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通信概论  第2版
通信概论  第2版

通信概论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戈乐涅沃斯基,(美)贾勒特著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21107948
  • 页数:4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电信技术基础,主要包括电信技术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传输介质及传统的电话网结构。第二部分介绍数据通信网及因特网,主要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的结构及演进。第三部分为下一代网络(NGN),主要包括基于IP的业务、NGN的结构、下一代光网络和宽带接入网。第四部分讲述无线通信,主要涉及无线通信的基本概念与技术基础、无线广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个域网、相关的技术标准以及应用领域。
《通信概论 第2版》目录
标签:概论 通信

第一部分 通信技术基础第1章 电信技术基础 2

1.1 传输线 2

1.1.1 电路 2

1.1.2 信道 3

1.1.3 支线与中继线 4

1.1.4 虚电路 5

1.2 网络连接的类型 6

1.3 电磁频谱和带宽 6

1.3.1 电磁频谱 6

1.3.2 带宽 9

1.4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 11

1.4.1 模拟传输 11

1.4.2 数字传输 11

1.4.3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的比较 12

1.4.4 模数转换:编解码器和调制解调器 12

1.5 复用技术 13

1.5.1 FDM 15

1.5.2 TDM 16

1.5.3 STDM 16

1.5.4 智能复用 17

1.5.5 逆向复用 18

1.5.6 WDM,DWDM以及CWDM 18

1.6 电信技术的政策导向及监管 20

1.6.1 监管背景 20

1.6.2 政策制定者和监管部门 21

1.6.3 主要监管事务 21

1.6.4 互联网管理 22

1.6.5 标准化组织 22

第2章 传统传输介质 25

2.1 双绞线 26

2.1.1 双绞线的特性 26

2.1.2 双绞线分类 27

2.1.3 双绞线的应用 28

2.1.4 模拟双绞线和数字双绞线 28

2.1.5 双绞线的优缺点 29

2.2 同轴电缆 30

2.2.1 同轴电缆的特性 30

2.2.2 同轴电缆的应用 31

2.2.3 同轴电缆的优缺点 31

2.3 微波 32

2.3.1 微波的特性 32

2.3.2 微波的传统应用 33

2.3.3 微波的优缺点 35

2.3.4 微波技术新时代:无线宽带技术 35

2.4 卫星 36

2.4.1 卫星的频率分配 37

2.4.2 卫星网络的划分 38

2.4.3 卫星轨道 38

2.4.4 卫星的应用 41

2.4.5 卫星的优缺点 42

2.5 光纤 42

2.5.1 光纤的特性 43

2.5.2 光纤系统的组成 43

2.5.3 光纤系统如何实现信号传输 44

2.5.4 光纤系统的进展:EDFA和WDM 45

2.5.5 光纤系统的应用 45

2.5.6 光纤的优缺点 46

第3章 通信信道的建立 47

3.1 连接的建立:组网模式和交换模式 47

3.1.1 组网模式 47

3.1.2 交换模式 48

3.2 PSTN和互联网 56

3.2.1 PSTN的特点 57

3.2.2 互联网的特点 57

3.2.3 下一代网络——融合的网络 57

第4章 公共交换电话网 58

4.1 PSTN的基础结构 58

4.1.1 服务提供商 59

4.1.2 网络接入 60

4.1.3 接入业务 60

4.1.4 传送业务 61

4.1.5 PSTN架构 63

4.2 传输网结构 64

4.2.1 PDH结构 65

4.2.2 SDH/SONET的结构 70

4.3 信令系统 74

4.3.1 SS7的结构 76

4.4 智能网 78

4.4.1 先进智能网 79

4.5 SS7和下一代网络 80

4.5.1 下一代网络和PSTN 81

第二部分 数据网和互联网第5章 数据通信基础 84

5.1 数据通信的演进 84

5.1.1 数据通信结构 84

5.1.2 数据通信流量 87

5.2 数据流 88

5.2.1 DTE,DCE,传输信道和物理接口 88

5.2.2 调制解调器和调制 89

5.2.3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数据传输 92

5.2.4 编码方案:ASCII,EBCDIC,Unicode和Beyond 93

5.2.5 传输模式:异步和同步传输 94

5.2.6 差错控制 95

5.3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96

5.3.1 OSI参考模型 97

5.3.2 TCP/IP参考模型 98

5.3.3 TCP协议栈与OSI模型的比较 100

第6章 局域网 101

6.1 局域网基础 101

6.1.1 局域网的概念和优点 101

6.1.2 局域网的构成 102

6.2 局域网特征 102

6.2.1 局域网传输介质 103

6.2.2 局域网传输技术和标准 103

6.2.3 局域网接入方法 106

6.2.4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108

6.3 局域网互连和网络互连技术 110

6.3.1 集线器 110

6.3.2 局域网交换机 111

6.3.3 虚拟局域网 112

6.3.4 网桥 113

6.3.5 路由器 115

6.3.6 IP交换机 117

第7章 广域网 119

7.1 电路交换网络 120

7.1.1 基于租用线的网络 120

7.1.2 基于ISDN的网络 126

7.2 分组交换网络 128

7.2.1 X.25 130

7.2.2 帧中继 131

7.2.3 ATM 137

7.2.4 IP和ATM 142

第8章 互联网与IP基础设施 146

8.1 互联网基础 146

8.1.1 互联网简史 147

8.1.2 互联网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 149

8.1.3 互联网协议 152

8.1.4 互联网架构 158

8.2 互联网寻址和地址解析 161

8.2.1 寻址和路由机制 161

8.2.2 IPv4寻址 163

8.2.3 IPv6寻址 165

8.2.4 域名系统 169

8.3 互联网组织 172

8.3.1 POP结构的演变 172

8.3.2 互联网的挑战和变化 175

8.3.3 服务供应商和网际互连 176

8.4 IP服务质量 179

8.4.1 QoS机制 179

8.4.2 排队机制 180

8.4.3 IP QoS序列 182

8.5 互联网的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 185

8.5.1 下一代互联网 186

8.5.2 星际网络 186

8.5.3 具备互联网功能的设备 187

8.5.4 射频识别应用 187

8.5.5 会话初始化协议技术 187

8.5.6 数字对象和图书馆 187

8.5.7 语义网 188

第三部分 新一代网络第9章 IP业务 190

9.1 IP业务的演化过程 190

9.2 IP电话 191

9.2.1 IPT的发展 192

9.2.2 IPT网络 193

9.2.3 IP话音标准 196

9.2.4 VoIP呼叫信令协议 200

9.2.5 ENUM:电话号码映射 205

9.3 IPTV 206

9.3.1 IPTV与流媒体的比较 206

9.3.2 IPTV架构 207

9.4 虚拟专用网 208

9.4.1 VPN的关键概念 209

9.4.2 IP VPN的类型 217

9.4.3 VPN安全性 226

第10章 下一代网络 231

10.1 宽带化演进 231

10.1.1 信息流的趋势 232

10.1.2 通信骨干网趋势 232

10.1.3 通信带宽的趋势 232

10.1.4 通信应用的趋势 233

10.1.5 宽带应用 233

10.2 多媒体网络需求 234

10.2.1 数字视频 235

10.2.2 电视标准 239

10.3 宽带基础设施 247

10.3.1 汇聚公共信息基础设施 247

10.3.2 宽带业务要求 247

10.4 下一代网络和汇聚 248

10.4.1 相关行业领域的汇聚 249

10.4.2 汇聚的好处 249

10.4.3 法规对汇聚的影响 250

10.4.4 汇聚中的信息基础设施 250

10.4.5 运营环境的汇聚 251

10.5 下一代网络的基础设施 252

10.5.1 IP多媒体子系统(IMS) 252

10.5.2 NGN网络结构 256

10.5.3 多业务智能边缘网 261

10.5.4 服务质量 263

10.5.5 MPLS结构 268

第11章 光网络 272

11.1 光网络的现状和未来 272

11.1.1 光网络发展的原动力 272

11.1.2 现有网络实况 274

11.1.3 充裕的带宽 275

11.2 端到端光网络 275

11.2.1 在线光放大器:EDFA、拉曼放大器、SOA 276

11.2.2 WDM设备 276

11.2.3 OADM 279

11.2.4 光交换 280

11.2.5 集成光路 284

11.2.6 光网络管理 284

11.3 光边缘 284

11.3.1 下一代数字环路载波 285

11.3.2 无源光网络(PON) 285

11.3.3 多业务提供平台(MSPP) 286

11.4 光核心:覆盖模型与对等网络模型 286

11.4.1 覆盖模型 288

11.4.2 对等模型 290

11.4.3 覆盖模型和对等模型的比较 292

11.5 IP+光控制平面 293

11.5.1 GMPLS 294

11.5.2 UNI 295

11.5.3 ASON 295

11.6 向光网络的演进 295

第12章 宽带接入 297

12.1 宽带接入的驱动力 297

12.2 DSL技术 298

12.2.1 DSL工作原理 298

12.2.2 DSL的特点和性能 298

12.2.3 HDSL 300

12.2.4 SDSL 301

12.2.5 G.SHDSL 302

12.2.6 ADSL 303

12.2.7 ADSL2 305

12.2.8 ADSL2+ 305

12.2.9 ADSL2-RE 306

12.2.10 RADSL 306

12.2.11 VDSL 306

12.2.12 VDSL2 306

12.3 有线电视网 307

12.3.1 HFC架构 307

12.3.2 线缆调制解调器和CMTS 308

12.3.3 线缆调制解调器标准 309

12.3.4 有线电视网络的未来 311

12.4 光纤方案 312

12.4.1 FTTx 312

12.4.2 PON 314

12.5 无线宽带接入 316

12.6 宽带PLT 316

12.6.1 PLT架构 317

12.6.2 PLT的未来 318

12.7 家域网(HAN) 319

12.7.1 HAN市场、应用及组成单元 319

12.7.2 HAN的种类 320

12.7.3 HAN网关和服务器 325

12.7.4 HAN的未来 325

第四部分 无线通信第13章 无线通信基础 328

13.1 无线通信简史 328

13.2 无线通信法规问题 330

13.3 无线传输损耗 331

13.4 天线 331

13.4.1 相控阵天线 332

13.4.2 磁极化天线 333

13.4.3 MIMO天线 333

13.5 无线带宽 334

13.6 无线信号调制 334

13.6.1 单载波调制技术 335

13.6.2 多载波调制技术 336

13.7 频谱利用 336

13.7.1 可用无线电频谱的使用 336

13.7.2 双工技术 344

13.7.3 压缩技术 344

第14章 无线广域网 346

14.1 1G:模拟传输 347

14.1.1 1G模拟蜂窝网 347

14.1.2 1G无线数据网 348

14.2 2G:数字蜂窝无线电 350

14.2.1 GSM 351

14.2.2 UWC 353

14.2.3 cdmaOne 353

14.2.4 PDC 354

14.3 2.5G:增强的数据服务 354

14.3.1 HSCSD 355

14.3.2 GPRS 355

14.3.3 EDGE 356

14.3.4 GERAN 357

14.3.5 消息服务标准 357

14.4 3G:朝着宽带无线前进 358

14.4.1 3G标准 359

14.5 后3G 366

14.6 长期演进(LTE) 367

14.7 4G:无线宽带 370

14.8 5G:智能技术 371

第15章 WMAN、WLAN和WPAN 372

15.1 WMAN 372

15.1.1 BFWA 373

15.1.2 IEEE 802.16(WiMax) 374

15.1.3 WiBro 377

15.1.4 IEEE 802.20(Mobile-Fi) 378

15.1.5 ETSI BRAN 379

15.1.6 iBurst 380

15.1.7 Flash-OFDM 381

15.1.8 DMB 382

15.1.9 VF 384

15.2 WLAN 385

15.2.1 Wi-Fi 387

15.2.2 IEEE 802.11x标准 388

15.2.3 WLAN的安全 390

15.2.4 VoWLAN 392

15.2.5 WLAN和蜂窝网的结合 393

15.2.6 网状网络 395

15.3 WPAN 399

15.3.1 IEEE 802.15.1(蓝牙) 400

15.3.2 IEEE 802.15.2 401

15.3.3 IEEE 802.15.3(WPAN-HR与WPAN-AHR) 401

15.3.4 UWB 402

15.3.5 IEEE 802.15.4(ZigBee) 405

15.3.6 RFID 407

15.3.7 NFC 412

第16章 新兴的无线应用 414

16.1 手机革命 414

16.1.1 从移动电话到多媒体手机 415

16.1.2 软件无线电 415

16.1.3 认知无线电 416

16.2 移动IP 417

16.3 IP多媒体子系统 418

16.4 移动游戏 421

16.4.1 移动游戏种类 421

16.4.2 移动游戏平台 422

16.5 移动视频 423

16.6 移动TV 424

16.6.1 DMB 424

16.6.2 DVB-H 425

16.6.3 ISDB 425

16.6.4 MediaFLO 425

16.7 移动内容 426

术语与缩略语 4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