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临床药理学  第2版
临床药理学  第2版

临床药理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3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家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117027053
  • 页数:1496 页
图书介绍:
《临床药理学 第2版》目录

第一篇 总论 3

第1章 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 3

1 临床药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3

1.1 什么是临床药理学 3

1.2 为什么需要临床药理学 3

1.3 临床药理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5

1.4 中国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 5

1.5 促使中国临床药理学迅速发展的因素 6

2 临床药理学的任务 7

2.1 新药研究与评价 7

2.2 市场药物再评价 7

2.3 药物不良反应监察 8

2.4 治疗药物应用与病人会诊 9

2.5 教学与培训 10

2.6 技术与咨询服务 11

3 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相互关系 12

3.1 药物治疗学的基本概念 12

3.2 药物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13

3.3 药物治疗学正在经历的革命 14

3.4 临床药理学是药物治疗学的科学基础 16

3.5 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相互关系 17

第2章 药物制剂、给药途径和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20

1.2 控释剂型 21

1.1 常用剂型 21

1 药物制剂 21

1.3 透皮给药系统 24

1.4 贮库制剂 24

1.5 靶向给药系统 25

1.6 毫微粒 27

1.7 前体药 28

2 给药途径 28

2.1 注射给药 28

2.2 胃肠道给药 29

2.6 透皮给药 30

2.5 吸入给药 30

2.4 直肠给药 30

2.3 舌下及颊粘膜吸收 30

2.7 其他给药途径 31

3 生物利用度与制剂关系 31

3.1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 31

3.2 生物利用度的测定 32

3.3 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 33

4 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34

4.1 生物等效性试验 35

4.2 需做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药物 36

第3章 药物吸收、体内分布和细胞膜屏障作用 39

1 细胞膜与生物膜 39

1.1 生物膜 40

1.2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41

1.3 药物跨膜转运 42

2 药物的吸收 44

2.1 口服给药的吸收 45

2.2 肌内注射的吸收 46

2.3 皮下注射的吸收 46

2.4 直肠内给药的吸收 47

2.5 肺部的药物吸收 47

2.6 皮肤或粘膜搽贴药物的吸收 47

3 药物的分布 48

3.1 分布的情况 48

3.2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50

3.3 药物在组织的分布 54

3.4 体内特殊屏障与药物的分布关系 56

第4章 药物的生物转化 62

1 药物生物转化的化学途径及部位 63

1.1 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微粒体药物代谢系统) 64

1.2 微粒体药物氧化反应类型举例 69

1.3 其他的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70

1.4 结合反应(Ⅱ相反应) 71

1.5 药物代谢酶的抑制 73

1.6 酶诱导作用 75

2 药物代谢的过程和结果 75

2.1 直接转化而失去药理活性 75

2.3 药理活性经代谢转化而改变 76

2.2 经代谢而产生具药理活性的药物 76

3 药物代谢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77

3.1 药物代谢的种属差异性在新药临床研究中的意义 77

3.2 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性在临床上的意义 80

3.3 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81

3.4 药物与内源性物质的结合反应 82

3.5 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82

3.6 年龄和性别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83

第5章 药物的肾脏排泄 85

1 药物的肾脏排泄过程 85

1.1 肾小球的滤过 85

1.2 肾小管的排泌 86

1.3 肾小管的重吸收 87

2 肾脏疾病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 88

2.1 对药物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88

2.2 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88

2.3 对血浆蛋白全结合的影响 88

2.4 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89

2.5 对肾脏排泄功能的影响 89

2.6 药物从肾脏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92

3 肾脏病时药物的应用 93

3.1 抗微生物药物 93

3.2 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94

3.3 降糖药 96

3.4 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96

3.6 麻醉药 97

3.10 环孢素A 98

3.9 别嘌呤醇 98

4 药物引起肾脏的不良反应 98

3.8 西咪替丁,呋喃硝胺 98

3.7 氯贝丁酯 98

4.1 非甾体抗炎药 99

4.2 抗微生物药物 99

4.3 其他药物 100

4.4 影响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药物 100

5 肾功能不良时药物剂量的调整 101

5.1 用计算图估计药物消除的参数 101

5.3 肾功能的估算 102

5.4 一些药物的剂量特殊估算 102

5.2 病人的给药方案 102

5.5 应用计算图的注意事项 103

第6章 药代动力学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 105

1 影响血药浓度的药代动力学因素 107

2 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108

2.1 药代动力学中的动力学过程 108

2.2 房室模型 110

2.3 药物的体内分布 112

2.4 药物的消除 113

2.5 药物的清除率 115

2.6 药物吸收动力学 119

3 临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及实例 126

3.1 一室模型 127

3.2 二室模型 128

3.3 三室模型 130

3.4 尿药排泄量作药代动力学分析 130

4 图解法求药代动力学参数 133

4.1 主算图的运用原则 134

4.2 肾衰副算图 136

4.3 积蓄副算图 137

5 药代动力学的非房室模型分析统计矩 138

5.1 统计矩的基本概念 138

5.2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139

6 非线性动力学 141

6.1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估算 142

6.2 非线性药代动力学与给药方案的制定 144

7 临床药代动力学中群体参数的计算 145

7.1 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定义 146

7.2 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147

7.3 群体药代动力学估计所需的特殊数据 148

7.4 群体药代动力学中的数据分析 148

8 隐态血药浓度与给药方案 150

8.1 静脉输注 150

8.2 经静脉多次给药 151

8.3 理论及实际的给药方案 152

8.4 多次口服给药 153

8.5 积累比 154

9 临床药代动力学的实验设计 154

10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156

10.1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 156

10.2 生物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157

10.3 单剂给药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158

10.4 需要观察多次给药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159

10.5 生物等效性评价的统计方法 159

10.6 多种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比较试验 164

11 计算机和统计软件在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164

11.1 3P87实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 165

11.2 PCNONLIN 166

11.3 其他临床药理应用程序库 166

1 特殊情况下经常受到影响的PK重要环节及其研究方法 170

1.1 肾清除率 170

第7章 特殊情况下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70

1.2 肝清除率 173

1.3 血浆蛋白结合率 176

1.4 心力衰竭患者的药代动力学改变 178

1.5 给药方案设计示例 180

2 几种较新、较重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81

2.1 生理模型 181

2.2 NONMEM程序与PK的群体参数 185

2.3 决策分析法 188

1.2 药效动力学与临床药理学 192

1.1 药效动力学的意义 192

2 药物作用的水平与影响因素 192

2.1 药物作用的水平 192

1 药效动力学概述 192

第8章 药效动力学基本理论及量效关系 192

2.2 影响药效作用的几种特殊因素 193

2.3 药效动力学与受体学说 195

3 量反应型量效关系 199

3.1 量效曲线及受体结合曲线 199

2.4 受体学说的临床意义 199

3.2 量反应型量效曲线的直线化计算参数 200

3.3 量反应型量效关系的主要参数 202

3.4 多条量效曲线的分析和对比 203

3.5 量效关系的三维研究及系列线图 204

3.6 竞争性拮抗剂及拮抗指数(pA2) 205

3.7 非竞争性拮抗剂及减活指数(pD′2) 206

4 质反应型量效关系 207

4.1 质反应型量效曲线及概率单位 207

3.8 量反应型量效关系的临床意义 207

4.2 半数效量(ED50)及半数致死量(LD50) 208

4.3 两种S型量效曲线的比较分析 209

4.4 质反应型量效关系的临床意义 210

5.2 时反应型量效曲线及泛双曲线模型 213

5.1 时反应型量效关系的特殊性 213

5.3 时反应型量效关系的临床意义 213

5 时反应型量效关系 213

6 药效的剂量依赖性及量效相关性 214

6.1 量效曲线分析 214

6.2 两步显著性检验 215

6.3 散点数据的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 215

第9章 遗传药理学与影响药物处置和药效的因素 216

1 遗传药理学 217

1.1 遗传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218

1.2 遗传因素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220

1.3 遗传因素对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233

2 生理、病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236

2.1 年龄和性别 236

2.2 病理因素 237

2.4 吸烟、饮酒和职业接触 239

2.5 时间节律因素的影响 239

2.3 营养状态 239

1 药物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相互作用 242

1.1 影响药物的吸收 242

第10章 药物相互作用 242

1.2 影响药物的分布 248

1.3 影响药物的代谢 250

1.4 影响药物的排泄 252

2 药物在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254

2.1 影响药物对靶位的作用 254

3 药物在体外相互作用 256

2.3 作用于同一生理系统或生化代谢系统 256

3.1 药物配伍禁忌 256

2.2 改变电解质平衡 256

3.2 生物利用度的变动 260

第11章 新药临床前药理、毒理评价原则与研究方法 263

1 新药临床前药理学评价 264

1.1 药效学研究 264

1.2 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 269

2 新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 270

2.1 全身性用药的毒性 270

2.2 局部用药的毒性 278

2.3 特殊毒性 278

1.2 新药临床药理研究与评价 286

1.1 药品管理法与新药审批办法 286

1.3 新药临床试验分期 286

1 新药临床药理评价与审批过程 286

第12章 新药临床药理评价与临床试验规范 286

2 临床试验规范(GCP) 288

2.1 什么是GCP,实施GCP的目的 288

1.4 我国新药审批程序 288

2.2 GCP的产生及国际推行现状 289

2.3 赫尔辛基宣言的基本原则 289

2.4 GCP的基本内容与对有关人员的职责规定 290

2.5 实施临床试验规范(GCP)所需的基本条件 293

3 各期临床试验设计与要求 297

3.1 Ⅰ临床试验 297

3.2 Ⅱ期临床试验 300

3.3 Ⅱ期临床试验设计 303

3.4 新药上市后临床试验 316

1 我国的新药审批与管理 321

1.1 新药的概念及分类 321

第13章 新药审批与管理 321

1.2 新药管理在药政管理工作中所占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322

1.3 新药管理办法沿革及发展 323

1.4 新药审批管理的重点 324

1.5 新药审批与临床药理 328

1.6 新药审批与其技术审查及咨询机构 331

1.7 关于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 332

2 国外的新药管理概况 333

2.1 美国的新药管理 333

1.8 国外药品在中国注册、进口及临床试验的有关规定 333

2.3 英国的新药管理 337

2.4 加拿大的新药管理 337

2.2 日本的新药管理 337

2.5 国际协调 338

第14章 治疗药物监测 340

1 什么情况下进行TDM? 340

2 TDM工作的开展 341

2.1 TDM实验室的建立 341

2.2 TDM的咨询服务 342

2.3 TDM流程 343

3 药物浓度测定 344

3.1 测定什么? 344

3.2 测定方法 346

3.3 药物浓度测定的质量控制 346

4.1 稳态一点法 347

4.2 血药浓度随访测定法 347

4 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347

4.4 多点法 348

5 Bayesian反馈法和群体药代动力学 348

4.3 诺模算图 348

5.1 群体药代动力学简介 349

5.2 Bayesian反馈法 351

5.3 群体药代动力学与Bayesian反馈法两者的关系 351

6 临床药效学 352

7 TDM的局限性及前途 353

第15章 常用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和体内药物分析 355

1 常用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 355

1.1 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必备条件 356

2 可见紫外吸收光谱法与荧光发射光谱法 357

2.1 可见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概念 357

1.2 测定血药浓度的基本知识 357

2.2 荧光发射光谱法的基本概念 359

3 色谱法 361

3.1 气相色谱法 361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 365

3.3 薄层扫描法 369

3.4 超临界流体色谱 370

4 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 372

4.1 质谱法的基本概念 372

4.3 色谱-质谱法的定量分析 374

4.4 色谱-质谱法在血药浓度测定中的应用 374

4.2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374

5.1 类型 375

5.2 基本概念 375

5 免疫测定法 375

5.3 免疫测定法在血药浓度测定中的应用 377

6 微生物测定法 378

6.1 材料和试剂 378

7 生物试样的前处理 379

6.4 微生物测定法在血药浓度测定中的应用 379

7.1 生物试样的特点 379

6.3 定量测定 379

6.2 加样方法 379

7.2 生物试样的简单前处理 380

7.3 生物试样的净化 381

8 体内药物分析 382

8.1 各类药物的测定 382

8.2 游离药物浓度的测定 384

8.3 药物代谢物的测定 385

9 体内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 386

9.1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387

9.2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388

1 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及其危害性 391

1.1 药源性疾病发生过程 391

第16章 药源性疾病 391

1.2 药源性疾病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392

2 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392

3.2 遗传药理学的差异 393

3.1 药物制剂学的差异 393

3.3 肝脏疾病 393

3 量效关系密切型药源性疾病 393

3.7 水和电解质平衡失凋 394

3.6 甲状腺疾病 394

4 量效关系不密切型的药源性疾病 394

3.5 心脏病 394

3.4 肾脏疾病 394

4.2 药物变态反应的机制和类型 395

5.1 机体适应性 397

5 长期用药致病型 397

5.2 反跳现象 397

4.3 遗传药理学的变异引起毒性反应与剂量无关 397

6 药后效应型 398

5.3 其他 398

6.1 药物的致癌性 398

6.2 药物的生殖毒性 399

6.3 乳汁中药物的不良反应 401

7 药源性肝脏疾病 401

7.2 胆汁郁积性肝病 402

7.1 中毒性肝病 402

7.3 病毒性肝炎样肝损伤 402

8 新的药源性疾病 403

7.5 慢性活动性肝病 403

8.1 喹诺酮类药物 403

8.2 生物工程药物 403

7.4 胆红素代谢障碍 403

9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405

10 药源性疾病的监督 405

1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设计中的应用 407

第17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407

1.1 病例报告法 407

1.4 队列研究 408

1.3 长期趋势的分析 408

1.5 病例对照研究 408

1.2 相同病例系列法 408

1.6 随机化临床试验 410

2 同际上常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410

2.1 自发呈报系统 410

2.2 集中监测系统 412

2.3 记录联结 413

2.4 记录应用 414

3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存在的问题 414

4 监测实例 416

4.1 法国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416

4.2 澳大利亚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简况 418

4.3 英国的黄卡系统和“处方事件监测”系统 419

4.4 WHO国际药品监测计划 420

4.5 我国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情况简介 422

第18章 临床药理咨询服务发 425

1 临床会诊和咨询 425

1.2 出现药物异常反应时的会诊 427

1.1 药物治疗中的最适用量问题 427

1.3 对临床上已经公认的标准进行重新评价 428

1.5 监测药物选择和处方习惯 429

1.4 帮助说明临床研究中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429

1.6 确定或排除药物的不良反应 429

1.7 重要器官功能低下时药物的选择和给药方案的咨询 432

1.8 临床会诊举例 434

2 为制药工业发展新药和临床试验提供咨询服务 435

3 对药政管理及新药评价提供咨询 436

5.1 药物情报的来源 437

5 提供药物信息 437

5.2 有关临床实践的药物信息 437

5.3 临床药理学在提供药物信息中的作用 437

4 临床前药理和临床研究相互关系的协调 437

6 其他 438

第19章 药物依赖性与药物滥用 441

1 概述 441

2 毒品形势 443

3 药物滥用的危害性 444

3.1 对个人和家庭的损害 444

4 药物滥用的管制 445

3.2 对社会的危害 445

4.1 国际禁毒公约 446

4.2 国际禁毒机构 455

4.3 国际禁毒活动 457

4.4 我国近年来的各项禁毒措施 457

5.1 阿片类 459

5 药物的依赖性表现特征 459

5.2 可卡因 460

5.4 镇静催眠药 461

5.3 大麻 461

5.5 中枢兴奋剂 461

5.6 致幻剂 462

6 药物滥用的预防和药物依赖性的治疗 462

6.1 药物滥用的预防 462

6.2 药物依赖性的治疗 463

1 母体-胎盘-胎儿组合的单位 466

第20章 妊娠期及哺乳期临床药理 466

2 药物在胎盘的转运与代谢 466

2.1 胎盘的结构及发育 466

2.2 胎盘对药物转运过程 467

3 妊娠期临床用药 468

2.4 药物在胎盘的代谢 468

3.1 母体生理变化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468

2.3 影响药物通过胎盘的因素 468

3.2 妊娠期药理 469

3.3 妊娠期用药与致畸 470

3.4 妊娠期常用药的选择 471

4 胎儿的药物代谢 475

3.5 妊娠期合理用药的条件 475

5 哺乳期临床用药 476

1 概述 483

第21章 老年临床药理 483

2 老年期药代动力学特点 483

2.1 药物吸收 484

2.2 药物分布 485

2.3 药物代谢 486

2.4 药物排泄 487

2.5 药物效应 487

3 老年人药物治疗中的药效问题 489

2.6 年龄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反应 489

3.1 药物相互作用 489

3.2 药物不良反应 490

4 老年人用药 491

5.1 抗生素 492

5 老年人常用药物的注意点 492

5.2 消炎止痛药 492

5.3 地高辛 493

5.4 降压药 493

5.5 利尿药 493

4.1 药物的变态反应 494

5.6 抗心律失常药 494

5.7 抗凝血药 494

5.8 β-受体阻滞剂 494

5.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95

5.10 抗癫痫药 495

5.11 精神药物 495

第22章 临床药物急性中毒的解救 499

1 概述 499

1.1 诊治原则 499

1.2 中毒情况判断 499

1.4 实验室检查 501

1.3 病史和体检 501

1.5 处理原则 502

2 临床常用药物急性中毒的解救 504

2.1 影响心血管系统的药物中毒 504

2.2 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中毒 513

2.3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 516

2.4 治疗胃肠系统疾病的常用药 517

2.5 退热镇痛剂 518

2.6 可以引起肾脏中毒的药物 519

2.7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519

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521

1.1 无效假设与显著性水平 521

第23章 统计学在临床药理学的应用 521

1.2 Ⅰ、 Ⅱ型错误及检验功效 522

1.3 单侧与双侧检验 523

1.4 病例数的估计 523

2 统计方法 525

2.1 均数比较的t检验 525

2.2 多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 526

2.3 两组频数或率的比较 527

2.4 多组频数或率的比较 529

2.5 两组频数比较的确切概率计算法 531

2.6 相对危险度 532

2.7 分层比较 533

2.8 非参数方法 534

2.9 线性相关与直线回归 536

2.10 交叉试验 538

2.11 拉丁方设计 539

2.12 析因试验(2×2设计) 541

2.13 ridit分析 542

2.14 序贯试验 543

3 结束语 545

第24章 电子计算机在临床药理的应用 547

1 电子计算机基本功能 547

2 电子计算机的种类 548

3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方式及有关问题 548

3.2 换能器 549

3.3 电子计算机本身的问题 549

3.1 模拟信号 549

3.4 脱机应用 550

4 临床药理研究分期与电子计算机技术 552

4.1 临床前药理阶段 552

4.2 临床药理研究Ⅰ期 553

4.3 临床药理研究Ⅱ期 554

4.4 Ⅲ期临床试验 555

5 微型计算机的选择 556

1 总论 561

第25章 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561

1.1 抗生素的发现与发展 561

第二篇 各论 561

1.2 细菌耐药性 567

1.3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586

2 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594

2.1 青霉素类 595

2.2 头孢菌素类与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612

2.3 氨基糖苷类 643

2.4 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 651

2.5 万古霉素 658

2.6 喹诺酮类抗菌药 661

1 概述 678

2 外用抗真菌的药物 678

第26章 抗真菌药物 678

3 系统性抗真菌的药物 680

3.1 抗真菌抗生素 680

3.2 合成药物 683

3.3 其他 690

第27章 治疗结核病的药物 691

1 概述 691

2 抗结核病药 692

2.1 第一线抗结核病药 692

2.2 第二线抗结核病药 701

3 抗结核病药物的应用原则 703

3.1 基本原则 703

3.2 肺结核化疗方案 704

3.3 结核化疗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705

1 概述 709

2 抗疟药 709

第28章 治疗寄生虫病的药物 709

3 抗血吸虫病的药物 718

4 抗丝虫病的药物 721

5 抗阿米巴病的药物 722

6 抗蠕虫病的药物 724

第29章 抗病毒药物 728

1 概述 728

2 核苷类抗病毒药 730

3 非核苷类抗病毒药 752

4.1 干扰素在细胞内诱导、产生和作用过程 756

4.2 干扰素的种类 756

4 生物抗病毒药物 756

5 95年后发展的新抗病毒药 758

1 总论 765

1.1 肿瘤内科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765

第30章 抗肿瘤药 765

1.2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768

1.3 细胞增殖动力学与合理用药 770

1.4 当前肿瘤化疗可能取得的疗效 774

1.5 常见不良反应与剂量的调整 776

1.6 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方法 780

1.7 护理 781

2 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药理 783

2.1 烷化剂 783

2.2 抗代谢药 794

2.3 抗肿瘤抗生素 799

2.4 抗肿瘤植物药 804

2.5 抗肿瘤激素类 813

2.6 其他抗肿瘤药 816

第31章 治疗心血管病药物的合理应用 827

1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827

1.1 药物治疗高血压的适应证 827

1.2 药物治疗的方案 828

1.3 如何选用药物 829

1.4 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830

2.1 心律失常的用药决策 831

2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831

2.2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应注意的事项 831

1.5 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831

2.3 各种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832

3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835

3.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835

3.2 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 839

4 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839

4.1 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 840

4.3 初发性心绞痛 841

4.4 自发型及变异型心绞痛 841

4.2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 841

5.1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般治疗 842

5.2 AMI溶栓治疗 842

5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842

5.3 AMI的其他治疗 844

5.4 AMI并发症的治疗 844

1 概述 847

1.1 高血压病的致病因素与发病机制 847

第32章 治疗高血压病药物 847

1.2 治疗高血压病药物的作用方式 848

2 治疗高血压病药 849

2.1 利尿降压药 849

1.3 抗高血压药应具备的特性 849

2.2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850

2.3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断药 853

2.4 中枢性抗高血压药 854

2.5 血管舒张药 856

2.6 钙拮抗剂 859

2.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863

3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865

3.1 基本原则 865

3.2 轻度高血压的治疗 866

3.3 中度与重度高血压的治疗 866

3.5 有合并症的高血压病选药 867

3.6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867

3.4 高血压意外的治疗 867

1 概述 870

1.1 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 870

第33章 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抗心绞痛药 870

1.2 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 872

2 抗心肌缺血药物 872

2.1 硝酸酯类药物 873

2.2 β受体阻滞剂 878

2.3 钙拮抗剂 882

3 其他抗心绞痛药物 886

3.1 腺苷增强剂 886

3.2 其他血管扩张剂 887

4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887

2 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891

1 治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891

2.1 第Ⅰ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891

第34章 治疗心律失常药 891

3.5 抗凝药 897

2.2 第Ⅱ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903

2.3 第Ⅲ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904

2.4 第Ⅳ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906

第35章 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物 910

1 强心药 911

1.1 强心甙类 911

1.2 强心双吡啶类 921

1.3 拟交感胺类药物 923

2 血管扩张药 925

2.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925

2.2 直接血管扩张药 926

2.3 血管扩张药的临床评价及注意事项 927

第36章 抗休克药 930

1 概述 930

2 临床常用的抗休克药 931

2.1 常用于抗休克的扩血管药 931

2.2 常用于抗休克的缩血管药 935

2.3 非强心甙类强心剂 937

2.4 糖皮质激素制剂 938

3 用于休克的研究性药 938

3.1 内啡肽受体调整剂 938

3.2 凝栓质A2(TXA2)拮抗剂 939

3.3 LTD4受体拮抗剂 940

3.4 其他 941

4 常见类型休克的治疗选择 941

4.1 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942

4.2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 942

4.3 神经源性休克的治疗 943

4.4 感染性休克 943

第37章 调血脂药物及其他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945

1 调血脂药物作用的生化基础 945

1.1 脂蛋白及其运转途径 945

2.1 高脂蛋白血症类型 947

1.2 高脂蛋白血症的病理生理 947

2 调血脂药物的治疗原则 947

2.2 调血脂药物应用的原则 948

3 常用调血脂药物 949

3.1 苯氧乙酸衍生物 949

3.2 HMG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953

3.3 胆汁酸结合树脂 956

3.4 烟酸类 957

3.5 其他降血脂药 959

2 抗血小板药 963

2.1 血小板的生理学、生物化学、超微结构及病理生理学 963

1 概述 963

第38章 治疗各种血栓病的药物 963

2.2 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作用原理及分类 967

2.3 各种抗血小板药物 968

3 抗凝血药 977

3.1 凝血系统及凝血机制 979

3.2 各种抗凝血药 979

4 纤维蛋白溶解药和血栓溶解药 981

4.1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蛋白溶解过程 982

4.2 各种纤维蛋白溶解药和血栓溶解药 982

第39章 治疗血液病的药物 986

1 概述 986

2 治疗贫血的药物 986

3 促进白细胞增加的药物 993

4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 995

4.1 烷化剂 996

4.2 抗代谢药 997

4.3 抗肿瘤抗生素 999

4.4 抗肿瘤植物药 1001

4.5 杂类 1003

5 止血药 1003

5.1 维生素K类 1004

5.2 纤溶抑制剂 1005

5.3 其他 1008

第40章 治疗内分泌疾病的药物 1014

1 下丘脑激素及有关药物 1014

2 垂体激素及有关药物 1018

3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1024

4 甲状旁腺素及降钙素 1027

5 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及胰高血糖素 1028

6 肾上腺皮质激素 1034

7 皮质激素抑制剂 1040

第41章 避孕药及抗早孕药物 1045

1 概述 1045

1.1 生殖过程的神经内分泌调控 1045

1.2 阻断或终止生育的途径 1046

2 女用甾体激素避孕药 1048

2.1 甾体激素避孕药的基本化学结构及构效关系 1049

2.2 复方短效口服甾体避孕药 1055

2.3 探亲甾体避孕药及低剂量纯孕激素口服避孕片 1066

2.4 长效甾体口服避孕药 1067

2.5 长效甾体避孕针 1069

2.6 长效缓释避孕系统 1077

2.7 含药阴道避孕环 1082

3 抗早孕药和事后避孕药 1085

3.1 甾体类抗早孕药物 1085

3.2 前列腺素 1092

3.3 事后避孕药 1101

4 男用避孕药 1103

4.1 甾体激素类男性避孕药 1103

4.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类似物 1106

4.3 棉酚 1108

第42章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 1114

1 平喘药 1114

1.1 抗炎性平喘药 1114

1.2 抗过敏平喘药 1116

1.3 呼吸道扩张药 1118

1.4 慢性支气管哮喘的阶梯治疗 1128

2 镇咳药 1128

2.1 中枢性镇咳药 1129

2.2 外周性镇咳药 1131

3 祛痰药 1131

3.1 恶心性祛痰药 1132

3.2 刺激性祛痰药 1132

3.3 粘痰溶解药 1132

4 呼吸兴奋药 1134

第43章 治疗溃疡病药和止吐药 1138

1 治疗溃疡病药 1138

1.1 概述 1138

1.2 抗酸剂 1140

1.3 H2受体拮抗剂 1141

1.4 乙酰胆碱拮抗剂 1145

1.5 胃泌素拮抗剂 1146

1.6 质子泵抑制剂 1147

1.7 胃粘膜保护剂 1150

1.8 杀幽门螺杆菌药 1152

2 止吐药 1155

2.1 概述 1155

2.2 抗胆碱能药 1157

2.3 抗组胺药 1157

2.4 吩噻嗪类药 1157

2.5 促动力药物 1158

2.6 5-羟色胺拮抗剂 1160

1 缓泻药 1166

1.1 容积性泻药 1166

第44章 缓泻药、止泻药、高能营养药 1166

1.2 刺激性泻药 1167

1.3 膨胀性泻药 1168

1.4 滑润性及湿润性泻药 1169

1.5 缓泻药的临床应用 1170

2 止泻药 1170

2.1 改变胃肠道运动功能的药物 1170

2.2 吸附剂 1172

2.3 促动力剂 1173

3 高能营养药 1174

3.1 临床常用的高能营养药物 1176

3.2 高营养治疗时维生素及电解质、微量元素注射液添加剂 1179

第45章 治疗肝胆疾病药物 1181

1 概述 1181

2 治疗肝胆疾病药物 1182

3 肝胆疾病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1187

3.1 根据病因诊断选用和评价药物 1188

3.2 自然史及自限性病程对评价药物疗效的影响 1188

3.3 确定适应证评价药物疗效 1188

3.4 治疗肝性脑病药物的再评价 1189

3.5 胆结石的形成机制和应用利胆剂治疗胆石效果的有限性 1190

第46章 利尿药 1192

1 利尿药作用部位和分类 1192

2 常用的利尿药 1193

2.1 噻嗪类及有关的利尿药 1193

2.2 髓袢利尿药 1198

2.3 留钾利尿药 1202

2.4 渗透性利尿药 1204

2.5 碳酸酐酶抑制剂 1205

2.6 排尿酸利尿药 1206

3 利尿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207

3.1 利尿药应用的适应证 1207

3.2 利尿药的抗药性 1207

3.3 利尿药的合理选用 1208

第47章 镇静、催眠药物 1211

1 概述 1211

2 各类镇静、催眼药物 1213

2.1 苯二氮?类 1213

2.2 巴比妥类 1218

2.3 非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 1221

第48章 抗癫痫药 1223

1 概述 1223

2.1 乙内酰脲类 1227

2 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 1227

2.2 巴比妥类 1230

2.3 亚芪胺类 1233

2.4 支链脂肪酸类 1235

2.5 琥珀酰亚胺类 1238

2.6 苯二氮?类 1238

2.7 新抗癫痫药 1245

2.8 其他抗癫痫药物 1249

第49章 麻醉药 1254

1 全麻药 1254

1.1 吸入全麻药 1254

1.2 静脉全麻药 1259

2 局麻药 1266

2.1 概述 1266

2.2 临床常用的局麻药 1269

1 帕金森病 1273

1.1 概述 1273

1.2 临床常用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1273

第50章 治疗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药物 1273

2 治疗亨廷顿病与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药物 1284

2.1 治疗亨廷顿病(遗传性舞蹈病)的药物 1284

2.2 治疗小舞蹈症和妊娠舞蹈症的药物 1284

2.3 治疗投掷状态和肌张力障碍的药物 1285

2.4 治疗慢性多发性抽搐和迟发性多动症的药物 1285

2.5 治疗生理性姿势性震颤的药物 1285

3 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 1285

4 肌肉松弛剂 1286

1.1 概述 1290

1.2 抗精神病药 1290

1 抗精神病药物 1290

第51章 治疗精神障碍药物 1290

2 抗抑郁药物 1295

2.1 概述 1295

2.2 抗抑郁药 1296

3 抗躁狂药物 1300

4 抗焦虑药物 1302

4.1 概述 1302

4.2 抗焦虑药 1302

第52章 抗炎免疫药物 1307

1 概述 1307

1.1 抗炎免疫药建立的基础 1307

1.2 抗炎免疫药的分类与现状 1307

2.1 非甾体抗炎免疫药 1310

2 临床常用的抗炎免疫药 1310

1.3 抗炎免疫药临床应用中的时间药理学 1310

2.2 甾体抗炎免疫药 1319

2.3 疾病调修药 1325

第53章 治疗皮肤病的药物 1344

1 概述 1344

1.1 皮肤的生理和外用药物 1344

2 经皮吸收 1344

2.1 经皮吸收的基本概念 1344

2.2 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1345

2.3 经皮吸收的临床意义 1346

3 外用药的剂型与分类 1346

3.1 外用药的剂型 1346

3.2 外用药的分类 1347

4 局部外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1349

5 几种常用的内服药 1351

5.1 抗组胺药 1351

5.2 维甲酸类药 1356

5.3 光化学治疗药 1357

5.4 皮肤病旧药的新用 1358

第54章 放射性药物 1360

1 概述 1360

2 用于临床诊断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1361

2.1 甲状腺诊断治疗药 1361

2.2 神经系统诊断药 1364

2.3 心血管系统诊断药 1367

2.4 消化系统诊断药 1371

2.5 泌尿系统诊断药 1372

2.6 肾上腺诊断药 1374

2.7 呼吸系统诊断药 1375

2.8 骨诊断药 1376

2.9 血液淋巴系统诊断治疗药 1377

2.10 其他肿瘤诊断治疗药 1378

3 药物-放射性药物相互作用 1380

第55章 解毒药 1382

1 金属中毒的解毒药 1382

2 有机磷酸酯中毒解毒药-胆碱酯酶重活比剂 1387

3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解毒药 1389

4 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1390

4.1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 1390

4.2 供硫剂 1392

4.3 其他解氰药 1392

5 有机氟中毒解毒药 1393

6 肼类中毒解毒药 1394

第56章 中药的临床药理 1397

1 中药学的发展与中药分类 1397

2 中药临床药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和注意点 1397

3 影响中药临床效果的因素 1398

4 常用中药 1399

附录1 药代动力学名词及译名 1424

附录2 新药临床研究申请表 1430

附录3 新药生产申请表 1432

附录4 新药(西药)申报资料项目 1434

附录5 新药(中药)申报资料项目 1436

药名索引(中文) 1437

药名索引(英文) 1459

主题词索引(中文) 1478

主题词索引(英文) 14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