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以兵学与阳明学为中心
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以兵学与阳明学为中心

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以兵学与阳明学为中心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昆将著
  • 出 版 社: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 出版年份:2004
  • ISBN:
  • 页数:436 页
图书介绍:
《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以兵学与阳明学为中心》目录

壹、绪论 1

一、研究课题 1

二、「忠」「孝」概念研究的三种偏向 12

三、研究进路与章节概要 18

(1)「忠」、「孝」思想的宗教泉源 18

(2)本书「思维的纯粹性」之概念 21

(3)本书的「自然观」概念 27

(4)本书章节概述 31

贰、德川思想界的气论与自然观的流派 37

一、前言:丸山真男「自然观」之问题 37

二、中国儒道思想的自然观略论 43

(一)老庄与王充的自然观 46

(二)儒家的道德式自然观:从孟子到朱子与阳明 50

三、日本传统自然观的特徵:神性与感性的自然 54

四、以气反理:德川儒者「自然观」中「气论」的多元与互通 63

(一)江户时代神道学说中的气学 64

(二)仁斋之气论—「不可知论」的自然 70

(三)山鹿素行之气论—「不得已」的自然 75

(四)阳明学者之气论—「无限太虚」的自然 79

五、结论 91

参、「孝」思维的典型:从阳明学者中江藤树到大盐中斋 97

一、前言 97

二、阳明学者的「太虚」与「孝」之本体性与宗教性 98

(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中日思想家之争议 98

(二)日本阳明学者「孝」的本体论思想:从《孝经启蒙》到《增补孝经汇注》 104

(1)中江藤树「孝」的中心思维 104

(2)「孝」与「太虚」思想 111

(3)大盐中斋的「孝」本体论思想 115

三、自然观思维下的宗教意识 128

(一)中国「圣人之道」与日本「神圣之道」 128

(二)中江藤树的「上帝」与熊泽蕃山的「神道」 136

(三)三论执斋的「天神」、佐藤一斋的「灵光本体」、山田方谷的「事神养气」 145

四、自然观思维下的「万物一体」论:以大盐中斋为中心 153

五、结论 163

肆、「忠」思维的典型:从兵学者山鹿素行到吉田松阴 167

一、前言 167

二、「武士道」精神对幕府政权之冲击 168

三、「忠」思维下的「神皇」意识:从《中朝事实》到《讲孟馀话》 179

(一)《中朝事实》中的日本主体性 179

(二)《孟子》义理与日本主体性的冲突焦点—吉田松阴的孟子解释 184

四、自然观下的「忠」思维模式 192

五、结论:兼论天皇制与国家主义 203

伍、「忠」「孝」思维的冲突与合一 209

一、前言 209

二、古代日本「忠」「孝」思想之特色 210

(一)古代神话中的「孝」思想及其发展 211

(二)古代神话中的「忠」思想及其发展 217

三、日本德川社会是否「忠」优于「孝」? 222

四、阳明学者之「孝」与兵学者之「忠」思维的冲突焦点 230

(一)「忠」「孝」思维的冲突 231

(1)阳明学者的「忠孝」思维:「忠」本「孝」之一端 231

(2)兵学者的「忠孝」思维:「孝」附于「忠」 236

(二)「士」的责任感之冲突 242

(1)中日「士」论之比较:「士大夫阶层」与「武士阶级」 242

(2)「道德理想型」责任感之士与「政治实用型」责任感之士 247

五、「忠」「孝」概念的同质点与「忠孝一体」论 257

(一)忠孝超越原理的同质点 258

(二)「忠孝一体」的一元性结构理论:后期水户学与吉田松阴 261

六、结论 275

陆、大盐中斋与吉田松阴的「知行合一」之行动论精神 279

一、前言 279

二、幕末的时代与精神:兵学与阳明学昂扬的时代 280

三、幕末维新「知行合一」实践精神的代表者:大盐中斋、吉田松阴、西乡隆盛 285

(一)「知行合一」精神与大盐中斋、吉田松阴、西乡隆盛在近代日本之形象与评价 285

(二)「知行合一」思想内涵的认知差异 295

(1)阳明的知行合一概念 295

(2)中国儒者「仁本论」意义下的「心」:道德本体论 299

(3)大盐中斋、吉田松阴「孝本论」、「忠本论」意义下的「心」:道德实践论 304

四、中日生死观之比较 310

(1)中国「仁本论」意义下的「杀身成仁」观 313

(2)大盐中斋「孝本论」意义下的「一死生」与「归乎太虚」精神 316

(3)吉田松阴「忠本论」意义下的「狂」与「报国献身」论 322

五、结论:兼论吉田松阴的思想特质 326

柒、结论 331

一、引言 331

二、道德性实践、政治性实证、宗教性实在的实学 333

(一)具有「孝」德精神的「道德性实践的实学」 338

(二)具有「忠」德精神的「政治性实证的实学」 339

(三)具有神道思维的「宗教性实在的实学」 340

三、日本德川儒学思想研究的展望 345

(一)关于儒学经典诠释研究的展望 345

(二)关于阳明学研究的展望 348

(三)关于兵学者研究的展望 354

捌、附录 359

〈附录一〉:日本阳明学者系统简表 360

〈附录二〉:日本兵学者系统表(山鹿流略表) 363

〈附录三〉:日本德川时代《孝经》著作一览简介 364

〈附录四〉:王阳明前后之明代著作《孝经》比较表 385

〈附录五〉:清代《孝经》著作统计表 392

玖、参考书目 397

名词索引 423

人名索引 4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