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家庭医疗卫生百科
家庭医疗卫生百科

家庭医疗卫生百科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晨,柳孝先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4531888
  • 页数:6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家庭健康百科知识丛书》的第一部。共分十篇。主要内容有:人体结构知识;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与治疗手段;临床常用药物以及用药提示,家庭小药箱等;重点介绍常见病、多发病的表现、诊断与治疗;急诊重病的家庭急救、护理及常见病预防;为方便问病求医,介绍了医院门诊分科、挂号检查程序、化验单认读、特色医院及医疗制度等。本书将为家庭健康释疑解难,回答医疗卫生方面的实际问题。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都是本书的读者。
《家庭医疗卫生百科》目录

第一篇 人体结构与功能 1

做健康的主人--策划人语(代序) 1

正方 1

3.细胞 1

2.化合物 1

1.元素 1

一 人体物质与结构 1

4.组织 2

1.神经系统 3

二 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 3

6.系统 3

5.器官 3

前言 5

2.消化系统 6

凡例 8

3.呼吸系统 8

简目 9

4.循环系统 9

5.血液系统 10

6.淋巴系统 11

三 人体的生理活动 11

二 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 11

一 人体物质与结构 11

第一篇 人体结构与功能 11

详目 11

四 人体各时期生理特点 12

8.生殖系统 12

7.泌尿系统 12

五 人体的精神活动 13

六 人体营养素及其代谢 13

七 人体免疫学知识 13

八 人体遗传学知识 13

十二 疾病病理过程 14

十一 病原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 14

十 致病因素 14

第二篇 病因、病理与常见疾病症状 14

九 人体健康新观念 14

十六 常用和特种诊断技术 15

十五 诊断手段 15

十四 疾病分类 15

第三篇 疾病诊断检查 15

十三 常见疾病症状 15

9.内分泌系统 16

十九 常用药物 16

十八 药物知识 16

十七 治疗手段 16

第四篇 治疗手段与药物 16

二十 内科疾病 17

第五篇 常见疾病诊治 17

10.骨 17

二十一 外科疾病 18

11.关节 18

12.肌肉与筋膜 19

二十二 妇产科疾病 19

二十三 儿科疾病 20

二十四 皮肤病与性病 21

14.视觉器官 21

13.皮肤与附属器 21

15.听觉器官 22

16.嗅觉器和味觉器 22

二十五 眼科疾病 22

二十六 耳鼻咽喉科疾病 22

二十七 口腔科疾病 22

17.体腔与分区 23

三 人体的生理活动 23

1.生理活动的自身调节 23

二十八 传染病 23

二十九 肿瘤 23

三十一 职业病 24

三十 精神病 24

2.生理活动的能源 24

3.新陈代谢及基础代谢 24

三十二 男科疾病 24

三十三 老年病 24

4.人的思维活动 25

5.人体对器官系统活动的支配 25

6.人体的生物节律 25

三十四 医源性疾病 25

三十五 重症监护病房 25

第六篇 中医中药 25

三十六 中医论人体 25

三十七 中医论发病 25

三十八 中医诊断方法 25

三十九 中医防治原则及治法 25

四十 常用中药 25

四十一 中医特殊疗法 25

第八篇 家庭护理康复 26

7.脑电活动的规律与脑电图 26

第七篇 急诊重病家庭急救 26

四十二 家庭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26

四十三 常用的家庭急救的方法 26

四十四 常见急症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26

四十五 自然灾害时的救护 26

8.兴奋与抑制 26

四十六 家庭护理基本常识 26

9.生物电现象 26

四十七 临终关怀 27

四十八 尸体料理 27

第九篇 家庭环境与疾病预防 27

四十九 人体健康与环境 27

五十 预防疾病的环节 27

五十一 防病知识 27

10.记忆 27

11.遗忘 27

11.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27

12.神经元 27

13.神经突触 28

14.神经传导 28

15.睡眠 28

附录 28

第十篇 问病求医指南 28

五十二 疾病的自我诊断 28

五十三 门诊就医 28

五十四 住院 出院 转院 28

五十五 识读化验单 28

五十六 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 28

五十七 其他有关知识 28

16.夜游与梦呓 29

17.打鼾 29

18.睡眠中咬牙 29

19.失眠现象 29

20.让头脑更聪明 30

21.大脑新陈代谢的特点 30

22.视觉 30

26.弱视 31

25.视物的立体性 31

23.视力与视野 31

24.屈光(折光) 31

27.明适应与暗适应 32

28.色觉与色觉异常 32

29.近视与远视 32

30.视觉中的“飞蚊症” 32

31.夜盲症 33

32.保持良好的视力 33

33.嗅觉 33

36.呼吸 34

38.肺通气与肺通气量 34

37.呼吸道的功能 34

35.鼻毛 34

34.鼻黏膜血管特点 34

39.气体在肺和组织的交换 35

40.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35

41.呼吸中枢 35

42.呼吸运动的调节 35

43.氧气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6

44.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 36

45.内呼吸与外呼吸 36

46.牙的类型 36

47.牙刷与牙膏及刷牙方法 36

50.拔牙与镶牙 37

48.牙结石与牙菌班 37

49.智牙 37

51.舌苔 38

52.听力与声音的感知 38

53.鼓膜与气压的关系 38

54.咽鼓管的调节 38

55.晕船与晕车 39

56.耵聍 39

57.唾液 39

58.味觉与味觉异常 39

60.口腔卫生 40

59.进食与细嚼慢咽 40

61.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41

62.食物在胃里的消化 41

63.食物在小肠里的消化 41

64.食物在大肠里的消化 42

65.胃肠道的激素和酶 42

66.呕吐与呃逆 42

67.体温调节 42

68.正常营养 43

69.营养过剩与营养缺乏 43

73.粪便 44

72.酸碱平衡 44

70.偏食的危害 44

71.生命活动中水的作用 44

74.排便 45

75.血液的生成与作用 45

76.血液的新陈代谢 45

77.血型 46

78.输血与配血型 46

80.大循环、小循环、脑循环与冠状循环 47

81.心脏的泵血机制 47

79.出血与凝血 47

82.心动周期 48

83.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48

84.心电图的基本概念 48

85.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和脉搏 49

86.心脏、血管活动的调节 49

87.体表颈动脉区及其特点 50

88.中医脉象 50

89.组织液及其生理作用 50

91.尿液 51

92.肾尿液生成的调节 51

90.淋巴液及其生理作用 51

93.尿液排放的支配 52

94.激素及其作用 52

95.男性性激素的功能 53

96.女性性激素的功能 53

97.月经周期 54

98.骨代谢及其年龄特点 54

99.皮肤的生理作用 54

101.指纹 55

102.体温 55

100.痛觉与触觉 55

103.呼吸 56

104.脉搏 56

105.血压 56

四 人体各时期生理特点 56

1.人体的发生 56

2.胎儿期(怀孕至分娩) 57

3.新生儿期(出生至1个月) 57

4.婴儿期(满月至1岁) 57

10.老年期(60岁以上) 58

9.中壮年期(25岁至60岁) 58

8.青年期(15~16岁至23~24岁) 58

6.儿童期(6~7岁至12~13岁) 58

5.幼儿期(1岁至6~7岁) 58

7.少年期(12~13岁至15~16岁) 58

五 人体的精神活动 62

1.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62

2.精神活动的生理基础 63

3.医学心理学 63

4.心理测验 63

6.智力与智力测验 64

7.性格 64

5.精神卫生 64

8.人格与人格测验 65

9.意志 65

10.早期智力教育 66

11.中医的“七情” 66

12.情绪与健康 67

13.习惯与健康 67

14.制怒 67

15.心理咨询 68

16.少年的精神活动 68

17.青年的精神活动 68

1.营养素 69

18.自制力 69

六 人体营养素及其代谢 69

2.热能 70

3.蛋白质 70

4.脂肪 71

5.碳水化合物 71

6.膳食纤维 71

7.无机盐 72

8.维生素 75

9.肉类食品 77

11.水产类 78

10.蛋类 78

12.奶类 79

13.油脂 79

14.酒类 79

15.茶 80

16.冷饮 80

17.罐头 81

18.调味品 81

19.糖果、糕点 81

20.膳食“宝塔” 82

3.免疫器官 83

2.免疫系统 83

1.免疫 83

七 人体免疫学知识 83

4.免疫细胞 84

5.抗体与抗原 84

6.单克隆抗体(McAb) 84

7.免疫分子 85

8.补体 85

9.细胞因子概念 86

11.变态反应 87

10.免疫测定 87

12.免疫耐受和免疫耐受性 88

13.免疫接种 88

14.自身免疫 88

15.免疫缺陷 89

16.移植免疫 89

17.肿瘤免疫 90

八 人体遗传学知识 90

1.医学遗传学 90

4.基因工程 91

5.克隆技术 91

3.遗传病 91

2.基因概念 91

6.优生学 92

7.显性遗传 92

8.隐性遗传 92

9.遗传咨询 92

10.新生儿筛查 93

11.近亲婚配 93

九 人体健康新观念 93

1.健康的概念 93

4.健康的价值 94

3.健康的标准 94

2.“亚健康”的概念 94

5.健康的影响因素 95

6.经济与健康 95

7.文化与健康 96

8.自己掌握健康 96

9.健康是基本人权 96

10.健康教育 97

11.“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97

12.世界卫生日 98

3.营养因素 99

2.化学因素 99

1.物理因素 99

第二篇 病因、病理与常见疾病症状 99

十 致病因素 99

4.生活方式因素 100

5.生物因素 100

6.免疫因素 100

7.遗传因素 100

8.先天因素 100

9.环境因素 100

10.精神、心理因素 100

11.社会因素 100

2.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101

十一 病原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 101

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01

3.病原微生物的一般特性 102

4.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02

5.细菌的类别与特性 102

6.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 103

7.噬菌体 103

8.支原体及所致的疾病 103

9.立克次体及所致疾病 103

10.衣原体及所致疾病 103

13.病毒的类型及特性 104

11.真菌及所致疾病 104

12.螺旋体及所致疾病 104

14.呼吸道病毒及所致疾病 105

15.肠道病毒及所致疾病 105

16.肝炎病毒与肝炎 105

17.虫煤病毒及所致疾病 106

18.出血热病毒及流行性出血热 106

19.疱疹病毒及所致的痢疾 106

20.狂犬病毒及狂犬病 107

2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艾滋病 107

22.医学原虫及所致的疾病 107

23.医学蠕虫及所致的疾病 108

24.医学节肢动物及所传播的疾病 109

十二 疾病病理过程 110

1.疾病的概念 110

2.内因与外因 110

3.因果相互影响 110

4.局部与整体 110

5.发病基本机制 111

6.损伤与修复 111

7.增生与萎缩 111

11.应激反应 112

10.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 112

8.炎症与发热 112

9.器质性与功能性 112

12.缺血与出血 113

13.缺氧与氧中毒 113

14.水肿与脱水 113

15.功能亢进与功能低下 114

16.平衡与失衡 114

17.衰退与衰竭 114

18.原发与继发 114

十三 常见疾病症状 115

1.发热 115

20.恶化与康复 115

19.复发与再发 115

2.咳嗽 116

3.咯血 116

4.胸痛 117

5.呼吸困难 117

6.胸腔积液 118

7.高血压 118

9.紫绀 119

10.心悸 119

8.低血压 119

11.吞咽困难 120

12.食欲亢进 120

13.呕吐 120

14.呕血 121

15.便血 121

16.腹痛 122

17.腹泻 123

18.便秘 123

21.脾肿大 124

20.肝肿大 124

19.腹部肿块 124

22.黄疸 125

23.腹水 125

24.贫血 125

25.紫癜 126

26.淋巴结肿大 126

27.水肿 126

28.少尿与无尿 127

29.多尿 127

30.血尿 127

32.蛋白尿 128

31.脓尿 128

33.尿频、尿急与尿痛 129

34.尿失禁 129

35.尿潴留 129

36.乳糜尿 130

37.糖尿 130

38.肾绞痛 130

39.肥胖 131

40.消瘦 131

41.甲状腺肿大 131

44.腰腿痛 132

42.关节痛 132

43.肢体痛 132

45.头痛 133

46.眩晕 133

47.抽搐 134

48.谵妄 134

49.昏迷 135

50.瘫痪 135

51.肌萎缩 136

52.休克 136

54.失水 137

53.耳聋 137

56.痴呆综合征 138

55.口臭 138

第三篇 疾病诊断检查 139

十四 疾病分类 139

1.临床分类 139

2.国际疾病分类(ICD) 139

2.问诊 141

3.检体诊断 141

1.症状诊断 141

十五 诊断手段 141

4.实验诊断 142

5.仪器、器械诊断 142

十六 常用和特种诊断技术 143

1.临床实验室检查 143

2.放射性核素检查 143

3.X线普通检查 143

4.X线造影检查 143

5.CT检查 144

6.磁共振成像检查 144

7.超声波检查 144

8.心电图检查 145

9.脑电图检查 148

10.肌电图检查 149

11.肺功能检查 149

12.纤维内镜检查 149

13.病理学检查 149

14.基因诊断技术 150

4.饮食治疗 151

3.手术治疗 151

2.药物治疗 151

1.物理治疗 151

十七 治疗手段 151

第四篇 治疗手段与药物 151

5.心理治疗 152

6.基因治疗 152

7.常用治疗技术 152

8.特殊治疗技术 153

十八 药物知识 153

1.药物的概念 153

6.机体因素与药效 154

5.非处方药(OTC) 154

4.处方药 154

2.新药 154

3.特殊药品 154

7.药物因素与药效 155

8.药物相互作用与药效 155

9.药物代谢与合理用药 156

10.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合理用药 156

11.遗传特点和合理用药 157

12.投药时辰与合理用药 157

13.孕妇用药 157

14.小儿用药 157

16.给药途径 158

15.老年人用药 158

17.服药忌口 159

18.药物依赖性 159

19.药物的不良反应 159

20.药物的配伍禁忌 159

21.药品的保存 160

22.药品的有效期 160

23.变质药品的识别 160

24.家庭常用卫生用品及家庭小药箱 160

1.镇静催眠药 161

十九 常用药物 161

25.科学选药 161

2.抗精神失常药 162

3.抗癫痫药 162

4.镇痛药 163

5.解热镇痛药 163

6.中枢兴奋药 164

7.心血管系统药 165

8.拟肾上腺素药 166

9.利尿药和脱水药 166

10.抗组胺药 167

11.呼吸系统药 168

12.消化系统药 168

13.血液系统药 169

14.激素类药及相关药 170

15.避孕药 171

16.子宫兴奋药 172

17.维生素类药 172

18.抗微生物药 173

19.抗结核病药 175

20.抗寄生虫病药 175

21.抗恶性肿瘤药 176

22.解毒药 177

23.皮肤病用药 178

24.眼科用药 178

第五篇 常见疾病诊治 179

二十 内科疾病 179

(一)神经系统疾病 179

1.面神经炎 179

2.三叉神经痛 179

3.臂丛神经痛 180

4.坐骨神经痛 180

6.急性脊髓炎 181

5.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181

7.梅尼埃病 182

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82

9.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 182

10.脑栓塞 183

11.脑出血 183

12.蛛网膜下隙(腔)出血 184

13.癫痫 184

14.帕金森病 185

16.脊髓肿瘤 186

17.脑动脉瘤 186

15.脑肿瘤 186

18.脑脊髓膜炎 187

19.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187

20.头痛与偏头痛 187

21.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88

(二)消化系统疾病 188

1.急性单纯性胃炎 188

2.慢性胃炎 189

3.消化性溃疡 189

5.肠结核 190

4.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190

6.结核性腹膜炎 191

7.肝硬化 191

8.肝性脑病 192

9.急性胰腺炎 193

10.胃下垂 193

11.急性肠炎 194

12.药物性肠病 194

13.脂肪肝 194

14.肝囊肿 195

15.肝血管瘤 195

2.支气管哮喘 196

(三)呼吸系统疾病 196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96

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97

4.慢性支气管炎 197

5.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197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97

7.支气管扩张症 198

8.肺炎球菌性肺炎 198

9.急性肺脓肿 199

10.慢性肺脓肿 199

12.自发性气胸 200

11.肺结核 200

13.慢性呼吸功能不全 201

14.肺梗死 201

15.胸膜炎 202

16.肺不张 202

17.结节病 202

18.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203

(四)循环系统疾病 203

1.充血性心力衰竭 203

3.窦性心律失常 204

2.急性左心衰竭 204

5.阵发性心动过速 205

4.过早搏动 205

6.心房颤动 206

7.房室传导阻滞 206

8.心脏骤停 206

9.风湿性心瓣膜病 207

10.高血压病 207

1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08

12.原发性心肌病 210

13.心包炎 210

16.心肌炎 211

14.感染性心内膜炎 211

15.猝死 211

17.心脏肿瘤 212

18.低血压 212

19.血管炎 212

20.淋巴水肿 213

21.败血症 213

22.风湿热 213

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214

3.慢性肾小球明火 214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14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214

(五)泌尿系统疾病 214

5.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215

6.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215

7.肾盂肾炎 216

8.慢性肾功能不全 216

9.下尿路感染 217

10.糖尿病性肾病 217

1.缺铁性贫血 218

(六)造血系统疾病 218

11.妊娠与肾脏病 218

2.再生障碍性贫血 219

3.溶血性贫血 219

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20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20

6.过敏性紫癜 221

7.粒细胞缺乏症 221

8.急性白血病 221

10.淋巴瘤 222

11.血友病 222

9.慢性白血病 222

(七)内分泌及代谢和营养性疾病 223

1.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223

2.单纯性甲状腺肿 223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24

4.肾上腺功皮质功能亢进症 224

5.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225

6.糖尿病 225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昏迷 226

8.胰岛内分泌肿瘤 226

12.肥胖症 227

9.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27

10.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227

13.维生素缺乏症 228

14.维生素过多症 229

15.营养失调性疾病 230

(八)结缔组织和变态反应疾病 231

1.系统性红斑狼疮 231

2.类风湿关节炎 231

3.贝赫切特综合征 232

1.疖 233

(一)外科感染与周围血管疾病 233

2.痈 233

4.花粉症 233

二十一 外科疾病 233

3.急性蜂窝织炎 234

4.丹毒 234

5.急性淋巴管炎的急性淋巴结炎 234

6.脓肿 234

8.脓性指头炎 235

9.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及滑囊炎 235

10.全身性化脓性感染 235

7.甲沟炎 235

11.化脓性骨髓炎 236

12.破伤风 236

13.下肢静脉曲张 237

1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37

(二)颈、胸部疾病 238

1.甲状腺肿瘤 238

2.颈淋巴结核 238

3.急性乳腺炎 239

4.乳腺增生病 239

6.乳腺癌 240

5.乳房良性肿瘤 240

7.脓胸 241

8.食管癌 241

9.肺癌 241

(三)腹部外科 242

1.腹部沟疝 242

2.股疝 242

3.脐疝 243

4.急性腹膜炎 243

5.腹腔脓肿 243

6.肠梗阻 244

7.阑尾炎 245

8.胃癌 246

9.结肠癌 246

11.直肠脱垂 247

12.直肠癌 247

10.直肠息肉 247

15.肛瘘 248

14.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48

16.痔 248

13.肛裂 248

17.肝脓肿 249

19.胆道蛔虫症 250

20.胆石症 250

18.原发性肝癌 250

21.胆囊炎 251

22.胰腺癌 251

1.膀胱炎 252

2.尿石症 252

(四)泌尿及脑外科 252

4.肾肿瘤 253

5.肾皮质脓肿 253

3.肾结核 253

7.膀胱肿瘤 254

8.颅内高压症 254

6.肾周围脓肿 254

10.脑脓肿 255

11.硬脊膜外脓肿 255

9.颅内肿瘤 255

1.颅骨骨折 256

2.脑震荡 256

(五)创伤外科 256

3.脑挫裂伤 257

4.颅内血肿 257

7.血胸 258

6.气胸 258

5.肋骨骨折 258

8.肝、脾损伤 259

9.肠管损伤 259

10.肾损伤 260

11.膀胱损伤 260

12.尿道损伤 260

13.骨折概述 260

14.上肢骨折 262

15.下肢骨折 263

16.脊柱骨折 263

17.关节脱位 264

(六)心外科与整形外科 264

1.心脏病外科治疗 264

3.皮肤移植与整形 265

4.睑外翻 265

2.整形外科诊治范围和特点 265

6.唇裂与腭裂 266

7.斜颈 266

5.垂睑术(双眼皮手术) 266

10.胼胝与鸡眼 267

9.先天性手畸形 267

11.先天性骨关节畸形 267

8.乳房过小或缺如 267

12.脊髓灰质炎麻痹(后遗症) 268

13.隆乳术 268

(一)产科 270

二十二 妇产科疾病 270

1.孕期常见症状及自我监护 270

14.除皱术 270

2.流产、早产和死胎 271

3.异位妊娠 273

4.妊娠呕吐 273

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74

6.胎盘早期剥离 275

7.前置胎盘 275

8.多胎妊娠 276

9.羊水过多和过少 277

10.过期妊娠 277

11.高危妊娠 278

12.心脏病与妊娠 278

13.病毒性肝炎与妊娠 279

14.贫血与妊娠 279

15.糖尿病与妊娠 280

16.异常分娩 280

17.胎膜早破 282

18.子宫破裂 282

19.产后出血 283

20.胎儿窘迫 284

21.新生儿窒息 285

22.异常产褥 285

23.终止妊娠 287

24.剖宫产术 288

25.先天性畸形与产前诊断 289

(二)妇科 290

1.外阴瘙痒 290

3.前庭大腺炎 291

2.外阴炎 291

4.外阴前庭炎综合征 292

5.阴道炎 293

6.宫颈炎 293

7.盆腔炎 294

8.子宫内膜炎 295

9.生殖器结核 296

10.慢性外阴营养不良 296

11.子宫肌瘤 297

12.卵巢肿瘤 298

13.子宫颈癌 298

14.子宫内膜癌 299

15.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300

16.月经失调 301

17.子宫内膜异位症(含子宫腺肌病) 304

18.不孕症 305

1.避孕原理 306

(三)女性避孕与绝育 306

2.常用女和短效避孕药 306

19.女性性功能障碍 306

3.常用女用长效避孕药 307

4.避孕药的选择 308

5.器具避孕法 308

6.其他避孕法 309

7.人工流产 309

9.绝育术 310

10.避孕措施的选择 310

8.中期妊娠引产 310

(一)新生儿疾病 311

1.新生儿黄疸 311

二十三 儿科疾病 311

2.新生儿溶血 312

3.新生儿肺炎 312

4.新生儿出血症 312

5.新生儿颅内出血 312

6.新生儿败血症 313

7.新生儿破伤风 313

8.新生儿硬肿症 314

9.新生儿呕吐 314

10.新生儿产伤 314

11.新生儿脐部疾病 315

12.新生儿低钙血症 315

(二)小儿营养性疾病 316

1.营养不良 316

2.小儿肥胖症 316

14.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16

13.新生儿呼吸困难 316

(三)消化系统疾病 317

1.小儿腹泻 317

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17

(四)循环系统疾病 318

3.肠套叠 318

1.先天性心脏病 318

2.消化性溃疡 318

4.风湿热 319

3.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319

5.小儿心律失常 319

2.病毒性心肌炎 319

3.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321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21

(六)泌尿系统疾病 321

1.急性肾小球肾炎 321

1.支气管肺炎 321

(五)呼吸系统疾病 321

2.小儿贫血 322

1.血友病 322

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22

(七)造血系统疾病 322

2.泌尿道感染 322

(八)内分泌系统疾病 323

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23

4.白血病 323

2.生长激素缺乏症 324

3.性早熟 324

(十)神经系统疾病 325

2.苯丙酮尿症 325

1.化脓性脑膜炎 325

2.脑性瘫痪 325

1.先天悬型(21-三体综合征) 325

(九)遗传性疾病 325

4.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326

5.中毒性脑病 326

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326

1.原发性肺结核 327

(十一)小儿结核病 327

2.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327

6.小儿癫痫 327

1.小儿惊厥 328

(十二)小儿常见急诊 328

2.急性呼吸衰竭 328

3.结核性脑膜炎 328

3.感染性休克 329

4.免疫缺陷综合征 329

2.湿诊 330

1.接触性皮炎 330

3.婴儿湿疹 330

(一)皮肤病 330

十二四 皮肤病与性病 330

5.荨麻疹 331

6.丘疹性荨麻疹 331

4.药疹 331

10.单纯疱疹 332

9.尿布皮炎 332

11.带状疱疹 332

8.舌舔皮炎 332

7.稻田皮炎 332

13.脓疱疮 333

14.麻风 333

12.疣 333

15.皮肤结核 334

16.头癣 334

18.甲真菌病 335

19.体、股癣 335

17.手、足癣 335

22.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336

24.毛虫皮炎 336

23.疥疮 336

20.花斑癣 336

21.皮肤念珠菌病 336

25.隐翅虫皮炎 337

26.虱病 337

27.神经性皮炎 337

28.瘙痒症 337

29.银屑病 338

30.盘状红斑狼疮 338

31.寻常痤疮 338

35.黄褐斑 339

37.色素痣 339

36.白癜风 339

32.脂溢性皮炎 339

34.雀斑 339

33.酒渣鼻 339

38.秃发 340

39.皮肤血管瘤 340

40.鱼鳞病 340

41.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340

42.皲裂 340

46.汗疱疹 341

45.痱子 341

47.甲病 341

43.老年性血管瘤 341

44.腋臭 341

48.皮肤恶性肿瘤 342

(二)性病 343

1.梅毒 343

2.淋病 343

5.生殖器疱疹 344

7.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344

6.软下疳 344

4.尖锐湿疣 344

3.非淋菌性尿道炎 344

8.艾滋病 345

二十五 眼科疾病 345

1.睑缘炎 345

2.麦粒肿(睑腺炎) 346

3.霰粒肿(睑板腺囊肿) 346

4.睑内翻与倒睫 346

5.慢性泪囊炎 346

6.沙眼 346

9.角膜软化症 347

8.化脓性角膜溃疡 347

7.急性结膜炎 347

10.虹膜睫状体炎 348

11.白内障 348

12.玻璃体浑浊 349

13.青光眼 349

14.弱视 349

15.斜视 349

16.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 350

17.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350

18.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350

19.视神经炎 351

20.眼的调节与老视 351

21.结膜、角膜异物伤 351

22.眼化学伤 351

23.屈光不正 352

25.翼状胬肉 353

二十六 耳鼻咽喉科疾病 353

1.鼻疖与鼻前庭炎 353

24.视网膜母细胞瘤 353

2.鼻腔炎症性疾病 354

3.变态反应性鼻炎 354

5.鼻窦炎 355

6.鼻出血 355

4.鼻息肉 355

9.扁桃体炎 356

8.咽炎 356

10.腺样体肥大 356

7.鼻骨骨折 356

13.鼻咽癌 357

12.咽、食管异物 357

14.急性会厌炎 357

11.急性咽后脓肿 357

16.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 358

17.喉返神经麻痹 358

15.喉炎 358

20.外耳道耵聍栓塞与异物 359

19.喉、气管、支气管异物 359

21.卡他性中耳炎 359

18.喉癌 359

23.梅尼埃病 360

24.感音性耳聋 360

22.化脓性中耳炎 360

26.耳部肿瘤 361

25.耳硬化症 361

27.突发性耳聋 362

28.传导性耳聋 362

二十七 口腔科疾病 362

1.龋病 362

2.牙髓炎 363

3.根类周炎 363

4.牙色及形态异常 364

5.牙列异常 364

6.牙周病 365

7.牙本质过敏 365

8.急性牙龈脓肿 365

9.干槽症 365

10.拔牙后出血 366

11.复发性口腔溃疡 366

12.口腔扁平苔藓 366

16.根炎囊肿 367

15.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367

17.牙齿早出 367

14.口角炎 367

13.慢性唇炎 367

20.牙体内吸收 368

19.斑釉症 368

21.急性牙周脓肿 368

18.舌乳头炎 368

25.地图舌 369

24.牙龈出血 369

26.涎腺瘘管 369

23.拔牙晕厥 369

22.牙齿迟萌 369

29.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370

28.三叉神经痛 370

30.面神经瘫痪 370

27.颌下腺炎 370

32.颌面部间隙感染 371

33.颌骨骨髓炎 371

31.第三磨牙冠周炎 371

35.颌骨外伤 372

36.口腔先天畸形 372

34.牙源性上颌窦炎 372

37.口腔颌面囊肿 373

(一)呼吸道传染病 374

二十八 传染病 374

1.流行性感冒 374

38.牙龈瘤 374

2.麻诊 375

3.水痘 375

4.流行性腮腺炎 376

5.猩红热 376

6.白喉 377

7.百日咳 378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78

(二)肠道传染病 379

1.病毒性肝炎 379

2.骨髓灰质炎 380

3.伤寒 380

4.霍乱 381

5.细菌性痢疾 381

6.阿米巴痢疾 382

7.细菌性食物中毒 382

(三)虫媒传染病 383

1.流行性乙型脑炎 383

2.疟疾 384

3.丝虫病 385

4.登革热 385

5.回归热 386

6.恙虫病 386

1.流行性出血热 387

2.狂犬病 387

(四)动物源性传染病 387

3.鼠疫 388

4.钩端螺旋体病 388

5.炭疸 389

6.猫抓病 389

7.布氏杆菌病 390

8.弓形虫病 390

1.血吸虫病 391

2.肺吸虫病 391

(五)蠕虫病 391

4.姜片虫病 392

5.钩虫病 392

3.华支睾吸虫病 392

7.蛲虫病 393

8.旋毛虫病 393

6.蛔虫病 393

9.肠绦虫病和囊虫病 394

10.包虫病 394

1.概念 395

2.肿瘤分类 395

二十九 肿瘤 395

(一)肿瘤的特性 395

3.良、恶性肿瘤区别 396

4.恶性肿瘤的命名与临床病理分期 396

5.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397

6.肿瘤的传染与免疫 397

7.癌症与发病年龄关系 398

(二)肿瘤的病因 398

1.外源性因素 398

2.内源性因素 398

(三)癌症的诊断与治疗 399

1.癌症的诊断 399

2.癌症的治疗 400

2.饮食调养 401

(四)肿瘤康复治疗 401

1.心理治疗 401

3.体育锻炼 402

2.预防网建设 403

1.科学技术进步 403

3.提高保健意识 403

(五)癌症可预防 403

4.定期随访 403

(六)肿瘤与婚育 404

1.婚育 404

4.治疗癌前期病变 404

三十 精神病 405

1.精神分裂症 405

2.性生活 405

2.神经衰弱 406

3.癔病 406

6.感染性精神病 407

5.强迫症 407

7.中毒性精神病 407

4.焦虑症 407

三十一 职业病 408

1.职业病的概念 408

8.精神发育不全 408

2.生产性毒物存在的形态和进入机体的途径 410

3.铅中毒 410

5.苯中毒 411

6.锰中毒 411

4.汞中毒 411

7.一氧化碳中毒 412

8.硫化氢中毒 412

10.二硫化碳中毒 413

11.粉尘与尘肺 413

9.四氯化碳中毒 413

14.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415

13.职业性肿瘤 415

15.异常气压对机体的影响 415

12.棉尘肺 415

1.包皮过长和包茎 417

2.包皮炎 417

三十二 男科疾病 417

5.睾丸炎 418

4.隐睾症 418

6.附睾炎 418

3.阴囊湿疹 418

8.精索静脉曲张 419

9.睾丸鞘膜积液 419

7.前列腺炎 419

11.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420

12.阳痿 420

10.阴茎癌 420

13.遗精 421

14.早泄 421

18.射精疼痛 422

17.阴茎异常勃起 422

19.不育症 422

16.性欲亢进 422

15.不射精 422

三十三 老年病 423

1.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423

20.血精症 423

2.老年人肺炎 424

3.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24

4.老年高血压与高血压脑病 425

5.脑血管疾病 426

6.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427

7.前列腺增生 427

9.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 428

10.老年糖尿病 428

8.前列腺癌 428

11.老年骨质疏松症 429

12.老年期骨关节病 430

13.常见老年期精神病 432

14.老年常见皮肤病 433

15.老年性肥胖症 433

17.尿失禁 435

18.老视(老花眼) 435

16.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435

19.老年性耳聋 436

20.小腿痉挛 436

1.医院内感染 437

2.透析疗法并发症 437

三十四 医源性疾病 437

4.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并发症 438

5.免疫接种并发症 438

3.人工心脏起搏并发症 438

6.注射并发症 439

7.输血反应 439

8.输液反应 440

9.美容整形并发症 440

11.人工流产并发症 441

三十五 重症监护病房 441

10.激光治疗并发症 441

2.阴阳学说 443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443

3.五行学说 443

三十六 中医论人体 443

第六篇 中医中药 443

4.藏象学说 444

三十八 中医诊断方法 445

2.病机 445

1.望诊 445

1.病因 445

三十七 中医论发病 445

2.闻诊 446

3.问诊 447

三十九 中医防治原则及治法 448

5.辩证 448

1.预防 448

4.切诊 448

四十 常用中药 449

3.治疗八法 449

1.解表药 449

2.治则 449

2.清热药 451

3.温里药 453

4.泻下药 454

5.祛湿药 455

6.化痰止咳平喘药 457

7.理气药 459

8.理血药 459

9.补虚药 461

10.消导药 464

11.安神药 465

12.平肝熄风药 465

13.开窍药 466

14.收涩药 467

15.驱虫药 467

16.常用中成药 468

四十一 中医特殊疗法 473

1.针灸 473

2.拔罐 474

3.按摩 474

1.家庭中紧急救护的基本原则 476

四十二 家庭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476

2.家庭中紧急救护的基本步骤 476

第七篇 急诊重病家庭急救 476

四十三 常用的家庭急救的方法 477

1.止血 477

2.包扎 479

3.骨折固定 481

4.搬运伤员 482

5.胸外心脏按摩术 489

6.人工呼吸术 490

7.催吐、洗胃和导写法 490

四十四 常见急病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491

1.身体各部位伤病的急救 491

2.常见疾病症状的正确处理 493

3.创伤 497

4.溺水 499

5.触电 499

6.烧(烫)伤 500

7.中毒 500

9.中暑 506

10.冻伤 506

8.异物 506

13.毒蛇咬伤 507

12.犬咬伤 507

14.毒虫咬(蜇)伤 507

11.晕车(船) 507

15.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508

四十五 自然灾害时的救护 509

1.水灾 509

2.火灾 509

3.雷击 510

4.地震 510

第八篇 家庭护理康复 512

四十六 家庭护理基本常识 512

(一)病室、卧位基本要求 512

1.卧室 512

2.床铺 512

3.卧位 512

(二)家庭护理基本技术 513

1.心理护理 513

3.头发护理 514

4.皮肤护理 514

2.口腔护理 514

5.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515

6.更换体位法 515

8.体温的观测 516

9.脉搏的观测 516

7.病情观察 516

10.呼吸的观测 517

11.血压的观测 517

12.出入量的统计 518

13.家庭隔离技术 519

14.热、冷敷法 520

15.给氧法 521

16.灌肠法 522

17.排泄护理 522

18.伤口换药法 525

19.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526

20.老年患者的护理 527

(三)给药方法 528

1.口服给药 528

3.皮肤给药 529

4.注射给药 529

2.舌下给药 529

5.眼部用药 530

7.耳内滴药 531

8.中药煎煮 531

6.鼻腔滴药 531

1.基本饮食 532

2.治疗饮食 532

(四)饮食护理 532

3.痰 534

2.尿 534

四十七 临终关怀 534

1.粪便 534

(五)标本采集法 534

1.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535

2.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工作 536

四十八 尸体料理 536

1.生态与生态平衡 538

四十九 人体健康与环境 538

2.环境致病因素 538

第九篇 家庭环境与疾病预防 538

4.食物链 539

5.绿化与健康 539

3.高危人群 539

6.水与健康 540

7.微量元素与健康 540

8.吸烟与健康 541

9.毒品的危害 542

10.振动与健康 542

11.温度与健康 543

12.气压与健康 543

13.拥挤环境与健康 544

15.微波与健康 545

16.空调与健康 545

14.放射学检查与健康 545

17.紫外线与健康 546

18.音乐与健康 546

19.粉尘与健康 547

20.噪声与健康 548

21.住宅与健康 548

22.农药污染 549

23.合成洗涤剂污染 549

24.化妆品与健康 550

25.染发剂与健康 551

26.重金属与健康 551

28.放射性污染 552

29.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552

27.亚硝基化合物污染 552

30.环境应激与健康 553

31.环境质量评价 553

32.人际关系与健康 554

33.家庭关系与健康 554

35.生活卫生与健康 555

36.知识素养与健康 555

34.生活方式与健康 555

37.饮食结构与健康 556

38.食品添加剂与健康 556

40.防制鼠害 557

41.防制虫害 557

39.熏制食品与健康 557

1.病前预防 558

2.病中预防 558

五十 预防疾病的环节 558

五十一 防病知识 559

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559

3.病后预防 559

2.传染病的防制对策 560

3.中暑与冻伤的预防 563

4.刺激性气体中毒预防 564

5.窒息性气体中毒预防 564

6.食品污染 565

7.食物中毒预防 565

8.免疫性疾病的预防 566

9.遗传性疾病的预防 568

10.营养缺乏病的预防原则 569

11.常见营养缺乏病预防 570

12.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缺乏的预防 572

13.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573

14.恶性肿瘤的预防 574

15.心身疾病预防 577

16.精神疾病的预防 579

17.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581

18.医源性感染疾病的预防 582

19.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583

20.药物成瘾的预防 584

五十二 疾病的自我诊断 586

1.根据病史和症状 586

第十篇 问病求医指南 586

2.根据以往的经验 587

3.看书对号 587

1.挂号与填写病历卡 588

2.如何主诉病情 588

五十三 门诊就医 588

3.配合医生体检 589

4.120急救电话 589

3.出院 590

2.陪护与探视 590

4.转院 590

1.住院 590

五十四 住院 出院 转院 590

五十五 识读化验单 591

1.医学检验常用正常参考值 591

2.正确看待化验结果 611

3.血常规结果的分析 611

5.血型和输血、配血 612

6.肝功能检查 612

4.血沉测定的临床意义 612

8.甲胎蛋白检查 613

9.酶测定 613

7.乙型肝炎的“两对半”和“三对半”检查 613

12.血清中电解质测定 614

11.蛋白电泳检查 614

13.血脂检查的临床意义 614

10.白、球蛋白比值 614

17.大便隐血检查 615

16.类风湿因子检查 615

18.肾功能检查 615

五十六 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 615

15.抗“O”检查 615

14.血糖检查 615

五十七 其他有关知识 616

3.医疗意外 616

1.执业医师法简介 616

2.医疗差错 616

1.医疗事故 616

2.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简介 617

3.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简介 618

4.人寿保险 621

5.农村合作医疗 622

附录A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观察期威检疫期表 623

附录 623

附录 623

附录B 我国正常男子的身长与体重表(千克) 624

附录C 中国人每天膳食中营养供给量(1981年修订) 625

附录D 每天膳食中微量元素和电解质安全和适宜的摄入量(豪克) 625

附录E 必需微量元素的功能和缺乏病体征 626

附录F 小儿用药量计算法 627

附录G 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 627

附录H 全国各省、市、区大医院名录 627

附录I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 6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