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美学传播学
美学传播学

美学传播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森茂芳等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6722273
  • 页数:389 页
图书介绍:云南师范大学重点学校建设资助项目:“美学传播学”是传播学中的一个新课题,本书将信息结构与传播修辞作为研究的重点,提出了信息体裁化、信息传媒化等一系列新颖的论点。
《美学传播学》目录

美学传播学导论 森茂芳著 1

导语 3

第一章 当代传播学理论的“死症”情结及其症结所在 6

一、传播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行为哲学” 6

二、“死胡同”、“十字路口”、“密云不雨”的传播学 7

三、希望在东方 17

四、传播学应立论在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人的传通”文化上 19

第二章 传播模式的“体式—体裁”化 23

一、“模式”本义 24

二、“体式—体裁”是信息的存在形式 27

三、“信息寻求模式”:传媒、传式、“体式—体裁” 30

四、模、式、体:“皆法也” 34

五、“体式—体裁”是始基模式下的基型 37

六、“体式—体裁”是一种社会契约与期待 39

一、传播运动中信息的存在方式是“传播作品” 47

第三章 “样式—作品”一个“美而传”的模式 47

二、“美而传”——中国古典的美学传播学思想 54

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宇宙生命信息传播观 61

一、三分世界的神话宇宙模式观 61

二、“人者,天地之心”的“天人相通”的古典传播元语言 63

三、 以梯登天,以乐通天,以巫降神,以王参通的传播构想 65

四、“正家而天下定”的“人域”世界的传播意识 70

五、“协和万国”的传播工程 73

六、“政通人和”的古国理想中的传学观念 76

七、“遂古之初,谁传道之”的追问 78

八、“传”、“播”、“传播”的文字学检索 79

第五章 “道”的传播学思想 85

一、“道”的释义 85

二、“域中四大”第一 87

三、“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89

四、“道”的信息性特征 90

五、“艺即是道,道即是艺” 96

第六章 “仪式”传播的美学结构 101

一、“仪式”传播是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大重要形式 101

1.当代传播学给出的命题 101

2.中国“三礼”的历史创造 102

3.“仪”是“知”与“由”两难选择的结果 103

4.“仪”的多彩世界 105

二、“仪式”传播的文化动力 107

1.“示”传的“不言而信”性 107

2.“仪”与“法” 109

3.“言必立仪” 109

4.“一同天下之义” 111

5.仪式传播的“诗性智慧”品格 113

三、中国古代帝王“巡守天下”的示传效应 115

1.“使万民观治象” 115

2.“城中四大”的合力 118

3.“安宁之术”的选择 120

第七章 民俗,人类的第一“大众传播”媒体 125

一、“上以为政,下以为俗”的政教传播 126

1.“入乡随俗”的传播学读解 126

2.“教因其俗”的传播学构成 129

3.“追俗为制”的传播学设计 132

二、“广教化,美风俗”的传播学意义 141

第八章 中国诗学的美学传播学思想 149

一、观乡与采风 149

1.观国、观民、观人文的大观思想 149

2.“陈诗以观民风”的采诗传统 151

3.“审乐以知政”的诗传播意识 152

二、诗,中国人的第一传播体裁 158

1.诗语的权威性与神圣性 158

2.“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的官吏选拔制度 160

3.诗教为首的教育制度 161

4.中国诗传播的全民性 163

5.中国诗传播技术的普泛性 171

三、诗的独特传播效应 181

第九章 民族年节的传播学意义 185

一、“年节”释义 185

二、民族年节的“大众传播”性 190

三、“合族之道”与“游戏的人” 204

四、民族年节传播的当代运用 215

第十章 历史传播的美学构成 223

一、历史传播是人类文化传播的一大重要范畴 223

1.“历史学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记忆和权威” 223

2.“中国是一个史学大国” 225

3.“原始要终”的历史权威人格 226

4.“大桥”与“以史为鉴” 229

二、作为“历史艺术”的“著史术” 235

1.“历史写作是在诗歌和雄辩术双重启发带动下发展起来的” 236

2.中国“六经皆史”的史学泛化传统 239

3.“史”、“史人”的记事演进 241

4.“记”的“述而不作”传统 244

三、“史传”、“有意义的叙述”与“‘组织体的’著述” 247

1.刘勰的“史传”理论 247

2.沃尔什的“有意义的叙述”思想 251

3.梁启超的“‘组织体的’著述”说 253

四、历史传播的“大众传体”选择 254

五、历史信息的体裁化构成 261

第十一章 故事化传播是一大 普遍的人类活动 266

一、故事化传播,一个“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267

二、“故事”是人类最本原、最基础的思维形式 268

三、“故事”是“想象的类概念”,是一种“交流修辞远景”方式 271

四、“故事意识”是人类“文化生存的基本形式” 274

五、“故事就是‘解释世界’” 279

六、 故事传播是文化威力极大的传播形式 285

第十二章 传播修辞的机理与传播修辞学的建立 289

一、传播的“关系结构”是一种修辞结构 289

1.“势壮为美”的传播修辞性 296

二、传播修辞的动力因素 296

2.神圣化的传播修辞 300

3.距离的传播修辞 307

4.“量”的传播修辞 311

5.材料、环境的传播修辞 312

美学传播学专论 317

文学活动中的传播现象 阮艳萍 319

一、文学传播现象的历史发展 321

二、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学传播思想 324

三、文学传播的基本特征 329

四、文学传播过程 332

五、文学传播的基本要素 337

六、文学传播过程的特点 342

七、文学传播是体裁化传播 344

文艺批评的传播功能 施荣华 350

一、文艺批评的释义功能 350

二、文艺批评的评价功能 354

对报纸媒介的美学传播学阐释 李志平 358

一、报纸的历史发展及作用 358

二、报纸的新闻价值观 362

三、从一次报纸传播效果调查所获得的启示 363

四、报纸的未来和未来的报纸 366

电视的美学传播学特征 王雯 钟之英 368

一、电视的大众传播性 369

二、电视的视听兼容性 370

三、电视的“诠释拉力”与“知性空间”性 372

四、电视“面对面”交流的直接性 376

大众传播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尹力斌 379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特点 379

二、大众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 383

三、现代人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再思考 385

后记 3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