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具身与离身  在现场和工具媒介中的建筑视知觉比较
具身与离身  在现场和工具媒介中的建筑视知觉比较

具身与离身 在现场和工具媒介中的建筑视知觉比较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术
  • 出 版 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0867946
  • 页数:19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建筑师的立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策略,对现场和媒介两种感知方式的“视知觉”进行比较,并分别探讨感知主体和感知对象与视知觉的相关性。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理论比较:历时性地分析媒介的演变对建筑师感知方式的影响,以及感知方式的转变对建筑发展的作用;共时性地比较两种感知方式下“视知觉基本特征”和“视知觉现象”的差异。二是实验检验:通过三组对照实验量化地描述两种感知方式的视知觉差异。文章涉及的媒介为“透视图、实体模型和建筑动画”三种。本书适合建筑设计、建筑模型制作、建筑效果图、建筑模型的专业人员及视知觉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阅读。
《具身与离身 在现场和工具媒介中的建筑视知觉比较》目录

导论 1

理论篇 13

1 工具媒介的演化及对建筑实践的影响 13

1.1 按照工具媒介划分的三个历史时段 13

1.2 手工媒介时代 14

1.2.1 手工媒介的发展源流及与建筑实践的关系 14

1.2.2 以现场感知为主导的建筑实践 18

1.3 机械媒介时代 20

1.3.1 机械媒介的流变及与建筑实践的关系 20

1.3.2 现场感知与媒介感知并行发展的建筑实践 28

1.4 电子媒介时代 30

1.4.1 电子媒介的发展及与建筑实践的关系 30

1.4.2 以媒介感知为主导的建筑实践 35

1.5 媒介的演化及其影响的历时性比较 37

1.5.1 手工媒介时代 37

1.5.2 机械媒介时代 38

1.5.3 电子媒介时代 39

2 空间的视觉体验 41

2.1 理论基础 41

2.1.1 哲学基础 41

2.1.2 空间视觉体验的相关理论 43

2.2 真实空间的视觉体验 49

2.2.1 体验的本质:具身感知 49

2.2.2 具身的感知主体 49

2.2.3 作为主体的感知对象 52

2.2.4 主体之间的空间体验 54

2.3 媒介空间的视觉体验 56

2.3.1 体验的本质:离身感知 56

2.3.2 离身的感知主体 57

2.3.3 作为客体的感知对象 59

2.3.4 主客之间的空间体验 62

2.4 空间视觉体验的比较 65

2.4.1 体验本质的比较 65

2.4.2 感知主体的比较 66

2.4.3 感知对象的比较 67

2.4.4 空间体验的比较 68

3 实体的视觉现象 71

3.1 理论基础 71

3.1.1 视觉现象的相关理论 71

3.1.2 实体感知的相关文献 75

3.1.3 本书对建筑实体的界定 79

3.2 真实建筑的视觉现象 83

3.2.1 表皮感知 83

3.2.2 体量、空间关系感知 87

3.3 媒介建筑的视觉现象 88

3.3.1 表皮感知 88

3.3.2 体量、空间关系感知 90

3.4 实体视觉现象的比较 91

3.4.1 表皮感知的比较 91

3.4.2 体量、空间关系感知的比较 94

实验篇 99

4 实验方法与设计 99

4.1 理论假设与实验内容 99

4.2 实验设计方案与目的 100

4.2.1 实验设计方案与流程图 100

4.2.2 实验目的 101

4.3 实验框架 102

4.3.1 被试者 102

4.3.2 自变量与因变量 102

4.3.3 研究案例 103

4.3.4 实验场景 103

4.3.5 实验程序 105

4.4 具体方法与技术 106

4.4.1 抽样方法 106

4.4.2 数据收集方法 108

4.4.3 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 110

5 现场感知VS透视感知 111

5.1 研究案例与实验概况 111

5.1.1 建筑形态特性 112

5.1.2 量化标准与赋值 112

5.1.3 实验概况 113

5.2 感知对象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总样本数据分析) 117

5.2.1 各选项百分比统计的比较 117

5.2.2 综合均值的比较 120

5.2.3 各独立样本的T检验 121

5.2.4 讨论 123

5.3 感知主体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分组数据分析) 124

5.3.1 顺序效应的验证 124

5.3.2 顺序效应的影响 125

5.3.3 讨论 126

5.4 结论 127

6 现场感知VS模型感知 129

6.1 研究案例与实验概况 129

6.1.1 建筑形态特性 129

6.1.2 量化标准与赋值 130

6.1.3 实验概况 130

6.2 感知对象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全样本数据分析) 133

6.2.1 各选项百分比统计的比较 133

6.2.2 综合均值的比较 137

6.2.3 各独立样本的T检验 137

6.2.4 讨论 137

6.3 感知主体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分组数据分析) 139

6.3.1 顺序效应的验证 139

6.3.2 顺序效应的影响 140

6.3.3 讨论 141

6.4 结论 141

7 现场感知VS动画感知 143

7.1 研究案例与实验概况 143

7.1.1 建筑形态特性 143

7.1.2 量化标准与赋值 145

7.1.3 实验概况 145

7.2 感知对象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全样本数据分析) 148

7.2.1 各选项百分比统计的比较 148

7.2.2 综合均值的比较 151

7.2.3 各独立样本的T检验 152

7.2.4 讨论 153

7.3 感知主体与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分组数据分析) 154

7.3.1 顺序效应的验证 154

7.3.2 顺序效应的影响 155

7.3.3 讨论 156

7.4 结论 157

终结篇 161

8 结论与展望 161

8.1 现场感知与媒介感知的视知觉差异 161

8.2 弥合两种感知方式差异的视觉修正策略 165

8.3 研究展望 166

图表来源 168

参考文献 170

中文文献 170

英文文献 176

附录 178

附录A1:关于现场感知与透视感知差异的实验问卷 178

附录A2:关于现场感知与实体模型感知差异的实验问卷 180

附录A3:关于现场感知与动画感知差异的实验问卷 182

附录B:透视实验统计数据 184

附录C:模型实验统计数据 187

附录D:动画实验统计数据 190

致谢 19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