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
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

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廖万清,吴绍熙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2590439
  • 页数:2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真菌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的知识,阐明了真菌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及诊治方法。
《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目录

第一节 真菌和病原真菌的概念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节 我国病原真菌学的主要研究进展 2

第三节 主要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6

一、深部念珠菌感染 6

二、霉菌感染 7

三、隐球菌感染 8

四、罕见双相真菌感染 9

第四节 常见真菌感染的流行因素分析 9

参考文献 13

第一节 与人类相关的真菌种类 15

一、对人类有益的真菌 15

第二章 真菌的生物学 15

二、对人类有害的真菌 17

第二节 真菌的形态 22

一、真菌的营养体 22

二、真菌的繁殖体 25

三、真菌的菌落 35

第三节 真菌的生活史 36

一、真菌生活史的概念 36

二、真菌生活史的类型 36

第四节 真菌的命名与分类 39

一、真菌的命名 39

二、真菌的分类 40

参考文献 43

二、细胞壁 44

第三章 真菌的超微结构 44

一、细胞壁的外成分 44

三、间隔 48

四、细胞膜 48

五、线粒体 49

六、溶酶体 50

七、核糖体 50

八、液泡 50

九、微体 50

十、微丝和微管 51

十一、高尔基体 51

十二、内质网 51

十三、核 52

十四、鞭毛 53

参考文献 54

第四章 真菌的基因组 55

一、念珠菌的基因组 55

二、新生隐球菌的基因组 58

三、烟曲霉的基因组 59

参考文献 59

第五章 病原真菌的感染与免疫研究进展 61

第一节 中国的机会性真菌感染 61

一、侵入途径 61

二、致病性 62

三、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 62

第二节 病原性透明(明色)丝孢霉感染研究进展 65

二、致病机制 66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66

三、临床表现 67

四、诊断 67

五、治疗与预后 68

第三节 病原性曲霉感染研究进展 69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69

二、临床表现 70

三、诊断 70

第四节 病原性卡拉节纹霉研究进展 72

第五节 真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73

一、常见免疫介质 73

三、常见真菌病的免疫反应 75

二、其他免疫因子 75

参考文献 77

第六章 主要真菌病的发病机理 81

第一节 浅部真菌病 81

一、引言 81

二、头癣 83

三、体股癣 87

四、手足癣 90

五、花斑癣 92

六、甲真菌病 94

七、叠瓦癣 94

八、掌黑癣 95

九、毛结节病 96

十、癣菌疹 97

十一、红癣 98

十二、腋毛菌病 98

第二节 甲真菌病 99

一、病原学 99

二、分型 100

三、临床表现 100

四、诊断 101

五、鉴别诊断 103

六、治疗 104

第三节 念珠菌病 106

二、流行病学 107

一、病原学 107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108

四、临床表现 110

五、诊断 114

六、治疗 117

七、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 119

第四节 隐球菌病 120

一、病原学 120

二、临床表现 121

三、诊断 122

四、治疗 122

第五节 曲霉病 123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124

二、临床表现 124

三、诊断 127

四、鉴别诊断 128

五、治疗 129

第六节 着色真菌病 130

一、流行病学 130

二、致病机理 130

三、临床表现 131

四、诊断 131

五、鉴别诊断 132

六、治疗 132

二、致病机制 133

三、临床表现 133

一、流行病学 133

第七节 孢子丝菌病 133

四、诊断 134

五、鉴别诊断 134

六、治疗 135

第八节 马内菲青霉病 135

一、病原学 135

二、流行病学 137

三、致病机制 138

四、临床表现 139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40

六、治疗 142

七、预防及预后 142

第九节 深部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 142

一、念珠菌 143

二、曲霉 144

三、隐球菌 145

参考文献 146

第七章 SARS、AIDS与真菌感染 151

第一节 SARS与真菌感染 151

一、病原学 151

二、流行病学 151

三、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152

四、临床表现 155

五、诊断 155

六、鉴别诊断 156

七、治疗 156

八、预防 157

第二节 AIDS与真菌感染 158

一、念珠菌病 158

二、隐球菌病 159

三、组织胞浆菌病 159

四、球孢子菌病 160

五、青霉病 160

六、曲霉病 160

参考文献 161

第八章 抗真菌药物 163

第一节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63

一、破坏真菌细胞膜 163

二、损害真菌细胞壁 165

三、影响真菌核酸的合成和功能 166

四、其他作用机制 167

第二节 抗真菌抗生素 168

一、简介 168

二、抗真菌抗生素研制 169

第三节 合成的抗真菌药物 171

一、简介 171

二、新合成的抗真菌药物 172

三、研发中的合成抗真菌药物 172

四、合成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 173

第四节 微生物来源的新型抗真菌药物 174

一、简介 174

二、微生物源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筛选 175

三、echinocandins类及pneumocandins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178

第五节 白念珠菌的耐药性 180

一、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的变化 180

二、影响白念珠菌胞内药物浓度变化的相关因子 181

三、生物膜的耐药机制 183

参考文献 183

第九章 病原真菌的研究方法 186

第一节 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 186

一、API法鉴定真菌 186

二、产色培养基鉴定 187

三、G试验法鉴定 188

第二节 病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191

二、核型分析 192

一、G+C含量分析 192

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194

四、核酸杂交分析 196

五、核酸体DNA序列分析 198

六、PCR相关检测分析 199

七、基因芯片检测分析 202

八、非PCR扩增核酸检测分析 203

九、蛋白质分析 203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真菌学研究中的应用 205

一、分类研究 205

二、致病和耐药机制研究 211

三、临床应用研究 213

二、病原真菌菌种保藏技术 216

一、病原真菌菌种保藏的目的 216

第四节 病原真菌的保藏 216

参考文献 220

第十章 病原真菌感染的动物模型 223

一、动物模型的概念及意义 223

二、动物模型与真菌病研究 223

参考文献 231

第十一章 病原真菌学研究展望 233

一、病原真菌致病机制 233

二、真菌病的诊断 234

三、真菌病的治疗 234

四、真菌病的预防 235

参考文献 236

索引 2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