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可持续发展下的最优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下的最优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下的最优经济增长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金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624467
  • 页数:20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了最优经济增长问题,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功能以及制度特征、生态要素的经济学运行特点,建立了可持续发展下的最优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绿色国民经济帐户核算和规划问题。
《可持续发展下的最优经济增长》目录

第一节 引言 1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概述 1

一、表格 2

书中出现的图表 2

表1.1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历史综述 3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7

第四节 生态功能与成本分析 9

二、插图 11

图1.1具有生态外部性的商品供给与需求曲线 11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分析 11

图1.2与生态损失相关的成本 12

图1.3可持续发展过程流程图 14

图1.4N国生产、消费和生态影响 15

第一节 生态要素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20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分析 20

图2.1每只羊的价值随饲养总数量的增加而下降 21

图2.2Coase定理 25

图2.3垄断情形下的单位成本的提高 32

图2.4税率等于边际成本 34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下的IS-LM-SD曲线研究 37

图2.5产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 39

图2.6货币市场均衡的LM曲线 40

图2.7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IS-LM曲线 41

图2.8从不均衡到均衡的动态过程 42

图2.9IS-LM-SD曲线 43

图2.10IS-LM-SD曲线的从非均衡到均衡的动态过程 44

图2.11扩张的财政政策的均衡结果 45

图2.12扩张的货币政策的均衡结果 46

第三节 环境经济政策 47

第三章 生态要素的经济学分析 55

第一节 生态资源的经济学分析 55

图3.1利率的决定 56

图3.2具有不同利率的最优可耗竭性资源的利用 59

图3.3不考虑采掘成本的可再生资源变动的相位图 64

图3.4可再生资源最优动态下的三种状况 67

图3.5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循环系统 69

第二节 生态环境的经济学分析 69

图3.6最优污染水平厂商均衡图 72

图3.7最优污染水平供求平衡图 74

图3.8环境容量与最优污染水平 77

图3.9宏观动态最优污染水平 79

图3.10考虑排污费的最优污染水平厂商均衡图 83

图3.11三种存在可能时的厂商决策 87

图3.12排污费、削减排污量补贴与行业规模 88

图3.13排污权交易的宏观效应 90

图3.14排污权交易的微观效应 91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下的最优经济增长模型 98

第一节 生态资本研究综述 98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演进综述 103

第三节 广义消费下的经济增长模型 110

图4.1(K,λ)相位图 115

第四节 广义消费的世代交叠模型 124

第五节 广义消费和生产的超边际分析 129

表4.1以CES效用函数为基础的角点解 133

图4.2计算机仿真结果 134

第六节 环保意识、技术进步、税收与最优经济增长 137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下的国民经济核算和规划研究 143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研究 143

表5.1可持续发展核算基本表式 146

表5.2可持续发展核算基本账户I 147

表5.3可持续发展核算基本账户Ⅱ 147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 148

第三节 绿色社会核算矩阵 151

表5.4SEEA基本框架 152

表5.5社会生态核算矩阵的基本框架 153

表5.6包括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社会核算矩阵 155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下的国民经济规划方法——生态经济投入占用产出的优化模型及求解 157

表5.7年度生态经济投入占用产出表 159

第六章 环境Kuznets曲线研究及应用 166

第一节 引言 166

第二节 现有EKC研究文献综述 167

表6.1已有的收入—污染关系 168

第三节 “陈氏倒U理论模型”的逻辑推导 169

图6.1假设条件下的Lornenz曲线图 171

图5.1人—机对话的互动优化Z-W流程图(插表) 171

第四节 EKC的数学推导 173

图6.2收入—人口—环境三维空间 174

图6.3环境Lornenz曲线 175

第五节 中国城市环境Kuznets曲线 176

表6.2中国城市环境Kuznets曲线计算结果 177

参考文献 179

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工作简介 19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199

后记 20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