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 上、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士恩,侯昌明,蒲万霞主编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226042809
- 页数:663 页
上册 1
绪论 1
第一节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基本概念 1
第二节 食品安全与卫生发展历史 2
第三节 学习目的、内容、方法和任务 4
第四节 有关名词解释 5
第五节 现代食品的安全问题 6
第一章 植物化学物与食品保健功能 10
第一节 植物化学物概述 10
一、植物化学物的概念 10
二、植物化学物的分类 11
三、植物化学物的生物学作用 12
四、关于蔬菜、水果的抗肿瘤作用的流行病学证据 14
第二节 多酚类化合物 15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类型 15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 16
第三节 含硫化合物 17
一、大蒜的化学成份 17
二、大蒜的生物学作用 17
第四节 皂甙类化合物 18
第二章 细菌污染与食品腐败变质 23
第一节 食品污染概述 23
一、食品污染分类 23
二、食品污染的特点 24
三、受污染食品的处理原则 24
四、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25
第二节 食品的细菌污染 26
一、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26
二、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 26
三、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 27
四、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与食品卫生意义 28
第三节 食品的腐败变质 29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29
二、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产物与鉴定指标 30
三、腐败变质食品卫生学意义与处理原则 31
第三章 真菌及其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33
第一节 概述 33
第二节 真菌毒素的种类 35
一、黄曲霉毒素 35
二、其他真菌毒素 35
第三节 真菌毒素的产生环境和影响因素 35
一、产毒霉菌种类 35
二、基质营养成分 36
三、相对湿度及基质水分 36
四、温度 36
第四节 真菌毒素的危害 37
第五节 几种典型的真菌毒素 37
一、黄曲霉毒素 37
二、赭曲霉毒素 41
三、杂色曲霉毒素 43
四、伏马菌素 45
五、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46
六、玉米赤霉烯酮 50
七、展青霉素 51
八、麦角生物碱 53
第六节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 53
第四章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与控制 56
第一节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 56
一、动物性食品中抗菌类药物残留 56
二、动物性食品中抗寄生虫药物残留 63
第二节 动物性食品中激素类和β-兴奋剂残留 65
一、动物性食品中性激素类残留 65
二、动物性食品中生长激素残留 66
三、动物性食品中β-兴奋剂残留 68
第三节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的控制 69
一、加强对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的管理 70
二、严格规定和执行兽药的休药期和兽药允许残留量 70
三、对药物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70
四、建立并完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监控体系 70
第五章 农药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72
第一节 概述 72
一、相关定义 72
二、农药的分类 72
第二节 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 73
第三节 几种常用农药的污染 74
一、有机氯农药 74
二、有机磷农药 75
三、有机汞农药 75
四、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77
五、除草剂 78
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79
七、有机砷农药 81
第六章 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83
第一节 概述 83
一、重金属的概念 83
二、重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 84
三、重金属的毒性作用特点 84
第二节 汞的污染 85
一、食品中汞污染的来源 85
二、汞对人体的危害 86
三、食品中汞的危险性评估和限量标准 86
第三节 铅的污染 86
一、铅的理化性质 86
二、食品中铅污染的来源 87
三、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87
四、铅对人体的危害 88
五、食品中铅的检测和最高残留限量 88
第四节 镉的污染 88
一、镉的理化性质 88
二、食品中镉污染的来源 88
三、镉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89
四、镉对人体的危害 89
五、食品中镉的检测和最高残留限量 89
第五节 砷的污染 90
一、砷的理化性质 90
二、食品中砷污染的来源 90
三、砷的存在形态和毒性 90
四、砷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91
五、砷对人体的危害 91
六、食品中砷的危险性评估和限量标准 92
第六节 氟的污染 92
一、氟的理化性质 92
二、氟对食品的污染 92
三、氟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93
四、氟对人体的危害 93
五、食品中氟的危险性评估和限量标准 93
第七节 减少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93
第七章 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和二噁英对食品的污染及预防 95
第一节 N-亚硝基化合物 95
一、N-亚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 95
二、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来源 96
三、食品中的亚硝胺及亚硝胺在体内的合成 97
四、影响食品中亚硝胺形成的因素 99
五、N-亚硝基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100
六、预防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措施 100
第二节 多环芳族化合物 101
一、多环芳烃 101
二、杂环胺化合物 104
第三节 二噁英 105
一、概述 105
二、二噁英的理化性质 106
三、食品中二噁英的来源 107
四、二噁英的毒性 108
五、二噁英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和生物转化 109
六、二噁英的监测与预防措施 110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污染 113
第一节 概述 113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113
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114
三、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与市场概况 115
四、食品添加剂的毒性作用 116
五、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规范 116
第二节 防腐剂的使用安全与卫生 118
一、防腐剂的定义和分类 118
二、防腐剂的作用机理 119
三、常用食品防腐剂 119
第三节 抗氧化剂的使用安全与卫生 122
一、抗氧化剂的定义及分类 122
二、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123
三、常用食品抗氧化剂 123
第四节 着色剂的使用安全与卫生 127
一、着色剂的定义及分类 127
二、着色剂的作用机理 127
三、常用食品着色剂 128
第五节 发色剂的使用安全与卫生 130
一、发色剂的定义及分类 130
二、发色剂的作用机理 130
三、常用食品发色剂 131
第六节 漂白剂的使用安全与卫生 132
一、漂白剂的定义及分类 132
二、漂白剂的作用机理 132
三、常用食品漂白剂 133
第七节 乳化剂的使用安全与卫生 135
一、乳化剂的定义及分类 135
二、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135
三、常用食品乳化剂 136
第八节 甜味剂的使用安全与卫生 137
一、概述 137
二、常用食品甜味剂 138
第九章 食源性疾病概述 141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141
一、定义 141
二、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分类 141
三、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143
第二节 食物中毒 144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144
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145
三、食物中毒的分类 145
第三节 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146
一、食物中毒的调查目的 146
二、调查内容和步骤 146
三、食物中毒的处理 147
第四节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148
第十章 食品安全事件 150
第一节 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 150
一、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150
二、国内外食品安全新事故不断发生 151
三、食品安全事故特点 155
四、我国食品安全不容乐观 156
第二节 食品安全国内外研究现状 158
一、中国 158
二、美国 158
三、欧盟 159
四、日本 159
五、其他国家 159
第三节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多发的根源 160
一、不良企业诚信缺失,唯利是图 160
二、食品安全监管失位 161
三、多头管理痼疾仍在 163
四、检测技术和标准滞后 164
五、小作坊监管法律缺失 165
第四节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165
一、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原则 165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65
三、应急响应 167
四、后期处置 168
第五节 食品安全领域的规范化建设 169
一、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169
二、建立可操作性检测体系 169
三、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与监督 169
四、健全网络监督体系 169
五、研制开发生态产品 169
第十一章 细菌性食物中毒 171
第一节 概述 172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172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172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 172
四、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症状 173
五、诊断 173
六、鉴别诊断 173
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原则 174
第二节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174
一、病原学特点 174
二、流行病学特点 174
三、中毒机制 175
四、临床表现 175
五、诊断和治疗 175
六、预防措施 176
第三节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176
一、病原学特点 176
二、流行病学特点 177
三、中毒机制 177
四、临床表现 177
五、诊断和治疗 177
六、预防措施 178
第四节 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178
一、病原学 178
二、流行病学特点 179
三、中毒机制 179
四、临床表现 179
五、诊断和治疗 180
六、预防措施 180
第五节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180
一、病原学特点 180
二、流行病学特点 181
三、中毒机制 181
四、临床表现 181
五、诊断及治疗 181
六、预防措施 182
第六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182
一、病原学特点 182
二、流行病学特点 182
三、中毒机制 182
四、临床表现 182
五、诊断及治疗 183
六、预防措施 183
第七节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183
一、病原学特点 183
二、流行病学特点 184
三、中毒机制 184
四、临床表现 184
五、诊断及治疗 184
六、预防措施 184
第八节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食物中毒 185
一、病原学特点 185
二、流行病学特点 185
三、中毒机制 186
四、临床表现 186
五、诊断及治疗 186
六、预防措施 186
第九节 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 187
一、空肠弯曲菌 187
二、志贺氏菌属 188
三、变形杆菌属 188
第十二章 化学性食物中毒 191
第一节 概述 191
第二节 砷中毒 192
一、中毒原因 192
二、中毒症状 193
三、预防措施 194
第三节 汞中毒 195
一、中毒原因 195
二、中毒症状 195
三、预防措施 197
第四节 铅中毒 197
一、中毒原因 197
二、中毒症状 198
三、预防措施 198
第五节 亚硝酸盐中毒 199
一、中毒原因 199
二、中毒症状 201
三、预防措施 202
第六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 203
一、中毒原因 203
二、中毒症状 204
三、预防措施 205
第十三章 动物性食物中毒 207
第一节 概述 207
第二节 河豚毒素 208
一、河豚毒素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208
二、中毒机制 209
三、中毒原因与症状 209
四、河豚毒素结构与毒性的关系 209
五、河豚毒素的检测 209
第三节 贝类毒素 211
一、腹泻性贝毒 211
二、麻痹性贝毒 212
三、神经性贝毒 213
四、失忆性贝毒 214
第四节 其它动物源性毒素 216
一、甲状腺激素 216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217
三、动物肝脏中的有毒物质 217
第十四章 植物性食物中毒 219
第一节 概述 219
一、植物毒素的定义 219
二、植物毒素的种类 219
三、植物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220
第二节 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 221
一、生物碱 221
二、苷类 223
三、毒蛋白 226
四、蔬菜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 228
五、棉子酚 229
第十五章 植物性食品卫生 231
第一节 粮食与微生物污染 231
一、粮食中常见的微生物 231
二、粮食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232
三、防止粮食的微生物污染 232
第二节 粮食的卫生监督与卫生评价 233
一、原粮的卫生监督 233
二、粮食加工的卫生监督 234
三、粮食的卫生评价 235
第三节 水果蔬菜卫生 237
一、果蔬与微生物污染 237
二、果蔬被污染的途径 238
三、防止果蔬污染的措施 238
四、果蔬卫生评价 240
第十六章 肉与肉制品卫生 244
第一节 肉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244
一、肉的形态结构 244
二、肉的化学组成 245
第二节 肉在保藏时的变化 249
一、肉的僵直 249
二、肉的成熟 250
三、肉的自溶 252
四、肉的腐败 253
第三节 畜禽的宰前检疫 255
一、畜禽宰前检疫的意义 255
二、畜禽宰前检疫的程序和方法 255
三、畜禽宰前检疫后的处理 257
第四节 畜禽的宰后检验与处理 258
一、宰后检验的目的和一般要求 258
二、肉畜宰后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261
三、淋巴结常见的病变 262
四、宰后检验的程序及要点 263
五、宰后检验后的处理 265
第五节 性状异常肉的检验与处理 266
一、气味和滋味异常肉 266
二、色泽异常肉 267
三、脂肪组织坏死 270
四、羸瘦和消瘦 270
五、病畜肉和死畜肉 271
六、注水肉 271
七、肿瘤 272
八、败血症 272
九、有条件利用肉的无害化处理 273
第六节 常见传染病肉的鉴定与处理 274
一、炭疽 274
二、口蹄疫 275
三、结核病 276
四、布鲁氏菌病 277
五、鼻疽 278
六、牛海绵状脑病 279
七、猪瘟 280
八、猪传染性水疱病 280
九、丹毒丝菌病 281
十、钩端螺旋体病 282
十一、李斯特杆菌病 283
十二、沙门氏菌病 284
十三、巴氏杆菌病 285
十四、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287
十五、痘病 288
十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289
十七、蓝舌病 289
十八、高致病性禽流感 290
十九、鸡新城疫 291
二十、土拉杆菌病 291
第七节 常见寄生虫病肉的鉴定与处理 292
一、囊尾蚴病 292
二、旋毛虫病 293
三、棘球蚴病 294
四、肝片形吸虫病 294
五、弓形虫病 295
六、肉孢子虫病 295
七、细颈囊尾蚴病 296
八、前后盘吸虫病 296
九、肺线虫病 297
十、球虫病 298
第八节 肉品卫生学评价 299
一、新鲜肉卫生评价 299
二、冻肉卫生评价 301
三、肉馅卫生评价 302
四、酱卤肉卫生评价 302
五、灌肠类卫生评价 302
六、烧烤肉卫生指标 303
七、火腿卫生评价 303
八、腊肉卫生评价 304
第九节 肉品卫生管理 304
一、肉品加工卫生管理 304
二、肉品贮藏运输卫生管理 305
三、肉品销售卫生管理 305
第十七章 食用油脂卫生 307
第一节 油脂的来源、组成和分类 307
一、油脂的来源 307
二、油脂的组成 308
三、油脂的分类 310
第二节 油脂的加工过程及其卫生要求 311
一、熬炼法 311
二、机械分离法 311
三、压榨法 311
四、浸出法 312
第三节 油脂的变质及其预防措施 312
一、油脂的酸败 312
二、防止油脂酸败的措施 313
第四节 油脂的理化常数 314
一、相对密度 314
二、折射率 314
三、碘价 314
四、皂化价 314
五、不皂化物 315
六、凝固点 315
第五节 各种油脂的毒性作用 315
一、高温加热油脂的毒性作用 315
二、毛棉油的毒性作用 316
三、菜籽油的毒性作用 316
第六节 油脂的感官质量鉴定 316
一、植物油的感官检查 316
二、动物油脂的感官检查 317
第七节 油脂理化卫生检验 317
一、酸价 318
二、过氧化值 318
三、硫代巴比妥酸值 318
四、羰基价 318
五、极性组分 318
第八节 食用油脂卫生评价 319
一、食用植物油 319
二、食用动物油脂 319
三、食用氢化油 320
四、食用煎炸植物油 320
第十八章 蛋与蛋制品卫生与检验 322
第一节 鲜蛋的卫生检验 322
一、蛋的污染 322
二、蛋的菌相变化及其卫生学意义 322
三、蛋在保藏过程中的变化 323
四、鲜蛋的卫生检验 323
五、鲜蛋的卫生标准及商品评定 329
第二节 蛋制品的加工卫生与检验 330
一、冰蛋品的加工卫生与检验 330
二、干蛋品的加工卫生与检验 331
三、再制蛋的加工卫生与检验 332
四、蛋制品卫生标准 335
下册 339
第十九章 乳与乳制品卫生 339
第一节 概述 339
一、乳的概念 339
二、乳的化学组成 340
三、乳的物理性质 344
四、乳的营养价值 345
第二节 影响乳与乳制品卫生质量的因素 346
一、乳畜的种类和品种 346
二、乳畜的年龄和泌乳期 346
三、饲养管理和环境温度 346
四、挤乳方法 347
五、乳畜的健康状况 347
六、乳的化学性污染 347
七、乳的微生物污染 347
八、加热和冷冻加工 349
第三节 鲜乳的生产加工卫生 350
一、乳的生产卫生 350
二、鲜乳的初步加工卫生 351
第四节 鲜乳的卫生检验 353
一、样品的采集 353
二、感官检验 353
三、理化检验 354
四、微生物检验 354
五、乳房炎乳的检验 354
第五节 掺假乳的检验 355
一、乳中掺假物的特点和分类 355
二、牛乳掺假检验 356
第六节 鲜乳的卫生评价与处理 357
第七节 奶粉的卫生检验 357
第八节 炼乳的卫生检验 359
第九节 酸奶的卫生检验 360
第十节 奶油的卫生检验 360
第二十章 水产及水产制品卫生 363
第一节 水产食品的化学组成及营养价值 363
一、水产食品的化学组成 363
二、水产食品的营养价值 364
第二节 鱼在保藏时的变化 365
一、鲜鱼的变化 365
二、冰冻鱼的变化 366
三、咸鱼的变化 366
四、干鱼的变化 367
第三节 鱼及鱼制品的加工卫生与检验 367
一、鱼及鱼制品加工的卫生要求 367
二、鱼及鱼制品的卫生检验 367
三、鱼及鱼制品的卫生评价 368
第四节 有毒鱼类的鉴别 369
一、毒鱼类 369
二、刺毒鱼类 370
第五节 贝甲类的检验 370
一、贝甲类的卫生检验 370
二、贝甲类的卫生评价 371
第二十一章 加工食品卫生 372
第一节 肉类罐头的加工卫生与检验 372
一、肉类罐头的加工卫生监督 372
二、肉类罐头的卫生检验 375
第二节 饮料酒卫生 381
一、饮料酒的种类和主要化学成分 381
二、饮料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82
三、饮料酒的卫生监督 383
四、酒中的有害成分及其控制方法 384
五、饮料酒卫生评价 386
第二十二章 HACCAP与食品质量控制 390
第一节 HACCP的起源和发展 390
一、HACCP体系的起源及发展 390
二、HACCP体系的基本术语 391
三、HACCP控制体系的特点 391
四、实施HACCP体系的意义 393
第二节 HACCP原理及应用 393
一、HACCCPP计划的前提条件 394
二、HACCP七个原理 394
三、制定和实施HACCP计划的步骤 404
四、HACCP计划的制定 405
第三节 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的HACCP体系认证 409
一、食品生产企业的HACCP体系认证 409
二、食品企业管理体系建立与认证的意义 410
三、食品生产企业的HACCP体系认证的步骤 411
第二十三章 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与食品质量控制 416
第一节 GMP的起源和发展 416
第二节 GMP的目的、组成和特点 418
第三节 GMP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419
第四节 建立GMP全面管理体系 422
第五节 食品GMP管理文件的制定 425
第六节 我国保健品GMP认证过程及要点 429
第二十四章 ISO9000与食品质量控制 433
第一节 ISO9000系列标准简介 433
一、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和发展 433
二、ISO9000族标准的概念和结构 435
三、重要术语和定义 436
四、ISO9000族标准的特点 438
五、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意义 438
六、ISO9000族标准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 439
第二节 ISO9000系列标准的构成 440
一、ISO9000族标准的八大原则 440
二、2008版ISO9000系列标准结构 441
第三节 ISO9000系列标准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444
一、ISO9000系列标准的应用领域 444
二、ISO9000系列标准在国际上的应用 444
三、ISO9000系列标准在我国的应用 444
第四节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食品企业的建立和实施 445
一、食品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445
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的实施步骤 446
三、ISO9000认证 446
第二十五章 食品QS认证 452
第一节 食品QS认证概述 452
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 452
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 454
三、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 455
四、食品包装市场准入制度 458
第二节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加工企业的具体要求 459
一、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标志 459
二、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具体要求 463
第三节 食品QS认证 465
一、食品QS认证 465
二、食品QS认证程序 465
三、食品QS认证流程 468
四、食品QS认证进度 469
五、许可证相关时间 471
六、产品实施细则 472
第二十六章 食品产品质量认证 477
第一节 概述 477
一、我国的食品产品质量认证 477
二、几种食品产品质量认证的比较 477
第二节 无公害食品认证 479
一、无公害食品概述 479
二、无公害食品标准 482
三、无公害食品认证 483
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484
五、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 487
六、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认证申报 491
七、无公害农产品(食品)的认证管理 493
第三节 绿色食品认证 493
一、绿色食品的概述 493
二、绿色食品的标准体系 497
三、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与认证 498
四、绿色食品管理体系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503
五、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与管理 505
第四节 有机食品认证 506
一、有机食品概述 506
二、有机产品标准 508
三、有机食品认证的法律法规 508
四、有机食品认证的程序 510
五、有机食品认证标志的使用与管理 511
第二十七章 食品标准与食品质量控制 513
第一节 标准与标准化 513
一、标准 513
二、标准化 515
三、标准化的基本原理 516
四、标准的分类体系 517
五、制定标准的程序 520
第二节 食品标准 524
一、食品标准 524
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525
第三节 食品标准的制定与贯彻实施 526
一、食品标准诉制定 526
二、食品标准的贯彻实施 529
第二十八章 食品安全性评价及注意事项 531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 531
一、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531
二、经典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 532
三、急性毒性分级 535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其他方法 536
第二节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540
一、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概念和目的 540
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方法 541
第三节 致突变作用 548
一、致突变的类型 548
二、化学诱变的分子机理 551
三、突变的后果 552
四、致突变试验 552
五、试验结果的评定 555
第四节 食品添加剂的生殖发育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556
一、生殖毒性 556
二、发育毒性 556
三、生殖与发育毒性的特点及靶器官 557
第二十九章 食品取样与前处理 564
第一节 食品采样 564
一、采样的目的和用途 564
二、采样工具和容器 565
三、样品分类 566
四、采样方法 566
五、采样数量 568
六、样品的保存和运送 569
七、检验报告 570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571
一、有机物破坏法 571
二、蒸馏法 571
三、溶剂提取法 571
四、盐析法 572
五、化学分离法 572
六、色层分离法 572
七、浓缩 572
第三节 样品前处理新方法 573
一、固相萃取 573
二、固相微萃取 575
三、液相微萃取(液滴微萃取和液膜微萃取) 576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 578
五、微波辅助萃取 579
第三十章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检测 588
第一节 概述 588
一、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588
二、转基因食品的主要作用 588
三、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发展 589
四、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 592
第二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595
一、外源基因的安全性 595
二、潜在致敏性 595
三、影响膳食营养平衡 595
四、影响人体肠道微生态环境 596
五、产生有毒物质 596
第三节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评价 596
一、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 596
二、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 597
三、安全性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600
四、安全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602
第四节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602
一、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 603
二、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605
附录 608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608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 621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629
附录四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639
附录五 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644
附录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651
附录七 实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657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
-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李隆庭,徐一星主编 2012
- 《高含硫气藏开发腐蚀控制技术与实践》唐永帆,张强 2018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
- 《食品微生物学教程》李平兰主编 2019
- 《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滕五晓著 2019
- 《钢铁行业污染特征与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周长波等 2019
- 《食品化学》李春海主编 2019
- 《海洋功能食品》王卉 2019
- 《甘肃省档案馆指南》甘肃省档案馆编 2018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甘肃民族民间歌曲全集 第2卷 酒泉市卷》周永利主编;郑午副主编 2016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 甘肃》《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编写组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甘肃民族民间歌曲全集 第11卷 陇南市卷》薛华杰主编;顾雅琦副主编 20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