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红十字运动通史  1904-2014  第3卷  改革开放以来的红十字运动  下
中国红十字运动通史  1904-2014  第3卷  改革开放以来的红十字运动  下

中国红十字运动通史 1904-2014 第3卷 改革开放以来的红十字运动 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池子华总主编;杨红星著
  • 出 版 社: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5042812
  • 页数:7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红十字运动通史(1904-2014)》的第五卷。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乐善好施、慈悲为怀、积善行德、痌瘝在抱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一脉相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十字运动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后,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正是因为中国社会具有深厚的慈善文化的历史基础,从而使红十字的”人道”理念与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相契合,最终结成了中国红十字运动的丰硕成果。本书即以红十字文化走进中国为主线,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具体论述了红十字文化本土化的轨迹,以及红十字文化的传播途径、红十字文化的社会反响、红十字文化的改造与融入、社会转型与红十字文化的复苏、新的历史条件下红十字文化的创新与践行等内容,从一个侧面探讨了红十字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扬光大,以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红十字运动通史 1904-2014 第3卷 改革开放以来的红十字运动 下》目录

第七章 在机遇与挑战中砥砺前行(2009—2014)(上) 347

第一节 “九大”:开启新的航程 347

一、“九大”的召开 347

二、为新航程指引方向 350

第二节 内外兼修筑实力:开启红十字能力建设新时期 352

一、能力建设的理论视野 352

二、机遇与挑战:加强能力建设的社会背景 358

三、新阶段对能力建设的总体部署 360

四、能力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366

五、救灾能力大检阅:从西南旱灾到舟曲泥石流 369

第三节 青海玉树震灾救援 372

一、玉树地震灾情 372

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紧急救援与整体部署 373

三、中国红基会和地方红会的震灾救援 377

四、八方爱心汇聚玉树 381

五、玉树震灾救援思考 385

第四节 彰显大国责任:中国红十字会的海地震灾救援 388

一、海地地震的巨大伤亡 388

二、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援行动 390

三、红十字旗帜下的跨国情谊 391

四、海地震灾救援的特点 394

第八章 在机遇与挑战中砥砺前行(2009—2014)(中) 398

第一节 “郭美美事件”的深度省思 398

一、“郭美美事件”始末 399

二、“郭美美事件”对慈善事业的影响 402

三、中国红十字会的应对 403

四、“郭美美事件”的反思 412

第二节 “舆情漩涡”中的社会监督委员会 416

一、社监委的成立及运行 416

二、社监委陷信任危机 421

第三节 负重前行:四川雅安震灾救援 425

一、雅安地震灾情概况 425

二、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援行动 426

三、救援行动当中的舆论风波 435

四、负重向前:雅安救援的成长与进步 442

第九章 在机遇与挑战中砥砺前行(2009—2014)(下) 447

第一节 推动修订《红十字会法》 447

一、新时期的呼唤:启动修订工作 448

二、制定出台《红十字会法(修改稿)》 453

第二节 中国红十字会的改革之路探析 460

一、方向指引:《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 461

二、总体趋势:趋向公开透明 465

三、开路先锋:推动红十字文化传播 469

四、核心内容:抓好制度建设 474

五、关键步骤:注重品牌建设 477

六、源头活水:推进理论研究 482

第十章 博爱工程及其社会学考察 487

第一节 博爱工程的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 487

一、博爱工程的基本内涵 488

二、博爱工程的时代价值 490

第二节 救援工程的发展脉络 492

一、自救互助能力逐步改善(1997—1999) 492

二、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完善(1999—2004) 494

三、应急救援体系逐步建立(2004—2009) 498

四、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高(2009—2014) 501

第三节 生命工程的全面展开 504

一、让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卫生救护网络建设 504

二、情系血液事业 511

三、骨髓移植工作 525

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533

五、遗体(器官)捐献工作 538

第四节 爱心工程的接续发展 545

一、融入社区:爱心工程的发展方向 546

二、爱的奉献——红十字“博爱送万家” 551

三、红十字天使计划 555

四、红十字青少年互助工程 559

五、“母亲工程”:爱心工程的典范 561

六、“老康”:“夕阳事业”的“朝阳前景” 567

第五节 博爱工程的社会学考察 571

一、博爱工程折射的社会问题 571

二、博爱工程: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574

三、博爱工程的社会保障功能 576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历史省思 581

第一节 “有为、有位”地携手共进 581

一、“有为、有位”问题的提出 582

二、“有为、有位”的理论解析 584

三、“有为、有位”:公信力建设的视角 587

第二节 推动筹资工作,增强红会实力 589

一、21世纪以来筹资工作的发展 589

二、新时期推动筹资工作的基本思路 593

三、倚重募捐,推进筹资工作 595

第三节 志愿服务:红十字事业的希望工程 600

一、红十字志愿服务的内涵及价值 601

二、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的发展态势 603

三、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深入发展的策略 610

第四节 增强红十字软实力:以“5·8”特色文化为视角 614

一、中国特色红十字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内容 614

二、“5·8”:培育中国特色红十字文化的重要视角 616

第五节 在希望的田野上 620

一、中国红十字会农村工作的发展轨迹 620

二、参与“新农合”: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尝试 628

三、走向“田野”:使命与希望 634

第六节 推进红十字青少年工作 639

一、新世纪以来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蓬勃发展 639

二、在活动中推进规范化:江苏青少年工作的成功经验 645

三、青少年工作长足发展的历史借鉴 648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 651

第一节 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理论的探索过程 65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根本遵循 651

二、探索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理论的基本轨迹 654

第二节 构建红十字事业的中国气派 672

一、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发展趋势 672

二、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673

三、发展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基本思路 675

四、打造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676

余论:与社会携手同行 680

一、在社会化工作机制下实现互通共建 680

二、与社会同行,与时代共进 684

主要参考文献 6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