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中国地震预报概论
中国地震预报概论

中国地震预报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梅世蓉,冯德益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2807853
  • 页数:498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地震预报概论》目录

目录 1

第一篇 绪论 1

第一章 地震活动与预报研究概况 1

§1.1 地震活动概况 1

§1.2 古代至解放前的研究简况 3

§1.3 解放后至邢台地震前的工作 5

§1.4 邢台地震后的20年 7

§1.5 近五年的工作发展 9

第二章 几次大地震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10

§2.1 邢台地震预报研究的开创性 10

§2.2 海城地震预报工作的指导意义 10

§2.3 唐山地震的科学价值 12

§2.4 松潘地震的经验与教训 15

第三章 80年代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工作的进展 17

§3.1 地震观测仪器的改善 17

§3.2 地震前兆观测台网的优化 18

§3.3 干扰因素的识别与排除 18

§3.4 地震预报方法指南的编制 19

§3.5 地震综合预报的确立 19

§3.6 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的探索 20

§3.7 系统科学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21

第四章 地震区划工作概况 22

§4.1 1957年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22

§4.2 1977年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23

§4.3 1990年的中国地震危险性区划图 24

§4.5 5—10年地震危险区划图 25

§4.4 中国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图 25

第五章 中国地震预报的特点与途径 27

§5.1 基本认识与基本思想 27

§5.2 地震预报的途径与方法 28

§5.3 地震预报的程序 35

§5.4 地震综合预报 36

第六章 中国地震预报的工作体制 39

§6.1 预报工作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39

§6.2 现行的地震预报工作体制 40

参考文献 42

引论 44

第二篇 地震前兆的观测与分析 44

第一章 测震学前兆 49

§1.1 概述 49

§1.2 地震空区 49

§1.3 地震条带 57

§1.4 b值时空扫描 65

§1.5 前震与诱发前震 69

§1.6 震群与前兆震群 74

§1.7 地震波速度异常 78

§1.8 地震波动力学特性异常 81

§1.9 震源参数及品质因子变化 86

§1.10 较大地震前的震源机制变化 91

§2.1 地壳形变异常产生的物理基础 96

第二章 地震地形变前兆 96

§2.2 大地形变的观测系统与分析方法 97

§2.3 大地形变的干扰排除与异常识别 101

§2.4 几个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异常特征 103

§2.5 震前地形变特征与地震预报 111

第三章 地震地倾斜前兆 115

§3.1 地震地倾斜前兆的观测系统 115

§3.2 地倾斜异常的分析方法 117

§3.3 地倾斜短时异常分类与特征 120

§3.4 地震地倾斜前兆的实例 123

§3.5 地震地倾斜前兆阶段特征 124

§3.6 异常判定与地震三要素预测 126

第四章 地震重力前兆 128

§4.1 重力方法预报地震的理论依据 128

§4.2 地震重力前兆的观测系统 129

§4.3 地震重力前兆信息的提取 131

§4.4 唐山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 131

§4.5 重力方法预报地震的依据与效能 133

第五章 地震地磁前兆 135

§5.1 孕震区震磁异常的物理基础 135

§5.2 震磁前兆信息的提取 137

§5.3 震磁信息的观测系统 138

§5.4 1976年唐山地震前的震磁信息 139

§5.5 地震地磁前兆特征与预报 141

§6.1 地电阻率法的理论依据 144

第六章 地震地电阻率前兆 144

§6.2 地电阻率法的实验依据 147

§6.3 地震地电阻率前兆的观测与分析 148

§6.4 地震地电阻率前兆的主要特征 150

§6.5 地电阻率预测地震三要素的方法 157

第七章 地震地下水动态异常 160

§7.1 地震地下水动态异常的理论基础 160

§7.2 地震地下水动态变化的观测与分析 161

§7.3 地震地下水动态异常的基本特征 168

§7.4 地震地下水动态异常预测地震的依据 172

§7.5 地下水动态预报地震的方法 173

第八章 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 175

§8.1 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的理论基础 175

§8.2 地震水化前兆的观测 177

§8.3 地震水化前兆干扰因素的排除 180

§8.4 地震水化前兆的特征 181

§8.5 水化前兆预报地震的指标与方法 189

第九章 地震前动物异常的特点与机制 193

§9.1 震前动物异常的特点 193

§9.2 震前动物异常的原因 197

§9.3 动物非震行为异常与震前行为异常的区别 200

§9.4 动物异常的观察分析 202

§9.5 震前某些动物异常的机制 203

第十章 中强以上震例的综合分析 211

§10.1 7级以上地震的典型震例 212

§10.2 中强地震(5.0—6.9级)的典型震例 220

§10.3 60次震例前兆异常的统计分析 228

参考文献 236

第三篇 地震前兆特征与机理探讨 241

第一章 地震前兆的规则性与复杂性 241

§1.1 地震前兆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241

§1.2 地震前兆的持续性与阶段性 244

§1.3 地震前兆空间分布的集中性与非均匀性 246

§1.4 趋势异常的稳定性与短临前兆的多变性 248

§1.5 地震前兆的时空转移性 250

§1.6 前兆异常特征量与震级、震中距的关联性 256

§1.7 短临前兆与外因的相关性 257

§1.8 地震前兆的统一性与多源性 258

§1.9 异常与地震关系的不确定向题 259

§1.10 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地震前兆的差异 260

§1.11 短间隔地震前兆的不重复现象 261

§1.12 地震前兆与后效的难以分辨问题 262

第二章 地震前兆共性与复杂性的成因分析 264

§2.1 岩石变形的阶段性与地震前兆的阶段性 265

§2.2 岩石变形、破裂的分区性与地震前兆的空间分布 269

§2.3 岩石变形的局部化与近源区地震前兆场的变化 272

§2.4 外因对震源过程的作用 281

第三章 地震活动时间特征的力学成因 292

§3.1 地震活动的轮回性 292

§3.2 地震活动的周期性与震前的增强活动 295

§3.3 强震活动的指数型分布 296

§4.1 应用流变理论的必要性 302

§4.2 流变模型与应力、应变、能量的时间变化 302

第四章 岩石的流变特征及中长期前兆机理 302

§4.3 对孕震过程中地震前兆的讨论 305

第五章 地震短临前兆的物理机制 308

§5.1 地震短临前兆的几种可能机制 308

§5.2 走滑型地震前断面位错的加速运动 309

§5.3 岩体失稳准则与地震的发生 314

第六章 岩石破坏的两种机制与两类地震的对比 321

§6.1 完整岩石的破裂 321

§6.2 含有断裂面岩石的粘滑 322

§6.3 地震前兆地区差异性分析 323

参考文献 325

第一章 地震预报的概率统计方法 328

第四篇 地震预报方法论 328

§1.1 综合概率方法 330

§1.2 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方法 333

§1.3 地震发生的随机分布模型与相应的预报方法 336

§1.4 地震发生的随机过程模型与相应的预报方法 340

§1.5 地震间隔的统计分布模型与相应的预报方法 344

第二章 地震预报的模糊数学方法 350

§2.1 地震预报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 351

§2.2 地震预报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 356

§2.3 地震预报的模糊信息检索方法 361

§2.4 地震预报的模糊相似选择方法 362

§2.5 地震预报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363

第三章 地震预报的灰色系统理论方法 366

§3.1 灰色预测方法 366

§3.2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371

§3.3 灰色模糊预测方法 372

第四章 地震预报的模式识别方法 375

§4.1 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 375

§4.2 模式识别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378

第五章 地震预报的物理方法 380

§5.1 基于孕震物理模式的地震预报方法 380

§5.2 基于震源外围应力场分析的地震预报方法 388

§5.3 基于孕震介质动力学分析的地震预报方法 390

第六章 地震预报的系统科学方法 391

§6.1 信息熵值方法 391

§6.2 分形理论方法 394

§6.3 孕震系统信息合成方法 396

§6.4 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方法 402

§6.5 模糊分维方法 404

§6.6 神经网络方法 407

第七章 地震三要素的经验预报方法 410

§7.1 预报地震三要素的地震学方法 410

§7.2 预报地震三要素的前兆方法 413

§7.3 综合计算预报法与积分法 415

§7.4 震后趋势判定与强余震预报方法 418

第八章 地震预报的专家系统 421

§8.1 地震综合预报专家系统ESCEP 421

§8.2 地震预报专家系统ESEP 422

§8.3 地震预报专家系统ESEP/PC 423

参考文献 425

§1.1 地震前兆数据的特点与分类 428

第五篇 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处理 428

第一章 数据的分类与评价 428

§1.2 地震前兆数据的质量评价及数据处理的必要性 431

第二章 前兆数据的常规处理 438

§2.1 插值与观测序列的数据修补 438

§2.2 曲线与曲面拟合和趋势项消除 440

§2.3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 446

§2.4 方差分析 456

第三章 前兆资料的数字滤波 463

§3.1 前兆数据数字滤波的意义和滤波器的分类 463

§3.2 有关数字滤波的几个基本问题 464

§3.3 维纳滤波器 466

§3.4 卡尔曼滤波器 469

第四章 前兆数据的谱分析 473

§4.1 功率谱密度与一致估计 473

§4.2 自相关函数的估计 475

§4.3 周期图功率谱估计 476

§4.4 自回归模型法 477

§4.5 最大熵谱分析方法 479

§4.6 二阶谱法 483

第五章 地震前兆数据处理实例 486

§5.1 唐山地震前后重力数据处理 486

§5.2 地震活动性时空谱系分析 493

§5.3 地声数据的二阶谱分析 495

参考文献 4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