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从世界到中国  马克思主义心理思想的历史回眸与当代评析
从世界到中国  马克思主义心理思想的历史回眸与当代评析

从世界到中国 马克思主义心理思想的历史回眸与当代评析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革著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50422315
  • 页数:2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心理思想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若干重要概念,包括心理思想、心理学、心理科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进行辨析,并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然后重点探讨了本研究两条线索的缘起。本书为国内第一本将主要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和主要作为学术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统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探讨的学术专著。
《从世界到中国 马克思主义心理思想的历史回眸与当代评析》目录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与心理思想的交融 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视角中的心理与心理学问题 3

第一节 引言 3

一、概念辨析 3

二、选题意义 6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 10

四、研究方法 15

五、本论著结构安排 16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之缘起: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危机及其变革 17

一、器物不足的认知与“师夷长技以制夷” 17

二、制度不足的认知与“立宪”“民主”和“共和”的引入 19

三、文化不足的认知与西学“文化启蒙” 20

四、马克思主义解决中西文化心理冲突的路径 2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之缘起: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危机和学科理论体系的多元化 24

一、主流心理学的危机与困境 24

二、主流心理学的方法论 25

三、另一种方法论,另一种心理学 27

四、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性质 29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及其中国实践 3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心理思想 33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心理思想 33

一、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心理思想概述 33

二、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心理思想的形成 34

三、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心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36

四、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心理思想的当代意义 38

第二节 列宁和苏俄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社会心理思想 40

一、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思想 40

二、列宁的文化心理思想 44

三、布哈林的社会心理思想 47

第三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领袖的社会心理思想 51

第一节 掌控军心取革命胜利:毛泽东军事心理思想 51

一、争取民心为前提 51

二、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建立与稳定军心的法宝 53

三、不仅要知民心、军心,也要知敌心 56

第二节 顺应民意建改革大业:邓小平管理心理思想 57

一、邓小平激励思想 57

二、邓小平决策思想 58

三、邓小平领导思想 59

四、邓小平组织思想 61

五、邓小平创新思想 62

第三节 洞悉人和铸民族复兴:习近平干部心理思想 63

一、习近平论干部心态建设 64

二、习近平论干部作风建设 65

三、习近平论干部文风建设 6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社会心理 70

第一节 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与交融 7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的文化心理原因 70

二、社会理想 71

三、伦理价值 72

四、民本思想 73

五、实用理性 73

六、思维方式 7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的流变与演化 75

一、中国人的传统心态及其近代嬗变 76

二、改革开放前二十年中国人社会心态的转型 77

三、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心态 79

第五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心理 81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心理基础 8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清晰感 8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感 8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效能感 85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接纳感 86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心理基础 8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源流 87

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实现路径 90

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心理学视角的分析 93

四、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的心理学对策分析 94

五、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问题 9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心理基础 9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践的社会心理反映 9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良绩效的社会心理反映 100

三、提高执政合法性,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心理基础 102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及其对主流心理学的影响 107

第六章 苏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探索 107

第一节 苏联式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107

一、心理和意识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的形成和发展 108

二、心理和意识是脑和神经系统的机能 109

三、实践、劳动与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心理活动 110

四、人性与人的社会本质 111

五、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素质、环境、教育间的关系 111

六、心理科学的方法论 11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在苏俄的发端与现状 113

一、马克思主义对苏联心理学领导权的确立 113

二、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心理学 115

第三节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115

一、维果茨基理论的主要内容 116

二、维果茨基理论评论 119

三、列昂捷夫与活动理论 120

四、鲁利亚的神经心理学思想 122

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其他主要心理学家 124

第四节 主体心理学理论 125

一、主体心理学的开始阶段——鲁宾斯坦理论的主要内容 125

二、鲁宾斯坦理论评论 127

三、主体心理学的过渡阶段 129

四、主体心理学的创立——布鲁什林斯基对鲁宾斯坦理论的新发展 131

五、布鲁什林斯基心理学思想评价 133

第五节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与主体心理学的异同 134

一、维果茨基和鲁宾斯坦理论的相同点 134

二、维果茨基和鲁宾斯坦理论的不同点 135

第七章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探索 136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总论 136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源流 136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苏联式马克思主义的差异 139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的马克思主义 141

一、古典精神分析学及其发展 142

二、赖希的“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 143

三、马尔库塞精神分析学的哲学 145

四、弗洛姆对精神分析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47

第三节 辩证法心理学 151

一、源自欧洲的辩证法心理学 152

二、源自美国的辩证法心理学 153

三、辩证法心理学评价 155

第四节 批判性心理学 157

一、德国和欧洲批判理论的传统 157

二、批判性心理学的缘起 159

三、以霍尔茨坎普为代表的批判性心理学思想 159

四、批判性心理学在世界范围的新发展 162

第五节 西方其他心理学流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向 163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 163

二、女权主义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 165

三、实证主义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 169

第六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最新发展 172

一、社会建构论心理学 173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思想 175

三、2010年以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组织发展和领军人物 177

第七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特点与贡献 178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特点 178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贡献 180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问题与启示 181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在中国 182

第一节 我国老一辈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探索 182

一、潘菽的心理学思想 182

二、曹日昌的心理学思想 185

三、朱智贤的心理学思想 187

四、我国其他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的思想 189

第二节 新中国心理学的曲折发展 189

一、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心理学的曲折发展 190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心理学的飞速发展 191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当代意义 194

第一节 作为心理学流派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 194

一、主流心理学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非难 194

二、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对主流心理学的批判 196

三、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对主流心理学的影响 198

四、主流心理学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接纳 200

第二节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 201

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与发展着的心理学 201

二、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哲学 202

三、现代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四个维度及其相互分离 203

四、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引入实践范畴的历史尝试与理论成果 205

五、实践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 208

第四篇 “中国梦”视角中的马克思主义心理思想 213

第十章 以“中国梦”重要论述为指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研究 21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及心理学的统合 213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的统合 21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统合 214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心理学(包括心理科学)的统合 214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统合 215

五、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与心理学(包括心理科学)的统合 215

六、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与心理学(包括心理科学)的统合 216

第二节 作为心理思想的“中国梦”重要论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216

一、心理学层面:从“弗洛伊德之梦”到“中国梦” 216

二、社会心理层面:从“中国耻”到“中国梦” 218

第三节 结论 219

一、本论著的逻辑线索 219

二、本论著的研究结论 220

三、本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2

参考文献 224

致谢 2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