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西方语言哲学家思想研究
西方语言哲学家思想研究

西方语言哲学家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丽娟责任编辑;陈韵,甘小兰,黎明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64368456
  • 页数:2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所涉及西方语言哲学特指英美分析哲学传统下的语言哲学。本书以语言哲学中的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流派的主要思想家弗雷格、罗素、斯特劳森、唐纳兰、克里普克、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格赖斯、奥斯汀、塔尔斯基、蒯因、戴维森、塞尔等人的思想为线索,分析西方语言哲学的理论发展和思想交锋。本书拟分析和讨论的语言哲学问题包括关于指称的问题和关于意义的问题:前者包括弗雷格的意义和指称、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论和“可能世界”概念、普特南的语义外在论和“孪生地球”概念;后者包括传统的意义理论如本质论和观念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格赖斯的句子意义和说话人意义的区分及其会话含义理论、真值条件语义学、塞尔的意向性理论等。
《西方语言哲学家思想研究》目录

上篇 指称论 1

第一部分 前期人工语言学派 1

1.弗雷格:涵义与指称 3

1.1 背景知识 3

1.1.1 人物背景 3

1.1.2 理论背景 4

1.2 主要内容 7

1.2.1 初识“同一性陈述” 7

1.2.2 再识“同一性陈述” 7

1.2.3 关于“涵义” 8

1.2.4 “同一性问题”的解决 9

1.2.5 “语义途径论”的提出 11

1.2.6 其他 12

1.3 简要评述 13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6

弗雷格主要作品 16

2.罗素:描述语理论 18

2.1 背景知识 18

2.1.1 人物背景 18

2.1.2 理论背景 19

2.2 主要内容 21

2.2.1 关于“描述语” 21

2.2.2 罗素的“五个困惑” 23

2.2.3 罗素对“五个困惑”的解答 24

2.3 简要评述 28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30

罗素主要作品 30

3.斯特劳森:三分语义理论 32

3.1 背景知识 32

3.1.1 人物背景 32

3.1.2 理论背景 33

3.2 主要内容 35

3.2.1 对罗素“描述语理论”的批判 35

3.2.2 三分语义理论 37

3.2.3 关于“指称性使用”的三个重要申明 39

3.2.4 “预设”概念的提出 41

3.3 简要评述 42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44

斯特劳森主要作品 45

4.唐纳兰:指称性用法与归属性用法 47

4.1 背景知识 47

4.1.1 人物背景 47

4.1.2 理论背景 48

4.2 主要内容 50

4.2.1 关于“归属性用法”和“指称性用法”的区分 50

4.2.2 思想实验:“凶手”和“酒会” 51

4.2.3 更多的思想实验 53

4.2.4 小结 54

4.3 简要评述 54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57

唐纳兰主要作品 57

5.克里普克:历史因果论 58

5.1 背景知识 58

5.1.1 人物背景 58

5.1.2 理论背景 59

5.2 主要内容 62

5.2.1 “名称”“限定描述语”和“指示词” 62

5.2.2 “严格指示词”“非严格指示词”和“可能世界” 63

5.2.3 “历史因果论”的提出 64

5.2.4 “先天偶然真”和“后天必然真” 65

5.3 简要评述 66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68

克里普克主要作品 69

下篇 意义论 71

第二部分 后期人工语言学派 71

6.卡尔纳普:语义证实论 73

6.1 背景知识 73

6.1.1 人物背景 73

6.1.2 理论背景 75

6.2 主要内容 79

6.2.1 关于“先天”和“后天”的区分 79

6.2.2 “语言框架”的提出 80

6.2.3 界内问题和界外问题 81

6.2.4 小结 82

6.3 简要评述 82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84

卡尔纳普主要作品 84

7.蒯因:语义整体论 86

7.1 背景知识 86

7.1.1 人物背景 86

7.1.2 理论背景 87

7.2 主要内容 89

7.2.1 批判“先天分析”和“后天综合”区分 89

7.2.2 意义整体论 91

7.2.3 翻译不确定性原理 92

7.3 简要评述 94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98

蒯因主要作品 99

8.普特南:语义外在论 100

8.1 背景知识 100

8.1.1 人物背景 100

8.1.2 理论背景 101

8.2 主要内容 103

8.2.1 语义外在论 103

8.2.2 语言劳动分工论 106

8.2.3 索引性和固有性 107

8.2.4 语言和哲学研究 108

8.3 简要评述 110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11

普特南主要作品 111

9.塔尔斯基:“真”理论 113

9.1 背景知识 113

9.1.1 人物背景 113

9.1.2 理论背景 114

9.2 主要内容 115

9.3 简要评述 117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18

塔尔斯基主要作品 118

10.戴维森:真值条件语义学和新语义外在论 119

10.1 背景知识 119

10.1.1 人物背景 119

10.1.2 理论背景 120

10.2 主要内容 121

10.2.1 意义理论 121

10.2.2 新语义外在论 126

10.3 简要评述 131

10.3.1 “为真”不等于“意义” 132

10.3.2 反实在论者的批判 132

10.3.3 普特南的批判 132

10.3.4 其他批判 133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33

戴维森主要作品 135

第三部分 自然语言学派 137

11.后期维特根斯坦:使用论 139

11.1 背景知识 139

11.1.1 人物背景 139

11.1.2 理论背景 140

11.2 主要内容 143

11.2.1 意义的使用论 143

11.2.2 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 148

11.3 简要评述 148

11.3.1 对使用论的批判 148

11.3.2 使用论的后期发展 150

11.3.3 家族相似性的发展 151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52

维特根斯坦主要作品 153

12.赖尔 日常语言 154

12.1 背景知识 154

12.1.1 人物背景 154

12.1.2 理论背景 154

12.2 主要内容 155

12.2.1 思维、语言和概念 155

12.2.2 “日常语言”和“使用” 158

12.2.3 关于“意义” 160

12.2.4 关于“系统性误解表达” 162

12.3 简要评述 165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66

赖尔主要作品 167

13.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 168

13.1 背景知识 168

13.1.1 人物背景 168

13.1.2 理论背景 169

13.2 主要内容 170

13.2.1 施事句(Performatives)和述事句(Constatives) 170

13.2.2 言语行为理论(Theory of Speech Acts) 174

13.3 简要评述 177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79

奥斯汀主要作品 180

14.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 181

14.1 背景知识 181

14.1.1 人物背景 181

14.1.2 理论背景 182

14.2 主要内容 183

14.2.1 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 183

14.2.2 说话人意义和字面意义 184

14.2.3 隐含意义(implicature) 185

14.2.4 会话原则 188

14.3 简要评述 191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92

格赖斯主要作品 193

15.塞尔:意向性理论 194

15.1 背景知识 194

15.1.1 人物背景 194

15.1.2 理论背景 195

15.2 主要内容 195

15.2.1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 195

15.2.2 意向性 197

15.3 简要评述 203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204

塞尔主要作品 205

附录:主要人名中英文对照表 2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