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实学文化导论
中国实学文化导论

中国实学文化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葛荣晋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3526092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实学的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系统地说明了宋代实学的历史演变,阐明了明清实学的发展轨迹。
《中国实学文化导论》目录

第一章 中国实学引论 1

中国实学的内涵 1

中国实学的主流和核心 9

中国实学的时代范围和历史阶段 13

中国实学和宋明理学 17

中国实学的现代转换 20

第二章 宋代实学的历史演变 24

北宋“重功利,求实用”的达用之学 25

南宋理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 27

南宋“务实不务虚”的事功之学 33

第三章 胡瑗的“明体达用之学” 36

儒学的复兴与安定学派的产生 36

“经义治事,以适士用” 41

治经“必论其大体,其章句细碎不足道也” 47

“治己而后治乎人” 53

“为文章,皆传经义” 56

第四章 张载关学与实学 60

历史的回顾与实学研究方法的引进 60

张载“关学”在本质上是“实学”而不是“理学” 62

张载关学与明清实学 71

第五章 二程“洛学”与实学 87

实理论 88

“性即气,气即性” 93

“一草一木皆有理,须是察” 95

“经世济物” 99

“治经,实学也” 102

第六章 朱熹理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 107

实理论——“吾儒万理皆实” 107

实性论——“人之性本实” 114

实功论——“著实做工夫” 117

实践论——“必践于实而不为空言矣” 122

经世论——“经世济物” 125

第七章 明清实学概论 130

明清实学概念的由来 130

明清实学的特征、种类和历史阶段 133

明清实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38

明清实学的历史地位 142

明清实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145

第八章 明清社会的变迁与实学思潮的演化 145

明清实学的鼎盛时期 149

明清实学的衰颓时期 154

四点启示 161

第九章 明代朱学与元气实体论 163

薛瑄、曹端的“理气一体”说 163

罗钦顺、王廷相的“元气实体”论 167

韩邦奇、崔铣、杨慎的气论思想 176

吴廷翰、高拱的气本论思想 181

第十章 晚明王学的分化与气实体论的发展 189

蒋信、王道的“本于一气”的思想 190

唐鹤征、杨东明的理气统一论 191

刘宗周、黄宗羲的“盈天地间一气”的思想 200

以实性论批评虚性论 209

第十一章 明清实学对宋明理学伦理思想的批评 209

以实修论批评空悟虚静论 217

以道德实践论批评道德空谈论 220

第十二章 明清实学与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 227

由重道德价值向重物质价值的转化 227

由重群体价值向重个体价值的转化 234

第十三章 “西学东渐”与中西哲学的交流 241

西方哲学的传入与中西哲学的冲撞 241

中西哲学的融合与明清实学的发展 253

三点结论 259

第十四章 清初的经世实学思想 260

历史的呼唤与经世实学的兴起 260

经济层面的经世思想 269

政治层面的经世思想 281

文化层面的经世思想 291

“史学所以经世” 298

第十五章 清初朱学的复兴与特征 309

时代的选择与朱学的复兴 309

实学思潮的高涨与朱学的实学特征 312

“西学东渐”与朱学的开放品格 316

第十六章 乾嘉学派的“实事求是之学” 320

驳斥宋儒的“凿空之弊” 320

以训诂求义理 323

“说经皆主实证,不空谈义理” 326

道、咸年问的经世实学 330

第十七章 晚清经世实学 330

同、光年间洋务派的经世实学 338

晚清经世实学的两重性格 343

第十八章 中国实学的现代转换 346

实事求是的“崇实”精神 347

“兴利除弊”的“经世”精神 348

以民为贵的“民本”精神 349

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51

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 352

第十九章 明清实学与中国“近代指向” 356

本末轻重之辩与资本主义 357

“四民”之辩与资本主义 362

公私义利之辩与资本主义 370

第二十章 “格物”说和中国科学的发展 376

程朱“格物”说的双重涵义 376

明清实学家的“格物”说与中国古典科学的发展 383

“西学”的输人和近代的“格致之学” 390

第二十一章 实心实学的现代社会价值 394

“实心实学”的内涵 395

“实心实学”与市场经济 397

“实心实学”与科学技术 400

第二十二章 中国实学研究及其前瞻 404

中国实学研究的兴起与成就 404

中国实学研究的几个争论问题 409

实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413

21世纪实学研究的总体构想 4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