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
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

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庆奎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432986X
  • 页数:445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目录

目录 1

总序………………………………………………………谢庆奎第一章 中国地方政府的层级条块结构 1

第一节中国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 1

目录 1

总序………………………………………………………谢庆奎第一章 中国地方政府的层级条块结构 1

第一节中国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 1

一、中国地方政府“块块”结构 7

一、中国地方政府“块块”结构 7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的条块结构 7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的条块结构 7

二、中国地方政府“条条”结构 14

二、中国地方政府“条条”结构 14

三、地方政府的条块关系 17

三、地方政府的条块关系 17

第三节 中国地方政府层级条块结构的发展 20

第三节 中国地方政府层级条块结构的发展 20

一、层级结构的调整 21

一、层级结构的调整 21

二、条块结构的改革 22

二、条块结构的改革 22

第二章 中国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与改革 25

第二章 中国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与改革 25

第一节八十年代以前的机构设置与检讨 26

一、机构设置的变化 26

第一节八十年代以前的机构设置与检讨 26

一、机构设置的变化 26

二、机构设置变化原因检讨 33

二、机构设置变化原因检讨 33

一、机构设置与改革 37

第二节 八十年代的机构改革及其得失 37

一、机构设置与改革 37

第二节 八十年代的机构改革及其得失 37

二、两次机构改革的得失分析 43

二、两次机构改革的得失分析 43

一、正在开展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47

第三节九十年代的机构改革展望 47

一、正在开展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47

第三节九十年代的机构改革展望 47

二、正在开展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特点与关键 50

二、正在开展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特点与关键 50

三、正在开展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途径与目标 55

三、正在开展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途径与目标 55

第三章 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60

第三章 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60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61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61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模式及其 62

发展变化 62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模式及其 62

发展变化 62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的调整 66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的调整 66

三、分税制对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的影响 77

三、分税制对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的影响 77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 79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 79

一、改革开放以前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 80

一、改革开放以前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 80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的调整 85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的调整 85

第三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动力与障碍 94

第三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动力与障碍 94

一、现代化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 94

一、现代化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 94

二、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动力因素 99

二、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动力因素 99

三、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障碍因素 104

三、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障碍因素 104

第四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目标、内容和途径 109

第四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目标、内容和途径 109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合理调整的目标模式 110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合理调整的目标模式 110

二、中央与地方关系合理调整的内容 113

二、中央与地方关系合理调整的内容 113

三、中央与地方关系合理调整的途径 118

三、中央与地方关系合理调整的途径 118

第四章 中国地方党政关系 133

第四章 中国地方党政关系 133

一、列宁:“融成一体”与明确划分党政职权 134

第一节关于党政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134

一、列宁:“融成一体”与明确划分党政职权 134

第一节关于党政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134

二、原东欧国家:政治领导 140

二、原东欧国家:政治领导 140

三、西方国家:党政分离 144

三、西方国家:党政分离 144

四、毛泽东——邓小平:一元化领导与党政分开 148

四、毛泽东——邓小平:一元化领导与党政分开 148

第二节 中国地方党政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159

一、地方党政关系的雏形 159

第二节 中国地方党政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159

一、地方党政关系的雏形 159

二、地方党政关系的形成与变迁 163

二、地方党政关系的形成与变迁 163

三、地方党政关系的改革与发展 169

三、地方党政关系的改革与发展 169

第三节 中国地方党政关系的未来发展 175

第三节 中国地方党政关系的未来发展 175

一、关于党政关系的讨论 176

一、关于党政关系的讨论 176

二、关于地方党政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181

二、关于地方党政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181

三、地方党政关系的未来发展 208

三、地方党政关系的未来发展 208

第五章 中国地方政府的行政道德规范 213

第五章 中国地方政府的行政道德规范 213

第一节地方政府行政道德规范的功能 214

第一节地方政府行政道德规范的功能 214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地方政府行政道德规范 21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217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地方政府行政道德规范 21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217

变化 22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行政道德观念的 220

变化 22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行政道德观念的 220

规范 22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的行政道德 22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的行政道德 225

规范 225

第三节地方政府行政道德规范的培养与净化 234

第三节地方政府行政道德规范的培养与净化 234

一、地方政府行政干部的筛选与录用 235

一、地方政府行政干部的筛选与录用 235

二、地方政府行政干部的自我修养 236

二、地方政府行政干部的自我修养 236

三、完善监督机制 237

三、完善监督机制 237

第六章 中国地方政府结构的优化 248

第六章 中国地方政府结构的优化 248

第一节责任结构的优化 249

一、责任制的实质 249

一、责任制的实质 249

第一节责任结构的优化 249

二、工作监督结构的优化 253

二、工作监督结构的优化 253

三、宪政责任制 258

三、宪政责任制 258

四、政党责任制 265

四、政党责任制 265

五、责任制的实践 269

五、责任制的实践 269

第二节动力结构的优化 275

第二节动力结构的优化 275

一、报酬结构的动力效应 277

一、报酬结构的动力效应 277

二、激励机制的优化 280

二、激励机制的优化 280

一、制度需要诚意 284

第三节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 284

第三节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 284

一、制度需要诚意 284

二、道德建设与结构优化 286

二、道德建设与结构优化 286

第七章 中国地方政府的职能配置与转变 292

第七章 中国地方政府的职能配置与转变 292

第一节地方政府的职能配置 294

第一节地方政府的职能配置 294

一、职能配置的障碍和难点 295

一、职能配置的障碍和难点 295

二、职能分解与职位分析 300

二、职能分解与职位分析 300

三、职能的合理配置 301

三、职能的合理配置 301

第二节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 303

第二节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 303

一、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303

一、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303

二、参与培育和充分利用市场体系 305

二、参与培育和充分利用市场体系 305

第三节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理顺各种关系 306

第三节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理顺各种关系 306

一、党和政府的关系 308

一、党和政府的关系 308

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309

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309

三、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311

三、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311

四、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315

四、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315

机制 316

一、以民主和法制规范政府行为 316

第四节建立和健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监督与保障 316

机制 316

一、以民主和法制规范政府行为 316

第四节建立和健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监督与保障 316

二、加强人大对政府行为的立法监督作用 318

二、加强人大对政府行为的立法监督作用 318

三、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机构编制 319

三、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机构编制 319

第八章社会的需求与地方政府的功能 322

第八章社会的需求与地方政府的功能 322

一、互惠的经济市场与自愿的社会组织 323

第一节社会的需求 323

第一节社会的需求 323

一、互惠的经济市场与自愿的社会组织 323

二、互惠的政治市场与强制性的政治组织 324

二、互惠的政治市场与强制性的政治组织 324

三、道德、技术与外在的强制 327

三、道德、技术与外在的强制 327

四、掠夺政府与服务政府 329

四、掠夺政府与服务政府 329

五、政府的特质 330

五、政府的特质 330

第二节政府的劣势与地方政府的功能 332

一、测定社会需求的迟钝性 332

一、测定社会需求的迟钝性 332

第二节政府的劣势与地方政府的功能 332

二、非弹性的约束 334

二、非弹性的约束 334

三、地方政府的优势与劣势 337

三、地方政府的优势与劣势 337

第三节 公益物品与地方政府功能的优化 339

第三节 公益物品与地方政府功能的优化 339

第四节 “囚犯的难题”与地方政府功能的优化 344

第四节 “囚犯的难题”与地方政府功能的优化 344

一、“囚犯的难题” 345

一、“囚犯的难题” 345

二、地方主义的泥淖 349

二、地方主义的泥淖 349

三、以中央制度化权威来遏制地方主义 353

三、以中央制度化权威来遏制地方主义 353

第九章 中国地方政府的决策体制 358

第九章 中国地方政府的决策体制 358

第一节地方政府决策环境 359

一、内部环境 359

一、内部环境 359

第一节地方政府决策环境 359

二、外部环境 364

二、外部环境 364

第二节地方政府的决策内容及决策形式 369

一、决策目标 369

第二节地方政府的决策内容及决策形式 369

一、决策目标 369

二、决策内容 370

二、决策内容 370

三、决策形式 372

三、决策形式 372

第三节决策过程 375

第三节决策过程 375

一、问题的提出 375

一、问题的提出 375

二、方案的拟定 377

二、方案的拟定 377

三、利益的协调 378

三、利益的协调 378

四、决策的形成 380

四、决策的形成 380

一、地方政府决策体制的现状 382

一、地方政府决策体制的现状 382

第四节地方政府决策体制的改革 382

第四节地方政府决策体制的改革 382

二、地方政府决策体制的改革 385

二、地方政府决策体制的改革 385

第十章 中国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机制 387

第十章 中国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机制 387

第一节执行机构与执行行为 388

第一节执行机构与执行行为 388

一、执行机构及其分类 389

一、执行机构及其分类 389

二、执行机构的运作方式 391

二、执行机构的运作方式 391

三、执行行为构成 393

三、执行行为构成 393

一、政策执行的准备 397

第二节政策执行过程 397

一、政策执行的准备 397

第二节政策执行过程 397

二、政策执行的实施 398

二、政策执行的实施 398

三、政策执行中的沟通 400

三、政策执行中的沟通 400

四、政策修正 403

四、政策修正 403

五、政策评估 404

五、政策评估 404

一、执行监督的涵义与依据 406

第三节政策执行监督 406

一、执行监督的涵义与依据 406

第三节政策执行监督 406

二、政策执行监督体系 408

二、政策执行监督体系 408

第四节政策执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412

第四节政策执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412

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机制运行状况 412

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机制运行状况 412

二、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417

二、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417

第一节政府运作过程的概念架构 421

输出:理论模式与研究方法 421

第十一章 中国地方政府运作过程与 421

第一节政府运作过程的概念架构 421

输出:理论模式与研究方法 421

第十一章 中国地方政府运作过程与 421

一、决策过程 422

一、决策过程 422

二、执行过程 425

二、执行过程 425

三、反馈过程 428

三、反馈过程 428

一、制度主义模式 429

第二节政府运行过程的理论模式 429

第二节政府运行过程的理论模式 429

一、制度主义模式 429

二、精英与群众模式 430

二、精英与群众模式 430

三、团体模式 432

三、团体模式 432

四、系统模式 433

四、系统模式 433

五、新制度主义模式 434

五、新制度主义模式 434

六、“流程与视窗”模式 436

六、“流程与视窗”模式 436

第三节政府运行输出的研究方法 438

一、理性主义方法 438

一、理性主义方法 438

第三节政府运行输出的研究方法 438

二、渐进主义方法 441

二、渐进主义方法 441

三、策略计划方法 442

三、策略计划方法 442

后记 444

后记 44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