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领导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霈恩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5822950
- 页数:824 页
第一篇 领导学概论 3
第一章 领导学的形成与界定 3
第一节 领导学的形成与确立 3
第二节 目前领导学界对领导学的界定 9
一、国内外关于领导学界定的一般倾向 9
二、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关系 12
第三节 领导学的现代界定 14
一、领导学的定义与含义 14
二、领导学与领导实践的关系 16
第四节 领导学的特性 18
一、领导学的一般特性 18
二、领导学的差异特性 20
三、领导学的其他一些典型特性 21
一、众说纷纭的研究对象 22
第一节 领导学的研究对象 22
第二章 领导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构成 22
二、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4
第二节 领导学的研究范围 25
一、不同界定的研究范围 25
二、领导学研究范围的界定 26
第三节 领导学的分支学科 28
一、领导学分支学科体系结构 28
二、领导学分支学科群体模型 30
三、领导学部分分支学科简介 34
第四节 领导学的目的、目标与研究方向 38
一、领导学的目的 38
二、领导学的目标 39
三、领导学的研究方向与重大课题 41
第一节 研究和学习领导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43
一、研究和学习领导学的意义 43
第三章 领导学的学科地位、研究要旨和研究方法 43
二、领导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46
三、领导学发挥作用的方式 48
第二节 领导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53
一、领导学与管理学 54
二、领导学与行政学 55
三、领导学与党的领导理论 56
四、领导学与哲学 57
第三节 领导学研究要旨与研究方法 58
一、领导学研究单纯在学科建设上的要旨 58
二、领导学研究在指导思想上的要旨 59
三、领导学的研究方法 62
第四章 领导学的基础与发展 67
第一节 领导学的实践基础 67
一、中国传统政治领导实践 67
二、国外先进的管理实践和领导实践 68
三、原苏联、东欧领导实践的经验教训 69
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践 71
第二节 领导学的思想理论基础 73
一、马克思主义 73
二、毛泽东思想 76
三、邓小平理论 78
四、当前实际领导工作的主题 81
第三节 领导学的时代基础 83
一、现代社会经济和现代社会管理的发展 83
二、全球现代化浪潮 85
三、经济全球经与生存发展的激烈竞争 87
四、新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动 89
第四节 领导学的学术基础 91
一、现代管理思想“丛林”与流派的涌起和崛起 91
二、新兴学科群的建立与开拓 94
三、现代科学方法论的突破与创新 97
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与综合 100
第五节 领导学的发展概况 103
一、国外领导理论发展概况 103
二、中国领导学的发展概况 107
第二篇 领导原理 113
第五章 领导的本原 113
第一节 领导的界定 113
一、什么是领导? 113
二、科学界定前的现实考察 115
三、现代科学意义上的领导界定 118
四、领导要素 122
第二节 领导的本质 123
一、领导的本质概述 123
二、操作性领导本质 124
三、手段性领导本质 130
四、结果性领导本质 132
第三节 领导价值 135
一、领导价值的含义 135
二、领导价值的特性 137
三、领导价值的内容 139
四、领导价值的作用 140
第四节 领导取向 141
一、领导取向的含义 141
二、中国古代的领导取向 142
三、社会主义的领导取向 147
第五节 领导之本与领导的依据和依托 148
一、领导之本的含义 148
一、当代中国的领导之本 150
三、领导依据 152
四、领导依托 155
第一节 领导的目的与目标 159
一、领导目的和领导目标的含义 159
第六章 领导的构成 159
二、领导目标的种类与制定原则 161
三、领导目标的实现 163
第二节 领导的职能、职责与领导的范围和层次 166
一、领导职能 166
二、领导职责 168
三、领导的范围与层次 171
第三节 领导对象 174
一、人力资源 174
二、物力财力资源 176
三、技术 177
四、领导环境 178
第四节 领导的类型 183
一、在历史进程标准下的领导类型 183
二、在领导工作的性质和对象标准下的领导类型 185
三、在领导的影响来源标准下的领导类型 186
四、在领导层次标准下的领导类型 187
五、在领导关系标准下的领导类型 187
六、在领导手段标准下的领导类型 189
七、在领导成败和优劣标准下的领导类型 191
第五节 领导群体结构 192
一、领导群体结构 192
二、领导群体结构的科学化 195
第七章 领导方法论 198
第一节 领导规律 198
一、领导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198
二、领导规律的内容及应用 200
第二节 领导原则 204
一、领导原则的含义与类别 204
二、领导活动的一般原则 205
第三节 领导方式与领导模式 212
一、领导方式与领导风格 212
二、领导方式类型 214
三、领导模式要义 217
四、领导模式的基本类型 219
五、领导方式和领导模式的合理运用 224
第四节 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 226
一、领导方法的含义与分类 226
二、基本领导方法的主要内容 228
三、具体领导方法的主要类型 232
四、领导艺术的含义与特点 233
五、领导艺术的基本方面 235
第五节 领导方略 237
一、领导方略的含义及特征 237
二、领导方略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 239
三、领导方略的制定和实施 240
一、领导成效 242
第六节 领导成效与领导失败 242
二、领导失败 245
第八章 领导的起源与发展 250
第一节 领导产生的原因和基础 250
一、早期经典作家对领导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基础的描述 250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领导产生的观点 251
三、领导产生的原因 252
四、领导产生的基础 254
第二节 领导的形成和发展 255
一、领导发展的阶段 255
二、领导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258
三、领导现象的普遍性与历史性 260
第三节 新世纪领导发展的趋势与取向 261
一、新世纪领导发展的十大条件 261
二、“五C模式”:新世纪领导发展的萌芽和预示 262
三、超级领导:新世纪领导发展的强大后劲 264
四、新世纪领导发展趋势 265
第三篇 领导主体、领导素质与领导测评 271
第九章 领导主体 271
第一节 领导主体的概念 271
第二节 领导主体的特点 273
第三节 领导主体的构成 276
一、从领导者角度看领导主体的构成 276
二、领导群体与领袖 277
三、从领导机构的角度看领导主体的构成 280
第四节 领导主体的基本职能和基本职责 281
一、领导主体的基本职能 281
二、领导主体的基本职责 284
第五节 领导主体的基本角色 285
一、面对被领导者时的角色 285
二、面对组织机构时的角色 288
三、面对群体或组织的公共事务时的角色 289
四、做好领导角色的基本条件 290
第六节 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的关系 291
第七节 对领导主体的评鉴、监督与管束 295
第十章 领导素质研究概况 300
第一节 领导素质研究的重要性 300
一、领导素质在领导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300
二、领导素质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302
第二节 领导素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04
一、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和差异 304
二、在有些观念上、实践上和现实条件上还存在某些重要的制约因素 305
三、古代和现代的领导素质研究还存在方向上的较大差异 305
第三节 领导素质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306
一、东周秦汉有代表性的领导素质思想 306
二、有突出地位的三国时期领导素质理论 309
三、西晋至清末的代表性领导素质思想 310
四、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领导素质理论 312
一、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 315
第四节 西方领导素质理论研究概况 315
二、科学意义上的研究发展阶段 316
三、当代最有代表性的素质理论观点 319
第十一章 领导素质理论 322
第一节 领导素质研究的出路与基本概念 322
一、领导素质研究的潜力与出路 322
二、什么是素质? 324
三、领导素质的概念 325
第二节 领导素质的特点及其原理 327
第三节 领导素质的划分与基本构成 333
一、领导素质的划分与解释 333
二、领导素质的基本构成 335
第四节 领导素质运动 339
一、领导素质运动的必然、基础和方式 339
二、领导素质运动的方向与类型 341
三、领导素质运动的结果 342
第五节 领导人才与领导素质 343
一、领导素质决定下的领导人才 343
二、领导人才的基本素质结构与基本类型 346
三、领导素质决定下的领导人才与竞争 347
第六节 领导人才规律 349
一、领导人才成长发展规律 349
二、领导人才的效能效用规律 351
三、领导人才的价值规律 352
第七节 领导人才的选拔、使用和开发 354
一、选拔、使用和开发领导人才的重要性 354
二、选择、使用和开发领导人才的对策 356
三、提高领导素质和培养领导人才的基本途径 357
第十二章 领导素质(上) 361
第一节 动力性、核心性素质一:政治素质 361
二、政治知识 365
一、政治理论 365
三、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 366
四、政治觉悟 366
五、政治理想、政治追求、政治信仰和政治信念 366
六、政治热情 367
七、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志 367
八、政治作风 367
九、法律修养 368
十、政治阅历和政治经验 368
十一、政治技能与艺术 369
第二节 动力性、核心性素质二:道德素质 369
一、政治道德 372
二、权力道德 373
三、法律道德 374
四、领导职业道德 375
五、行业职业道德 377
六、社会公德 378
七、群体道德 380
八、生活道德 380
第三节 动力性、核心性素质三:思想素质 382
一、哲学修养 384
二、理论修养 385
三、文化知识基础 385
四、实践体认 386
五、心灵体认 386
六、精神倾向 387
七、思想方面 388
八、观念意识 390
九、观点思路 391
十、思想方法 392
第四节 经验性、工具性素质一:职业素质 393
一、职业资格、职业阅历和职业经验 395
二、专门业务知识、专门业务技能和相关业务基础 396
四、职业角色的成熟度 397
三、职业规律规则的熟悉度、职业适应度和职业胜任程度 397
五、职业潜力 398
六、工作方法与艺术 399
七、对所在具体行业和具体单位的熟悉度 399
第五节 经验性、工具性素质二:社会素质 400
一、社会知觉、社会意识与社会心理 402
二、社会阅历与社会认知程度 403
三、社会经验与社会实际知识 404
四、对人及人性的体认 405
五、社会角色的熟悉与把握 406
六、社会技能 407
七、对所在具体环境的熟知 408
第六节 经验性、工具性素质三:生活素质 408
一、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 411
二、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 412
三、习惯、情趣和生活气息 413
四、生活取向、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 414
五、生活角色与生活关系的体认和把握 414
第十三章 领导素质(下) 416
第一节 智能性、工具性素质一:能力素质 416
一、一般能力:通才能力 420
二、特殊能力:专才能力 424
第二节 智能性、工具性素质二:智慧素质 425
一、天赋、灵感、悟性和感应 427
二、想像、联想和构想 428
三、创见、创新和开拓 429
四、应对、谋略、伏机和制胜 429
五、通达、幽默和机敏 430
六、方法与行为艺术 431
七、思维方式 431
第三节 基础性、依托性素质一:教育素质 432
一、教育程度 434
二、正规训练程度 435
三、知识储备、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 436
四、技能储备、技能结构和技能水平 436
五、学术研究和学术发展水平 437
第四节 基础性、依托性素质二:文化素质 438
一、文化兴趣与知识面 439
二、文化陶冶程度与文化品位 440
三、文化内蕴和文化功底 440
四、文化品质和文化气韵 440
五、审美与仪表举止 441
六、文化技艺、特长和才情 442
七、文化活动水平 442
第五节 基础性、依托性素质三:心理素质 443
一、认识过程 445
二、情感过程 446
三、意志过程 448
四、个性倾向与特征 449
第六节 基础性、依托性素质四:身体素质 454
一、体质 457
二、体貌 459
第十四章 领导测评 461
第一节 测评与领导测评 461
一、测评的概念、性质、特点、用途与种类 461
二、测评的应用与发展简况 462
三、领导测评的概念和作用 464
四、领导测评的类型 465
第二节 领导者类型测试 467
一、领导者类型测试的目的、实质、意义和依据 467
二、领导者行为类型与测试:量表(一)及其使用 468
三、领导者团队角色类型与测试:量表(二)及其使用 472
一、领导素质测评的性质、目的、用途和依据 483
第三节 领导素质测评 483
二、领导素质测评量表的设计与使用 484
三、领导素质测试表(参考型) 485
第四篇 领导客体与领导环境 507
第十五章 领导客体 507
第一节 领导客体的概念、特征与范围 507
一、领导客体的概念 507
二、领导客体的范围与构成 509
三、领导客体的特征 510
第二节 人与社会公众 514
一、作为领导客体的人 514
二、作为被直接领导的人 517
三、作为领导客体的社会公众 519
第三节 社会与组织机构 525
一、作为领导客体的社会 525
一、作为领导客体的事业 527
二、作为领导客体的组织机构 527
第四节 事业 527
二、事业是领导者追求的目标 532
第五节 政治和文化 534
一、作为领导客体的政治 534
二、作为领导客体的文化 536
第六节 经济与企业 537
一、作为领导工作中心的经济 537
二、重中之重的企业 540
第十六章 领导环境 543
第一节 领导环境的概念、特点、构成及影响 543
一、领导环境的概念和特点 543
二、领导环境的构成 545
三、领导环境的影响 547
第二节 国际环境 549
一、国际环境及其变化 549
二、国际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 550
一、社会环境的构成及其识别要素 552
第三节 社会环境 552
二、领导者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553
第四节 机构性领导环境 555
一、机构性领导环境的概念 555
二、变革的机构性领导环境 556
第五节 制度性领导环境 558
一、制度的层次结构及功能 558
二、三种制度的关系及制度性环境的局限性 560
第六节 决策体制性环境 562
一、决策体制的概念 562
二、现代决策体制的构成与特征 563
三、决策体制的演变 565
四、决策体制性环境对领导工作的影响 567
第一节 领导体制概述 571
一、领导体制的基本含义 571
第十七章 领导体制 571
第五篇 领导体制与领导关系 571
二、领导体制的特性与特点 573
三、我国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 575
第二节 领导体制的类型 577
一、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577
二、集权制与分权制 578
三、层次制与职能制 579
四、完整制与分离制 580
第三节 领导体制对领导主体及领导业绩的影响 582
一、领导体制对领导主体的影响 582
二、科学的领导体制是提高整体领导业绩的重要因素 587
第四节 领导体制的影响因素及变化发展规律 590
一、领导体制的影响因素 590
二、领导体制的变化发展规律 592
一、领导关系的含义 596
第十八章 领导关系 596
第一节 领导关系概述 596
二、领导关系的特点 598
三、领导关系与组织制度的关系 601
第二节 领导关系的构成 603
一、领导关系的基本结构 603
二、领导关系的划分和种类 606
第三节 领导关系对领导主体的影响 608
一、领导关系对领导主体的影响 608
二、良好的领导关系的作用 609
第四节 领导关系对领导格局和领导事业的影响 614
一、领导关系是领导格局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基础 614
二、领导关系对领导格局和领导业绩的影响 615
第五节 领导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变化发展规律 618
一、领导关系的影响因素 618
二、领导关系变化发展的规律 621
第十九章 领导体制改革与领导关系优化 624
第一节 领导体制改革和领导关系优化的必要性和相互关系 624
一、领导体制改革与领导关系优化的必要性 624
二、领导体制改革与领导关系优化的相互关系 628
第二节 领导体制改革与领导关系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630
一、领导体制改革与领导关系优化的目标 630
二、领导体制改革与领导关系优化的基本原则 631
第三节 领导体制改革与领导关系优化的对策 635
一、领导体制改革与领导关系优化的基本思路 635
二、领导体制改革与领导关系优化的对策 636
第六篇 领导过程 647
第二十章 决策 647
第一节 决策的概念与特点 647
一、决策的实质与意义 647
二、理解决策 649
一、决策的要素 652
第二节 决策的要素、模式与构成 652
二、决策的基本类型与基本形式 653
三、决策的模式 655
四、决策的具体构成 659
五、决策构成的内在关系 660
第三节 科学决策 663
一、科学决策的含义与特征 663
二、科学决策程序和科学决策手段 665
三、决策失误与决策低效 667
四、科学决策的价值与意义 669
第四节 科学决策原理 670
一、确定问题 670
二、把握情况 672
三、确定目标 675
四、确定标准 680
五、设计方案 681
六、方案论证 683
七、方案抉择 685
第五节 科学决策的原则 686
一、科学决策原则 686
二、科学决策专门要则 689
第六节 科学决策方法 691
一、科学决策的基本方法 692
二、获取真实决策信息的方法 695
三、决策信息分析方法 698
第二十一章 动员、指挥与组织落实 702
第一节 动员 702
一、动员的作用 702
二、动员的原则 704
三、动员的内容和方法 706
第二节 指挥过程与相关艺术 709
一、指挥的含义和方式 709
二、提高指挥效能的方法 710
三、领导者的性格品质与指挥 713
第三节 组织 717
一、组织效应 718
二、组织机构设置的若干原则 720
三、提高组织效能的方法 724
第二十二章 控制 730
第一节 控制的概念、类型与原则 730
一、控制的概念 730
二、控制的类型 731
三、控制的基本原则 733
第二节 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736
一、控制的程序 736
二、控制的基本方法 737
三、提高控制效能的方法 740
一、纠错 743
第三节 纠错与追踪决策 743
二、追踪决策的概念与比较特征 745
三、追踪决策的原理 746
第二十三章 用人 751
第一节 用人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 751
一、世间最宝贵的资源 751
二、用人正确与否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752
第二节 用人者的品质要求 754
第三节 人才选用的标准和途径 757
一、选人的标准 757
二、人才选用的原则 761
三、人才使用要义 764
第四节 人才选用的方式和方法 768
一、人才选用方式 768
二、人才选用方法 771
一、用人艺术概述 774
第五节 用人艺术 774
二、攻心为上 776
三、以柔克刚 777
四、维持平衡 780
五、典型警示 782
第二十四章 驾驭 784
第一节 沟通与沟通艺术 784
一、沟通的含义与功能 784
二、沟通的内容与范围 785
三、沟通的方法与艺术 787
四、沟通例析 790
第二节 协调与协调艺术 792
一、协调的含义 792
二、协调的功能和作用 793
三、协调的内容 795
四、协调艺术 796
第三节 团结与团结艺术 797
一、团结的含义 797
二、团结的方法与艺术 798
第四节 激励 800
一、激励的原则 801
二、激励手段及其运用 802
三、激励的途径 803
第五节 批评的方式、方法与艺术 804
一、批评的方式 805
二、“十要”批评艺术 807
三、“十忌”批评艺术 812
第六节 惩处的原则和方法 816
一、惩处原则 817
二、惩处方法 818
三、确立有“错”也要奖的新观念 820
后记 823
- 《领导力是怎样炼成的》伟宸编著 2019
- 《领导力》(美)比尔·乔治著;郑澜译 2019
- 《医院科室管理中领导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赵洪波责编;曹茜 2019
- 《领导科学与方法》萧鸣政编著 2020
- 《我对一幼的领导与管理》冯惠燕著 2018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学习辅导 2014》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编著 2015
-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读本》吴爱英主编 2011
- 《双创时代的大学生领导力开发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理论和实践》郑尧丽著 2019
-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郭爱玲,刘文琴著 2017
- 《甘肃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培训辅导教材》《甘肃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培训辅导教材》编审委员会编著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革命根据地军事经济史》龚泽琪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