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心体与性体  (上册)
心体与性体  (上册)

心体与性体 (上册)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牟宗三著
  •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
  • 页数:564 页
图书介绍:
《心体与性体 (上册)》目录
标签:上册

出版前言 1

序 1

第一部 综论 1

第一章 宋、明儒学之课题 1

第一节 正名:宋、明儒学之定位 1

第二节 所谓“新儒学”:新之所以为新之意义 9

第三节 宋、明儒之课题 16

第四节 宋、明儒之分系 36

第二章 别异与简滥 53

第一节 横渠、明道之言理或天理 53

第二节 明道之自体上判儒、佛以及其言天理实体与伊川朱子之不同 66

第三节 存在之理与形构之理之区别 76

第四节 存在之理与归纳普遍化之理之区别 87

第三章 自律道德与道德的形上学 98

第一节 论道德理性三义 98

第二节 康德所以只有“道德的神学”而无“道德的形上学”之故 119

第三节 “道德的形上学”之完成 148

第四章 道之本统与孔子对于本统之再建 163

第一节 孔子前性字之流行及生性二字之互用与不互用 168

第二节 孔子后言超越意义之性之传统背景——《诗》《书》中所表现之道德总规与政规 177

第三节 孔子所以不常言“性与天道”以及子贡所以言“不可得而闻”之故 185

第五章 对于叶水心《总述讲学大旨》之衡定 192

第一节 尧与舜:以器知天与人心道心 193

第二节 禹与皋陶:《皋陶谟》之天叙、天秩、天命、天讨、天聪明、天明畏 198

第三节 汤与伊尹:《汤诰》“降衷、恒性”与《中庸》“天命之谓性” 199

第四节 文王与“无声无臭” 203

第五节 周公与原始的综和构造 208

第六节 孔子与仁教 209

第七节 曾子与“孔子之传统”兼论忠恕一贯 220

第八节 孟子之开德与言治 238

第九节 《易传》与周、张、二程 254

第二部 分论一濂溪与横渠 274

第一章 周濂溪对于道体之体悟 274

第一节 濂溪《通书》(《易通》)选章疏解 276

第一段 以诚体合释乾道 276

第二段 诚体与寂感真几 282

第三段 圣道、师道(变化气质)与圣功 286

第四段 诚体之神与太极之理 295

第五段 结语:濂溪之造诣与不足 304

第二节 关于《太极图说》 305

第一段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解 305

第二段 “太极动而生阳”之确义 311

第三段 朱子理会“太极之理”之偏差 315

第四段 对于评斥朱子理气为二者之衡定 333

第五段 象山疑《太极图说》之非是 346

第二章 张横渠对于“天道性命相贯通”之展示 357

第一节 《正蒙》“《太和篇》第一”疏解:道体义疏解 374

第一段 “太和所谓道”:气与神 374

第二段 太虚与气 380

第三段 “聚亦吾体,散亦吾体”:并论“兼体无累”义 382

第四段 太虚即气:体用不二之圆融论并辨佛老之“体用”义 392

第五段 体用不二下之“无非教也” 399

第六段 离明得施不得施之本体宇宙论的意义 400

第七段 “太虚即气”之体用圆融义与清气之质性之分别 402

第八段 鬼神之神与太虚神体之神之不同 409

第二节 “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性体义疏解 416

第一段 言虚言道皆结穴于性 416

第二段 性之名之所以立 418

第三段 性体之具体意义与具体内容 421

第四段 由“兼体”与“合两”以明性体寂感之神 423

第五段 性善命正:“义命合一存乎理” 430

第六段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433

第七段 化气继善以成性 438

第八段 “以理言”之命与“以气言”之命 448

第三节 “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心体义疏解 454

第一段 心之名之所以立 454

第二段 “心能尽性”之总纲 456

第三段 仁心体物而不遗:天无外、性无外、心亦无外 457

第四段 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 465

第五段 虚明纯一之心与“存象之心” 469

第六段 “合内外于耳目之外” 470

第七段 心之郛廓义与形著义及耳目不为累而为心知之发窍 471

第八段 “以性成身”与“因身发智” 475

第九段 辨佛 477

第四节 综论心性合一(是一)之模型 478

附录:佛家体用义之衡定 490

一、佛家言“空”之意义:空与缘生非体用义 491

二、《起信论》之大义 498

三、体用义之检查 515

四、圆教下究竟体用义之确定 530

五、道德意识之豁醒,内在道德性之性理、实理、天理之挺立 5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