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工业手册 第3分册 配方与基本工艺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3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星宇,周木英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02510575
- 页数:1300 页
上篇 配方设计 1
第一章 配方设计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配方设计的变迁和发展 2
二、配方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配方分类 4
三、橡胶配合中出现的反常现象 4
第二节 配方设计程序与配方形式 5
一、配方设计程序 5
二、配方形式与配方成本计算 8
(一)配方形式 8
(二)配方成本计算 9
(三)生产配方 10
第三节 配方试验方法 11
一、等高线法 11
(一)等高线原理 12
(二)作图前的准备工作 12
(三)试验点的选择 13
(四)等高线作图法 13
(五)等高线图的分析运用 13
(六)三角坐标法 15
二、试验设计法(正交设计法) 16
(一)制定试验计划与求取试验结果 16
(二)效应计算 17
(三)显著性鉴定(方差分析) 17
三、电子计算机在橡胶配方试验中的应用 32
四、优选法 34
(一)单因素优选 40
(二)双因素优选 45
(三)使用优选法须注意的问题 47
五、拉丁方格组合法 48
第四节 配方组分的配合特性 52
一、橡胶 53
(一)橡胶的类型和性能 53
(二)橡胶的选择 58
(三)各种橡胶的基本配方 58
(四)橡胶的并用 58
(一)硫化体系配合剂特性 62
二、硫化体系 62
(二)硫化体系 88
(三)各种橡胶用硫化体系 112
三、防老剂 175
(一)影响橡胶老化的因素 175
(二)防老剂的作用与机理 179
(三)防老剂的类型和性质 181
(四)防老剂的配合特性 184
四、补强与填充体系 191
(一)橡胶补强机理 192
(二)炭黑 193
(三)浅色填充剂 209
(二)V带修边 248
(四)短纤维 258
五、增塑剂 266
(一)增塑机理 266
(二)增塑剂分类 268
(三)石油系增塑剂 269
(四)煤焦油系增塑剂 277
(五)植物油系增塑剂 279
(六)合成增塑剂 282
(七)液体聚合物增塑剂 291
(八)化学增塑剂(塑解剂) 291
(十)各种橡胶常用增塑剂及其用量 291
(九)增塑剂的选择原则 292
六、着色剂 295
(一)对着色剂的要求 295
(二)着色剂的类型和性能 296
(三)着色剂的配合特性 298
七、其它配合剂 300
(一)增粘剂 300
(二)发泡剂 300
第五节 原材料检验配方 301
一、橡胶 302
(一)天然橡胶 302
(三)丁苯橡胶 304
(二)异戊橡胶 304
(四)顺丁橡胶 308
(五)丁腈橡胶 311
(六)氯丁橡胶 312
(七)乙丙橡胶 314
(八)丁基橡胶 316
(九)聚硫橡胶 318
(十)硅橡胶 318
(十一)氟橡胶 320
(十二)聚氨睹橡胶 321
二、硫化体系 322
(十三)再生胶 322
(一)炭黑 323
三、补强填充剂 323
(二)白炭黑 326
(三)碳酸钙 328
(四)陶土 329
第六节 混炼橡胶的性能与配合 329
一、粘弹性能 329
(一)粘度、收缩率和挺性 329
(二)影响胶料粘弹性能的配合因素 330
二、自粘性能 331
(二)橡胶 332
(一)接触压力和时间 332
(三)增粘剂 333
三、硫化性能 337
(一)组分对胶料硫化性能的影响 338
(二)抗返原性 342
第七节 硫化橡胶的性能与配合 343
一、物理机械性能 343
(一)静态机械性能 343
(二)动态机械性能 365
二、耐热性能 385
(一)橡胶和配合剂对耐热性能的影响 385
(二)常用橡胶的耐热性能与配合 386
(三)硫化胶的耐热压缩性能 392
三、耐寒性能 395
(一)橡胶 396
(二)增塑剂 397
(三)填充剂 399
(四)硫化体系 400
四、耐介质性能 400
(一)耐有机介质性能 401
(二)耐水性能 410
(三)耐化学腐蚀性能 416
(四)气透性能 420
五、阻燃性能 425
(一)各种配方组分的影响 425
(二)各种橡胶的阻燃配合 429
(一)橡胶在电场中的行为 432
六、电性能 432
(二)影响电性能的因素 432
(三)绝缘橡胶的配合 434
(四)抗静电橡胶的配合 437
(五)导电橡胶的配合 438
七、耐辐照性能 440
(一)配方组分对耐辐照性能的影响 441
(二)耐辐照配合 447
八、其它性能 448
(一)磁性 448
(二)光敏性 449
(三)透明性 450
第八节 产品配方设计 451
一、橡胶产品的性能要求 452
(一)使用性能要求 452
(二)工艺性能要求 452
二、胶料性能相关性分析与主要性能指标的确定 453
(一)相关性分析 453
(二)产品胶料主要性能指标的确定 456
三、配方制定与调整 457
(一)传统经验方法 457
(二)试验设计方法 458
主要参考文献 461
第二节 橡胶的粘度 464
一、高聚物材料形变类型 465
二、粘度 465
(一)牛顿液体粘度η 465
(二)非牛顿液体和表观粘度ηa 467
三、影响橡胶粘度的因素 469
(一)化学结构 469
(三)分子量分布 470
(二)分子量 470
(四)支链 471
(五)温度 471
(六)剪切速率 474
(七)压力 477
(八)时间 477
(九)配合剂 477
(一)毛细管粘度测定法(压出型) 481
四、粘度的测定与简化计算 481
下篇 基本工艺 483
第二章橡胶的流变性质 483
第一节 概述 483
(二)旋转粘度测定法 484
(三)塑性测定法(压缩型) 485
(五)生胶和胶料粘度的评定与简化经验公式的应用 486
(四)动态粘度测定法 486
(一)天然橡胶与异戊橡胶的流变性能 489
(二)顺丁橡胶的流变性能 489
五、生胶和胶料的流变性能与流变曲线 489
(三)丁苯橡胶的流变性能 494
(四)丁丙(丁二烯-丙烯交替共聚)橡胶的流变性能 497
(五)丁腈橡胶的流变性能 498
(六)聚异丁烯橡胶的流变性能 499
一、最大松弛时间 500
第三节 橡胶的弹性 500
二、压出膨胀比 502
三、影响弹性效应的因数 503
(一)压出膨胀 504
(二)流动不稳定性 504
四、橡胶的压出膨胀和流动不稳定性 504
第四节 橡胶的断裂特性 508
一、断裂特性 508
(一)实际橡胶断裂能密度Ub 509
(二)理想橡胶断裂能密度Ubo(或U弹) 510
(三)塑性流体断裂能密度U塑 510
(四)形变参数θd与λb的关系 511
二、影响生胶断裂特性的因素 512
(一)分子量分布 512
(四)温度 513
(三)支化 513
(二)分子量 513
三、断裂特性与加工性能的关系 514
(五)剪切速率 514
第五节 橡胶的流变性质与基本工艺 515
一、量纲分析和模拟理论 516
二、冷流 520
三、基本工艺中的流变分析与应用 520
(一)开炼和压延 520
(二)密炼 522
(三)压出 525
(四)注压 533
主要参考文献 537
第一节 塑炼目的 539
第三章 塑炼 539
一、压缩法 541
(一)威廉氏(Williams)法 541
第二节 可塑度的测定方法 541
(二)快速塑性计法 543
(三)德弗法 543
二、旋转扭力法——门尼(Mooney)粘度法 543
三、压出法 544
第三节 塑炼理论 545
一、塑炼中的断链理论 545
(一)影响橡胶分子链断裂的因素 545
(二)低温和高温机理 553
二、塑炼中的凝胶化反应 555
(一)天然橡胶的凝胶化反应 556
(二)聚丁二烯橡胶的凝胶化反应 557
(三)丁苯橡胶的凝胶化反应 558
三、塑炼胶的粘着性问题 559
(一)氢过氧化物的生成 559
(二)胶料粘着性能与氢过氧化物的关系 560
第四节 塑炼方法 562
一、准备工艺 562
二、开炼机塑炼 563
(一)开炼机 563
(二)影响开炼机塑炼的因素 563
(三)开炼机塑炼操作方法 568
三、密炼机塑炼 570
(一)密炼机 570
(四)安全操作事项 570
(二)影响密炼机塑炼的因素 573
四、螺杆机塑炼 576
第五节 各种橡胶的塑炼特性 577
一、天然橡胶的塑炼特性 577
二、合成橡胶的塑炼特性 582
(一)异戊橡胶 584
(二)丁苯橡胶 586
(三)聚丁二烯橡胶 594
(四)氯丁橡胶 597
(五)丁腈橡胶 599
(六)丁基橡胶 600
(七)乙丙橡胶 600
(八)氯磺化聚乙烯橡胶 601
(九)氯醚橡胶 601
(十)丙烯酸酯橡胶 601
(十一)聚氨酯橡胶 602
(十二)氟橡胶 602
(十三)硅橡胶 603
(十四)聚硫橡胶 603
主要参考文献 603
第一节 混炼理论 605
一、混炼胶的结构 605
第四章 混炼 605
(一)胶态分散体系 606
(二)炭黑棍炼胶的结构 610
二、力化学现象 613
(一)机械力引起的变化 613
(二)化学因素引起的变化 615
三、共混胶的形态特征 617
(一)共混胶的热力学相容性 617
(二)共混胶的结构 619
(三)共混胶中配合剂的分布 620
四、混炼过程 621
(一)混炼阶段的划分 622
(二)主要混炼阶段 625
一、最佳混炼 637
(一)混炼过程中胶料性能的变化 637
第二节 最佳混炼及其测定方法 637
(二)最佳混炼 639
二、最佳混炼的测定方法 640
(一)显微镜测定法 640
(二)物理性能测定法 645
(三)仪器测定方法 647
第三节 混炼过程的控制 648
(三)能量标准 649
(四)混炼效应标准 649
(二)温度标准 649
(一)时间标准 649
—、排胶标准 649
二、能量控制方法 650
(一)能量排胶标准的确定 650
(二)混炼能量控制仪 655
第四节 混炼工艺与操作 655
一、配合剂的加工和准备 655
(一)粉碎 655
(二)干燥 655
二、各种原材料的混炼工艺特性 656
(三)筛选 656
(四)熔化、过滤和蒸发(脱水) 656
(一)生胶的混炼特性 657
(二)配合剂的混炼特性 657
(一)开炼机 671
三、开炼机混炼 671
(二)开炼机混炼过程 672
(三)影响开炼操作的工艺因素 674
(四)开炼操作 676
四、密闭式炼胶机混炼 677
(一)密炼机 677
(二)胶料在密炼机中的流动状态 682
(三)影响密炼机混炼的工艺因素 683
(四)密炼操作 688
(五)压片和造粒 696
五、连续混炼 698
(一)双转子式连续混炼机混炼 698
(二)传递式连续棍炼机混炼 699
(三)挡板式连续混炼机混炼 701
(四)螺杆式连续混炼机混炼 702
六、混炼胶的冷却、停放和保管 702
(一)冷却 702
(二)停放 703
(三)滤胶 703
(四)胶料保管 703
第五节 各种橡胶的混炼特性 704
一、天然橡胶 704
二、异戊橡胶 705
三、丁苯橡胶 706
四、顺丁橡胶 709
五、氧丁橡胶 710
六、丁脯橡胶 713
七、丁基橡胶 715
八、乙丙橡胶 716
九、氯磺化聚乙烯橡胶 717
十、氯醚橡胶 718
十一、硅橡胶 718
十二、氟橡胶 719
十三、聚丙烯酸酯橡胶 720
十五、聚硫橡胶 721
十六、特殊胶料的混炼特性 721
十四、混炼型聚氨酯橡胶 721
第六节 混炼胶质量检查 722
一、混炼过程的检查 722
二、混炼胶的检查 723
(一)胶料中配合剂分散度的检查 723
(二)胶料均一性检查 723
(三)胶料流变性能的检查 725
一、混炼胶主要质量问题及其原因 726
第七节 混炼胶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 726
(一)补充加工法 728
(二)处理方法 728
二、不合格混炼胶的处理方法 728
主要参考文献 729
第五章 共混 730
第一节 概述 730
第二节 共混理论 731
一、共混体系的相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733
(一)共混体系的微观结构 733
(二)共混体系的相结构形态与性能的关系 734
(三)影响相结构形态的因素 735
(四)分散相结构参数与性能的关系 737
(五)影响分散相粒径的因素 742
(六)第三组分在共混胶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745
二、共混体系的界面层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 748
(一)共混体系的界面层结构形态 748
(二)界面层结构及对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749
(三)影响界面层结构的因素 752
(四)同步硫化和共硫化 757
三、共混橡胶组分与性能的关系 765
(一)热力学相容性体系 765
(二)热力学不相容体系 767
(一)开炼机 769
第三节 设备与工艺 769
一、共混设备 769
(三)互穿网络体系 769
(二)密炼机 770
(三)螺杆挤出机 770
二、共混工艺 771
(一)熔融共混 772
(二)两段共混法 773
一、丁腈橡胶与聚氯乙烯树脂并用共混 774
(一)丁腈橡胶与聚氯乙烯树脂的选择 774
(二)配合 776
(三)共混工艺 779
(四)应用举例 781
二、橡胶与聚乙烯并用共混 782
(一)聚乙烯品种的选择 782
(二)配合 784
(三)共混工艺 786
(四)应用举例 787
三、橡胶与乙烯-乙酸乙烯共聚体并用共混 788
(一)乙烯-乙酸乙烯共聚体的选择 788
(二)配合 789
(三)共混工艺 790
(四)应用举例 790
四、橡胶与高苯乙烯橡胶并用共混 791
(一)高苯乙烯橡胶的性 792
(二)配合 793
(三)共混工艺 793
(四)应用举例 794
五、丁腈橡胶与酚醛树脂并用共混 795
(一)丁腈橡胶与酚醛树脂的选择 795
(二)配合和性能 796
(三)共混工艺 797
(四)应用举例 797
六、共棍型热塑性弹性体 797
(一)概述 797
(三)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 800
(二)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 800
(四)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应用 802
(五)评价与展望 802
主要参考文献 803
第六章 压延 804
第一节 压延过程中胶料的流动 804
一、胶料进入辊筒间隙的条件 804
二、压延时胶料的延伸变形 805
三、胶料在辊筒间隙的受力分析 806
四、胶料在辊筒的流速分布 806
五、胶料压延中的粘度效应 808
六、胶料压延中的粘弹效应 810
七、压延效应 811
八、胶料在辊筒间的温度分布 812
第二节 压延设备 812
一、压延机的种类和型号 812
二、辊筒的弹性弯曲及其补偿 817
三、辊筒特性 820
四、压延联动装置 822
第三节 压延准备工艺 828
一、热炼 828
二、供料输送 829
五、温度控制 830
六、压延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830
四、压延机运转准备工作 830
三、纺织物烘干 830
第四节 压延工艺 831
一、压片 831
(一)工艺方法 832
(二)工艺要点 832
(三)常见质量毛病及排除方法 833
(四)各种橡胶的压片特性 836
二、贴合 840
(一)工艺方法 841
(二)工艺要点 841
(二)工艺要点 842
(一)工艺方法 842
三、压型 842
四、纺织物贴胶和擦胶 843
(一)贴胶 844
(二)压力贴胶 848
(三)擦胶 849
五、薄通滤胶 852
第五节 压延胶料 853
第六节 压延工艺常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 853
主要参考文献 854
第一节 压出理论 856
一、胶料的压出过程 856
第七章 压出 856
(一)压力变化 858
(二)温度变化 858
二、胶料在压出过程中的流动 859
(一)胶料在螺杆和机筒间的流动 859
(二)胶料在机头中的流动 860
(三)胶料在口型中的流动和压出膨胀 860
(四)压出破裂 862
三、压出流量和压出机生产能力计算 866
(一)理论计算法 868
(二)实测法和经验公式法 874
第二节 压出机 875
一、压出机结构 875
二、压出机类型 883
(一)热喂料压出机 884
(二)冷喂料压出机 884
(三)混炼型压出机 891
(四)其它类型压出机 894
第三节 口型设计 895
一、一般原则 895
二、一般步骤 896
(一)传统经验法 896
(二)计算法 898
(三)参数法 903
一、热炼和供胶 906
第四节 热喂料压出工艺 906
(二)供胶 907
(一)热炼 908
二、压出 908
三、冷却、裁断、称量与接取 912
四、停放 914
五、典型压出工艺 914
(一)胎面的压出 914
(二)滤胶 918
(三)内胎的压出 919
第五节 冷喂料压出工艺 922
一、冷喂料压出工艺 922
三、销钉式压出机压出工艺 924
二、排气冷喂料压出工艺 924
第六节 柱塞式压出机压出工艺 928
第七节 特种压出工艺 928
一、剪切机头压出工艺 928
(—)加热升温 929
(二)预硫化 929
二、取向口型压出工艺 931
(一)短纤维胶料取向压出特性 931
(二)压出条件 933
三、双辊式机头口型压出工艺 933
二、压出胶料的一般配合原则 935
一、压出胶料的工艺要求 935
第八节 压出胶料的配合技术 935
三、压出胶料性能的测定 939
(一)加工性能测试方法 939
(二)Garvey口型试验方法 940
(三)现场简易压出测试法 942
四、各种橡胶的压出与配合特性 943
(一)天然橡胶 943
(二)丁苯橡胶 944
(三)顺丁橡胶 945
(四)异戊橡胶 946
(五)氯丁橡胶 948
(六)丁腈橡胶 950
(七)丁基橡胶 951
(八)氯磺化聚乙烯 952
(九)三元乙丙橡胶 952
(十)硅橡胶 953
(十一)氟橡胶 953
(十二)混炼型聚氨酯橡胶 954
第九节 常见压出质量问题与安全操作 954
一、常见压出质量问题 954
二、安全操作 956
主要参考文献 956
一、胶浆用溶剂 958
(一)对溶剂的要求 958
第一节 溶剂胶浆 958
第八章 涂胶和浸胶 958
(二)几种常用的橡胶溶剂 961
二、橡胶的溶解 963
三、胶浆的配方原则 964
四、溶剂胶浆的制备 965
五、溶剂胶浆的技术要求及贮藏 968
第二节 胶乳胶浆 968
第三节 水胶浆 969
第四节 纤维材料 970
第五节 织物涂胶 972
第四节 橡胶与塑料并用共混 973
(一)坯布整理 974
(二)涂胶 974
二、涂胶工艺 974
(三)干燥 976
(四)卷取 977
三、涂胶作业要点 977
(一)溶剂的挥发与耗失 978
(二)回收方法 978
五、溶剂回收 978
四、涂胶常见质景问题 978
六、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980
第六节 帘布和织物浸胶 981
一、浸液的组成与配制 981
二、浸胶设备 984
(一)帘布用浸胶设备 984
(二)织物和线绳浸胶设备 985
三、浸胶工艺 988
(一)影响浸胶的因素 988
(二)浸胶工艺过程 991
一、涂胶设备 992
(一)棉帘布 994
(二)人造丝帘布 994
四、各种织物浸胶的特点 994
(三)尼龙帘布 998
(四)维纶织物 1001
(五)涤纶帘布 1002
(六)玻璃纤维帘布 1007
主要参考文献 1009
第九章 注压 1011
第一节 注压过程与原理 1011
一、注压过程 1011
二、注压原理 1012
第二节 注压工艺对设备与模具的要求 1013
一、注压机的分类 1013
(一)注射装置 1014
二、对注射装置和模型系统的要求 1014
(二)模型系统 1016
第三节 注压工艺 1017
一、橡胶注压时的行为特征 1018
二、温度 1021
三、压力 1024
四、螺杆转速与柱塞推进速度 1027
五、评价胶料注压性能的方法 1027
第四节 注压胶料与配合 1028
一、橡胶 1029
二、硫化体系与其它配合剂的选择 1030
第五节 各种橡胶的注压特性 1031
一、天然橡胶的注压 1031
二、合成橡胶的注压 1031
三、热塑性橡胶的注压 1033
第六节 注压制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1035
一、各向异性问题 1035
二、制品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1035
主要参考文献 1036
第一节 概述 1038
第十章 浇注 1038
第二节 浇铸 1039
(一)浇铸设备 1039
一、浇铸设备及模具 1039
(二)浇铸模具 1043
二、浇铸工艺 1043
(一)浇铸方法 1043
(二)浇模操作的基本原则 1046
(三)常压浇模操作 1046
(一)室温硫化硅橡胶的浇铸 1048
三、液体硅橡胶的浇铸 1048
(二)硅橡胶浇铸实例 1049
四、浇注型聚氨酯橡胶的浇铸 1050
(一)浇注型聚氨酯橡胶的制备 1050
(二)浇模成型 1057
第三节 反应注射成型 1059
一、反应注射成型设备 1059
二、反应注射成型工艺 1061
(一)工艺过程及特点 1061
(二)浇注型聚氨酯橡胶的反应注射成型 1062
(三)遥爪型二烯类液体橡胶的反应注射成型 1063
三、增强反应注射成型 1064
一、液体注射成型设备 1065
第四节 液体注射成型 1065
二、液体注射成型工艺 1067
主要参考文献 1068
第十一章 粘合 1070
第一节 粘合基本原理 1070
一、浸润是产生粘合的条件 1070
二、粘合理论 1071
三、粘附力和内聚力对粘合接头机械强度的贡献 1072
二、金属表面处理 1074
一、金属接头的设计 1074
第二节 橡胶与金属的粘合 1074
四、贴胶和硫化 1076
三、胶粘剂的施工 1076
五、未硫化橡胶与金属的粘合 1077
(一)硬质胶法 1077
(二)镀黄铜法 1078
(三)胶粘剂法 1083
(四)直接粘合法 1088
六、硫化橡胶与金属的粘合 1093
第三节 橡胶与纤维织物的粘合 1095
(一)纤维织物的浸胶作用 1096
(二)RFL浸液与纤维、橡胶的作用机理 1096
一、间接粘合法 1096
(三)影响粘合强度的因素 1100
(一)直接粘合的机理 1101
二、直接粘合法 1101
(二)直接粘合体系的组成对粘合性能的影响 1101
(三)直接粘合体系的工艺条件对粘合效果的影响 1102
第四节 橡胶与橡胶的粘合 1103
一、影响橡胶与橡胶粘合的主要因素 1103
二、未硫化橡胶之间的粘合 1104
三、未硫化橡胶与硫化橡胶之间的粘合 1105
四、硫化橡胶之间的粘合 1105
(一)氨水胶袋的修补 1105
(二)硫化硅橡胶之间的粘合 1106
(二)粘合工艺 1107
(三)丁腈橡胶硫化胶与丁腈橡胶硫化胶布的粘合 1107
第五节 橡胶与其它材料的粘合 1107
(一)胶粘剂 1107
一、丁腈橡胶与聚四氟乙烯塑料的粘合 1107
二、橡胶与皮革的粘合 1108
主要参考文献 1109
第十二章 硫化 1110
第一节 硫化历程 1110
一、橡胶的硫化反应过程 1110
二、硫化过程中胶料性能的变化 1111
三、硫化历程图 1114
一、正硫化及正硫化时间 1115
第二节 正硫化及其测定方法 1115
(一)物理-化学法 1116
二、正硫化时间的测定方法 1116
(二)物理机械性能测定法 1117
(三)专用仪器法 1119
第三节 硫化条件的选取和确定 1123
一、确定硫化条件的程序 1124
二、硫化压力 1124
三、硫化温度 1125
(一)影响硫化温度的因素 1126
(二)各种橡胶最宜硫化温度范围 1128
(一)用范特霍夫方程式计算等效硫化时间 1129
四、硫化时间 1129
(二)用阿累尼乌斯方程式计算等效硫化时间 1133
(三)用硫化效应法确定硫化条件 1134
(四)厚制品硫化条件的确定 1137
五、硫化热传导的计算 1141
第四节 硫化介质和硫化热效应 1154
一、硫化介质 1154
(一)饱和蒸汽 1155
(二)过热蒸汽 1156
(三)热空气 1157
(四)热水 1158
(五)过热水 1159
(六)低熔点物 1159
(八)有机热介质 1160
(七)微粒玻璃珠 1160
二、硫化热效应与热平衡 1161
第五节 硫化方法 1162
一、硫化方法的分类 1162
(一)室温硫化法 1162
(二)冷硫化法 1163
(三)热硫化法 1163
(一)预热 1168
二、硫化加热方法 1168
(二)升温方法 1171
三、轮胎硫化 1172
(一)轮胎硫化设备 1172
(二)硫化用压力介质和加热介质 1178
(三)外胎硫化工艺与操作 1183
四、胶管硫化 1189
五、胶带硫化 1189
(一)平型胶带硫化 1189
(二)Y带硫化 1191
六、模型制品的硫化 1192
(一)胶料特性 1192
(二)模具 1194
(三)模压硫化 1194
(一)液体连续硫化 1196
七、连续硫化 1196
(二)流体化床硫化 1200
(三)微波预热及连续硫化 1204
(四)电子束辐照连续硫化 1220
(五)其它连续硫化方法 1234
第六节 硫化中的几个工艺问题 1234
一、硫化收缩率 1234
(一)影响收缩率的因素 1234
(二)收缩率的测定和计算 1236
二、模具温度 1238
三、启模与脱模 1238
四、模具清洗 1239
第七节 常见质量缺陷与改进方法 1240
一、焦烧与缺陷 1240
二、门尼粘度与缺陷 1241
三、外观缺陷 1243
主要参考文献 1243
第十三章 修边 1244
第一节 修边方法分类 1244
一、冲切 1245
第二节 “有的”修边 1245
一、手工修边法 1245
二、机械修边法 1245
二、热烫压切 1247
三、切削 1248
(一)轮胎修边 1248
(三)橡胶工业制品修边 1250
第三节 “无的”修边 1253
二、低温修边的工艺条件 1254
(一)模具设计 1254
(二)冷冻温度和致冷方法的选择 1254
一、橡胶制品低温修边机理 1254
三、低温修边方法及设备 1255
(一)低温转鼓修边及装置 1256
(二)低温振动修边及装置 1257
(三)低温摆动或抖动修边及装置 1257
四、磨削 1258
(四)低温刷磨修边 1258
(五)低温抛丸修边及装置 1258
第四节 常用修边方法的选择 1263
主要参考文献 1264
第十四章 计算机应用 1265
第一节 概述 1265
(一)正交试验法 1267
一、橡胶配方试验设计、结果分析与配方优选 1267
第二节 橡胶科学计算 1267
(二)回归分析法概述 1271
(三)正交试验和回归分析计算机软件 1271
二、橡胶制品应力、应变分析 1272
第三节 橡胶配方与原材料物性计算机数据库 1277
一、数据库的概念 1277
二、汉字dBASEⅢ关系数据库 1277
三、橡胶配方与原材料物性数据库 1279
第四节 计算机辅助设计 1282
一、通用绘图软件Auto CAD 1283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专用软件 1285
一、工业过程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 1286
第五节 橡胶制品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 1286
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1288
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 1289
四、可编程序控制器 1291
五、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应用实例 1291
(一)胶鞋硫化罐微机控制系统 1291
(二)轮胎成型机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 1293
第六节 办公自动化 1296
一、工资计算机管理系统 1296
二、通用中文文字处理软件Word Star 1298
主要参考文献 1299
- 《日本面包师的经典配方》马妍责任编辑;王森 2019
- 《新工业时代 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秦朔 2019
- 《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丛书 ABB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教程》(中国)工控帮教研组 2019
-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丛书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与污染综合治理》罗民华著 2017
- 《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规划教材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中国)项万明 2019
- 《形态学实验 组织学与胚胎学分册》郝利铭,邓香群 2018
- 《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规划教材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中国)陶守成,周平 2019
-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甘宏波,黄玲芝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膜工业卷 3》(中国)郑祥,魏源送,王志伟 2019
-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与设计》高永编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