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育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40199041
  • 页数:4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两篇,第一篇共十章,为医学免疫学部分,主要介绍免疫学基础知识和一些临床免疫的知识;第二篇共二十三章,为病原生物学部分,讲解了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各种病原生物的基本知识。讲解过程中注意结合临床,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本书可供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专业高职高专学生使用,亦可作为医学成人教育、电大、网络教育教材。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目录

绪论 1

一、医学免疫学概述 1

二、病原生物学概述 4

思考题 8

一、中枢免疫器官 9

第一节 免疫器官与组织 9

第一章 免疫系统 9

二、外周免疫器官 10

一、造血干细胞及其免疫细胞的生成 13

第二节 免疫细胞 13

二、淋巴细胞 15

三、抗原提呈细胞 23

第三节 免疫分子 26

四、其他免疫细胞 26

二、各种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和生物学作用 27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与种类 27

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30

四、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31

思考题 32

一、抗原的理化特性 33

第一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33

第二章 抗原 33

二、宿主的因素 34

一、抗原决定基的概念与特点 35

第二节 抗原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35

三、免疫的方法 35

二、抗原决定基的类型 36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 37

四、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37

三、抗原的结合价 37

三、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38

二、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分类 38

一、根据抗原性能分类 38

四、白细胞分化抗原 39

二、超抗原 40

一、丝裂原 40

五、其他分类方法 40

第四节 丝裂原、超抗原及佐剂 40

思考题 41

三、佐剂 41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42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 42

第三章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 42

三、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 44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及其主要功能 44

四、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 45

四、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46

三、调理作用 46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46

一、特异性结合抗原 46

二、激活补体系统 46

一、IgG 47

第三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47

五、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47

六、穿过胎盘屏障和黏膜 47

三、IgA 48

二、IgM 48

五、IgE 49

四、IgD 49

一、多克隆抗体 50

第四节 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50

思考题 51

二、单克隆抗体 51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 52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52

第四章 补体系统 52

第一节 概述 52

一、经典激活途径 53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53

三、补体的合成部位与理化性质 53

三、旁路激活途径 55

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 55

四、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56

三、膜结合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 57

二、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 57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节 57

一、补体活性片段的自发性衰变 57

四、炎症介质作用 58

三、免疫黏附与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 58

第四节 补体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58

一、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 58

二、调理作用 58

思考题 59

五、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59

第一节 HLA基因复合体及其产物 60

第五章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60

一、HLA-Ⅰ类分子的结构 61

第二节 H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结构 61

一、Ⅰ类基因区基因及其产物 61

二、Ⅱ类基因区基因及其产物 61

三、Ⅲ类基因区基因及其产物 61

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 62

二、H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63

一、H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分布 63

第三节 H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分布及主要功能 63

四、HLA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 64

三、HLA与疾病的相关性 64

第四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64

一、HLA与同种器官移植的关系 64

二、HLA与输血反应的关系 64

思考题 65

五、HLA与法医学的关系 65

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66

第一节 固有免疫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及其作用 66

第六章 固有免疫应答 66

二、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67

三、固有免疫效应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68

二、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70

一、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70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70

一、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71

第三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71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 71

二、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72

思考题 73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74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74

第七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74

第一节 概述 74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 74

第二节 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75

五、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性 75

四、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75

二、内源性抗原加工处理和提呈途径 76

一、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和提呈途径 76

三、MHC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途径 77

一、T细胞与APC的相互作用和T细胞活化信号的产生 78

第三节 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 78

二、B细胞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活化信号的产生 79

一、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80

第四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80

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82

二、TI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 82

第五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83

二、CD8+效应CTL细胞的形成和主要生物学作用 84

一、CD4+效应Th1细胞的形成和主要生物学作用 84

一、免疫抑制和免疫耐受的概念 85

第六节 免疫耐受 85

三、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86

二、免疫耐受现象 86

四、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87

一、抗原和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88

第七节 免疫应答的调节 88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作用 89

二、免疫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89

思考题 90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 92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92

第八章 超敏反应 92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和发生机制 93

三、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94

四、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95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96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96

二、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97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98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98

二、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99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100

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01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01

思考题 102

一、人工免疫的概念和种类 103

第一节 免疫学预防 103

第九章 免疫学防治 103

二、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104

三、计划免疫 105

四、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106

一、以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107

第二节 免疫学治疗 107

三、以药物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108

二、以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108

思考题 110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11

第一节 抗原抗体的体外检测 111

第十章 免疫学检测 111

三、抗原抗体体外检测常用的方法 112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112

一、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116

第二节 免疫细胞的检测 116

二、免疫细胞功能检测 117

思考题 118

二、细菌的形态 120

一、细菌的大小 120

第十一章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120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形态与结构 120

三、细菌的基本结构 121

四、细菌的特殊结构 125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127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127

第二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与生长繁殖 127

三、细菌的营养物质与营养类型 128

四、细菌的生长繁殖 129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130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31

一、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生化检测 131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132

第四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32

二、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33

三、细菌变异的发生机制 135

四、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137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检查 138

第五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检查与人工培养 138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 140

思考题 142

一、致病菌 143

第一节 致病菌与条件致病菌 143

第十二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细菌感染 143

二、条件致病菌 144

二、影响细菌致病性的因素 145

一、细菌致病性的概念 145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 145

一、细菌的侵袭物质 146

第三节 细菌的毒力物质 146

二、细菌的毒素 147

一、感染的来源 149

第四节 细菌性感染的发生发展与结局 149

二、感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150

三、感染的类型 151

思考题 152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54

二、病毒的基本特征 154

第十三章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154

第一节 病毒概述 154

一、病毒的概念 154

二、病毒体的形态 155

一、病毒体的大小 155

第二节 病毒体的大小与形态 155

一、裸病毒体的结构与功能 156

第三节 病毒体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156

二、包膜病毒体的结构与功能 157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 158

第四节 病毒的增殖 158

三、病毒的干扰现象 160

二、病毒的异常增殖 160

三、酸碱度 161

二、紫外线与电离辐射 161

第五节 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特性 161

一、温度 161

第六节 病毒的分类 162

七、抗生素与中草药 162

四、脂溶剂与去垢剂 162

五、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 162

六、酚类和醛类 162

一、根据生物学性状分类 163

思考题 164

二、临床分类方法 164

一、病毒侵入宿主机体的途径和方式 165

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方式 165

第十四章 病毒感染与病毒的致病机制 165

一、整体水平的感染 166

第二节 病毒的感染类型 166

二、病毒侵入细胞及在体内播散的方式 166

二、细胞水平的感染 167

一、病毒对感染细胞的致病作用 168

第三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168

二、病毒感染引起的机体变化 169

思考题 171

三、无菌与无菌操作 172

二、灭菌 172

第十五章 消毒与灭菌 172

第一节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172

一、消毒 172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173

第二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173

四、防腐 173

五、卫生清理 173

三、滤过除菌法 174

二、紫外线与电离辐射杀菌法 174

二、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 175

一、化学消毒剂的主要种类 175

第三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 175

四、常用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及用途 176

三、化学消毒剂的应用 176

四、温度与湿度 178

三、微生物的种类与污染程度 178

第四节 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灭菌的因素 178

一、处理剂量与处理时间 178

二、消毒剂的种类和性质 178

思考题 179

六、有机物与其他化学拮抗药 179

五、酸碱度 179

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180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原则 180

第十六章 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则 180

二、细菌与病毒及其结构成分的检测 181

三、细菌与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183

一、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184

第二节 细菌与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184

二、病毒感染的药物治疗 185

思考题 186

一、生物学特性 187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187

第十七章 致病性球菌 187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89

一、生物学特性 191

第二节 链球菌属 191

三、微生物学检查 191

四、防治原则 191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93

五、其他链球菌 195

四、防治原则 195

三、微生物学检查 195

一、生物学特性 196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196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97

一、脑膜炎奈瑟菌 198

第四节 奈瑟菌属 198

三、微生物学检查 198

四、防治原则 198

二、淋病奈瑟菌 201

思考题 203

三、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特征 204

二、肠杆菌科细菌的主要种类 204

第十八章 肠杆菌科细菌 204

第一节 概述 204

一、肠杆菌科细菌的概念 204

一、生物学特性 205

第二节 埃希菌属 205

二、致病性 206

四、防治原则 208

三、微生物学检查 208

一、生物学特性 209

第三节 沙门菌属 20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11

三、微生物学检查 212

一、生物学特性 214

第四节 志贺菌属 214

四、防治原则 214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15

四、防治原则 217

三、微生物学检查 217

二、变形杆菌属 218

一、克雷伯菌属 218

第五节 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218

思考题 219

一、霍乱弧菌 220

第一节 弧菌属 220

第十九章 弧菌属与弯曲菌属 220

二、副溶血性弧菌 222

一、空肠弯曲菌 223

第二节 弯曲菌属 223

第三节 螺杆菌属 224

二、胎儿弯曲菌 224

思考题 225

一、破伤风梭菌 226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226

第二十章 厌氧性细菌 226

二、产气荚膜梭菌 228

三、肉毒梭菌 229

二、致病性 231

一、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与分布 231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231

三、微生物学检查 232

思考题 233

四、防治原则 233

一、生物学特性 234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234

第二十一章 分枝杆菌属 234

二、致病性 235

三、免疫性与超敏反应 236

四、微生物学检查 237

一、生物学特性 238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238

五、防治原则 238

四、防治原则 239

三、微生物学检查 23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39

思考题 240

一、炭疽芽胞杆菌 241

第一节 人畜共患病病原菌 241

第二十二章 其他致病性细菌 241

二、鼠疫耶氏菌 243

三、布鲁菌属 244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46

一、生物学特性 246

第二节 嗜肺军团菌 246

一、生物学特性 247

第三节 白喉棒状杆菌 247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247

三、微生物学检查 248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48

第四节 铜绿假单胞菌 249

四、防治原则 249

一、生物学特性 250

第五节 百日咳鲍特菌 250

一、生物学特性 250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50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250

第六节 流感嗜血杆菌 251

四、防治原则 251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51

三、微生物学检查 251

三、微生物学检查 252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52

一、生物学特性 252

思考题 253

四、防治原则 253

一、生物学特性 254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254

第二十三章 呼吸道病毒 254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56

三、微生物学检查 256

第二节 副黏病毒 257

四、防治原则 257

二、腮腺炎病毒 258

一、麻疹病毒 258

一、腺病毒 259

第三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259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 259

三、冠状病毒 260

二、风疹病毒 260

思考题 261

一、肠道病毒的种类和特征 262

第一节 肠道病毒 262

第二十四章 经肠道感染的病毒 262

二、脊髓灰质炎病毒 263

三、其他肠道病毒 264

一、轮状病毒 265

第二节 急性胃肠炎病毒 265

三、杯状病毒 266

二、肠道腺病毒 266

思考题 267

四、星状病毒 267

一、生物学特性 268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268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268

四、防治原则 269

三、微生物学检查 26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69

一、生物学特性 270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270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72

三、微生物学检查 274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75

一、生物学特性 275

四、预防措施 275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275

三、微生物学检查 276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76

三、微生物学检查 276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276

一、生物学特性 276

四、防治原则 277

三、微生物学检查 277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 277

一、生物学特性 277

二、致病性 277

思考题 278

三、输血传播肝炎病毒 278

第六节 其他肝炎相关病毒 278

一、己型肝炎病毒 278

二、庚型肝炎病毒 278

一、生物学特性 280

第二节 单纯疱疹病毒 280

第二十六章 疱疹病毒 280

第一节 概述 280

三、微生物学检查 281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81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82

一、生物学特性 282

四、防治原则 282

第三节 EB病毒 282

第四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283

四、防治原则 283

三、微生物学检查 283

一、生物学特性 284

第五节 巨细胞病毒 284

思考题 285

四、防治原则 285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85

三、微生物学检查 285

一、生物学特性 286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86

第二十七章 逆转录病毒 286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87

四、防治原则 288

三、微生物学检查 288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289

二、致病机制 289

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289

一、生物学特性 289

思考题 290

一、生物学特性 291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291

第二十八章 其他病毒 291

三、微生物学检查 292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92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93

第二节 黄病毒属 293

四、防治原则 293

二、登革病毒 295

一、汉坦病毒 296

第三节 出血热病毒 296

一、生物学特性 298

第四节 人乳头瘤病毒 298

二、新疆出血热病毒 298

三、微生物学检查 29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9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00

一、生物学特性 300

四、防治原则 300

第五节 朊粒 300

思考题 301

三、微生物学检查 301

一、生物学特性 302

第一节 支原体 302

第二十九章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02

二、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304

第二节 衣原体 305

三、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305

一、生物学特性 306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07

四、防治原则 308

三、微生物学检查 308

一、生物学特性 309

第三节 立克次体 30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10

四、防治原则 312

三、微生物学检查 312

一、钩端螺旋体 313

第四节 螺旋体 313

二、梅毒螺旋体 315

三、伯氏疏螺旋体 317

五、奋森螺旋体 318

四、回归热螺旋体 318

一、放线菌属 319

第五节 放线菌 319

二、诺卡菌属 320

思考题 321

一、真菌的分类 322

第一节 真菌的基本特性 322

第三十章 病原性真菌 322

二、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323

三、真菌的培养特性与菌落特征 324

五、真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325

四、真菌的繁殖方式与抵抗力 325

一、浅部感染真菌 326

第二节 常见致病性真菌 326

二、深部感染真菌 328

思考题 330

一、似蚓蛔线虫 331

第一节 线虫 331

第三十一章 医学蠕虫 331

二、蠕形住肠线虫 333

四、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335

三、毛首鞭形线虫 335

五、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339

六、旋毛形线虫 341

一、概述 343

第二节 吸虫 343

二、华支睾吸虫 344

三、布氏姜片吸虫 347

四、并殖吸虫 350

五、日本血吸虫 353

一、概述 358

第三节 绦虫 358

二、链状带绦虫 359

三、肥胖带吻绦虫 362

四、细粒棘球绦虫 363

五、其他绦虫 366

思考题 371

一、形态 372

第一节 概述 372

第三十二章 医学原虫 372

四、致病性 373

三、生活史 373

二、生理 373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374

第二节 叶足虫 374

五、分类 374

二、其他阿米巴 378

一、阴道毛滴虫 380

第三节 鞭毛虫 380

二、蓝氏贾第鞭毛虫 381

三、杜氏利什曼原虫 382

一、疟原虫 384

第四节 孢子虫 384

二、刚地弓形虫 389

思考题 391

二、节肢动物的生态与变态 393

一、医学节肢动物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393

第三十三章 医学节肢动物 393

第一节 概述 393

四、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原则 394

三、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394

一、蚊 395

第二节 常见的医学节肢动物 395

二、蝇 398

四、蜚蠊 400

三、白蛉 400

五、蚤 401

六、虱 402

八、蜱 403

七、臭虫 403

九、螨 404

思考题 408

附录一 医学免疫学部分专业词汇英汉对照 409

附录二 病原生物学部分专业词汇英汉对照 414

参考文献 4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