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华北平原古河道研究
华北平原古河道研究

华北平原古河道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忱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04604380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
《华北平原古河道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地质、地理基础 1

一、地质构造背景 2

二、自然地理特征 5

三、人文地理概况 8

第二节 华北平原古河道研究概况 10

一、水系变迁与河床演变研究 11

二、古河道分布、类型和组成物质研究 13

三、古河道与经济建设关系的研究 15

四、古河道研究方法的研究 17

五、华北平原古河道研究与国内外研究的比较 22

第三节 华北平原古河道图的编制 31

一、地面古河道图的编制方法与过程 31

二、浅埋古河道带图的编制方法与过程 36

三、《华北平原古河道图》的编制 38

四、关于《历史时期华北平原河道变迁图》 38

第四节 华北平原古河道研究依据 38

一、地形图、影像图的判读 39

二、局部地区中比例尺古河道图的编制 39

三、历史地理资料的阅读 40

四、野外调查、访问、核对 40

五、对现代河流沉积物的研究 41

六、电法勘探 47

七、钻探 48

八、样品分析、测定 48

第二章 分论 57

第一节 华北平原的地面古河道 57

一、地面古河道的特征与时代 57

二、地面古河道的分布规律 61

三、关于地面古河道带 62

四、典型古三角洲 66

五、地面古河道的变迁 72

第二节 华北平原的浅埋古河道带 89

一、浅埋古河道带的类型特征 89

二、浅埋古河道带的分布规律 92

三、典型浅埋古河道带 95

四、浅埋古河道带的变迁 111

第三章 总论 116

第一节 古河道的含义与标志 116

一、古河道的含义 117

二、古河道的标志 118

一、古河道的形成类型 132

第二节 古河道的形成类型与条件 132

二、古河道的形成过程 136

三、古河道的形成条件 138

第三节 古河道的类型划分 143

一、国外对古河道类型的划分 143

二、国内对古河道类型的划分 144

三、华北平原古河道类型的划分 146

第四节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地层划分与平原堆积过程 149

一、地层划分 149

二、平原堆积过程 157

第五节 古河道的分期与时代 161

一、分期标志与原则 162

二、古河道分期与时代 163

第六节 古河道的古河型与古水文 169

一、古水文信息隐含在古河道的各个方面 170

二、古水文信息的复原方法 172

三、滹沱河古河道的古河型与古水文 177

四、黄、清、漳河古河道的古河型与古水文 178

五、滦河古河道的古河型与古水文 180

六、古河道与古洪水 181

第七节 古河道与地貌 185

一、古河道时代与地貌面 186

二、古河道组合与地貌区 189

三、古河道类型与微貌区 191

四、华北平原的地貌结构--地质地貌体 193

第八节 古河道与地质构造 195

一、古河道发育受基底构造控制 195

二、从水系变迁看新构造运动特征 196

三、侵蚀强度与沉积速率分析 201

一、各期古河道的环境特征 203

第九节 古河道与地理环境 203

二、环境演变过程 206

三、古河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08

第十节 华北平原埋藏古河道与中国东部平原及全球的对比 212

一、中国东部平原的埋藏古河道 212

二、全球埋藏古河道 215

三、华北平原埋藏古河道与中国东部及全球的对比 218

第十一节 人类活动对河道变迁及古河道形成的影响 219

一、对河道变迁的影响 220

二、对古河道形态的影响 222

三、对古河道形成的影响 225

第四章 古河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意义 228

第一节 古河道与资源 229

一、古河道与水资源 229

二、古河道与泥炭资源 243

三、古河道与化石、文物资源 244

四、古河道与建筑材料资源 246

五、古河道与土地资源 249

六、古河道与砂矿资源 252

第二节 古河道与水资源调蓄 252

一、古河道是补给地下水的途径 253

二、古河道是调蓄水资源的库容 258

三、古河道是污染地下水的通道 272

第三节 古河道与农业生产 275

一、古河道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75

二、华北平原古河道农业生产的实例 276

三、古河道农业生产的潜力 284

第四节 古河道与农田水利 285

一、利用条状高地古河道布设灌渠 285

二、利用槽状尘地古河道修建排渠 286

第五节 古河道与文化、旅游 287

一、现代居民点的分布区 287

二、古文化遗址的分布区 291

三、风景旅游区 293

第六节 古河道与工程建筑 295

一、古河道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295

二、古河道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96

三、古河道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297

第七节 古河道与震害 297

一、古河道与砂土液化 298

二、古河道与震害 300

三、华北平原砂土液化与震害分区预测 304

后记 308

参考文献 3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