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体清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5135185
  • 页数:373 页
图书介绍:
《仪器分析》目录

第一节 何谓仪器分析法 1

第二节 仪器分析法的分类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三节 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4

第四节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关系 4

第二章 可见与紫外分光光度法 5

第一节 分光光度法概述 5

第二节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6

第三节 光的吸收定律 8

一、朗白定律、比尔定律及朗白-比尔定律 8

二、影响朗白-比尔定律的因素 11

第四节 光电比色计的构造与性能 11

一、滤光器 11

第五节 分光光度计的构造与性能 13

一、72型分光光度计 13

二、光电比色计的构造 13

二、721型分光光度计 14

三、751型分光光度计 15

四、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18

第六节 影响分光光度法准确度和灵敏度的各种因素 18

一、影响溶液颜色的各种因素 18

二、消除干扰的方法 24

三、分光光度测定法的准确度 25

一、定性分析 27

第七节 可见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27

二、定量分析 35

三、分光光度法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40

习题 42

第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 44

第一节 概述 44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发展概况 44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简介 45

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表示灵敏度的方法 46

三、原子吸收法的特点 46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47

一、共振线和吸收线 47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48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51

一、光源 52

二、原子化器 54

三、无火焰原子化器 60

四、单色器 61

五、常用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学系统 69

六、检测器 72

第四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操作 74

一、仪器的安置 74

二、燃气及助燃气的处理 74

三、样品配制 74

四、分析条件的选择 76

五、定量方法的选择 78

第五节 干扰及其抑制 80

一、光谱干扰 80

三、物理干扰 83

习题 84

第四章 发射光谱分析法 85

第一节 光谱分析基础 85

二、离子的辐射 86

一、原子的辐射 86

第二节 光谱的产生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86

二、化学干扰 87

第三节 原子的激发和辐射强度 88

一、原子的激发 88

二、辐射强度 88

第四节 光源 89

一、直流电弧 90

二、交流电弧 91

三、电孤光源的比较 91

四、火花光源 92

五、光源的选择 93

第五节 摄谱仪 94

一、摄谱仪的分类及其特点 94

二、棱镜摄谱仪的光学系统及其作用原理 94

三、主要部件的构造和作用 95

第六节 映谱仪 100

第七节 测微光度计 100

第八节 光谱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 102

一、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102

二、怎样选择激发条件 102

三、怎样选择摄谱条件 103

四、定性分析方法 103

五、光谱半定量方法 105

第九节 光谱定量分析 107

一、谱线强度与试样中元素浓度的关系 107

二、内标原理 107

三、谱线强度的测量及定量分析的计算问题 109

四、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112

习题 115

第五章 电位分析法 117

第一节 电位分析中的一些基本名词解释 117

一、电极电位 117

二、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奈斯特方程式 118

三、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119

四、液体接界电位(扩散电位) 119

五、可逆电池与不可逆电池 120

第二节 pH值的电位测定法 122

一、参比电极 122

二、玻璃电极的作用及其原理 123

三、pH计(酸度计)的构造及其测定原理 125

第三节 离子选择电极 128

一、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 128

二、几种离子选择电极的介绍 129

三、应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各种离子浓度(活度)的原理 131

四、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离子浓度(活度)的具体方法 132

五、影响测定误差的因素 134

六、离子选择电极的应用 134

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 135

一、电位滴定的原理与方法 135

二、仪器及操作方法 136

三、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 136

四、电位滴定的应用 138

五、滴定终点的自动控制——自动电位滴定仪 142

习题 143

第六章 电解分析法、库仑分析法、电导分析法 145

第一节 电解分析法 145

一、电解现象 145

二、分解电压与析出电位 145

三、极化现象及过电位 146

四、电解分离 148

五、阳极干扰反应及其消除方法 149

七、电解分析法及其应用 150

六、影响金属物质析出的因素 150

第二节 库仑分析法 152

一、电解定律(法拉第定律) 152

二、恒电位库仑分析法 152

三、恒电流库仑分析法(库仑滴定法) 154

四、库仑分析法的特点 156

五、应用实例 157

一、电导及电导率(比电导) 158

第三节 电导分析法 158

二、当量电导 160

三、测量电导的方法和仪器 162

四、电导法在分析中的应用 164

习题 166

第七章 极谱分析 167

第一节 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67

一、极谱分析是特殊条件下的电解分析 167

三、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68

二、极谱分析的基本电路 168

四、极谱的定性分析 169

五、极谱分析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169

第二节 极谱定量分析 170

一、极谱定量原理 170

二、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 171

三、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172

四、定量分析方法 176

第三节 经典极谱分析的仪器 177

第四节 极谱分析的发展 178

一、极谱催化波 179

二、交流极谱、方波极谱及脉冲极谱 182

三、示波极谱 188

四、阳极溶出法 193

习题 196

二、色谱分析分类 197

一、引言 197

第一节 气相色谱概述 197

三、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 198

四、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198

第二节 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199

一、气-固色谱法和气-液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199

二、色谱流出曲线和有关术语 201

第三节 载气柱后流速、平均流速的测定和计算 203

第四节 气相色谱检测器(或鉴定器) 205

一、检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205

二、检测器灵敏度和检测度的计算 207

三、热导池检测器 210

四、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214

五、其它检测器 217

第五节 固定相及其选择 219

一、气-固色谱固定相的选择 220

二、气-液色谱固定相(担体、固定液)的选择 220

一、利用纯物质对照的定性分析法 224

第六节 气相色谱定性方法 224

二、利用文献保留数据的定性分析法 225

三、与其他方法结合的定性法 226

第七节 气相色谱定量方法 226

一、峰面积测量方法 226

二、绝对校正因子及相对校正因子 228

三、几种常用的定量方法 229

第八节 操作条件的选择 232

一、色谱柱效能 232

二、分离条件的选择 236

习题 237

附录一 在不同温度下水蒸汽的压力(mmHg) 239

附录二 气体和有机蒸气的热传导率(105cal/cm·度·S) 240

附录三 热导池检测器的校正因子 241

附录四 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校正因子 246

附录五 气相色谱固定液 249

第九章 高效液相色谱 254

第一节 概述 254

第二节 基本原理 255

一、四种类型液相色谱的保留值 255

二、四种类型液相色谱的分配系数 256

三、液相色谱柱效的简介 260

第三节 固定相与流动相 261

一、固定相 261

二、流动相 265

三、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对固定相与流动相选择原则 267

第四节 仪器 268

一、高压泵 269

二、色谱柱及其填充方法 269

三、检测器 271

一、定性分析 273

二、定量分析 273

第五节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73

习题 275

第一节 概述 277

第十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277

一、红外光谱 278

二、红外光谱的特点与缺点 278

第二节 基本原理 278

一、分子的能级和分子光谱 278

二、振动能级与振动光谱 279

三、分子振动的形式 280

四、振动自由度 282

五、基频峰及几个特殊峰 284

六、特征峰和相关峰 286

七、吸收峰的位置 289

八、特征区和指纹区 293

九、吸收峰的强度 293

第三节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94

一、饱和烃 295

二、烯烃 297

三、芳烃 299

四、醚及其有关基团 301

五、羰基化合物 301

六、胺和亚胺 309

第四节 红外定性分析 318

一、已知物的验证和纯度的定性鉴定 318

七、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 318

二、未知物的结构测定的方法 322

三、未知物分析举例 324

第五节 红外分光光度计 326

一、光路及工作原理 326

二、红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327

三、样品操作技术 329

第二节 基本原理 332

第一节 引言 332

一、核磁共振现象的简述 332

第十一章 核磁共振光谱法 332

二、原子核的自旋与核的共振 334

三、饱和及弛豫 336

第三节 化学位移 337

一、化学位移的基本概念 337

二、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338

第四节 自旋与自旋偶合 344

第五节 核磁共振仪简介 347

第六节 核磁共振的实验技术 348

一、样品的制备 348

二、变温实验 349

三、去偶实验 349

四、位移试剂 350

第七节 核磁共振谱 350

第八节 应用与实例 352

一、有机结构的推断和确定 352

二、确定有机化合物基团中的氢核数 353

三、确定取代基位置 353

四、混合组分的分析 354

六、关于构象变化的研究 355

七、核磁共振对化学交换的研究 355

五、分子内旋转的研究 355

一、离子的产生 357

第一节 概述 357

二、离子的分离和检测 357

第十二章 质谱法简介 357

三、质谱仪的分辨率 359

四、质谱图 359

一、分子离子峰 360

二、碎片离子峰 360

第二节 各种类型的质谱峰 360

三、同位素峰 364

四、亚稳峰 366

第三节 质谱分析简介 367

一、分子离子峰的确定 367

五、多电子峰 367

二、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实例 368

第八章 气相色谱分析 11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