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学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昭庚,鄢良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0895106
- 页数:489 页
第一章上古时期 1
序 1
第一章上古时期 1
第一节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1
一、时代背景 1
一、时代背景 1
第一节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1
目 录 1
目 录 1
序 1
二、医药史简况 2
(一)疾病 2
二、医药史简况 2
(一)疾病 2
(二)医药 3
(三)巫医 3
(三)巫医 3
(二)医药 3
第二节针灸的起源 4
一、针术的起源 4
一、针术的起源 4
第二节针灸的起源 4
第四节针灸典籍及医家 (31 6
第四节针灸典籍及医家 (31 6
二、灸法的起源 9
二、灸法的起源 9
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11
一、时代背景 13
一、时代背景 13
第二章春秋到两汉时期 13
第二章春秋到两汉时期 13
第一节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13
第一节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13
二、医药史简况 14
(一)医事制度 14
(一)医事制度 14
二、医药史简况 14
(二)医药帛书和简牍 15
(二)医药帛书和简牍 15
第二节针灸理论的形成 16
一、阴阳五行及气精神学说 16
第二节针灸理论的形成 16
一、阴阳五行及气精神学说 16
二、气功养生术 19
二、气功养生术 19
三、解剖实验 21
三、解剖实验 21
四、经络学说的起源 22
(一)腧穴的发现 22
四、经络学说的起源 22
(一)腧穴的发现 22
(二)经络的发现 24
(二)经络的发现 24
五、经络学说的形成 26
(一)十二经脉 26
(一)十二经脉 26
五、经络学说的形成 26
(二)奇经八脉 32
(三)络脉 32
(三)络脉 32
(二)奇经八脉 32
(四)腧穴 33
(四)腧穴 33
六、经络学说的内容 35
(一)经络系统 35
六、经络学说的内容 35
(一)经络系统 35
(二)腧穴 42
(二)腧穴 42
(一)针刺工具 45
七、针灸疗法 45
(一)针刺工具 45
七、针灸疗法 45
(二)针刺疗法 47
(二)针刺疗法 47
(三)灸疗 54
(三)灸疗 54
八、刺灸禁忌 56
(一)刺禁 56
(一)刺禁 56
八、刺灸禁忌 56
(二)灸忌 58
(二)灸忌 58
(一)取穴方法 60
九、临床治疗 60
(一)取穴方法 60
九、临床治疗 60
(二)针灸适应证及其治疗 61
(二)针灸适应证及其治疗 61
第三节中外医药交流 66
第三节中外医药交流 66
参考文献 67
参考文献 67
一、针灸典籍提要 68
第四节针灸典籍及医家 68
一、针灸典籍提要 68
第四节针灸典籍及医家 68
二、针灸医家传记 72
二、针灸医家传记 72
一、时代背景 77
第三章两晋南北朝时期 77
第一节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77
一、时代背景 77
第一节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77
第三章两晋南北朝时期 77
二、医药史简况 78
(一)医事制度 78
二、医药史简况 78
(一)医事制度 78
(二)医药成就 79
(二)医药成就 79
一、经脉学说的发展 80
第二节针灸的发展 80
第二节针灸的发展 80
一、经脉学说的发展 80
(一)针法 82
二、对腧穴学的贡献 82
三、针灸术法 82
二、对腧穴学的贡献 82
三、针灸术法 82
(一)针法 82
(二)灸法 83
(二)灸法 83
四、针灸禁忌 87
四、针灸禁忌 87
五、妊妇经脉禁忌 89
五、妊妇经脉禁忌 89
六、临床治疗的发展 90
(一)脉症辨证施治 90
六、临床治疗的发展 90
(一)脉症辨证施治 90
(二)临床治疗范围的扩大 91
(二)临床治疗范围的扩大 91
(三)针灸广泛应用于防治急症 92
(三)针灸广泛应用于防治急症 92
(四)痈疽针灸法 94
(四)痈疽针灸法 94
(五)取穴特点 95
(五)取穴特点 95
第三节 中外医学交流 96
一、中医传入朝鲜 96
一、中医传入朝鲜 96
第三节 中外医学交流 96
参考文献 97
二、中医传入日本 97
参考文献 97
二、中医传入日本 97
第四节针灸典籍及医家 98
一、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98
第四节针灸典籍及医家 98
一、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98
二、已亡佚的针灸著作 100
二、已亡佚的针灸著作 100
三、在针灸方面有建树的医家 101
三、在针灸方面有建树的医家 101
一、时代背景 104
一、时代背景 104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 104
第一节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104
第一节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104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 104
二、医事制度 105
二、医事制度 105
三、临床各科的发展 106
三、临床各科的发展 106
第二节针灸发展期 107
第二节针灸发展期 107
一、承前启后注典经文 107
一、承前启后注典经文 107
二、腧穴学的进展 109
二、腧穴学的进展 109
三、腧穴名称部位渐趋统一 111
三、腧穴名称部位渐趋统一 111
四、明堂经穴图 113
四、明堂经穴图 113
五、腧穴排列系统 116
五、腧穴排列系统 116
六、刺灸法 119
(一)刺法 119
(一)刺法 119
六、刺灸法 119
(二)灸法 120
(二)灸法 120
七、针、灸和中药的关系 130
七、针、灸和中药的关系 130
八、针灸禁忌 132
八、针灸禁忌 132
九、临床治疗的进展 133
(一)妊娠十月诊脉法 133
(二)热证亦可用灸 133
(二)热证亦可用灸 133
(一)妊娠十月诊脉法 133
九、临床治疗的进展 133
(三)中风治疗进展 134
(三)中风治疗进展 134
(四)脚气 135
(五)骨蒸 135
(五)骨蒸 135
(四)脚气 135
(六)痔疾 136
(六)痔疾 136
(八)急症针灸地位 137
(七)横产 137
(七)横产 137
(八)急症针灸地位 137
(九)针灸病案 138
(九)针灸病案 138
第三节术数针灸趋避法 139
第三节术数针灸趋避法 139
(一)《内经》中的人气禁刺法 140
一、人气人神所在刺灸避忌法 140
(一)《内经》中的人气禁刺法 140
一、人气人神所在刺灸避忌法 140
(二)《黄帝虾蟆经》中的人气人神刺灸避忌法 146
(二)《黄帝虾蟆经》中的人气人神刺灸避忌法 146
(三)晋唐以后的人神禁刺法 152
(三)晋唐以后的人神禁刺法 152
(四)“人神”的意义及人气人神刺灸避忌思想之分析 158
(四)“人神”的意义及人气人神刺灸避忌思想之分析 158
二、针灸服药合药丛辰宜忌论 162
(一)《黄帝虾蟆经》中针药丛辰宜忌论 162
二、针灸服药合药丛辰宜忌论 162
(一)《黄帝虾蟆经》中针药丛辰宜忌论 162
(二)晋唐以后的针药丛辰宜忌论 167
(二)晋唐以后的针药丛辰宜忌论 167
三、术数针灸趋避法之分析 169
(一)人神及丛辰趋避法的适用范围 169
三、术数针灸趋避法之分析 169
(一)人神及丛辰趋避法的适用范围 169
(二)针药丛辰趋避法与人神针灸禁忌法的区别与联系 171
(二)针药丛辰趋避法与人神针灸禁忌法的区别与联系 171
第四节中外医学交流 173
一、中朝医药交流 173
第四节中外医学交流 173
一、中朝医药交流 173
二、中医学在日本的进展 174
二、中医学在日本的进展 174
三、中医药与阿拉伯诸国的交流 175
三、中医药与阿拉伯诸国的交流 175
四、中印医药交流 176
四、中印医药交流 176
参考文献 177
参考文献 177
第五节针灸典籍及医家 182
一、针灸典籍提要 182
第五节针灸典籍及医家 182
一、针灸典籍提要 182
二、针灸医家传记 186
二、针灸医家传记 186
第五章宋金元时期 194
一、时代背景 194
第一节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194
第一节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194
第五章宋金元时期 194
一、时代背景 194
二、医事制度 195
二、医事制度 195
三、医药史简况 196
三、医药史简况 196
(一)黄帝内经明堂派 197
(一)黄帝内经明堂派 197
一、针灸流派辈出 197
第二节针灸大发展 197
第二节针灸大发展 197
一、针灸流派辈出 197
(二)扁鹊针灸派 198
(二)扁鹊针灸派 198
(四)讲究刺法派 199
(三)古今兼收派 199
(四)讲究刺法派 199
(三)古今兼收派 199
(五)推崇灸法派 200
(五)推崇灸法派 200
(七)重视解剖派 201
(六)按时取穴派 201
(六)按时取穴派 201
(七)重视解剖派 201
二、铸造针灸铜人 202
(一)北宋以前的铜人 202
(一)北宋以前的铜人 202
二、铸造针灸铜人 202
(二)针刺人体模型的出现 203
(二)针刺人体模型的出现 203
(三)针灸铜人的出现 204
(三)针灸铜人的出现 204
三、《图经》石刻 207
三、《图经》石刻 207
四、十四经穴系统的建立 208
四、十四经穴系统的建立 208
(一)子午流注学说形成的条件 211
五、子午流注学说 211
(一)子午流注学说形成的条件 211
五、子午流注学说 211
(二)子午流注的产生 213
(二)子午流注的产生 213
(三)对子午流注的不同看法 215
六、灵龟飞腾八法 215
六、灵龟飞腾八法 215
(三)对子午流注的不同看法 215
(一)针刺基本手法 217
七、针刺手法 217
七、针刺手法 217
(一)针刺基本手法 217
(二)针刺辅助手法 218
(二)针刺辅助手法 218
(三)单式补泻手法 219
(三)单式补泻手法 219
(四)复式补泻手法 220
(四)复式补泻手法 220
八、灸法 222
(一)施灸材料 222
八、灸法 222
(一)施灸材料 222
(二)艾炷大小 223
(二)艾炷大小 223
(三)隔物灸法 224
(三)隔物灸法 224
(四)灸疮及麻醉后灸 226
(四)灸疮及麻醉后灸 226
(五)保健穴灸 227
(五)保健穴灸 227
(六)天灸 228
(六)天灸 228
(七)特殊灸法 230
(七)特殊灸法 230
(八)灸法补泻 231
九、针灸禁忌 231
九、针灸禁忌 231
(八)灸法补泻 231
(一)补充经脉病候 232
十、临床治疗的进展 232
(一)补充经脉病候 232
十、临床治疗的进展 232
(二)添充伤寒刺法 234
(三)强调助阳补肾宜灸 234
(三)强调助阳补肾宜灸 234
(二)添充伤寒刺法 234
(四)重视补脾胃 235
(四)重视补脾胃 235
(五)伤寒阴证宜灸 236
(五)伤寒阴证宜灸 236
(六)发展中风刺灸法 237
(六)发展中风刺灸法 237
(七)痈疽归经灸 238
(七)痈疽归经灸 238
(八)重视敏感压痛点取穴 239
(八)重视敏感压痛点取穴 239
第三节中外医学交流 240
第三节中外医学交流 240
一、中朝医学交流 240
一、中朝医学交流 240
二、中日医学交流 241
二、中日医学交流 241
三、中国与其它诸国的医学交流 242
三、中国与其它诸国的医学交流 242
参考文献 243
参考文献 243
一、针灸典籍提要 246
第四节针灸典籍及医家 246
一、针灸典籍提要 246
第四节针灸典籍及医家 246
二、针灸医家传记 256
二、针灸医家传记 256
三、医药史简况 263
第六章明清时期 263
第一节时代背景和医药史简况 263
三、医药史简况 263
第一节时代背景和医药史简况 263
第六章明清时期 263
一、时代背景 264
一、时代背景 264
二、医事制度 264
二、医事制度 264
一、继续铸制铜人 266
第二节针灸兴盛期 266
第二节针灸兴盛期 266
一、继续铸制铜人 266
二、针灸歌赋的盛行 269
二、针灸歌赋的盛行 269
三、产生中西汇通学派 271
三、产生中西汇通学派 271
四、重视经络学说 273
四、重视经络学说 273
(一)创经络分野法 275
五、经穴理论的进展 275
(一)创经络分野法 275
五、经穴理论的进展 275
(三)十二经络配十二时辰质疑 276
(二)经气流注新释 276
(二)经气流注新释 276
(三)十二经络配十二时辰质疑 276
(四)奇经八脉的理论已臻完善 277
(四)奇经八脉的理论已臻完善 277
(六)奇穴 279
(五)完成361穴的归经 279
(六)奇穴 279
(五)完成361穴的归经 279
六、针法进展 280
(一)针具的消毒及事故的处理 280
六、针法进展 280
(一)针具的消毒及事故的处理 280
(二)针刺手法 282
(二)针刺手法 282
(三)针刺的不同观点 288
(三)针刺的不同观点 288
七、丰富的灸法 289
(一)施灸材料 289
(一)施灸材料 289
七、丰富的灸法 289
(二)隔物灸法 292
(二)隔物灸法 292
(三)烧灼灸法 296
(三)烧灼灸法 296
(四)艾卷灸法 298
(四)艾卷灸法 298
(五)灸器 299
(五)灸器 299
八、刺灸禁忌 301
八、刺灸禁忌 301
九、临床治疗 302
(一)补充奇经病候 302
(一)补充奇经病候 302
九、临床治疗 302
(二)针灸治急症的范围 305
(二)针灸治急症的范围 305
(三)外科病证 307
(三)外科病证 307
第三节中外医学交流 308
第三节中外医学交流 308
一、中朝医学交流 309
一、中朝医学交流 309
二、中日医学交流 310
二、中日医学交流 310
三、中越医学交流 311
三、中越医学交流 311
四、中欧医学交流 312
四、中欧医学交流 312
参考文献 314
参考文献 314
一、针灸典籍提要 316
一、针灸典籍提要 316
二、针灸医家传记 347
二、针灸医家传记 347
第一节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353
一、时代背景 353
第一节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353
第七章近现代 353
第七章近现代 353
一、时代背景 353
二、医药史简况 357
二、医药史简况 357
第二节针灸低潮到高潮 370
第二节针灸低潮到高潮 370
一、中医针灸兴灭斗争 370
一、中医针灸兴灭斗争 370
二、针灸教育及其机关团体 375
二、针灸教育及其机关团体 375
三、针灸文献 376
三、针灸文献 376
四、实验研究 377
四、实验研究 377
(二)经络现象产生于大脑皮层 379
五、经络实质的研究 379
(一)经络即血管 379
(二)经络现象产生于大脑皮层 379
(一)经络即血管 379
五、经络实质的研究 379
(五)经络控制论 380
(四)生物电磁场论 380
(三)经络是单独系统 380
(五)经络控制论 380
(四)生物电磁场论 380
(三)经络是单独系统 380
(六)其它经络假说 381
(六)其它经络假说 381
(一)历史回顾 381
六、针刺麻醉 381
(一)历史回顾 381
六、针刺麻醉 381
(二)针麻手术 388
(二)针麻手术 388
(三)针麻原理研究 390
(三)针麻原理研究 390
七、经络外延的扩展 392
七、经络外延的扩展 392
八、穴位的标准化 394
(一)穴名标准化 394
八、穴位的标准化 394
(一)穴名标准化 394
(一)丰富的针具 396
九、形形色色的针刺疗法 396
(一)丰富的针具 396
(二)经穴部位标准化 396
九、形形色色的针刺疗法 396
(二)经穴部位标准化 396
(二)人体各部针法 399
(二)人体各部针法 399
(三)名家针刺手法 406
(三)名家针刺手法 406
十、丰富多彩的灸法 408
十、丰富多彩的灸法 408
十一、时间医学 410
十一、时间医学 410
十二、针灸临床进展 411
(一)概论 411
十二、针灸临床进展 411
(一)概论 411
(二)针灸选穴 413
(二)针灸选穴 413
(三)临床治疗举例 414
(三)临床治疗举例 414
(四)名家经验 416
(四)名家经验 416
(二)培训各国针灸人材 418
第三节台、港、澳地区针灸概况 418
一、台湾针灸发展概况 418
(一)目前台湾民间已成立了二个针灸学会 418
(二)培训各国针灸人材 418
(一)目前台湾民间已成立了二个针灸学会 418
一、台湾针灸发展概况 418
第三节台、港、澳地区针灸概况 418
(三)相关公、私立医院设有针灸科 419
(四)针灸在台湾纳入保险给付 419
(三)相关公、私立医院设有针灸科 419
(五)台湾针灸之研究及学术交流 419
(五)台湾针灸之研究及学术交流 419
(四)针灸在台湾纳入保险给付 419
(六)台湾之重要针灸著作及研究成果 421
(六)台湾之重要针灸著作及研究成果 421
(七)结论 425
二、港澳针灸概况 425
(七)结论 425
二、港澳针灸概况 425
一、概论 426
第四节国内外针灸交流 426
一、概论 426
第四节国内外针灸交流 426
二、中国针灸的国际交流 428
二、中国针灸的国际交流 428
三、国际性针灸组织 429
三、国际性针灸组织 429
四、国际针灸学术交流 430
四、国际针灸学术交流 430
(一)日本 431
五、国外针灸概况 431
五、国外针灸概况 431
(一)日本 431
(二)美国 432
(二)美国 432
(三)法国 435
(三)法国 435
(四)英国 436
(五)德国 436
(五)德国 436
(四)英国 436
(六)其他国家 437
(六)其他国家 437
六、国外针灸研究 439
(一)针灸新疗法 439
(二)针刺麻醉 439
(二)针刺麻醉 439
(一)针灸新疗法 439
六、国外针灸研究 439
(三)针灸临床 440
(三)针灸临床 440
参考文献 441
参考文献 441
第五节针灸典籍提要 447
第五节针灸典籍提要 447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内科学》(中国)刘德培 2019
- 《急诊医学法语缩写速查手册》夏婧 2018
- 《DK医学史》李虎译;(英国)史蒂夫·帕克 2019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供基础 临床 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第2版》诸欣平,苏川 2018
- 《中医学原理探究》祝世讷 2019
- 《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实验教学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实验 第3版》王书华 2018
- 《医学物理学 第9版》王磊,冀敏 2018
- 《行走课堂》张辅良著 2017
- 《光纤传感与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杜彦良著 2019
- 《故宫五十年》那志良著 2019
- 《岁寒惟有竹相娱 湖州竹文化研究》韦良著 2010
- 《论语的生活智慧 下》曾仕强,曾仕良著 2018
- 《学会读书·走向成功》黄余良著 2005
- 《湖州现代文学史》王昌忠,杜隽,潘明福,吕锽,杜瑞华,陈罡,韦良著 2014
- 《书法形式论批评》张锡良著 2018
- 《吕留良家训译注》(清)吕留良著;张天杰,鲁东平,王晓霞译注 2019
- 《社会心理与应用系列 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与心理健康》王金良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