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符号学丛书  论巴尔特  一个话语符号学的考察
中国符号学丛书  论巴尔特  一个话语符号学的考察

中国符号学丛书 论巴尔特 一个话语符号学的考察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颖责任编辑;(中国)韩蕾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69028324
  • 页数:3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内学界首次讨论巴尔特在话语符号学相关问题上的理论建树与文本实践,在法国符号学从语言系统符号学向话语符号学发展的历史中,重新定位巴尔特的符号学建树,并测试其应用于文学与文化现象的解释能力。以巴尔特的话语符号学为透镜,本书也旨在破除符号学发展史中的诸多俗见,一并桥接符号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窥见人类的语言之基、主体意识与符号生命。
《中国符号学丛书 论巴尔特 一个话语符号学的考察》目录

导论 1

第一节 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学术传统与轴心问题 1

一、巴尔特“符号学”(semiologie)的学术传统定位 2

二、从语言系统到话语:巴尔特符号学的演变历程 8

三、巴尔特在法国符号学传统中的特殊地位 12

四、巴尔特话语符号学在比较文学领域的应用实验设计 15

第二节 本书的主体结构、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7

第三节 本书写作相关文献述评 22

一、“巴尔特的/与话语符号学”研究的创新性 23

二、“巴尔特的/与话语符号学”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26

三、“巴尔特在/与中国”课题研究综述 32

四、对巴尔特作品中译本的评析与翻译符号学反思 38

第一章 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 45

第一节 从索绪尔的语言系统符号学出发 46

一、语言系统与言语的取舍:索绪尔语言学的“阵地”定位 46

二、索绪尔的语言系统符号学与本维尼斯特的语义学 48

三、巴尔特的“超语言学”设想对索绪尔的批判性继承与补进式发展 51

第二节 雅各布森对索绪尔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对巴尔特的影响 59

一、雅各布森对索绪尔语言系统与言语二分法的批判 62

二、雅各布森的话语交流模式及其衍生模式 67

三、雅各布森的失语症研究对索绪尔语言结构的深化 72

四、雅各布森转换词研究与话语分类思想 78

第三节 本维尼斯特的话语研究及其对巴尔特的影响 84

一、从回归对言语活动的讨论走向话语语言学 88

二、陈述、人称与时态:本维尼斯特话语研究的核心 92

三、本维尼斯特对话语语言学、精神分析及符号学的通化 99

第二章 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对象领域、基本内涵与模式演进 109

第一节 从叙事话语结构分析看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理论雏形 110

一、叙事话语结构分析与超语言学的关系 112

二、叙事作品的语言系统与语言学语言系统之同质关系 114

三、话语语言学模式下的叙事作品层级分析 117

四、巴尔特叙事话语结构分析的内在逻辑演进 126

第二节 文学/历史两种话语的分析标记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发展 128

一、本维尼斯特话语语言学模式下的文学与书写概念 129

二、巴尔特对本维尼斯特“历史/话语”二分法的修订 133

三、德里达对本维尼斯特的批判对巴尔特的影响 138

第三节 话语语言学模型的完善标志着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成熟 143

第四节 模型对照:巴尔特的旧修辞学批判与新修辞学实践 150

一、巴尔特的旧修辞学研究的对象、目的与策略 154

二、旧修辞学的历时面向与巴尔特的共时性话语实践 160

三、旧修辞学的操作代码与巴尔特后设批评的理论体系 171

第三章 巴尔特自我反射式的书写对话语符号学的实践反思 181

第一节 巴尔特如何书写自我?论自传书写的新面向 183

一、自传书写的焦点变化与巴尔特的语言学模型 183

二、自传书写中的人称代词“我”消解生物“我”对书写的影响 187

三、《罗兰·巴尔特自述》作为后设自传 191

四、照片/镜子/灵魂:他者的发明 194

第二节 巴尔特爱之言谈中的互文性与主体间性问题 200

一、《爱的言谈——片段集》的文本特征与符号学阐释基础 201

二、爱之言谈的话语主体与共时文本问题 204

三、爱之言谈的双重主体:身体与语言的交谈与互化 207

四、《爱的言谈——片段集》作为想象界文本:论话语符号学与精神分析的互通(一) 212

五、酷儿巴尔特的结构认同与符号壁龛困境:论话语符号学与精神分析的互通(二) 217

第三节 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几个特殊应用 222

一、突破意义固着规约的“中性”话语理论与实践 222

二、作家风格的语言学、生物学与话语符号学面向 234

三、话语符号学视野中的城市话语分析 238

第四章 作为方法论的话语符号学对比较文学的模构:案例分析 242

第一节 话语符号学视域下的“巴尔特与中国”课题 247

一、论断主体/言说主体?从形象学到话语符号学的转向 248

二、一个传统的起点:巴尔特中国之行的历史文化背景 252

三、对巴尔特言说中国之能力与表现的模态考察 256

四、色情活动与政治文本:书写与躯体的整合 266

五、《中国》/中国:安东尼奥尼与巴尔特的语义场 269

六、个人私语:书写者风格与俗套话语之间的悖立 274

第二节 他山之石:洛特曼的自我交流模式与巴尔特对他者和自我的再现 281

一、重述洛特曼的文化交流模式 282

二、巴尔特的他者书写与两种非语义符码 287

三、作为特殊符码的文化记忆和想象 290

四、巴尔特与卢梭的自传书写以及两种自主交流的模式 293

五、巴尔特与洛特曼两个符号学模式的比较:再论语言学的地位问题 295

结论 巴尔特的话语符号学:回顾与展望 299

一、“话语符号学”的界定 299

二、理论家与阅读者的对话:巴尔特的话语符号学理论系统作为一个建构的产物 300

三、书写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反思 302

四、巴尔特话语符号学在比较文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303

五、巴尔特的话语符号学:法国符号学史上的集大成者与新领域开拓者 304

附录一 罗兰·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相关大事记 306

附录二 2002年版《巴尔特全集》目录补丁 307

致谢 318

参考文献 3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