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实用临床麻醉学
实用临床麻醉学

实用临床麻醉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盛卓人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3812277X
  • 页数:701 页
图书介绍:
《实用临床麻醉学》目录

第1章 麻醉学发展史 1

一、全麻药及全麻方法的发展 1

目录 1

第一篇 绪论 1

二、局部麻醉的发展 2

(一)麻醉方法分类 3

四、麻醉的分类 3

三、复合麻醉的发展 3

(二)亚麻醉学科分类 4

(三)麻醉后随访 5

(二)麻醉操作常规 5

第2章 现代麻醉学的范畴及麻醉工作要求 5

一、临床麻醉 5

(一)麻醉前准备 5

三、重症监测治疗 7

二、急救和复苏 7

(四)麻醉记录 7

四、疼痛治疗 8

一、有关呼吸的生理、解剖知识 9

第3章 麻醉与呼吸 9

第二篇 麻醉基础知识 9

(一)呼吸动力机制 10

二、通气过程及肺容积组成 10

(二)肺容积及肺通气功能参数的意义 13

(三)死腔量和肺泡通气 15

(四)肺内气体分布与闭合气量 17

(五)肺表面活性物质 18

(一)氧的运送 19

三、氧和二氧化碳的运送 19

(二)二氧化碳的运送 20

(二)肺的换气 21

(一)肺血流量的分布 21

四、肺的换气及换气障碍 21

(三)呼吸的体液化学性调节 24

(二)呼吸的神经反射性调节 24

五、呼吸的调节 24

(一)呼吸的中枢神经性调节 24

一、PaO2、PaCO2和pH值对通气的影响 26

第4章 麻醉中氧、二氧化碳异常对机体的影响 26

二、麻醉中缺氧对机体的其他影响 28

三、氧中毒 29

四、麻醉中高CO2血症对机体的其他影响 30

五、低CO2血症及CO2排出综合征 31

(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34

一、心脏生理 34

第5章 麻醉与循环 34

(二)心脏的神经支配 37

(四)心排血量及影响因素 38

(三)心动周期 38

(五)心排血量计算公式及正常参数 42

(一)正常冠状血流 43

二、冠状循环生理 43

三、体循环生理 45

(二)心肌供氧和需氧的平衡 45

(二)体循环的调节 46

(一)体循环各部压力、血流量及阻力 46

(二)微循环的容量和流速 47

(一)微循环的基本结构 47

四、微循环生理 47

(四)微循环的调节 48

(三)微循环内的压差及交换 48

(三)调节肺血流和阻力的因素 49

(二)支气管循环与肺静脉血掺杂 49

五、肺循环生理 49

(一)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差异 49

一、肝脏的解剖 51

第6章 麻醉与肝脏 51

(二)代谢功能 52

(一)肝血流 52

二、肝脏的生理 52

(四)体温调节 53

(三)胆汁分泌 53

(一)血检查方法 54

三、肝功能检查 54

(五)血液学功能 54

(六)解毒功能与药物代谢 54

(三)X线和其他影象学检查 55

(二)免疫学方法 55

(二)其他因素对肝脏的影响 56

(一)麻醉药对肝功能的影响 56

四、麻醉对肝脏的影响 56

(二)腹水 57

(一)肝脏病人的危险因素 57

五、麻醉前肝脏病病人的评价 57

(六)肝昏迷 58

(五)肺功能改变 58

(三)肾功能改变 58

(四)心血管功能改变 58

(二)麻醉药及麻醉方法的选择 59

(一)麻醉前准备 59

(七)代谢紊乱 59

(八)凝血功能异常 59

六、肝功能异常病人的麻醉 59

(三)麻醉管理上的注意事项 60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62

一、肾脏的解剖特征 62

第7章 麻醉与肾脏 62

(二)肾脏的血液循环 63

(一)肾脏的泌尿功能 65

二、肾脏的生理特征 65

(一)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 66

三、肾功能试验 66

(二)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66

(五)肾图 67

(四)血浆非蛋白氮、尿素氮、肌酐的测定 67

(二)肾血流量测定 67

(三)肾小管功能测定 67

(一)麻醉药对肾功能的影响 68

四、麻醉对肾功能的影响 68

(二)麻醉期间各种因素对肾功能的影响 69

(一)麻醉前病人肾功能的评价 70

五、肾功能异常病人的麻醉 70

(二)急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麻醉 71

(三)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麻醉 72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75

一、药物效应动力学 75

第8章 麻醉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75

(二)麻醉用药的变态反应 76

(三)药物的量效关系 78

(一)药物的转运 80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 80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81

(三)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83

(四)根据药代动力学设计给药方案 84

三、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85

(一)克分子容量 86

一、吸入麻醉药的理化性质 86

第9章 吸入麻醉药 86

(二)汽化与气体分压 87

(一)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 88

二、吸入麻醉药强度 88

(三)分配系数 88

(二)肺泡气最低苏醒浓度 89

(二)麻醉气体输送的影响 90

(一)麻醉环路的影响 90

三、吸入麻醉药的摄入、分布和排出 90

(三)影响吸入麻醉药摄入的因素 92

(四)体内代谢及排出 93

(一)乙醚 94

四、常用吸入麻醉药 94

(二)氟烷 95

(三)甲氧氟烷 98

(四)安氟醚 99

(五)异氟醚 100

(六)氧化亚氮 101

(一)地氟醚 102

五、最新吸入麻醉药 102

(二)七氟醚 103

(一)硫喷妥钠 106

一、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 106

第10章 静脉麻醉药 106

(二)戊炔巴比妥钠 110

(一)氯胺酮 111

二、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 111

(二)羟丁酸钠 112

(三)依托咪酯 113

(四)异丙酚 114

(二)安定 115

(一)苯二氮?类受体 115

三、苯二氮?类药及其拮抗药 115

(三)咪唑安定 117

(一)吩噻嗪类药——氯丙嗪 119

四、吩噻嗪类及丁酰苯类 119

(四)苯二氮?类拮抗药——氟马西尼 119

(二)丁酰苯类——氟哌利多 120

(一)麻醉性镇痛药的化学结构及分类 122

一、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 122

第11章 麻醉性镇痛药 122

(三)阿片受体 123

(二)内源性阿片物质 123

(一)药效学 126

二、纯阿片受体激动药 126

(二)药代动力学 128

(一)纳络酮 130

三、纯阿片受体拮抗药 130

(三)纯阿片受体激动药在手术中的应用 130

(一)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 131

四、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131

(二)纳屈酮 131

(三)纳美芬 131

(二)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32

(一)神经-肌接头 134

一、神经-肌传导的解剖与生理 134

第12章 肌肉松弛药 134

(二)神经-肌传导的递质 135

三、肌肉松弛药的临床选择 136

(三)Ⅱ相阻滞 136

二、神经-肌阻滞的分类 136

(一)非去极化阻滞 136

(二)去极化阻滞 136

(二)心血管效应 139

(一)肌松药类型(去极化及非去极化) 139

(三)显效时间 140

(五)消除与排泄 141

(四)作用时间 141

(一)琥珀胆碱 142

四、常用肌肉松弛药 142

(六)神经-肌传导的恢复 142

(二)筒箭毒碱 143

(七)美维库铵 144

(六)阿曲库铵 144

(三)二甲箭毒 144

(四)加拉碘铵 144

(五)阿库氯铵 144

(十一)哌库溴铵 145

(十)维库溴铵 145

(八)杜什库铵 145

(九)泮库溴铵 145

五、影响肌肉松弛药效应的因素 146

(十二)罗库溴铵 146

六、肌肉松弛药的临床应用 147

(一)神经-肌阻滞的拮抗药 149

七、神经-肌阻滞的逆转 149

(二)影响神经-肌阻滞逆转的因素 150

八、神经-肌阻滞的监测 152

(三)拮抗药的应用注意 152

(二)电刺激的类型和方式 153

(一)神经-肌阻滞的监测方法 153

(二)理化性质与临床药理特性 156

(一)化学结构及构效关系 156

第13章 局部麻醉药 156

一、局麻药的药理 156

(三)临床麻醉效果的影响因素 159

(四)局麻药的药代动力学 160

二、常用局麻药 161

(一)全身性毒性反应 162

三、局部麻醉药的毒性及副作用 162

(三)类过敏反应的临床体征及防治 163

(二)中毒反应的临床体征及防治 163

(四)局部组织的毒性反应 164

(二)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及生物转化 165

(一)突触的构成 165

第14章 传出神经系统传导 165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 165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化学传导 165

(三)受体的分类 166

(四)受体的分布及效应 168

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169

(二)受体与酶的耦联 169

三、受体——效应耦联机制 169

(一)受体与离子通道的偶联 169

一、维持正常血流动力学的生理 171

第15章 正性变力药和血管加压药 171

(一)儿茶酚胺与肾上腺素受体 172

二、肾上腺素受体 172

(二)儿茶酚胺与肾上腺素受体作用过程 173

(五)肾上腺素受体的剂量依赖性效应 174

(四)α1-受体对容量血管的效应 174

(三)影响肾上腺素受体数的因素 174

(一)儿茶酚胺类 175

三、拟肾上腺素胺药理 175

(二)非儿茶酚胺类 180

(二)胰高血糖素 181

(一)钙剂 181

四、非肾上腺素类药理 181

(三)强心甙类 182

(四)磷酸二酯酶Ⅲ抑制药 183

五、临床上的联合用药 185

(五)甲状腺激素的应用 185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再吸收 186

(一)肾小球滤过 186

第16章 利尿药 186

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186

(一)氢氯噻嗪 187

二、噻嗪类利尿药 187

(一)呋塞米 188

三、袢利尿药 188

(二)布美他尼 189

(二)山梨醇 190

(一)甘露醇 190

(三)依他尼酸 190

四、渗透性利尿药 190

(一)螺内酯 191

六、醛固酮拮抗药 191

五、保钾利尿药 191

(一)氨苯喋啶 191

(二)阿米洛利 191

七、碳酸酐酶抑制药 192

(四)乌拉地尔 193

(三)哌唑嗪 193

第17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及扩血管药 193

一、α1-受体阻滞药 193

(一)酚妥拉明 193

(二)酚苄明 193

(一)普萘洛尔 194

二、β-受体阻滞药 194

(二)樟璜咪芬 196

(一)六甲溴铵 196

(二)艾司洛尔 196

三、α1-及β-受体阻滞药——拉贝洛尔 196

四、神经节阻滞药 196

(一)硝酸甘油 198

五、直接扩张血管的药物 198

(一)三磷酸腺苷 199

六、嘌呤衍化物 199

(二)硝普钠 199

八、α2-受体激动药——可乐定 200

七、前列腺素 200

(二)腺苷 200

一、钙通道阻滞药的分类 201

第18章 钙通道阻滞药 201

(一)药物效应动力学 203

三、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 203

二、钙通道阻滞药的作用机制 203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 204

(三)麻醉用药的相互药理作用 205

(一)维拉帕米 206

四、围手术期常用钙通道阻滞药 206

(三)地尔硫? 207

(二)硝苯啶 207

(四)新型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 208

(一)毒扁豆碱 209

一、拟胆碱药 209

第19章 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 209

(三)新斯的明 210

(二)催醒宁 210

(一)阿托品 211

二、抗胆碱药 211

(四)吡啶斯的明 211

(五)依酚氯铵 211

(三)山莨菪碱 213

(二)东莨菪碱 213

(一)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215

一、药物的相互作用的机制 215

第20章 麻醉期间药物的相互作用 215

(二)药效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216

(三)抗心律失常药与麻醉 217

(二)β-受体阻滞药与麻醉 217

二、临床麻醉中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 217

(一)抗高血压药与麻醉 217

(五)单胺氧化酶抑制药与麻醉 218

(四)强心甙与麻醉 218

(十一)吸入麻醉药 219

(十)抗生素与麻醉 219

(六)肾上腺素与麻醉 219

(七)钙通道阻滞药 219

(八)组胺H2-受体拮抗药 219

(九)化疗药与麻醉 219

(十二)静脉麻醉药 220

(二)麻醉开始前准备 221

(一)麻醉前病情评估 221

第三篇 麻醉基本操作 221

第21章 麻醉前准备及麻醉前用药 221

一、麻醉前准备 221

(二)常用麻醉前用药 222

(一)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222

二、麻醉前用药 222

(三)麻醉前用药的应用方法 223

三、基础麻醉 224

(二)动脉压力监测 225

(一)脉搏监测 225

第22章 麻醉期间监测 225

一、心血管系统的监测 225

(三)中心静脉压 227

(四)肺动脉楔压 228

(五)左房压 229

(六)心功能监测 230

(七)心电图监测 232

(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236

(一)气体交换的监测 236

二、呼吸系统监测 236

(五)呼出气的常用分析方法 237

(四)吸入气氧浓度监测 237

(三)经皮氧分压测定 237

(七)应用呼吸机时常监测的呼吸参数 238

(六)呼出终末CO2(ETCO2)监测 238

(三)体温 239

(二)电解质及渗透浓度监测 239

三、其他常用的监测 239

(一)尿量 239

一、全身麻醉的分类及四要素 241

第23章 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 241

(二)MAC测定法 242

(一)Guedel乙醚吸入麻醉分期 242

二、全身麻醉深度的判定 242

(五)脑电图测定法 243

(四)食管下段肌肉收缩测定法 243

(三)PRST测定法 243

(八)体感诱发电位 244

(七)脑干听力诱发电位 244

(六)麻醉和脑(电)活动监测仪 244

三、全麻诱导、维持及苏醒 245

(九)窦性心律不齐测定全麻深度 245

(一)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247

四、复合麻醉 247

(五)复合麻醉的注意事项 248

(四)全身-局部复合麻醉 248

(二)吸入复合麻醉 248

(三)静-吸复合麻醉 248

一、吸入麻醉通气系统的分类 250

第24章 吸入麻醉 250

(一)开放滴给法 251

二、吸入麻醉的方法 251

(三)“T”型管法 252

(二)吹入法 252

(四)麦氏(Mapleson)通气系统 253

(六)密闭法通气系统 254

(五)单向活瓣吸入法 254

(一)空气麻醉机 255

三、常用麻醉机 255

(二)直流式麻醉机 256

(三)循环密闭式麻醉机 256

(四)麻醉机附属装置 257

(一)Brody体重kg3/4法则 258

四、低流量密闭麻醉的基本原理 258

(二)时间平方根摄取法则 259

(三)N2O及乙醚对时间平方根摄取法则的变异 260

(二)麻醉前的准备 261

(一)蒸发器的选择 261

五、低流量密闭麻醉的应用方法 261

(五)借用乙醚蒸发瓶的应用方法 262

(四)挥发性麻醉药注入法应用方法 262

(三)N2O低流量密闭麻醉的应用 262

(一)呕吐与反流 263

六、吸入麻醉中的异常情况 263

(四)喉痉挛 264

(三)分泌物过多 264

(二)舌后坠 264

(五)咳嗽与呛咳动作 265

(八)体温增高和降低 266

(七)呃逆 266

(六)惊厥 266

(十)燃烧和爆炸 267

(九)恶性高热 267

七、吸入麻醉后并发症 268

(一)硫喷妥钠静脉麻醉 269

一、静脉麻醉方法 269

第25章 静脉麻醉 269

(三)氯胺酮静脉麻醉 270

(二)羟丁酸钠静脉麻醉 270

(四)异丙酚静脉麻醉 271

(五)阿片类静脉麻醉 272

(四)神经安定镇痛麻醉及强化麻醉 274

(三)静脉麻醉过程中的管理 274

二、静脉复合麻醉 274

(一)静脉复合麻醉药的选择及配方 274

(二)静脉复合麻醉深度的掌握 274

(五)静脉普鲁卡因在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276

一、气管、支气管插管有关解剖 278

第26章 气管及支气管插管术 278

(一)气管导管 280

二、气管插管用具 280

(二)套囊或塞布 282

(三)麻醉喉镜 283

(四)其他插管用具 284

(二)气管插管的麻醉 285

(一)插管前估计和准备 285

三、插管前准备和麻醉 285

(二)经口插管术 287

(一)优点及适应证 287

四、气管插管术 287

(三)经鼻插管术 288

(四)清醒气管插管术 289

(五)异常气管插管方法及纤维支气管(喉)镜的应用 290

(二)单侧支气管插管术 292

(一)适应证及优点 292

五、支气管插管术 292

(三)双侧支气管插管术 293

(四)支气管阻塞引流导管插管术 294

(一)气管插管操作时的并发症及意外的防治 295

七、气管、支气管插管术的并发症及意外的防治 295

(五)支气管插管注意事项 295

六、气管、支气管拔管术 295

(二)气管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 297

(四)气管拔管后延迟并发症 298

(三)气管拔管时的并发症及意外 298

(二)适应证及优缺点 300

(一)喉罩的结构 300

附:喉罩的应用 300

(四)注意事项 301

(三)喉罩应用方法 301

一、表面麻醉 302

第27章 局部麻醉 302

(一)臂神经丛阻滞麻醉 303

四、神经丛阻滞麻醉 303

二、局部浸润麻醉 303

三、区域阻滞麻醉 303

(二)颈神经丛阻滞麻醉 306

(一)肋间神经阻滞麻醉 307

五、周围神经阻滞麻醉 307

(三)坐骨神经丛阻滞麻醉 307

(三)上肢周围神经阻滞麻醉 308

(二)椎旁神经阻滞麻醉 308

(五)三叉神经半月节阻滞麻醉 309

(四)下肢周围神经阻滞麻醉 309

(六)气道的阻滞麻醉 311

(八)内脏神经阻滞 312

(七)星状神经节阻滞 312

六、局部静脉麻醉 313

(一)椎管解剖 314

一、椎管解剖和生理 314

第28章 椎管内麻醉 314

(二)椎管内麻醉生理 318

(一)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用局麻药 319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319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方法 320

三、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325

(一)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方法 326

(二)骶管麻醉 332

(一)经络的作用 334

一、针刺止痛 334

第29章 针刺止痛和针刺麻醉 334

(二)疼痛的中医分类 337

(四)针法 338

(三)疼痛病人的检查——经络诊 338

(二)针刺麻醉的实施 340

(一)针刺麻醉的特点 340

(五)处方 340

二、针刺麻醉 340

(三)针刺镇痛的机制 341

、低温对生理的影响 343

第30章 低温麻醉 343

二、适应证 345

(三)降温与复温的方法 346

(二)监测 346

三、低温麻醉的实施方法 346

(一)麻醉处理 346

四、麻醉注意事项 349

(一)组织血流灌注 350

一、控制性低血压的生理影响 350

第31章 控制性低血压 350

(二)控制性低血压对重要器官的影响 351

三、药物诱导低血压 352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352

(三)控制性低血压的限度 352

(一)直接扩张血管药 353

(三)嘌呤衍化物 354

(二)神经节阻滞药——樟磺咪芬 354

(七)挥发性麻醉药 355

(六)前列腺素E1 355

(四)肾上腺受体阻滞药 355

(五)钙通道阻滞药 355

(三)低压期间的管理 356

(二)降压方法的选择 356

四、控制性低血压的管理及注意事项 356

(一)监测 356

五、控制性低血压的并发症 357

(一)体内水的分布 358

一、体液分布的生理概念 358

第四篇 麻醉期间的管理 358

第32章 麻醉期间液体疗法 358

(三)渗透浓度与渗透压 359

(二)电解质的分布 359

(一)容量失调 360

二、体液平衡失调 360

(四)机体渗透压对体液分布的影响 360

(三)成分失调 361

(二)浓度失调 361

三、正常水及电解质交换 363

(一)晶体液 364

四、常用的输液制剂 364

(二)胶体液 365

五、静脉输液对血浆容量的效应 367

(一)慎用葡萄糖液 368

六、术中输液疗法 368

(二)术中输液量的掌握 369

附:全胃肠外营养 370

一、酸碱定义 372

第33章 酸碱平衡 372

三、酸碱的符号的单位 373

二、酸与碱的关系 373

(二)生理调节的方式 375

(一)体液中酸的来源和出路 375

四、酸碱的生理调节 375

(四)肺的调节功能 378

(三)肾的调节功能 378

(一)酸碱参数 379

五、酸碱参数及命名学 379

(二)诊断命名学 381

七、酸碱失常的诊疗原则 382

六、麻醉与酸碱平衡 382

八、病例举例 383

(一)溶血性输血反应 388

一、同种异体输血的潜在危险 388

第34章 麻醉期间输血疗法 388

(五)细菌污染血反应 389

(四)免疫抑制反应 389

(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389

(三)疾病传染 389

三、输血方法及途径 390

二、库血储藏后的变化 390

(一)凝血功能障碍 392

四、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392

(二)大量输血的生化及代谢变化 393

(三)物理因素的影响 394

(二)自体输血的方法 395

(一)血液稀释对机体的代偿作用及耐受性 395

五、控制性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 395

六、成分输血 396

(二)无基质血红蛋白液 398

(一)氟碳化合物制剂 398

七、血液代用液 398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399

一、休克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399

第35章 休克 399

(四)阻塞性休克 400

(三)分布失常性休克 400

(二)心源性休克 400

二、病理生理 401

三、休克病人的估计及监测 403

(二)提高组织供氧量 404

(一)紧急复苏及病因治疗 404

四、休克的治疗 404

(三)补充血容量 405

(四)药物疗法 407

(五)免疫疗法 408

(二)休克病人麻醉的原则 409

(一)休克对麻醉的影响 409

五、休克病人的麻醉 409

一、低心排血量病理生理 411

第36章 围手术期急性心力衰竭 411

二、低心排血量的治疗机制 412

三、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治疗步骤 413

(一)原因 417

一、围手术期间高血压 417

第37章 围手术期间循环紊乱及处理 417

(二)手术操作的因素 418

(一)麻醉药或麻醉因素 418

(二)麻醉中高血压的防治 418

二、围手术期间低血压 418

(三)神经反射性低血压 419

(四)肾上腺皮质机能衰竭 420

(一)麻醉下常见的心律失常的因素 421

三、围手术期间心律失常 421

(二)抗心律失常药分类及药理 422

(四)直流电同步心律转复及除颤 426

(三)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426

(一)气道梗阻 428

一、麻醉中常见的呼吸异常 428

第38章 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 428

(二)呼吸停止 429

(三)通气不足和交换障碍 430

(二)氧疗法 431

(一)维持气道通畅 431

二、维持正常呼吸功能的方法 431

(三)手法通气管理 433

(五)人工肺 434

(四)机械通气管理 434

(三)呼吸机参数的设置与调节 435

(二)应用呼吸机的适应证 435

第39章 机械通气 435

一、呼吸机 435

(一)呼吸机的类型 435

(四)机械通气时辅助应用肌松药镇静药的方法 436

(四)呼吸终末正压通气和持续气道内正压 437

(三)(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437

二、机械通气方式 437

(一)控制呼吸 437

(二)扶助-控制通气 437

(九)指令分钟通气量 439

(八)比例扶助通气 439

(五)双肺分别通气 439

(六)反比通气 439

(七)压力支持通气 439

(一)通气功能监测 440

三、机械通气时的监测 440

(十)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440

(十一)高频通气 440

五、呼吸机脱机 441

(四)肺内感染 441

(二)氧合及循环功能监测 441

四、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 441

(一)生理并发症 441

(二)呼吸机失灵 441

(三)气胸、纵膈气肿、皮下气肿及支气管胸膜瘘 441

(三)脱机失败 442

(二)脱机方法 442

(一)脱机指证 442

(一)血流动力型肺水肿 443

一、急性肺水肿的病理生理 443

第40章 围手术期间急性肺水肿 443

(二)原发疾病因素 444

(一)麻醉因素 444

(二)血管通透性肺水肿 444

二、围手术期间诱发肺水肿的因素 444

(四)手术因素 445

(三)输液因素争议 445

(一)纠正低氧血症——正压给氧 446

四、治疗 446

三、诊断 446

(四)增强心缩力——正性变力药 447

(三)降低前、后负荷——扩血管药的应用 447

(二)快速利尿——速尿的应用 447

(五)其他治疗 448

(一)急性通气性呼吸衰竭 449

二、急性呼吸衰竭的分类和病因 449

第41章 急性呼吸衰竭 449

一、急性呼吸衰竭的定义 449

(二)弥散障碍 450

(一)通气量减少 450

(二)急性换气性呼吸衰竭 450

(三)急性混合型呼吸衰竭 450

三、急性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450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 451

(一)病史 451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451

(四)肺内分流 451

四、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 451

(四)术后肺炎 452

(三)吸入性肺炎 452

(三)血气分析 452

五、围麻醉手术期几种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 452

(一)术后通气不良 452

(二)肺不张 452

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453

(一)呼吸管理 454

七、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 454

(五)监测与护理 456

(四)全身管理 456

(二)维持循环稳定 456

(三)治疗原发病 456

(一)手术室中发生心跳停止的因素 457

一、心跳停止的因素及诊断 457

第42章 心肺复苏术 457

(一)维持气道通畅 458

二、初期复苏 458

(二)手术室外常见因素 458

(三)胸外心脏按压术 459

(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459

(四)胸内心脏按压术 461

(五)有效复苏的指征 462

(二)简易呼吸器的应用 463

(一)通气管或气管插管的应用 463

三、后续复苏 463

(四)药物治疗 464

(三)开放静脉及安装监测仪器 464

(五)心室纤颤和电除颤 466

(六)紧急心脏起搏术 467

四、心肺复苏后一般处理 468

二、全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470

一、脑复苏的“时限” 470

第43章 脑复苏 470

(二)全脑缺血后次发性损伤(再灌注损伤) 471

(一)全脑缺血的原发性变化 471

三、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判断 474

(三)脑复苏特效措施的探索 475

(二)保持和控制颅内情况的基本措施 475

四、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475

(一)CPR照顾到脑复苏 475

(一)开胸的病理生理改变 478

一、开胸和侧卧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478

第五篇 麻醉各论 478

第44章 胸科手术的麻醉 478

(二)麻醉后侧卧位对呼吸生理的影响 479

(三)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防治 480

(二)单肺通气和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480

二、单肺通气对呼吸的影响 480

(一)支气管导管的选择 480

(二)肺功能测定及动脉血气评估 481

(一)临床体征评估 481

三、麻醉前肺功能评估及准备 481

(三)耐受全肺切除的标准 482

四、胸科手术的麻醉特点 483

(四)术前改进肺功能的措施 483

(一)麻醉前评估及准备 484

五、食管手术的麻醉 484

六、纵隔肿块的麻醉 485

(二)麻醉处理 485

(二)麻醉处理要点 486

(一)麻醉前病情评估及准备 486

七、肺叶切除术的麻醉 486

(一)气道梗阻的病因 487

八、气管重建术的麻醉 487

(三)麻醉前准备 488

(二)麻醉前评估 488

(四)麻醉处理要点 489

(五)术后处理要点 491

(一)医用激光在气道手术中的应用 492

九、气道肿瘤激光手术的麻醉 492

(三)麻醉处理要点 493

(二)激光的“危险”及预防 493

一、术前对心脏功能的估计 495

第45章 心脏手术的麻醉 495

(一)先天性心血管病 496

三、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 496

二、术前药物治疗及其对麻醉的影响 496

(二)后天性心脏病 498

(三)再次心脏手术 501

(三)监测 502

(二)心血管用药的准备 502

四、麻醉前准备 502

(一)麻醉前用药 502

五、麻醉原则和常用麻醉方法 503

(二)心肌保护 505

(一)体外循环时的麻醉管理 505

六、体外循环下心内手术的管理 505

(三)停止体外循环前后的处理 506

一、人工心肺机的组成及灭菌 507

第46章 体外循环 507

(二)人工心肺机部件的清洗与灭菌 508

(一)人工心肺机的组成 508

二、人工心肺机安装步骤 509

(四)记录 510

(三)灌注方法的选择 510

三、灌注方法设计及准备 510

(一)物品的选择 510

(二)预充方案设计及用药计划 510

四、人工心肺机运转的管理及监测 511

五、人工心肺机的意外及处理 513

七、紧急体外循环的应用 514

(三)凝血机制的紊乱 514

六、主要并发症 514

(一)脑缺氧 514

(二)颅内出血、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血肿 514

一、大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 516

第47章 大血管手术的麻醉 516

二、麻醉前准备 517

四、主动脉手术的麻醉 518

三、术中监测 518

五、布-加氏综合征手术的麻醉 522

六、颈动脉手术的麻醉 523

(一)脑血流 525

一、麻醉与颅脑生理 525

第48章 颅脑手术的麻醉 525

(三)脑脊液循环 526

(二)脑代谢 526

(一)颅内高压的因素及分类 527

二、颅内高压的因素及处理 527

(四)正常颅内压的调节 527

(五)血脑屏障 527

(二)降低颅内高压的方法 528

(三)颅内压的测定 530

(二)血气及呼气末CO2测定 530

三、开颅手术时的监测 530

(一)多普勒颅超声扫描 530

(一)病情估计和准备 531

四、麻醉前准备 531

(三)麻醉选择 532

(二)麻醉前用药 532

(二)脑血管疾病的麻醉 533

(一)颅脑外伤病人的麻醉 533

五、麻醉处理 533

(三)颅内肿瘤切除术的麻醉 534

六、并发症的防治 535

(二)眼科手术对麻醉的要求 536

(一)眼的解剖 536

第49章 眼、耳鼻喉科手术的麻醉 536

一、眼科手术的麻醉 536

(三)几种常见眼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538

(四)与麻醉有关的眼部损伤 539

(二)耳鼻喉科手术和麻醉的特点 540

(一)耳鼻喉的解剖 540

二、耳鼻喉科手术的麻醉 540

(三)常见的耳鼻喉手术的麻醉处理 541

(二)气管插管困难病人的插管处理 546

(一)病人的解剖生理改变对麻醉的影响 546

第50章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 546

一、口腔颌面外科病人的解剖生理改变与麻醉的特点 546

(三)麻醉中维持气道通畅 547

(一)先天性唇、腭裂手术的麻醉 548

二、口腔颌面外科常见手术的麻醉 548

(二)颞颌关节强直病人的麻醉 549

(三)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联合根治术的麻醉 550

(四)口腔颌面外伤与急症手术病人的麻醉 551

三、术后防止气道阻塞 552

一、腹部疾病的病理生理 554

第51章 腹部外科手术的麻醉 554

二、麻醉前准备 555

三、一般腹部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556

(一)手术过程对机体的生理影响 557

四、腹腔镜检查和外科手术的麻醉 557

五、原位肝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 558

(二)麻醉管理 558

(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麻醉 561

(一)经腹前列腺手术的麻醉 561

第52章 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 561

一、膀胱镜检查和输尿管逆行造影的麻醉 561

二、前列腺手术的麻醉 561

(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562

三、肾移植手术的麻醉 563

四、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麻醉 564

(二)麻醉选择 565

(一)体位要求 565

第53章 脊柱、四肢手术的麻醉 565

一、麻醉和手术的要求 565

(四)控制出血 566

(三)警惕脂肪栓塞及肺栓塞 566

(二)脊柱侧弯畸形手术的麻醉 567

(一)颈椎手术的麻醉 567

二、术前病情估计 567

三、脊柱手术的麻醉 567

四、四肢及关节手术的麻醉 568

(三)椎体切除术的麻醉 568

五、显微外科手术的麻醉 569

(一)肾上腺的解剖与生理 570

一、肾上腺疾病手术的麻醉 570

第54章 内分泌疾病手术的麻醉 570

(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的麻醉 571

(二)皮质醇增多症手术的麻醉 571

(四)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 572

(三)麻醉方法和管理要点 575

(二)麻醉前准备 575

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手术的麻醉 575

(一)甲状腺的生理 575

四、胰岛素细胞瘤手术的麻醉 576

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的麻醉 576

(一)重症肌无力病的病理生理及分型 577

五、重症肌无力病人的麻醉 577

(三)麻醉处理要点 578

(二)重症肌无力病情评估 578

(二)麻醉前准备 579

(一)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579

(四)术后处理 579

六、糖尿病病人的麻醉 579

(二)麻醉处理 580

(一)严重创伤的紧急处理 582

一、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 582

第55章 创伤、烧伤病人的麻醉 582

(二)病情估计和麻醉前处理 583

(三)麻醉前准备 585

(一)烧伤的病理生理 586

二、严重烧伤病人手术的麻醉 586

(四)麻醉的选择 586

(五)监测 586

(二)烧伤严重程度估计 587

(三)烧伤输液的方案及感染控制措施 588

(五)监测 589

(四)麻醉选择及管理 589

一、生理解剖特点 590

第56章 小儿麻醉 590

二、麻醉前检查及准备 596

(一)吸入麻醉 598

三、全身麻醉 598

(二)静脉麻醉 600

(四)麻醉中常见的异常经过及“意外” 601

(三)麻醉深度的判断 601

(二)椎管内麻醉 602

(一)局部浸润 602

(五)苏醒期处理 602

四、椎管内麻醉及区域阻滞 602

五、小儿术中输液输血 603

(三)臂丛阻滞 603

六、小儿麻醉中监测 604

八、新生儿麻醉注意事项 605

七、小儿术后止痛 605

(二)循环系统 607

(一)神经系统及内分泌 607

第57章 产科麻醉 607

一、围产期孕产妇的解剖生理 607

(四)呼吸系统 608

(三)血液系统 608

(七)脊柱 609

(六)泌尿系统 609

(五)消化系统 609

(三)孕产妇常用的药物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610

(二)影响药物转运的因素 610

二、围产期孕产妇的药理 610

(一)药物经胎盘转运的方式 610

(一)剖宫产术的麻醉 613

三、围产期孕产妇的麻醉 613

(三)高危妊娠病人的麻醉 614

(二)分娩镇痛 614

(一)新生儿心肺功能不全的原因 615

附:新生儿复苏 615

(三)正常及呼吸窘迫新生儿的酸碱平衡失调 616

(二)新生儿Apgar评分法 616

(五)复苏术 617

(四)复苏准备 617

(六)复苏后处理及预后 619

一、严重影响生理的年龄 620

第58章 老年麻醉 620

三、高龄对麻醉用药的影响 621

二、高龄对机体生理的影响 621

五、高龄选择全麻还是部位麻醉安全 622

四、高龄对硬膜外麻醉的影响 622

七、高龄并存症及病情对麻醉及手术“危险性”的评估 623

六、高龄对药物交互作用的影响 623

八、术后并发症对高龄病人的威胁 624

(三)匹克威克综合征 625

(二)肥胖定义 625

第59章 肥胖病人的麻醉 625

一、肥胖的定义及标准体重 625

(一)体重指数与标准体重 625

二、肥胖对生理的影响 626

五、肥胖病人麻醉问题 627

四、麻醉前病情评估及准备要点 627

三、肥胖对健康的威胁 627

七、术后并发症 628

六、术后处理要点 628

(二)麻醉前准备 630

(一)高血压病的病理生理 630

第60章 高血压及心脏病人非心脏 630

手术的麻醉 630

一、高血压病人的麻醉 630

(三)麻醉处理及注意事项 631

二、Q-T间期延长综合征病人的麻醉 632

(一)病情估计和麻醉前准备 633

三、心脏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633

(二)麻醉监测及管理 634

(二)术前病情的估计 636

(一)截瘫的病理生理 636

第61章 特殊病情病人的麻醉 636

一、截瘫病人的麻醉 636

(一)急性呼吸道炎症时的麻醉 637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麻醉 637

(三)麻醉 637

(四)注意事项 637

(二)外科异常出血 638

(一)机体止血过程 638

(二)慢性呼吸道炎症时的麻醉 638

(三)哮喘病人的麻醉 638

三、凝血障碍病人的麻醉 638

(三)麻醉处理的一般原则 639

(二)麻醉处理 640

(一)麻醉前估计 640

四、放射治疗与化疗后病人的麻醉 640

(二)麻醉管理及注意事项 641

(一)麻醉前准备 641

五、颈部肿物压迫呼吸道时的麻醉 641

(二)病人的选择原则及评价 643

(一)手术种类选择原则 643

第62章 诊断性检查和非住院手术麻醉 643

一、手术种类及病人的选择 643

(二)术中镇静 645

(一)监测 645

二、麻醉前准备 645

(一)误吸、恶心及呕吐的预防 645

(二)麻醉前镇静 645

三、围手术期处理 645

(三)麻醉选择 646

(三)术后随访 648

(二)离院标准 648

四、麻醉后恢复期及处理 648

(一)麻醉后恢复室观察及处理 648

(一)诊断 649

二、疼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649

第63章 疼痛治疗 649

一、疼痛治疗的目的 649

(二)治疗 650

(二)客观指标 652

(一)主观指标 652

三、基本设施 652

(一)体制 652

(二)规章制度 652

四、对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估 652

五、并发症的防治 653

一、麻醉恢复室的监测、治疗和护理 656

第64章 麻醉恢复室及术后加强治疗病室 656

(一)ICU的组织形成 657

二、加强治疗病室的组织形式及基本设备 657

(一)循环系统的监测治疗 658

三、SICU的监测治疗要点 658

(二)加强治疗病室的基本设备 658

(二)呼吸功能的监测和治疗 659

(五)维持正常代谢 660

(四)脑损害的监测及治疗 660

(三)肾功能监测及治疗 660

(七)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防治 661

(六)感染的防治 661

四、加强治疗病室的管理要求 662

附录一、成人及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列图 663

附录:麻醉常用参数计算 663

附录二、毫米汞柱变换千帕计算表 664

附录三、厘米水柱换算千帕计算表 665

附录五、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词头表 666

附录四、与医学有关的法定计量单位表 666

导出单位表 667

附录七、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 667

附录六、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表 667

附录十、肺呼吸功能评定标准表 668

附录九、正常通气时PO2及PCO2值表 668

附录八、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溶解度对照表 668

附录十一、血气、酸碱分析及部分电解质符号、名称和参考值表 669

基本参考文献 670

《实用临床麻醉学》第三版索引 6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