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湖南20世纪文学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与超越
湖南20世纪文学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与超越

湖南20世纪文学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与超越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黎跃进等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40436697
  • 页数:4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湖南20世纪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科研成果。本书意在研究湖南20世纪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探讨20世纪湖南作家对外国文学的接受和接受中的变异,寻找出湖南现当代文学的演变发展规律。
上一篇:何正璜文集下一篇:老鼠国王巡游记
《湖南20世纪文学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与超越》目录

绪论 湖南文学与外国文学比较研究的几个问题 3

一、概念规范与学术要求 3

二、区域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 7

三、研究价值与意义 10

四、研究视角与体系 14

上篇 群体综合研究 19

一、湖南早期报刊文学与外国文学 19

(一)雨后春笋:湖南早期新报刊 19

(二)外国文学译介:从猎奇消遣到名著移译 26

(三)外国文学评论:俄国作家、西欧思潮与泰戈尔 34

(四)报刊文学:“为人生”理论和新文学创作 41

二、湖南留日作家与外国文学 53

(一)20世纪上半期湖南留日运动及其影响 53

(二)辛亥革命前湖南留日作家群及其特点 66

(三)辛亥革命后湖南留日作家群及其特点 83

(四)接受与超越:日本文学的深刻影响 97

三、左联湖南作家与俄苏文学 112

(一)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俄苏文学归趋 112

(二)左联湖南作家的期待视野 115

(三)时代使命、美学向度与人道情怀 118

(四)“俄苏情结”:时代与传统铸就的心理认同 124

四、湖南文学翻译家与翻译文学 127

(一)20世纪前期:现实和人生的译风 127

(二)20世纪前期:理想和艺术的译风 133

(三)20世纪后期:边缘化中的翻译文学 140

五、外国文学与当代文学湘军 145

(一)跨越时代的老作家:田汉、周立波的先驱意义 146

(二)从封闭到开放初期:现实主义的借鉴 149

(三)8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主义文学观念的嬗变 155

下篇 作家个案研究 167

一、欧阳予倩:“舶来”戏剧的中国化 167

(一)高起点的初期新剧创作 168

(二)中西戏剧美学“碰撞”下的系列妇女形象 170

(三)坚持用写实手法反映社会现实 173

二、陈衡哲:“于西洋文学极有心得” 176

(一)小说创作:西方现代小说体式的尝试 178

(二)散文创作:中西文化比较中的智性思考 185

三、袁昌英:中西文化的交融与调和 191

(一)人物形象及其性格塑造 193

(二)剧情的构思与安排 198

(三)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 202

(四)学贯中西、新旧文化交错的学术背景 205

四、萧三:期待视野中的俄苏文学认同 209

(一)译介外国文学的历史功绩 209

(二)接受屏幕:单一性、功利性、政治性 211

(三)成因: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 214

五、成仿吾:外力作用下的文学理论形态 218

(一)文学表情:对浪漫主义的选择性接受 218

(二)自我表现:对厨川白村的超越性接受 223

(三)阶级意识:对福本主义的期待性接受 229

六、田汉:东、西文学的交汇 234

(一)多元观念的融合:早期田汉与西欧、日本文学 235

(二)期待视野的重构:后期田汉偏向俄苏文学的接受学考察 243

七、白薇:从唯美主义到现实主义 249

(一)留学日本拓展的文学视野 250

(二)西方现代派戏剧的艺术滋养 255

(三)对易卜生的借鉴与超越 259

八、沈从文:主体选择的借鉴 265

(一)“学历情结”:压力与动力 265

(二)纵向考察:从模仿到化用 268

(三)横向观照:外国文学借鉴的类型分析 270

九、丁玲:创作转型与文化选择 277

(一)“怨女弃妇”的启示 277

(二)“新人”的文化理想 284

(三)启蒙与救亡:两种视界的冲突与融合 297

十、朱湘:“外来思想并非不能融为己有” 306

(一)诗歌主张:湖畔派诗人的影响 307

(二)诗歌形式:尝试西洋诗体 310

(三)抒情长诗:济慈的启示 314

十一、张天翼:现实主义艺术与外来影响 316

(一)现实主义的觉醒:张天翼与狄更斯 318

(二)现实主义的深化:张天翼与果戈理 333

(三)现实主义的“客观化”:张天翼与契诃夫 340

(四)结语:现实主义的现代“中国派头” 349

十二、谢冰莹:人生磨砺与文学名著的熏陶 353

(一)激情时代与世界名著的双重浸润 353

(二)留学日本的“伤心”及与文学人士的交往 357

(三)“红色30年代”的印痕: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中介作用 362

(四)林芙美子:心仪的日本作家 367

十三、周立波:翻译、研究与创新 372

(一)“藉翻译作品来肥沃素来贫乏的园地” 372

(二)“外国文学的长处,多于他的短处” 378

(三)“学习决不是止于模仿” 387

十四、叶紫:现实选择与俄苏文学的孕育 396

(一)外在的契合:时代要求与经历个性 397

(二)内在的契合:文学观点与美学风格 401

(三)形象的契合:“小人物”的同和异 406

十五、彭燕郊:现代的现实主义 414

(一)“七月”时期:象征主义的间接接受 415

(二)80、90年代:五四精神与现代主义的整合 421

十六、残雪:现代心灵的真实魔幻 432

(一)青睐上帝情结:人之为“类”无处逃遁的命题 433

(二)主动选择:西方现代主义的中国化 440

(三)借鉴和发挥:现代主义的本土化 449

后记 4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