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实用外固定治疗学
实用外固定治疗学

实用外固定治疗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克勤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0432893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实用性强,临床得到广泛验证的专著。以骨伤生物力学、生物物理、解剖学等为基础,并吸取骨科学和传统医学的医疗手段等。
《实用外固定治疗学》目录

目录 3

第一篇 骨伤外固定治疗法的生物力学基础 3

第一章 骨伤生物力学与骨伤病因学基础 3

第一节 骨伤生物力学概述 3

一、什么是骨伤生物力学 3

二、研究骨伤生物力学的意义 3

三、骨伤生物力学在我国发展的基础 4

四、骨伤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 4

第二节 骨的基本力学性质及影响因素 5

五、骨伤生物力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5

一、拉压力学性质 6

二、剪切力学性质 17

三、扭转力学性质 18

四、弯曲力学性质 19

第三节 骨的能量储存和本构关系 22

一、骨的能量储存 22

二、骨的应力-应变关系、本构方程 23

第四节 不同载荷下的骨折类型 25

一、应力状态 25

二、轴向拉压时斜面应力及骨折 26

三、剪切骨折 28

四、弯曲骨折 30

第二章 骨伤病理和治疗学基础 33

第一节 骨的功能适应性 33

一、骨对应力的适应性 33

二、骨的功能结构 34

三、骨的功能适应性理论描述 37

四、骨重建理论 39

第二节 运动负荷对骨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41

一、运动负荷对未成年骨的影响 41

二、运动负荷对成年骨的影响 42

三、负荷与疏松骨 43

第三节 力效应对骨愈合影响的红外光谱分析 43

一、样品制备 44

二、红外结果与Lindsay和White比较 44

三、初步结论 45

第四节 功能锻炼对骨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45

第五节 骨组织的重建理论 50

一、表面重建理论 50

二、骨干表面重建问题 51

三、内部重建理论 53

一、骨的压电效应 55

第六节 骨的压电效应及临床应用 55

二、压电效应产生机制 59

三、压电效应的数学模型 59

四、骨的恒定电位 60

五、诱发电场影响骨重建的可能机制 60

六、电刺激骨愈合技术 61

七、压电膜对骨生成的影响 61

第七节 骨折治疗的弹性固定准则——顾孟准则 63

一、固定稳定 64

二、非功能替代 65

三、骨折面生理应力 66

第三章 骨外固定疗法及其进展 67

第一节 骨外固定进展概况 67

一、中医骨折疗法发展简史 67

二、西医骨折疗法发展简史 67

三、中西医结合骨折疗法发展简史 68

四、穿针外固定法历史回顾 69

第二节 夹板、石膏-绷带及持续牵引固定 71

一、小夹板外固定 71

二、石膏-绷带固定 72

三、持续牵引固定 73

第三节 穿针外固定器的组架结构 75

一、平面框架结构 77

二、立体框架结构(空间结构) 82

第四节 穿针外固定疗法程序和设计要求 93

一、手法整复 93

二、几何穿针 94

三、弹性固定 94

四、规范锻炼 95

五、设计和使用骨外固定器的一般要求 95

第四章 夹板局部外固定疗法的骨伤生物力学研究 97

第一节 治疗骨干骨折的受力分析 97

一、布带的约束力 98

二、夹板的弹性固定力 99

三、纸压垫的效应力 99

四、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100

五、必要的牵引力 100

六、软组织在骨干骨折复位固定中的作用 100

七、摩擦力 101

第二节 治疗骨干骨折的骨伤生物力学研究 101

一、稳定的固定方法 101

二、有益于愈合的压应力刺激 103

三、无功能替代 103

一、原理 104

第三节 传统骨折疗法中夹板分布力的实验研究 104

四、强调功能锻炼 104

二、实验 105

三、数据处理 106

四、简单结论 108

第四节 夹板、压垫与肢体皮肤间摩擦系数的实验研究 108

一、实验方法 108

二、实验材料 109

三、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及结果 109

四、注意事项 111

一、张力计结构 112

第五节 布带张力计的研制 112

二、设计依据 113

三、几点说明 115

第六节 布带张力仪的研制 115

一、张力仪的结构特征 115

二、用途和特点 116

第五章 穿针外固定器的骨伤生物力学研究 117

第一节 力臂式固定器骨伤生物力学分析 117

一、股骨头(颈)的受力 117

二、力臂式固定器稳定性分析 121

四、少有功能替代 132

三、骨折面生理应力 132

第二节 数字式骨科固定器骨伤生物力学分析 133

一、结构特征与功能 133

二、固定稳定性分析 134

三、骨折面生理应力 138

四、可实现无功能替代 142

五、结语 142

第三节 股骨颈骨折面倾斜度与骨折愈合的关系 143

一、受力分析 143

二、几何分析 144

三、变形分析 145

四、讨论 147

第四节 骨与骨针摩擦力的实验测定 147

一、力学模型 147

二、实验测定与结果分析 148

三、几点说明 151

第二篇 骨外固定器及临床应用 155

第六章 骨针与外固定器部件 155

第一节 固定针(骨针) 155

一、固定针(骨针)的构造 155

二、固定针的种类 158

三、固定针的综述 164

四、骨针附件 167

第二节 锁针器 169

一、顶丝式锁针器 169

二、板夹式锁针器(Hoffmann器械) 170

三、针栓式锁针器 174

四、轴向可调式锁针器 176

五、锁针器的综述 178

第三节 连接杆、桥架、联结器 179

一、连接杆 179

二、桥架 181

三、联结器 186

第四节 支撑杆和骨托 188

一、支撑杆 188

二、骨托(托板、压板) 192

第七章 骨外固定穿针术 193

第一节 骨穿针术 193

一、骨穿针术概述 193

二、骨穿针术形式 197

三、“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牵引术 198

第二节 骨针间夹角与骨折成角的互补法则 199

一、互补法则 199

三、推论二 200

二、推论一 200

四、几点说明 201

第三节 骨针的选择与应用 202

一、骨针的选择与要求 202

二、骨针与骨骼的联系 203

三、骨针与固定骨骼的比例 203

四、螺钉与钉孔间的应力关系 204

五、骨骼穿针外固定形式的转换 204

第四节 肢体横截面解剖学与穿针夹角 204

一、进针截面的选择 204

三、分度测量法 205

二、肢体横截面的力学特征 205

第五节 骨穿针外固定疗法的X线平片的计算机图像彩色化处理 208

一、黑白X线平片彩色化 208

二、对病变部位作监督分类 210

第八章 肱骨骨折穿针外固定疗法 211

第一节 肩臂部的应用解剖 211

一、体表标志 211

二、主要血管神经干的体表投影 211

三、肩部肌肉 211

四、肩关节 215

六、臂部深层结构 216

五、血管及神经分布 216

一、骨折部位特点 217

第二节 肱骨干骨折 217

二、骨折致伤形式 218

三、肱骨干骨折的并发症 218

第三节 穿针外固定器疗法 218

一、穿针外固定术适应证 218

二、术前准备 218

三、穿针与解剖学关系 219

四、感染开放性肱骨干骨折 221

五、肱骨干骨折迟延愈合 222

七、提要 223

六、肱骨干骨折畸形愈合 223

第九章 前臂骨折穿针外固定疗法 226

第一节 前臂和手的应用解剖 226

一、体表标志 226

二、提携角 226

三、肘关节 227

四、肘部深层结构 228

五、前臂主要血管神经干的体表投影 229

六、腕关节功能位 230

七、前臂深层结构 230

八、临床意义 232

一、穿针外固定疗法适应证 234

二、术前准备 234

三、骨针施布原则 234

四、固定种类 234

第二节 前臂骨折穿针外固定疗法 234

五、肌间隔综合征危象——闭合骨折 238

六、桡尺骨开放骨折 238

七、桡尺骨陈旧骨折 238

八、前臂特征及穿针术 239

九、并发症的处理 239

二、X线鉴别要点 240

第三节 孟氏骨折 240

一、骨折类型 240

三、穿针外固定疗法 241

第十章 胫腓骨折穿针外固定疗法 246

第一节 小腿的应用解剖 246

一、体表标志 246

二、膝外翻角 246

三、血管神经干的体表投影 246

七、胫腓骨骨折的解剖关系 247

六、小腿深层结构 247

五、膝区深层结构 247

四、膝关节 247

八、踝部深层结构 248

九、踝关节 248

第二节 胫腓骨的形态、受力与负重值测定 249

一、胫腓骨的力学形态 249

二、胫腓骨承重与骨穿针 249

第三节 骨折分类 250

一、Ellis分类法 250

二、我国学者主张的分类 250

二、术前准备 251

第四节 胫腓骨穿针外固定疗法 251

一、穿针外固定术适应证 251

三、骨穿针术的设计要求 252

四、外固定器组装 254

第五节 胫腓骨骨折临床负重的生物力学研究 255

一、负重力的测试依据 255

二、静态负重力检测 257

三、动态负重力测试结果 258

第一节 股部的应用解剖 261

一、主要血管及神经干的体表投影 261

第十一章 股骨干骨折穿针外固定疗法 261

二、股部深层结构 262

三、股骨干骨折与解剖关系 263

第二节 股骨干骨折 264

一、几何特征 264

二、股骨干骨折分类 264

三、一般疗法 264

二、穿针外固定疗法 265

三、术前准备 265

一、适应证 265

第三节 股骨干骨折穿针外固定疗法 265

四、穿针设计要求 266

五、穿针步骤(中1/3骨折为例) 266

六、有限手术下穿针外固定术 267

七、疗效分析 267

第四节 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穿针外固定疗法 267

一、手法折骨穿针外固定疗法 267

二、镶嵌植骨与力臂式外固定器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病例分析 268

第五节 单侧固定穿针形式 274

一、单侧交叉三针固定法 274

二、单侧交叉四针固定法 274

五、远端交叉三针固定法 275

三、双针交叉固定法 275

四、双针平行固定法 275

六、平行三针固定法 276

七、内交叉针固定法 276

八、四针平行固定法 276

九、平行、交叉四针固定法 277

第六节 单侧固定与骨针受力 277

一、内交叉针反向受力 277

二、内交叉针外加压受力 278

三、内交叉针内加压受力 278

五、内交叉针同向受力 279

四、内交叉针向骨折线受力 279

六、不规则受力 280

第十二章 股骨颈、粗隆间骨折穿针外固定 281

第一节 髋关节生物力学 281

一、髋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281

二、髋关节的活动幅度 282

三、髋关节的受力分析 283

第二节 单臂式外固定器承载下的广义位移 288

一、概述 288

二、单侧支架的结构计算简图 289

三、广义位移的计算 290

四、结论 293

五、单侧固定评述 294

第三节 力臂式固定器的临床应用 294

一、力臂式固定器功能 294

二、拱形结构的特点 294

三、穿针 295

四、固定后受力分析 295

五、力臂式固定器的操作步骤 296

六、评定标准 298

七、病例介绍 299

第四节 疗效分析 302

一、采用该疗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其特点 303

二、股骨颈骨折急症意义 303

三、并发症处理 304

第十三章 膝内、外翻及其治疗 305

第一节 膝内、外翻的病因分类 306

一、各种佝偻病 306

二、骨发育紊乱性膝内、外翻 306

三、非化脓性关节炎所致的膝内、外翻 306

四、外伤性膝内、外翻 306

一、发育期的股胫角 307

第二节 膝内、外翻诊断 307

五、其他原因所致膝内、外翻 307

二、生理性膝内、外翻 308

三、膝内、外翻畸形的诊断 308

四、鉴别诊断要点 309

第二节 膝内、外翻的预防 314

一、佝偻病的预防 314

一、手术适应证 315

三、应用外固定器治疗膝内、外翻特点 315

二、手术注意事项 315

第三节 膝内、外翻的穿针外固定疗法 315

二、青春期膝内、外翻的预防 315

四、关于术后外翻角度问题 318

五、疗效标准 318

第四节 膝内、外翻的穿针外固定术 319

一、膝内翻手术步骤 319

二、膝外翻手术步骤 319

三、注意事项 320

第五节 肢体牵伸延长术 320

四、手术操作步骤 321

三、术前准备 321

二、禁忌证 321

一、适应证 321

五、术后处理 322

六、并发症 322

第十四章 微型外固定器 323

第一节 微型外固定器 323

一、结构特点 323

二、微型外固定器存在的问题 323

三、微型外固定器的种类 323

一、骨折的分类 324

第二节 短状骨与不规则骨的外固定 324

四、微型外固定器与骨穿针技术 324

二、穿针与外固定技术 326

三、穿针原则 326

四、各类骨折与骨穿针术 326

五、微型外固定穿针技术的注意事项 330

六、复合外固定 330

七、肩锁关节分离的穿针外固定 331

第三节 微型外固定器穿针固定的力学分析 333

一、单臂固定的力学分析 333

二、单侧双杆和双侧固定的力学分析 334

参考文献 3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