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最新水泥制造学
最新水泥制造学

最新水泥制造学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W.H.Duda原著;杨树人译述
  • 出 版 社:中外图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8
  • ISBN:
  • 页数:575 页
图书介绍:
《最新水泥制造学》目录

1.原料 1

1.1 石灰质成分 1

1.1.1 石灰石 1

1.1.2 白垩 2

1.1.3 泥灰土 2

1.2 黏土质成分 4

1.3 矫正配料 6

1.4 水泥原料之辅助成分 6

1.4.1 氧化镁 6

1.4.2 碱 7

1.4.3 硫磺 8

1.4.4 氯化物 9

1.4.5 氟化物含量 9

1.4.6 磷含量 10

1.5 卜特兰水泥熟料之矿物相 10

1.5.1 10

1.5.2 矽酸三钙晶体 11

1.5.3 矽酸二钙晶体 11

1.5.4 铝铁酸钙 12

1.5.5 12

1.6 熟料之潜能组成 13

1.7 水泥系数 16

1.7.1 水硬系数 16

1.7.2 矽氧系数 16

1.7.3 铝氧系数 17

1.8 石灰公式 18

1.8.1 石灰饱和度 18

1.8.2 石灰标准 19

1.9 其他系数 21

2.混合生料成分之计算 23

2.1 十字计算法 23

2.2 按水硬系数计算法 24

2.3 按石灰饱和度为依据之计算法 25

2.4 按石灰饱和度及矽氧系数之计算法 28

2.5 按熟料吸收煤灰数量之计算法 34

2.6 四种原料成分之计算 41

2.7 计算混合生料以达到预定数量之潜能熟料化合(矿)物 42

2.8 氧化物含量及潜能组成 48

3.原料之粗(磨)碎 51

3.1 粗碎(磨)机器及方法 51

3.2 系统概观 51

3.3 碎磨率 53

3.4 面积之产生及动力需要 54

3.5 粗(压)碎机大小之选择 56

3.6 颚式压碎机 57

3.7 锥形压碎机 69

3.8 旋回压碎机 71

3.9 锥形或西门氏压碎机 77

3.10 辊式压碎机 80

3.11 锤碎机 84

3.12 (碰)撞(压)碎机 91

3.13 复合碰撞压碎机 94

4.原料之乾燥 95

4.3 桶形乾燥机之选择 96

4.1 逆流乾燥机 96

4.2 并流乾燥机 96

4.4 水分之种类 97

4.5 热传递 97

4.6 温度 99

4.7 压力落差 100

4.8 嵌入物 100

4.9 充载程度 101

4.10 比热消耗量 101

4.11 桶式乾燥机之热量均衡 102

4.13 桶式乾燥机之性能 103

4.12 蒸发率 103

4.14 燃料 105

4.15 原料通过桶式乾燥机之历程 106

4.16 且乾且研法 107

4.16.1 球磨机且乾且研法 108

4.16.2 机械风析机中乾燥法 110

4.16.3 风扫磨之且乾且研法 112

4.16.4 辊磨机之且乾且研法 113

4.16.5 快速乾燥机 116

4.16.6 堕碎机用作且乾且研之设备 117

4.17 碰撞乾燥法 121

4.18 串列式且乾且研机器设备 122

4.19 双转磨机 124

4.20 乾燥处理与集尘操作 128

5.水泥制造与研磨 131

5.1 临界旋转速率 132

5.2 磨球之动态静止角 133

5.3 磨机截面之磨介分布 134

5.4 每周磨球碰撞次数 134

5.5 磨球对磨机进料之碰撞次数 135

5.6 磨球在磨机中之充载 135

5.7 磨球充载总量 136

5.8 磨机充载之提示 137

5.9 磨球与熟料之充载 138

5.10 使用磨介之磨机充载 139

5.11 磨球大小之公式 142

6.Bond氏研磨功指数 145

6.1 Hardgrove氏可磨性指数(Mablbarheits-Index) 146

6.2 Starke氏公式 147

6.3 球磨机之动力需要 148

6.5 开路研磨之换算 151

6.4 比表面积与(Bond公式)粒子(大小)尺度 151

6.6 球磨机产能 152

6.6.1 Tovarov计算法 152

6.6.2 Jacob计算法 156

6.7 各种研磨系统之动力需要 159

7.磨球数据 160

7.1 磨球数据(美国习惯单位) 160

7.2 磨球之化学组成 161

7.3 锻合金钢磨球之硬度 162

7.4 研磨与金属磨耗 162

7.5 磨球之磨耗率 163

7.4.1 机械化学性反应 163

7.6 「镍坚」材料用於粉碎处理 165

7.7 每研磨小时直线磨耗率 166

7.7.1 比磨耗 167

7.7.2 磨介比磨耗率之改善 167

7.7.3 高度抗磨球之磨耗 167

7.7.4 煤磨机之比磨耗 168

7.7.5 高度抗磨球之比磨耗 168

7.7.7 苏联水泥工业磨耗率 169

7.7.8 瑞典水泥工业磨耗率 169

7.7.6 磨耗率,g/kwh 169

7.7.9 磨机直径与磨衬磨耗 170

8.磨机传动 172

8.1 中轴传动之变化形式 172

8.2 齿环(轮)传动布置之变化 173

8.2.1 磨机发动机大小之决定 174

8.3 无齿轮球磨机之传动 175

9.磨机圆筒——最适之尺度 180

9.1 磨筒(殼)之厚度 181

9.2 磨筒标准 182

9.3 磨顶 182

9.4 磨机轴承 183

9.6 磨衬之表面形状 185

9.5 管磨机轴承之冷却 185

9.7 磨衬之扣栓 186

9.8 磨仓间隔 187

9.9 磨机栅板之有效表面积 190

9.10 坝圈 191

9.11 磨料在管磨机中停留之时间 192

9.12 新装管磨机之起动(试车) 192

10.水泥最後加工研磨 194

10.1 Wagner氏及Blaine氏比表面积 196

10.2 助磨剂 197

10.3 磨介之(表面)结皮 199

10.4 化学及潜能的复合物对於可磨性之影响 200

10.5 水分对於研磨程序之影响 202

10.6 研磨与热之发生 204

10.7 水泥最後研磨之冷却程序 205

10.7.1 磨机通风 206

10.7.2 磨殼水淋冷却法 206

10.7.3 磨内注水冷却法 206

10.7.4 释例 208

10.7.5 机械风析机之冷却 210

10.7.6 Fuller水泥冷却器之冷却 213

10.7.7 水泥冷却器之大小 214

11.比磨机容积与动力需要 216

11.1 管磨机L/D比率与动力需要 217

11.2 管磨机直径及磨机传动马力需要 217

11.3 管磨机之投资成本 219

11.4 研磨工厂设备之技术数据 219

11.5 (日本)管磨机尺度 224

11.6 苏联及东德水泥所建数所水泥磨厂之技术数据 224

12.闭路研磨 226

12.1 研磨机产能之比较 231

12.2 研磨设备之建筑面积 231

12.3 复合磨机及闭路磨机概观 232

13.辊磨机 234

13.1 Loesche(娄歇)辊磨机 234

13.2 球环磨机——Peters磨机 238

13.3 Raymond碗型环磨机 240

13.4 MPS(型)辊碗磨机 242

13.5 Polysius辊磨机 243

14.发展中之研磨方法 247

14.1 行星式球磨机 247

14.2 爆炸电花粉碎法 251

15.风析机 254

15.1 通用风析机之尺寸比率 257

15.3 风析机之比能需要量 258

15.2 风析机大小 258

15.4 辅扇控制速率之风析机 260

15.5 控制速率风析机之大小及产能 261

15.6 循环导送载荷及水泥细度 261

15.6.a 涡轮风析机 262

15.7 风析机通过料量及水泥细度 264

15.8 风析机公式 264

15.8.1 闭路法No.1系统 266

15.8.2 闭路法,No.2系统 268

15.8.3 确定细料回收百分比 269

15.8.4 闭路法,No.2系统,装置两架风析机 270

15.9 风析机之风量 271

16.闭路湿研法 274

16.1 DSM筛操作效能之例 276

16.2 DSM筛研磨流程图 277

16.3 DSM筛之操作 277

16.4 水泥生料浆 279

16.a 水泥生料之预先匀和 281

17.生料之气力匀和 291

17.1 Fuller公司气和法 292

17.3 VEB-ZAB条式搀和法 296

17.2 Polysius匀和系统 296

17.4 Geyser法 297

17.5 M?ller剪流程序 298

17.6 Wiba连续卸料搀和法 298

18.水泥工业之燃料 301

18.1 固体燃料—煤 306

18.1.1 挥发物 307

18.1.2 煤之分析 308

18.1.3 热值 308

18.1.5 热化学反应及气体体积 309

18.1.4 热质与热消耗 309

18.1.6 煤之点火温度 312

18.1.7 燃烧时间 313

18.1.8 煤粉火焰之热传递 314

18.1.9 燃烧气体 315

18.1.10 煤之预备处理 317

18.1.11 煤之乾燥处理 318

18.1.12 煤之研磨处理 318

18.1.13 煤磨机之操作方式 319

18.2 液体燃料—燃料油 321

18.2.1 黏度 322

18.2.2 比重 323

18.2.3 热值 326

18.2.4 火焰温度 328

18.2.5 燃料油之预备处理 329

18.2.6 燃料油之燃烧 333

18.2.7 燃料油之雾化 335

18.2.8 煤与燃料油之比较 336

18.3 气体燃料—天然气 338

18.3.1 热值 339

18.3.2 火焰温度 341

18.3.3 燃烧气体之体积 342

18.3.4 天然气之燃烧 343

18.3.5 煤、燃料油及天然气所产生燃烧气之体积 347

19.旋窑 349

19.1 旋窑之类型 350

19.1.1 旋窑充载度 352

19.1.2 窑斜度 352

19.1.3 窑斜度之标称 354

19.1.4 旋窑旋转次数 356

19.1.5 窑中材料之通过时间 357

19.1.6 旋窑动力需要量之计算 358

19.1.7 旋窑之热膨胀 363

19.1.8 旋窑之各带 365

19.1.9 旋窑空气之密封 366

19.2 旋窑之燃烧 372

19.2.1 喷燃管之布置 372

19.2.2 煤尘燃烧器 374

19.2.3 燃料油燃烧器 376

19.2.3.1 压力油料喷雾器——固定喷孔及变动压力 376

19.2.3.2 压力油料喷雾器——变化喷孔及固定压力 377

19.2.3.3 油料回流燃烧器 378

19.2.3.4 压力油压缩空气燃烧器 378

19.2.3.5 超音波燃烧器 379

19.2.4 天然气燃烧器 381

19.3 旋窑进料之准备法 382

19.3.1 乾法与湿法之比较 383

19.3.2 旋窑产能 386

19.3.2.1 湿法旋窑——大小及产能数字 389

19.3.2.2 苏联湿法长窑数据 392

19.4 浆料脱水 393

19.4.1 料浆化学脱水法——料浆稀释剂 395

19.4.2 料浆机械脱水法 397

19.4.2.1 链装置 397

19.4.3 湿法长旋窑之内部装置 402

19.4.3.1 浆料预热器 402

19.4.3.2 浆料乾燥器 404

19.4.4 湿法旋窑之外装热交换器 406

19.5 乾法长旋窑 408

19.5.1 陶质热交换器 409

19.5.2 陶质提举砖,提举条 411

19.5.3 一级悬浮预热器 412

19.5.4 大小及产能(乾法长窑) 412

19.6 旋窑殼之冷却 415

19.7 旋窑出气之冷却 417

19.8 雷坡窑 421

20.1 最先旋风式热交换器之专利 426

20.悬浮预热器 426

20.2 Humboldt旋风式预热器 427

20.2.1 料粒之大小与分离 428

20.2.2 料粒大小及加热时间 428

20.2.3 旋风预热器之大小 430

20.2.4 旋风预热器之热传递 431

20.2.5 气及材料之温度 432

20.2.6 比窑产能——煅烧程度 433

20.3 苏联旋风预热器 433

20.4 比热消耗及能需要 434

20.5 热量均衡 435

20.6.1 水泥及混凝土搀和物中所含之碱 436

20.6 预热器旁路系统 436

20.6.2 烧成程序中之碱,碱循环 437

20.6.3 碱之挥发性 439

20.6.4 碱循环量之计算 439

20.6.5 旁路设备之设计模型 442

20.7 两级及五级旋风预热器 444

20.8 (其他)各种预热系统 446

20.8.1 Polysius公司双坡预热器 446

20.8.2 Miag混合生料热交换器 448

20.8.3 Wedag混合生料悬浮预热器 449

20.8.4 克鲁伯逆流悬浮预热器 451

20.8.5 捷克Prerov机器工厂之逆流悬浮预热器 454

20.9 附预煅炉之悬浮预热器 455

20.9.1 石川岛播磨SF悬浮预热器 455

20.9.2 三菱MFC悬浮预热器 462

20.9.3 RSP悬浮预热器 464

20.9.4 Polysius预煅程序 466

21.熟料冷却 470

21.1 熟料冷却之速度 470

21.2 固性与熟料冷却 470

21.3 冷却与化学侵蚀抵抗力 471

21.4 熟料冷却与可磨性 472

22.熟料冷却器 474

22.1 旋转冷却机 475

22.2 行星冷却机——原先设计图案 477

22.3 行星冷却机——新设计图样 479

22.3.1 冷却机容量及窑产能 480

22.3.2 旋窑直径与卫星冷却器 481

22.3.3 卫星冷却器内之提举设备 481

22.3.4 卫星冷却器之热量均衡 483

22.3.5 卫星冷却器传动及能需要 484

22.4.1 Fuller式栅格冷却机 485

22.4.2 Fuller复合冷却机 485

22.4 栅格冷却器 485

22.4.3 二次热回路 491

22.4.4 Fuller冷却机之尺码标示法 491

22.4.5 Fuller冷却机之热量均衡 492

22.4.6 冷却机效率 492

22.5 其他熟料栅格冷却机 492

22.5.1 Polysius Recupol冷却机 494

22.6 竖立冷却机 498

23.窑衬 501

23.1 机械性强度 502

23.2 耐火度 502

23.3 温度变化抗力 503

23.4 化学侵蚀之抗力 504

23.5 热膨胀或容量安定性 505

23.6 热传导性 506

23.7 磨损抗力 509

23.8 多孔性(孔隙度) 511

23.9 旋窑耐火衬材之装置 511

23.9.1 旋窑装衬之例 515

24.集尘 517

24.1 尘灰之种类 518

24.2 集尘空气量之参照数据 519

24.3 排出空气及气体之含尘量——集尘约数 522

24.4 水泥工业尘粒大小分配之数据 524

24.5 空气污染标准——美、西德、东德、瑞士、捷、苏 526

24.6 集尘器之类别 531

24.6.1 重力定尘仓 532

24.6.2 旋风器 533

24.6.3 复式旋风器 535

24.6.4 织品过滤器 536

24.6.5 玻璃袋集尘器 540

24.6.6 砾石床过滤器 543

24.6.7 电集尘器 546

参考文献 55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