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最新药物临床试验与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手册  第1卷
最新药物临床试验与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手册  第1卷

最新药物临床试验与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手册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伊剑华主编
  • 出 版 社:银川: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7886191366
  • 页数:598 页
图书介绍:
《最新药物临床试验与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手册 第1卷》目录

第一章 药物的概念与作用 3

第一节 药物的概念 3

第二节 药物的作用 4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4

二、药物作用的类型 5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 8

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0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10

二、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 15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6

一、机体方面 17

二、药物方面 20

三、给药方法方面 21

第五节 药物的基本分类 23

一、抗微生物药 23

二、抗寄生虫病药 25

三、抗恶性肿瘤药 25

四、传出神经系统药 25

五、局部麻醉药 26

六、中枢神经系统药 27

七、抗变态反应药 27

八、利尿药和脱水药 27

九、消化系统药 27

十、呼吸系统药 28

十一、心血管系统药 28

十二、血液和造血系统药 31

十三、子宫兴奋药 32

十四、激素类药 32

十五、维生素类药 33

十六、解毒药 33

十七、免疫预防制剂 33

第二章 新药的药理研究与评价 34

第一节 药理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34

第二节 我国新药的药理研究的基本要求 35

一、主要药效研究 35

二、一般药理研究 36

三、复方制剂中多种组分对药效或毒副作用影响的研究 36

第三节 从合理有效的药理筛选中获得进入药效学比较研究的化合物 36

一、一般筛选 37

二、定向筛选 40

三、分子水平的药物筛选 40

四、筛选结果的评价 69

第四节 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71

一、重复 71

二、随机 72

三、对照 74

第五节 药理实验方法 74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75

二、给药方法 76

三、实验水平 77

四、正常动物实验和模型动物实验 77

五、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 78

六、比较实验 78

第六节 药效评价标准 79

一、药效评价的定量方法 79

二、药物作用强度和量效关系。 80

三、药物作用持续时间与时效关系 81

第七节 实验样本数 81

一、影响实验样本数的因素 82

二、药理实验样本数估算的原理 83

三、药理实验的基本例数 88

第八节 实验剂量的确定 89

一、最佳剂量的探索 90

二、多剂量实验中剂量间距的确定 91

三、剂量换算 91

第九节 实验动物分组的问题 95

一、分组类型 96

二、对比的性质 98

三、随机化 98

第十节 实验的稳定性和灵敏性及其实验误差的控制 102

一、实验的稳定性 102

二、实验的灵敏性 104

三、实验误差的控制 105

第十一节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的数学基础 107

一、1.11.1有效数字与误差传递 107

二、线性相关与直线回归 108

三、多元回归与曲线回归 109

四、定性数据的描述 110

五、定量数据的描述 111

第十二节 药效计算 113

一、ED50计算 114

二、最大效应(Emax),内在活性(a)及Hill系数计算 116

三、平衡解离常数(K)及亲和力指数(pD2)计算 117

四、竞争性拮抗指数(pA2)计算 118

第十三节 常用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 122

一、数理统计分析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122

二、定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126

三、定量数据统计方法的选择 127

四、常用定性数据统计的显著性检验 131

五、常用定量数据统计分析的显著性检验 139

第十四节 复方制剂药效评价分析 156

一、概率和法 157

二、G检验 159

第十五节 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PD-PK)的同步分析 162

一、PD-PK同步分析的基本思想 162

二、药物浓度-效应关系 162

三、药物浓度-效应关系的经时变化 163

四、PD-PK同步分析的基本模型 163

五、PD-PK同步分析的实验设计 167

第三章 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 170

第一节 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170

第二节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171

一、发展背景 171

二、GLP实施的目的 172

三、GLP的适用范围 173

四、GLP的基本内容 173

第三节 我国新药研究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基本技术要求 174

一、全身性用药的毒性实验 175

二、局部用药的毒性实验 176

三、特殊毒性实验 177

四、药物依赖性实验 182

第四节 药物安全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83

一、一次给予药毒性实验 183

二、长期给药毒性实验 185

三、特殊毒性实验 187

第五节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189

一、LD50的计算 189

二、LD50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195

三、复方制剂的怠性毒性评价方法 197

四、长期毒性的血液学指标的统计分析 199

五、长期毒性的血液生化指标的统计分析 201

六、局部毒性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203

七、特殊毒性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211

第六节 生物技术产品的安全性评价 213

一、目的 213

二、实验设计应考虑的要点 214

三、实验项目 214

第七节 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药物毒代动力学 215

一、前言 215

二、毒代动力学研究目的 216

三、毒代动力学研究的实验设计 217

四、毒代动力学研究内容 218

五、毒代动力学研究报告的要求 220

第八节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组织管理与规范化 221

一、优良实验室规范的源起 221

二、在我国实施GIP的必要性 223

三、世界各国颁布GLP规范概况 225

四、GIP规范常用的术语 227

五、GLP规范的主要内容 228

第九节 对实施GLP的几点看法 243

第四章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概述 246

第一节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实质和内容 246

一、GLP的发展概况 246

二、GLP的主要内容 254

第二节GLP和药物研究 275

一、GLP与新药研发的关系 275

二、GLP管辖的研究项目 276

三、实施GLP管理的工作量和费用 277

四、关于增加GLP管辖项目的争论 279

五、确定我国GLP研究项目的建议 281

第三节 我国实施GLP的现状及必要性 281

一、GLP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 281

二、我国GLP的产生与发展 284

三、我国实施GLP的现状及问题 284

四、GLP实施的关键与申报的准备 287

第四节FDA实施GLP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292

一、FDA在实施GLP中发现的问题 292

二、FDA对问题的反应 294

三、试行法规 295

四、范围 296

五、执法战略 297

六、权力 297

七、对试行法规和最后法规的评论 298

八、对规程的评价 300

第五节 毒理学和GLP条例 302

一、急性毒性试验 302

二、亚慢性(亚急性)毒性试验 304

三、慢性毒性研究 307

四、致癌性研究 308

五、生殖毒性试验 310

六、遗传毒理学试验 312

第五章 药物临床试验管理概述 315

第一节GCP的概念、作和与基本原则 315

一、GCP的概念 315

二、GCP的宗旨 316

三、GCP的历史回顾 317

四、GCP的国际一体化 319

五、GCP的重要作用 320

六、GCP的基本原则 321

七、GCP的基本内容 322

第二节GCP在我国的实施 323

一、GCP的引入与发展 324

二、我国GCP的内容概要 324

三、我国实施GCP的现状 325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326

五、在我国实施GCP的重要意义 327

六、实施GCP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31

第三节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概述 334

一、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及管理层次 334

二、质量控制诸要素 343

三、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概述 351

四、质量保证诸要素 377

五、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 382

六、分析后阶段的质量保证 397

七、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418

八、实验室认可和认可标准 429

第一章 毒理学实验基础 441

第一节 毒理学实验的原则 441

第二节 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 445

第三节 动物实验的职业道德 446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管理 447

第五节 实验动物的准备 453

第六节 受试物和样品的准备 458

第七节 实验动物染毒途径和技术 460

第八节 实验动物生物标本采集及处死 469

第九节 毒理学试验的统计学 474

第十节 优良实验研究规范 489

第二章 药物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492

第一节 药物毒性作用 492

一、毒性作用的概念 492

二、毒性作用分类 493

三、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495

第二节 药物对人体各系统的毒性作用 506

一、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506

二、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518

三、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524

四、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535

五、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 554

六、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 561

七、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 576

八、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性作用 589

第三节 药物毒性作用机制 599

一、基本概念 599

二、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 600

第四节 化学毒物对生物膜的损害作用 601

一、化学毒物对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的影响 601

二、化学毒物对膜生物物理性质的影响 603

第五节 化学毒物对细胞钙稳态的影响 606

一、细胞内钙稳态 606

二、细胞钙稳态的紊乱与细胞毒性 607

三、钙稳态失调的机制 608

第六节 机体内生物大分子氧化损伤 609

一、自由基的来源与类型 609

二、机体对氧化损伤的防御系统 611

三、自由基对生物大分子的损害作用 613

第七节 化学毒物与细胞大分子的共价结合 618

一、与蛋白质的共价结合 618

二、与核酸分子的共价结合 622

第三章 毒物的处置与毒代动力学 625

第一节 毒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 625

一、吸收 626

二、分布 628

三、生物转化 632

四、排泄 651

第二节药物毒代动力学 653

一、动力学模型 654

二、药代动力学研究 660

第四章 一般毒性试验 743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 743

一、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743

二、经呼吸道急性毒性试验 759

三、经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760

第二节 局部毒性试验 763

第三节 蓄积毒性试验 766

第四节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768

一、亚慢性毒性试验 768

二、慢性毒性试验 770

第五章 特殊毒性试验 774

第一节 致突变实验 774

一、突变作用的概念 774

二、突变作用的物质基础 775

三、突变作用的分子机理 776

四、突变后果 779

五、药物的致突变性 783

六、抗突变作用 783

七、检测致突变性药物的条件 785

八、致突变实验方法 786

第二节 致癌试验 811

一、化学致癌物 811

二、化学致癌过程 816

三、阻断化学致癌过程的途径 820

四、致癌试验 825

第六章 生殖毒性试验 835

第一节 一般生殖毒性试验 835

第二节 繁殖试验 836

一、试验动物、染毒和繁殖时间 836

二、观察指标 837

三、评价 837

第三节 致畸胎作用研究 838

第四节 致畸胎研究发展概况 839

第五节 致畸作用机理 841

一、基因突变 841

二、染色体畸变 842

三、核酸和蛋白质合成障碍 842

四、酶抑制 842

五、细胞死亡和抑制细胞增殖 843

六、渗透压不平衡 843

七、生物合成基质和辅酶的缺乏 843

八、能量不足 844

九、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 844

第六节 影响药物致畸性的因素 844

一、遗传因素 844

二、药物的理化性质 845

三、给药时间与途径 846

四、给药剂量 847

五、母体状况 848

第七节 致畸试验 848

一、实验动物 848

二、动物受孕及检查方法 849

三、剂量分组,给药方式及时间 850

四、观察 851

五、结果评定 855

第八节 致畸研究的新进展 859

第七章 全身用药的毒理研究 862

第一节 新药急性毒性试验 862

一、目的和意义 862

二、实验方法 864

三、急性毒性试验中常用LD50计算方法 869

第二节 新药长期毒性试验 874

一、一般原则 874

二、检测项目 877

三、检测指标的时间 879

四、资料整理要求 880

五、结果评价 880

第三节 制剂的全身毒性试验 881

一、静脉注射制剂的全身毒性试验 881

二、局部用药的全身毒性试验 884

第八章 药物依赖性试验 885

第一节药物依赖性的特征及临床表现 886

一、阿片类药物依赖性的临床表现 888

二、巴比妥及其它镇静安眠药依赖性的临床表现 889

三、抗焦虑药依赖性的临床表现 890

四、其它药物依赖性的临床表现 890

第二节 阿片类药物依赖性的分子作用机制 891

一、胞内住处转导通路概述 892

二、阿片类药物身体依赖性的分子作用机制 893

三、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性的分子作用机制 894

第三节 谷氨酸及其受体与阿片类身体依赖性 896

一、阿片类身体依赖相关的神经部位 897

二、谷氨酸代谢与谷氨酸受体 897

三、谷氨酸与阿片类身体依赖 898

四、к受体在谷氨酸释放中的作用 898

五、谷氨酸受体与阿片类身体依赖 899

第四节 戒毒药 900

一、化学药戒毒药 900

二、中药戒毒药 902

第五节 药物依赖性试验方法 904

第六节 评价药物依赖性的方法 907

第七节 毒品与艾滋病 908

第八节 药物依赖性与药物滥用的科学研究 918

第九章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 920

第一节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及意义 920

一、基本概念 920

二、安全性评价程序的概况及意义 921

第二节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内容 925

一、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选用原则 925

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926

三、不同阶段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项目 928

四、安全性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931

第三节 现有的化学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933

一、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933

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941

三、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948

四、新药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 949

第一章 药物临床试验的意义与要素 959

第一节 临床试验的意义 959

一、评价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 960

二、确定新药的最佳使用方法 960

三、提供新药注册的资料 961

四、为企业新药研究及市场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961

五、为医生和病人正确使用新药提供依据 962

六、健康经济学评价 962

第二节 临床试验的基本要素 963

一、药物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 964

二、研究风险及对受试者的保护 965

三、获得主管部门批准 966

四、临床试验方案 967

五、病例报告表 970

六、试验目的 972

七、对照 973

八、试验设计 974

九、随机 977

十、得到均衡的治疗组 977

十一、盲法试验 978

十二、样本量 980

十三、安慰剂 981

十四、双盲双模拟技术 982

十五、多中心临床试验 983

十六、基线和终点 984

十七、给药方案 985

十八、剂量-反应关系 986

十九、依从性 987

第二章 药物临床试验的分期与技术要求 990

第一节 新药临床实验的分期 990

一、Ⅰ期临床实验 990

二、Ⅱ期临床实验 991

三、Ⅲ期临床实验 991

四、Ⅳ期临床实验 991

第二节 我国新药临床实验的分期及基本技术要求 992

一、临床实验 993

二、临床验证 996

第三章 临床对照实验 998

第一节 无对照实验 998

第二节 历史对照 999

第三节 配对实验 999

第四节 标准药物对照和安慰剂对照实验 1000

第五节 临床试验中对照组的选择 1001

一、设立对照组的必要性 1001

二、对照组的类型 1002

三、安慰剂对照(placebo control) 1002

四、空白对照(no-treatment control) 1004

五、剂量-反应对照(dose-response control) 1004

六、阳性药物对照(active control) 1005

七、外部对照(external control) 1007

八、讨论 1007

第六节 多中心临床试验 1009

一、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1009

二、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计划与组织(organization and planning) 1010

三、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 1012

四、统计模型(statistical model) 1014

第七节 样本大小估计方法 1018

一、率的单样本情况 1018

二、率的两样本情况 1021

三、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样本大小 1024

四、队列研究中的样本大小 1027

五、生存数据发病率的样本大小 1029

六、连续反应变量的样本大小 1035

七、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 1038

第八节 双盲临床试验 1043

一、什么是双盲临床试验 1044

二、双盲临床试验的实施 1045

三、双盲临床试验的进一步讨论 1052

第九节 交叉试验 1059

一、概述 1059

二、2×2交叉试验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1062

三、多个处理交叉试验的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1082

四、2×2交叉试验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 1095

第十节 重复测量设计 1108

一、概述 1108

二、统计分析方法 1116

第四章 临床试验设计、分析与实施要求 1135

第一节 概述 1135

第二节 平行组设计 1136

一、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1136

二、固定作用模型例 1136

三、随机作用模型例 1138

四、协变量的校正(adjustment for covariates) 1139

第三节 方差分析后的检验及多重比较 1142

第四节 使用随机区组设计的单因素试验分析 1147

一、完全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complete block design) 1148

二、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balanced incomplete block design) 1149

三、不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unbalanced incomplete block design) 1151

第五节 拉丁方、希腊-拉丁方、尧顿方设计 1153

一、拉丁方设计(Latin square design) 1153

二、重复拉丁方设计(replication of Latin square designs) 1154

三、希腊-拉丁方设计(Graeco-Latin suqares designs) 1157

四、尧顿方设计(Youden square design) 1159

第六节 析因试验设计 1160

第七节 嵌套试验设计 1162

第八节 裂区设计 1165

第九节 反应曲面方法 1167

第十节 成组序贯设计 1170

第十一节 病例选择和病例数的估算 1177

第十二节 病例分组和随机化 1180

第十三节 疗效和副作用判断标准 1184

第十四节 多中心实验 1186

第五章 临床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1188

第一节 实验数据管理及数据表格设计 1188

第二节 方案偏差及其处理 1190

第三节 实验论据描述 1192

第四节 实验数据的误差 1195

第五节 显著性检验 1197

第六节 统计估计及可信限 1209

第七节 组间可比性和子群分析 1211

第八节 组内可比性分析 1213

第六章 临床试验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1217

第一节 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的实验方法 1217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 1217

二、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 1228

三、溃疡性结肠炎 1246

四、变应性鼻炎 1263

五、支气管哮喘 1269

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1277

七、类风湿性关节炎 1287

八、系统性红斑狼疮 1296

九、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299

十、子宫内膜异位症 1302

第二节 降脂降压作用的实验方法 1308

一、高脂血症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1308

二、调节血脂作用的药效学实验方法 1311

三、实验性高血压动物模型建立及药效学观察 1334

第三节 抗肿瘤作用的实验方法 1361

一、移植性肿瘤整体动物实验法 1361

二、抑制肿瘤增殖作用的体外实验方法 1368

三、抑制诱癌作用的观察 1373

四、抗肿瘤转移作用的实验方法 1377

五、诱导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实验方法 1425

六、逆转肿瘤耐药性作用的实验方法 1450

第四节 抗衰老、抗痴呆作用的实验方法 1476

一、抗皮肤衰老作用的实验方法 1476

二、神经细胞的分离培养 1487

三、神经细胞的损伤体外模型建立 1492

四、抑制神经细胞损伤的药效作用观察 1497

五、神经营养因子类药物的作用观察 1502

六、老年痴呆体内动物模型的建立 1504

七、寿命试验法 1505

第七章 临床试验的评价与实适程序 1510

第一节 临床试验的评价 1510

一、疗效的评价 1510

二、结果指标 1513

三、安全性评价 1515

四、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 1515

第二节 临床试验的实施程序 1518

一、临床试验的基本程序 1519

二、制订计划 1519

三、确定试验方案 1520

四、设计病例报告表 1521

五、获得伦理委员会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1521

六、准备研究材料 1522

七、选择研究者 1522

八、现场评估 1523

九、研究开始前的初访 1523

十、入选受试者 1524

十一、定期监查 1525

十二、试验结束 1526

十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1526

十四、总结报告 1528

十五、试验结果的发表 1528

第一章 GLP认定试点情况介绍 1533

第一节 GLP认定的依据、目的与程序 1533

一、GLP认定的依据 1533

二、GLP认定的目的 1533

三、GLP认定的程序 1534

第二节 认定试点发现的主要问题 1535

一、组织机构 1535

二、工作人员 1536

三、试验设施 1536

四、仪器设备、试验材料管理 1536

五、SOP 1537

六、研究的实施 1537

七、资料档案管理 1538

第二章 GLP对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质量保证 1542

第一节 概述 1543

一、影响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因素 1543

二、GLP提高非临床研究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543

三、GLP的质量保证体系 1544

第二节 标准操作规程 1544

一、制定SOP的范围 1545

二、SOP的制定程序 1545

三、SOP实施 1545

第三节 质量控制 1546

第四节 质量保证部门 1546

第五节 检查 1548

一、检查的目的和类型 1548

二、检查范围和内容 1549

三、检查程序 1549

四、检查结果 1550

第三章 质量保证部门 1551

第一节 导论 1551

第二节QAU的建立 1553

一、组织机构图 1553

二、安全性评价中心负责人和QAU部门 1554

三、与专题负责人的关系 1555

四、QAU的内部人事管理 1556

第三节 质量保证部门的检查 1557

一、研究检查 1557

二、机构检查 1559

三、报告审查 1559

第四节 资格培训 1562

一、审查员培训 1562

二、专题负责人培训 1563

第五节 配合检查 1564

第四章 GLP实施的监督检查 1568

第一节 导论 1568

一、GLP检查的定义和类型 1568

二、GLP检查的意义 1569

第二节 检查的步骤 1570

一、检查的准备 1570

二、监督检查 1571

三、研究审查 1580

四、制定调查报告 1582

第三节 我国实施GLP检查的情况 1582

一、监督检查的主体和客体 1582

二、检查人员的组成与资格 1583

三、检查的一般程序 1583

第四节 药品临床前研究机构核查 1584

一、概述 1584

二、标准的具体内容及释义 1585

第一章 药物临床试验的筹划 1595

第一节 立题、选题 1595

第二节 研究项目的科学性 1596

第三节 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1596

第四节 研究效益 1598

第五节 申办者研究——挑选研究员 1598

第六节 多中心研究 1601

一、多中心研究的好处 1602

二、多中心研究的困难 1602

三、管理 1602

第七节 研究员——资源、经费 1604

第八节 研究合同 1606

第二章 临床试验对受试验者的权益保障 1609

第一节 GCP保护受试者的措施 1609

第二节 伦理委员会 1610

一、伦理委员会的组成 1610

二、伦理委员会的职责 1611

三、伦理委员会审核的资料 1611

四、伦理委员会审议试验方案的重点 1612

五、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决定 1612

第三节 知情同意 1614

一、知情同意书的内容 1614

二、知情同意的过程 1616

三、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1616

四、知情同意需泣意的问题 1617

五、我国知情同意书中存在的问题 1618

第三章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1619

第一节 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的原则 1619

一、对照原则 1619

二、重复原则 1622

三、随机化原则 1624

第二节 设计类型 1628

一、平行组设计 1629

二、交叉设计 1629

三、析因设计 1630

四、成组序贯设计 1631

第三节 研究/试验方案 1632

一、偏离方案 1633

二、方案内容 1633

第四节 临床研究立题和目的 1642

一、目标取向 1642

二、立题 1642

三、设定研究目的 1643

第五节 临床研究设计 1645

一、医学科研分类 1645

二、临床研究设计 1649

三、对照 1651

四、比较 1652

五、设盲 1653

六、随机取样 1657

第六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1663

一、确定样本含量 1663

二、设定条件 1664

三、常用方法 1666

四、纳入/排除标准 1673

第七节 疗效指标和研究流程设计 1675

一、研究反应指标 1675

二、研究流程 1677

第八节 Ⅰ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1679

一、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 1680

二、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 1681

三、连续给药药代动力学、耐受性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 1682

第九节 Ⅱ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1682

一、Ⅱ期临床试验目的 1682

二、Ⅱ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 1683

第十节 Ⅲ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1685

一、Ⅲ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 1685

二、Ⅲ期临床试验的内容 1685

第十一节Ⅳ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1686

一、Ⅳ期临床试验的内容 1686

二、Ⅳ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点 1687

第四章 有关人员的职责 1688

第一节 有关人员的职责概述 1688

第二节 研究者应当具备的条件 1691

第三节 研究者的职责 1693

第四节 合格研究者的标准 1696

第五节 申办者的资格 1700

第六节 申办者的职责 1701

第七节 临床道德伦理 1704

一、有道德的临床研究 1705

二、不道德的临床研究 1705

三、个人与大众道德 1706

四、伦理委员会、人体试验委员会 1706

五、提早披露研究结果 1711

六、利益冲突 1712

第八节 制药行业的合作 1713

一、药业公司 1713

二、申办者 1714

三、合同研究组织 1714

四、中心管理机构 1716

五、政府机构 1717

六、品质保证、稽查和查核 1717

第五章 临床试验记录与报告 1723

第一节 临床试验记录与报告的内容 1723

一、病例报告表 1723

二、原始文件 1725

三、研究者手册 1726

四、试验方案 1727

五、与申办者签订的合同 1727

六、知情同意书及其更新 1727

七、受试者招募材料 1728

八、伦理委页会批文 1728

九、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文 1728

十、研究人员履历表 1728

十一、研究人员名单及签名样本 1729

十二、实验室记录 1729

十三、样品记录 1729

十四、试验用药记录 1730

十五、试验监查报告 1731

十六、研究中的文件更改 1731

十七、一般文件 1731

十八、受试者筛选表 1731

十九、受试者入选表及识别代码表 1732

二十、数据更正表 1732

二十一、不良事件及报告的记录 1732

二十二、总结报告 1733

第二节 病例报告表 1734

一、病例报告表的一般要求规格 1735

二、一般病例报告表 1737

三、填写协议 1739

四、校对 1740

五、研究进行期间的修正 1740

六、研究者职责 1740

七、监察员查阅项目 1741

第三节 安全报告 1741

一、不良反应事件 1742

二、国际监察组织 1744

三、侦察和报告不良反应事件 1747

四、提早披露研究信息 1752

第四节 原始资料 1753

一、原始资料库 1754

二、临床研究的原始记录要求 1754

第五节 研究档案库 1755

一、填写及保存原则 1756

二、研究员档案 1756

三、申办者档案 1756

第六章 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1759

第一节 统计分析 1759

一、前期工作 1759

二、统计分析方法 1760

三、统计分析报告 1770

第二节 统计软件 1771

第三节 数据处理 1772

一、报告和分析计划 1773

二、数据处理和复核 1773

三、临床研究总结报告 1777

第七章 试验用药品的管理 1783

第一节 研究药物的准备 1783

第二节 标签 1784

第三节 存放条件 1785

第四节 研究药物文件 1786

第五节 管理 1787

第六节 随机密码 1791

第七节 特别处理 1792

第八章 临床试验质量保证 1793

第一节 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1794

一、制订SOP的意义 1794

二、制订SOP的范围和内容 1795

三、制订SOP的程序和要求 1796

四、SOP的实施 1798

第二节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1798

第三节 临床试验监查 1799

一、监查员的资格 1799

二、监查员的职责 1800

三、监查员的工作内容 1800

四、监查的程序 1804

第四节 研究监察 1805

一、监察员 1806

二、临查的形式 1807

三、访视装备 1816

四、监查特殊情况 1817

第五节 临床试验稽查 1819

一、稽查员的资格 1819

二、稽查员的职责 1820

三、稽查的种类 1820

四、稽查的程序 1821

第六节 临床试验检查 1824

一、检查的类型和目的 1824

二、检查的方式 1825

三、检查的内容 1826

四、检查的程序 1828

五、检查的结果 1828

第七节 稽查和检查前的准备 1828

第九章 影响临床试验成功的因素与对策 1831

第一节 成功的临床试验的涵义 1831

第二节 临床试验失败的代价 1832

一、增加受试者及患者的风险 1833

二、延长新药开发的周期,增加研究的费用 1834

二、影响新药的审批和上市 1835

第三节 影响临床试验成功的因素 1836

一、开发计划 1837

二、试验设计 1838

三、操作变异和试验误差 1839

第四节 保证临床试验成功的策略 1840

一、改善研究队伍间的信息交流 1840

二、充分利用已有知识或信息 1841

三、明确临床试验的目标 1841

四、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1842

五、提高研究效率 1843

六、严格遵循GCP、现行法规、试验方案和SOP 1843

第五节 保证临床试验成功的要素 1844

一、基本原则 1844

二、关键策略 1844

第一章 药事组织 1849

第一节 药事组织概述 1849

一、组织与药事组织 1849

第二节 药品监督管理组织 1854

一、药品监督管理组织体系 1854

二、国家和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职能 1857

三、药品检验机构 1858

四、国家药典委员会 1860

五、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 1862

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1863

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1864

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1865

第三节 药品生产经营组织及行业管理机构 1866

一、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1866

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医药管理处 1868

三、药品生产企业与药品经营企业 1869

第四节 药学教育、科研组织和社会团体 1870

一、药学教育组织 1870

二、药学科研组织 1871

三、药学社会团体 1872

第五节 国外药事管理体系 1874

一、美国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及机构 1875

二、日本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及机构 1876

三、世界卫生组织 1877

第二章 药品管理立法与《药品管理法》 1879

第一节 药品管理立法概述 1879

一、药品管理立法与药事管理法的概念 1879

二、药品管理立法的基本特征 1884

三、药品管理立法的历史发展 1885

四、我国的药品管理立法 1886

第二节 《药品管理法》和《实施条例》总则 1889

第三节 药品生产企业管理、药品经营企业管理和医疗机构药剂管理 1893

一、药品生产企业管理 1893

二、药品经营企业管理 1897

三、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1901

第四节 药品管理、药品包装管理、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 1905

一、药品管理 1905

二、药品包装的管理 1913

三、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 1915

第五节 药品监督和法律责任 1918

一、药品监督 1918

二、法律责任 1924

三、附则 1940

第三章 药品标准 1943

第一节 药品标准的概念与作用 1943

第二节 国家药品标准与收载范围 1944

一、国家药品标准 1944

二、国家药品标准的收载范围 1944

第三节 药品标准的格式与内容 1945

第四节 药品标准的制订与修订 1945

一、制定药品标准的原则 1946

二、药品标准制定修订的基本程序 1946

第四章 国家基本药物及药事管理 1948

第一节 国家基本药物管理 1948

一、国家基本药物的概念 1948

二、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的指导思想 1948

三、国家基本药物的制定和遴选的原则 1949

第二节 药事管理概述 1949

一、药事及药事管理的概念 1950

二、药事管理的发展 1951

三、药事管理研究方法 1952

第三节 药品标识物、商标和广告管理 1958

一、药品标识物管理概述 1958

二、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管理 1965

三、药品商标和广告管理 1980

第四节 中药管理 1989

一、中药管理概述 1990

二、中药品种保护 2001

三、野生药材资源保护 2006

四、中药材市场管理 2008

第五节 特殊管理的药品 2011

一、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滥用与管制 2011

二、麻醉药品的管理 2021

三、精神药品的管理 2029

四、戒毒药品的管理 2036

五、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 2038

六、《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 2041

第六节 制药工业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2046

一、生产管理与药品生产概述 2046

二、制药工业的发展与现状 2053

三、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060

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认证管理 2069

第七节 药品市场营销与药品流通监督管理 2087

一、药品市场 2087

二、药品销售渠道 2097

三、药品市场竞争 2105

四、药品流通的监督管理 2113

第八节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2129

一、医疗机构药学服务体系 2129

二、医疗机构药剂科的任务、组织和人员配备 2136

三、调剂业务和处方管理 2143

四、医疗机构制剂管理 2152

五、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与管理 2157

六、药物临床应用及药学保健 2164

第九节 计算机在药事管理中的应用 2174

一、概述 2174

二、计算机在药品管理中应用的内容 2177

三、药事管理工作计算机信息化的方法 2185

第五章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整顿 2191

第一节 新药床前安全性评价 2191

一、基本内容 2191

二、基本要求 2193

第二节 新药临床试验 2194

第三节 药品上市后监测 2195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鉴定 2196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2198

第四节 药品品种的整顿与淘汰 2209

一、药品整顿与淘汰的概念 2209

二、我国淘汰药品的主要原因 2209

三、对淘汰药品的处理 2210

四、我国药品整顿和淘汰工作概况 2210

第六章 新药管理 2211

第一节 概述 2211

一、新药管理法制化的发展 2212

二、我国的新药管理 2214

第二节 新药与仿制药品审批 2215

一、新药的定义、分类和名称 2216

二、新药研究内容规定 2221

三、新药的申报与审批 2230

四、新药的质量标准 2233

五、仿制药品的审批 2233

第三节 新药审批重大改革 2235

一、新药定义要变化 2235

二、审批程序要简化 2236

三、宽进严出抓研发 2236

四、对中药要保护 2237

五、药品“抢仿”有空间 2237

第四节 药品专利和行政保护 2238

一、药品专利保护 2238

二、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 2242

第五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2243

一、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重要性 2244

二、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224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25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2267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2282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2290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2302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2328

药品临床研究的若干规定 2333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 2335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2339

新药审批办法 2365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1998年修订) 2373

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23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