131

一、人员管理 132

二、设施和环境条件 132

三、实验室设备与材料 132

四、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 133

五、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33

六、生物安全防护 134

第4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及质量管理 135

第一节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135

一、蛋白质定量测定 135

二、血清蛋白电泳 137

三、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的质量管理 139

第二节 胆红素代谢检测 140

一、胆红素测定重氮盐法 140

二、胆红素代谢检测的质量管理 141

第三节 血清酶学检测 141

一、转氨酶测定 142

二、γ-谷氨酰转移酶测定 143

三、肌酸激酶测定 143

四、乳酸脱氢酶测定 144

五、血清酶学检测的质量管理 145

第四节 血清脂类检测 146

一、胆固醇测定 146

二、三酰甘油测定 147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149

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150

五、血清脂类检测的质量管理 151

第五节 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力衰竭标志物检测 151

一、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 151

二、心力衰竭标志物测定 152

三、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力衰竭标志物检测的质量管理 153

第六节 糖代谢检测 154

一、血糖测定 154

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155

三、糖代谢检测的质量管理 156

第七节 血清电解质检测 157

一、血清钾、钠测定 157

二、血清氯测定 158

三、血清钙测定 159

四、血清磷测定 159

五、血清电解质检测的质量管理 160

第八节 微量元素检测 160

一、概述 161

二、铁测定 161

三、锌测定 163

四、铜测定 164

五、铅测定 165

六、微量元素检测的质量管理 166

第九节 肾功能检测 166

一、血清尿素测定 166

二、血清肌酐测定 167

三、血清尿酸测定 168

四、肾功能检测的质量管理 169

第十节 内分泌激素检测 170

一、甲状腺疾病相关激素测定 170

二、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的测定 175

三、胰岛素与C肽测定 179

四、内分泌激素检测的质量管理 181

第十一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管理 181

一、人员管理 181

二、设施与环境条件 181

三、实验室设备与材料 182

四、检验质量控制管理 182

五、生物安全防护 183

第5章 临床免疫学检验及质量管理 185

第一节 临床免疫学检测常用的方法 185

一、酶联免疫分析技术 185

二、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187

三、胶体金快速免疫技术 188

四、荧光免疫技术 188

五、免疫印迹技术 190

六、速率散射免疫分析 191

七、放射免疫技术 191

八、流式细胞技术 192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 192

一、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193

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194

三、丙型病毒肝炎标志物检测 197

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 199

五、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 201

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质量管理 205

第三节 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免疫检测 205

一、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 206

二、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 207

三、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 208

四、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免疫检测质量管理 211

第四节 病毒感染免疫检测 211

一、TORCH病毒抗体检测 212

二、EB病毒抗体检测 213

三、人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215

四、病毒感染免疫检测质量管理 215

第五节 细菌感染免疫检测 216

一、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 216

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217

三、肥达反应 218

四、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 219

五、细菌感染免疫检测质量管理 220

第六节 自身抗体检测 220

一、抗核抗体检测 220

二、抗双链DNA抗体检测 224

三、抗核提取物抗体检测 225

四、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筛查检测 226

五、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确证检测 228

六、抗组织细胞抗体检测 229

七、抗磷脂抗体检测 231

八、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检测 233

九、抗角蛋白抗体检测 234

十、抗核周因子抗体检测 234

十一、类风湿因子分型检测 235

十二、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 236

十三、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 237

十四、慢性炎症性肠病自身抗体检测 239

十五、自身抗体检测质量管理 240

第七节 特殊蛋白检测 242

一、免疫球蛋白及亚型测定 242

二、补体测定 245

三、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 245

四、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246

五、类风湿因子测定 247

六、转铁蛋白及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 247

七、铜蓝蛋白测定 248

八、α2-巨球蛋白测定 249

九、尿液特殊蛋白测定 250

十、脑脊液特殊蛋白测定 252

十一、特殊蛋白检测质量管理 253

第八节 肿瘤标志物检测 255

一、肿瘤标志物的定义 255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实验原理 255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操作方法 255

四、肿瘤标志物的参考区间 255

五、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256

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注意事项 257

七、肿瘤标志物检测质量管理 257

第九节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管理 258

一、人员管理 258

二、设施及环境条件 258

三、实验室设备与材料 258

四、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 259

五、生物安全防护 260

第6章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质量管理 262

第一节 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262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262

二、标本的运送 263

三、临床常见标本的采集 263

四、微生物标本的实验室评估标准 268

第二节 临床病原体检查方法 269

一、病原体形态学检查 269

二、病原体培养和鉴定 271

三、病原体抗原检测 274

四、病原体抗体检测 274

五、病原体核酸检测 275

六、细菌毒素检测 276

七、动物实验 276

第三节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处理 277

一、血液和骨髓标本的处理 277

二、脑脊液标本的处理 278

三、尿标本的处理 280

四、下呼吸道标本的处理 282

五、粪便标本的处理 287

六、五官科标本的处理 289

七、脓液标本的处理 290

八、无菌体液标本的处理 291

九、生殖系统标本的处理 293

第四节 临床微生物的常规鉴定 294

一、细菌鉴定 294

二、细菌的分类 295

三、常见菌属的形态特点 296

第五节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297

一、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目的 297

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一般原则 297

三、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选择 298

四、药物敏感试验方法 298

五、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临床解释 301

六、细菌耐药表型检测 302

七、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质量控制 302

第六节 临床真菌检测 303

一、真菌的基本特性 303

二、浅部感染真菌 304

三、深部感染真菌 305

四、真菌检测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309

五、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 312

第七节 医院感染 313

一、医院感染概述 313

二、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及变迁 314

三、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316

第八节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质量管理 318

一、人员管理 319

二、设施和环境条件 319

三、实验室设备与材料 319

四、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 321

五、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321

六、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325

七、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 326

第7章 临床细胞病理学检验与质量管理 327

第一节 细胞病理学标本取材技术 327

一、妇科标本的取材 327

二、非妇科标本的取材 328

三、穿刺标本的取材 329

第二节 细胞病理学制片技术 330

一、妇科标本制片技术 331

二、非妇科标本制片技术 331

三、穿刺细胞学制片技术 333

四、细胞块的制备 333

第三节 细胞病理学标本固定 334

一、固定液 334

二、固定方法 334

三、固定条件 334

四、固定注意事项 334

第四节 细胞病理学染色技术 334

一、巴氏染色 335

二、苏木素-伊红染色 335

三、染色的质量控制 336

第五节 临床妇科细胞病理学检验 336

一、TBS描述性诊断 336

二、妇科细胞学形态学特点 338

第六节 临床非妇科细胞病理学 345

一、恶性细胞的形态特点 345

二、常见恶性肿瘤的细胞形态 346

三、临床非妇科细胞学诊断报告模式 352

第七节 常见部位恶性肿瘤细胞检验项目的选择与评价 353

一、肺癌 353

二、胃癌 353

三、原发性肝癌 354

四、胆囊癌与胆管癌 355

五、胰腺癌 355

六、结肠癌与直肠癌 356

七、卵巢癌 356

八、宫颈癌 357

九、子宫内膜癌 357

十、前列腺癌 358

十一、乳腺癌 359

第八节 细胞学检验质量管理 359

一、人员管理 359

二、设施和环境条件 360

三、实验室设备与材料 360

四、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 361

五、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361

六、生物安全防护 362

第8章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及质量管理 363

第一节 聚合酶链反应及相关技术 363

一、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363

二、PCR反应体系和条件 364

三、以PCR为基础的相关技术 365

第二节 荧光定量PCR技术 366

一、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 366

二、荧光定量PCR的参照系统 367

三、荧光定量PCR的临床应用 368

第三节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371

一、肿瘤靶向治疗的基因检测 371

二、肿瘤化疗药物的基因检测 372

第四节 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质量控制 374

一、人员管理 374

二、设施和环境条件 374

三、实验室设备与材料 376

四、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376

五、生物安全防护 379

第9章 临床遗传性疾病的染色体检查与质量管理 380

第一节 染色体检查技术 380

一、染色体的相关知识 380

二、染色体检查 381

第二节 染色体检查核型异常的常见疾病 384

一、染色体病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384

二、常见染色体病 385

第三节 染色体检查的质量管理 386

一、检验前过程 386

二、检验中过程 387

三、检验后过程 387

第四节 遗传筛查、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 388

一、遗传筛查 388

二、产前诊断 388

三、遗传咨询 389

附录A 思考题 391

附录B 参考区间 399

彩图 4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