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理学
病理学

病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树祥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117032960
  • 页数:164 页
图书介绍:
《病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及疾病概论 1

一、绪论 1

(一)病理学的任务、范围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1

(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临床应用 1

(三)学习病理学的思想方法 1

二、疾病概论 2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2

(二)病因概述 2

(三)疾病过程中损伤和抗损伤反应 4

(四)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5

第二章 组织的损伤、修复与适应 7

一、组织的损伤 7

(一)变性 7

(二)坏死 9

二、组织的修复 12

(一)再生 12

(二)肉芽组织 15

(三)创伤愈合 17

三、组织的适应 18

(一)萎缩 18

(二)肥大、增生 19

(三)化生 20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1

一、局部充血 21

(一)动脉性充血 21

(二)静脉性充血 22

二、血栓形成 23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 24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 25

(三)血栓的转归 26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27

三、栓塞 27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 27

(二)栓塞的类型和后果 27

四、梗死 29

(一)梗死的原因和形成条件 29

(二)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29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31

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1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1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 32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 32

(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33

第四章 炎症 35

一、炎症的概念 35

二、炎症的原因 35

(一)生物性因素 35

(二)免疫反应 35

(三)物理性因素 35

(四)化学性因素 35

三、炎症局部病理变化 36

(一)变质 36

(二)渗出 36

(三)增生 40

四、炎症的类型 41

(一)急性炎症类型 41

(二)慢性炎症类型 44

五、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45

(一)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 45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45

六、炎症的结局 46

(一)痊愈 46

(二)迁延不愈并转为慢性 46

(三)蔓延扩散 46

第五章 肿瘤 48

一、肿瘤的概念 48

二、肿瘤的特征 48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48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49

(三)肿瘤的异型性 50

(四)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50

(五)肿瘤的复发 52

(六)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52

(七)肿瘤的代谢特点 53

三、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53

四、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54

(一)肿瘤命名 54

(二)肿瘤分类 54

(三)常见的肿瘤 54

五、肿瘤的病因 58

(一)外界致癌因素 59

(二)影响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 60

六、癌前病变与肿瘤早期诊断 60

(一)癌前病变 60

(二)肿瘤早期诊断 61

第六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63

一、脱水 63

(一)高渗性脱水 63

(二)低渗性脱水 64

(三)等渗性脱水 64

二、水中毒 65

(一)原因 65

(二)机体变化 65

三、钾代谢紊乱 66

(一)低钾血症 66

(二)高钾血症 67

四、病理与临床联系 67

(一)脱水 67

(二)钾代谢紊乱 68

第七章 水肿 69

一、水肿发生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69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69

(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 70

二、临床常见的水肿类型和发生机制 72

(一)心性水肿 72

(二)肾性水肿 72

(三)肝性水肿 72

三、水肿的病理变化和后果 73

第八章 酸碱平衡紊乱 74

一、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 74

二、酸碱平衡紊乱的指标及临床意义 74

(一)pH 74

(二)二氧化碳结合力 74

(三)二氧化碳分压 74

(四)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75

三、酸中毒 75

(一)代谢性酸中毒 75

(二)呼吸性酸中毒 76

四、碱中毒 77

(一)代谢性碱中毒 77

(二)呼吸性碱中毒 78

五、混合性酸碱中毒 79

(一)混合性酸中毒 79

(二)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79

(三)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79

(四)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79

第九章 发热 81

一、发热的概念 81

二、发热的原因和分类 81

(一)感染性发热 81

(二)非感染性发热 81

三、发热的发生机制 81

(一)外源性致热原 81

(二)内源性致热原 82

(三)致热原引起发热的发生机制 82

四、发热的分期和热型 83

(一)分期 83

(二)热型 83

五、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84

(一)代谢变化 84

(二)功能变化 84

六、发热的病理与临床联系 85

(一)心率、血压的变化 85

(二)呼吸的变化 85

(三)尿的变化 85

(四)消化系统的变化 85

(五)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85

七、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85

第十章 缺氧 87

一、缺氧的概念 87

二、血氧指标 87

三、缺氧的类型和特点 87

(一)乏氧性缺氧 87

(二)血液性缺氧 88

(三)循环性缺氧 88

(四)组织性缺氧 89

四、缺氧对机体的功能和代谢的影响 90

(一)功能变化 90

(二)代谢变化 91

五、病理与临床联系 91

(一)机体各系统缺氧时主要表现 91

(二)缺氧的治疗 92

第十一章 休克 94

一、休克的概念 94

二、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94

(一)失血或失液性休克 94

(二)心源性休克 94

(三)感染性休克 94

(四)创伤性休克 94

(五)过敏性休克 94

三、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生机制 95

(一)休克初期 95

(二)休克期 97

(三)休克晚期 97

四、休克时机体代谢变化和器官功能障碍 98

(一)机体代谢改变 98

(二)主要器官功能的改变 98

五、休克的病理与临床联系 99

(一)血压和脉搏改变 99

(二)皮肤、粘膜改变 99

(三)神志改变 99

(四)尿改变 99

(五)呼吸改变 100

(六)血液改变 100

第十二章 常见疾病 101

一、动脉粥样硬化症 101

(一)概念 101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01

(三)基本病理变化 102

(四)冠心病的病变特点 103

(五)病理与临床联系 104

二、肺炎 105

(一)大叶性肺炎 105

(二)小叶性肺炎 107

(三)间质性肺炎 108

三、肝硬化 109

(一)概念与分类 109

(二)病因 110

(三)病理变化 110

(四)病理与临床联系 111

(五)结局 113

四、肾小球肾炎 114

(一)概述 114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14

(三)分类 115

五、结核病 118

(一)概述 118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18

(三)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归 119

(四)肺结核病 120

六、病毒性肝炎 124

(一)概述 124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24

(三)基本病理变化 125

(四)临床病理类型 126

第十三章 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129

一、心力衰竭 129

(一)病因和分类 129

(二)心脏的代偿活动 130

(三)发病机制 130

(四)机体的主要功能与代谢变化 131

二、呼吸衰竭 13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33

(二)机体的主要功能与代谢变化 136

三、肝性脑病 137

(一)病因和分类 137

(二)发病机制 137

(三)肝性脑病的诱因 140

(四)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141

四、肾功能衰竭 141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141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 144

(三)尿毒症 146

病理学实验 147

实验一 组织的损伤、修复与适应 147

实验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47

实验三 炎症 148

实验四 肿瘤 150

实验五 水、电解质的代谢紊乱 151

实验六 水肿 152

实验七 常见疾病 153

实验八 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154

附录《病理学》教学大纲 1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