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模具的CAD CAM系统实务
模具的CAD CAM系统实务

模具的CAD CAM系统实务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吉田,弘美著;赖秋阳译著
  • 出 版 社:台湾:复汉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
  • 页数:179 页
图书介绍:
《模具的CAD CAM系统实务》目录

第1章 CAD/CAM的概要 1

1.1 电脑的特色与机能的界限 1

1.1.1 电脑的角色 1

1.1.2 电脑的机能 2

1.1.3 电脑与人 3

1.1.4 电脑化 3

1.1.5 电脑的界限 4

1.2.1 何谓CAD/CAM 5

1.2 何谓CAD/CAM 5

1.2.2 系统 6

1.2.3 CAD/CAM之例 6

1.3 CAD/CAM的用途 7

1.3.1 建筑(CAD) 7

1.3.2 造船(CAD/CAM) 7

1.3.3 飞机 7

1.3.4 印刷回路基板的回路设计 8

1.3.5 装置的配管设计 8

1.4.1 各种计算 9

1.4.2 自由形状的3次元表现(立体图) 9

1.3.6 其他 9

1.4 模具制造用CAD/CAM 9

1.4.3 情报的记录与叫出 10

1.4.4 局部变更 11

1.4.5 形状的伸缩与反转 12

1.4.6 权限的委托与标准化 12

第2章 导入CAD/CAM的目的与效果 13

2.1 目标与效果 13

2.1.1 目标的明确化 13

2.1.2 效果的把握与评价 14

2.2.1 模具设计的合理化 15

2.2 对模具设计及制造的效果 15

2.2.2 技术水准的提升 17

2.2.3 模具加工的合理化 17

2.3 总合效果 19

2.3.1 推进全厂的标准化 19

2.3.2 改善模具制造系统 19

2.3.3 确保人材 19

2.3.4 增高可靠性 20

2.3.5 改善企业体质 20

2.4.2 具体的短处 21

2.4 CAD/CAM的短处 21

2.4.1 短处 21

2.3.7 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21

2.3.6 顺应时代 21

第3章 CAD/CAM系统 24

3.1 硬体与软体 24

3.1.1 硬体与软体的角色 24

3.1.2 CAD/CAM的机能 25

3.2 硬体 34

3.2.1 电脑(基本电脑) 34

3.2.2 图形显示器装置 35

3.2.4 输入装置 37

3.2.3 显示器与电脑本体的连接 37

3.2.5 输出装置 39

3.3 软体 40

3.3.1 图形处理 40

3.4 利用个人电脑的系统 49

3.4.1 个人电脑的硬体 49

3.4.2 软体 50

3.4.3 CAD/CAM与个人电脑 51

3.5 利用小型电脑的CAD/CAM 53

3.5.1 独立工作型CAD/CAM 54

3.5.2 CAM用3次元自动程式设计 54

3.5.3 以2次元处理的模具制造用CAD/CAM 56

3.5.4 有泛用性的3次元CAD/CAM系统 57

3.6 利用大型电脑的CAD/CAM 58

3.6.1 系统的概要 58

3.6.2 系统的构成 59

3.6.3 系统的实例 59

第4章 冲床模具的标准化 62

4.1 标准化的目的 62

4.1.1 标准化的必要性 62

4.1.2 自动处理 63

4.1.3 资料的数值化与共通化 63

4.2.1 情报的收集与整理 64

4.2 标准化的推进法 64

4.2.2 作成厂内规格 65

4.2.3 模具制造的系统化 66

4.2.4 GT化 67

4.2.5 勿以100%为目标 69

4.3 模具构造的标准化 70

4.3.1 CAD/CAM与模具构造的标准化 70

4.3.2 影响构造的要因 71

4.3.3 标准模具构造 75

4.3.4 单元化 78

4.3.5 部份单元 82

4.4 模具零件的标准化 89

4.4.1 模具零件的规格 89

4.4.2 JIS规格 92

第5章 塑胶用模具的标准化 97

5.1 标准化的现状 97

5.2 构造的标准化 97

5.2.1 塑胶的成形法 97

5.2.2 影响模具构造的要因 98

5.2.3 构造例 102

5.2.4 单元标准化 105

5.2.5 零件的标准化 109

5.2.6 加工的标准化 112

5.2.7 情报的标准化 114

第6章 CAD/CAM的导入 116

6.1 目标的明确化 116

6.1.1 未来的预测与计划 116

6.1.2 目前生产系统的界限与CAD/CAM的活用 117

6.1.3 CAD/CAM的评价 118

6.2 现状分析 118

6.2.1 企业的特质(个性) 118

6.2.2 把握问题 120

6.2.3 重估现状生产系统 121

6.2.4 设备能力与人员 123

6.3 与素来技术的连结 125

6.3.1 素来加工法的活用 125

6.3.2 加工技术的调和 126

6.4 制造厂及系统的选择 126

6.4.1 调查 126

6.4.2 调查表 127

6.5 新模具制造系统的设计 131

6.5.1 CAD/CAM的地位 131

6.5.2 营运 133

6.5.3 素来技术的活用与CAD/CAM 134

6.5.4 担当者的选任 135

6.5.5 企业的体质改善 136

第7章 CAD/CAM的营运 138

7.1 营运的方法 138

7.1.1 开放制与关闭制 138

7.1.2 并用制 138

7.2 硬体的维护 139

7.2.1 准备 139

7.2.2 原厂的服务体制 139

7.3.1 原厂的软体维护服务 140

7.3 软体的维护 140

7.2.3 其他 140

7.2.4 硬体的扩张和等级提升 140

7.3.2 企业内的软体保养 141

7.4 技术的改进 142

7.4.1 导入CAD/CAM所致技术的改进 142

7.5 提升系统的等级 143

7.5.1 提升等级的必要性 143

第8章 实例1 汽车用异形中、大物用模具 145

8.1 汽车制造厂 145

8.1.1 资料的一元化与资料项目 145

8.1.2 模具制造用CAD 147

8.1.3 模具制造用CAM 148

8.1.4 企业群的生产系统 149

8.2 模具制造厂 149

8.2.1 CAD/CAN导入现状 149

8.2.2 CAD/CAM例 150

第9章 实例2 自移模、其他小物用模具 153

9.1 自移模的制造与CAD/CAM 153

9.1.1 制造上的问题 153

9.1.2 CAD/CAM的利用 154

9.2.1 设计制图 156

9.2 自移模的制造系统 156

9.2.2 加工 158

9.3 CAD/CAM的实例 162

9.3.1 系统的概要 162

9.3.2 模具构造 164

9.3.3 模具设计 166

第10章 今後的展望 170

10.1 系统的开发 170

10.1.1 市售的CAD/CAM 170

10.1.2 硬体 170

10.2.1 再生与创制 171

10.1.3 软体 171

10.2 从再生到创制 171

10.2.2 模拟 172

10.3 钳工及细磨 173

10.3.1 装配调整 173

10.3.2 细磨 174

10.4 FMS及FA 174

10.4.1 CAD/CAM与FMS及FA 174

10.5 结语 176

附录 1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