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创琳,宋吉涛,蔺雪芹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30271921
- 页数:481 页
第一章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引论 1
第一节 城市群概念与内涵的基本判断 1
一、国际关于城市群的种种认识 1
二、国内关于城市群的多种解释 9
三、城市群的基本概念与空间识别标准的基本判断 13
第二节 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基础理论 16
一、城市群形成发育的阶段理论 16
二、城市群形成发育的空间结构理论 19
三、城市群形成发育的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24
四、城市群形成发育的交通运输体系演进理论 28
五、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核心城市中心性价值理论 30
第三节 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动力机制 31
一、产业的空间联系是引起城市群节点间相互作用的根源 31
二、交通网络体系是增强城市群节点间交互作用的先导条件 32
三、节点配置关系是实现城市群内部结构优化的激励条件 33
四、政策效应是推动城市群要素结构调整的无形手段 34
五、投资机制是城市群空间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 35
六、市场机制与区域合作是引起城市群结构发生分异的诱导条件 35
七、技术机制是提高城市群发展质量的驱动条件 36
第四节 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发育程度分析 38
一、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研究历程 38
二、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框架 40
三、中国城市群发育程度的综合分析 42
第五节 城市群的核心地位与形成发育的空间特征 44
一、城市群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战略地位 44
二、城市群形成发育的空间分异特征 47
主要参考文献 50
第二章 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 53
第一节 城市群生态状况诊断模型与方法 53
一、城市群地区生态状况诊断指标体系 54
二、城市群地区生态状况诊断模型 57
三、城市群地区生态状况诊断的案例分析 59
第二节 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 71
一、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算法综述 71
二、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模型 73
第三节 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估的案例分析 75
一、武汉城市群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 75
二、武汉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及时空变化分析 77
三、武汉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因素与敏感性分析 85
主要参考文献 87
第三章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系统分析 89
第一节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 89
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与基本特点 89
二、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91
三、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规律 97
第二节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系统评判 99
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状态评判指标体系 99
二、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综合评判模型与方法 104
三、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综合评判 108
第三节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测算 118
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测算方法 118
二、中原城市群经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单项测算 121
三、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测算 131
主要参考文献 136
第四章 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的判别分析 138
第一节 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研究进展与思路 138
一、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研究进展综述 138
二、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研究的基本思路 140
第二节 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140
一、中心性指数法 140
二、网络维数法 141
三、中心地结构网络维的应用 143
第三节 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度的判别分析 144
一、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态稳定性的定性分析 145
二、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判别的CI值和网络维数计算分析 148
三、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的总体判别分析 152
第四节 中心地结构在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分析中的功用 154
一、可促使形成城市群等级结构体系和指引城市空间联系方向 154
二、可依据中心性指数确定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稳定性程度 154
三、可依据中心地结构的节点数判别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稳定性程度 157
四、结论与讨论 157
主要参考文献 158
第五章 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的强度与方向 160
第一节 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强度的研究方法 160
一、城市群产业内部技术联系强度的基本参数 160
二、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强度计算的基本思路与存在问题 164
第二节 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强度计算的数据准备 167
一、产业数据的选取 167
二、产业分类标准的统一 168
第三节 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强度的计算 170
一、城市群产业内部技术关联系数的确定 170
二、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相关权重的确定 172
三、不同产业空间联系能力分析 181
四、不同城市的产业空间联系能力分析 181
第四节 城市群节点间产业空间联系强度与方向分析 187
一、城市群产业区域联系强度的总体特征 187
二、城市群产业区域联系方向的总体特征 191
主要参考文献 199
第六章 城市群交通网络的通达性与空间配置特征 200
第一节 城市群交通网络与通达性指数 200
一、城市群交通网络体系 201
二、城市群通达性指数 202
第二节 城市群交通网络通达性的空间配置特征 205
一、城市群及其内部节点通达性的差异特征 205
二、城市群内各节点加权通达时间的空间配置特征 210
第三节 城市群交通网络通达性的空间适应性 214
一、空间适应性的研究方法 214
二、空间分异特征 215
第四节 交通网络通达性对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影响机理 218
一、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对城市群形成与发育的影响 218
二、交通网络通达性对城市群形成与发育的影响 220
主要参考文献 223
第七章 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测度分析 225
第一节 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225
一、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概念与研究进展 226
二、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对象 228
第二节 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测算方法 229
一、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测算指标体系 229
二、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测算模型与方法 232
第三节 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测算结果及空间分异特征 237
一、城市群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及动态变化分析 237
二、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分解特征 245
三、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 249
第四节 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变化趋势及空间特征 252
一、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变化趋势特征 252
二、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异特征 255
三、主要结论 257
主要参考文献 258
第八章 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效应 261
第一节 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及规律分析 261
一、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因素及机理分析 261
二、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规律分析 269
三、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过程分析 274
第二节 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程度的量化分析 277
一、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 277
二、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状态的测度模型 279
三、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状态的综合测度分析 281
第三节 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程度的变动趋势分析 290
一、预测方法选择 290
二、武汉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趋势预测结果分析 291
第四节 城市群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模式 298
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适度发展模式 298
二、以生态产业为主的产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 300
三、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 301
四、以清洁产业为主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 302
五、以环保产业为主的生态保育型发展模式 303
六、以节能减排产业为主的低碳型发展模式 303
主要参考文献 304
第九章 城市群紧凑程度的测度与空间分异 306
第一节 紧凑型城市群及城市群紧凑度的调控机制 306
一、紧凑城市与紧凑型城市群 307
二、城市紧凑度与城市群紧凑度 308
三、城市群紧凑度相关理论及对紧凑型城市群建设的影响 309
四、城市群紧凑度的调控机制 313
第二节 城市群产业紧凑度的测度模型与空间分异分析 319
一、城市群产业紧凑度的计算模型 319
二、城市群产业紧凑度的综合测度结果分析 320
三、城市群产业紧凑度的空间分异特征 322
第三节 城市群空间紧凑度的测度模型与空间分异分析 324
一、城市群空间紧凑度的计算模型 324
二、城市群空间紧凑度的测度结果 325
三、城市群空间紧凑度的空间分异特征 327
第四节 城市群交通紧凑度的测度模型与空间分异分析 329
一、城市群交通紧凑度计算模型 329
二、城市群交通紧凑度的计算结果 330
三、城市群交通紧凑度的空间分异特征 332
第五节 城市群综合紧凑度的计算与评价 334
一、城市群综合紧凑度的测度模型与计算结果 334
二、城市群综合紧凑度的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 336
三、结论与讨论 339
主要参考文献 341
第十章 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功能区划 343
第一节 城市群空间拓展的生态功能区划分 343
一、城市群空间拓展的生态功能区划分方法 343
二、城市群空间拓展的生态功能区特征 346
第二节 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功能区演变格局 353
一、生态功能区演变的研究方法 355
二、生态功能区的动态演变特征 357
主要参考文献 372
第十一章 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响应机理 373
第一节 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用地格局 373
一、城市群生态用地格局的研究方法 373
二、城市群生态用地格局的基本特征 375
第二节 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格局演变 379
一、城市群生态格局演变的研究方法 379
二、城市群生态格局演变的基本特征 381
第三节 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影响机理 398
一、生态要素构成与布局的生态影响 398
二、社会经济要素发展与布局的生态影响 401
主要参考文献 405
第十二章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计算实验系统 406
第一节 计算实验系统的构建原理与反馈结构 406
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计算实验系统的构建思路及基本原理 406
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计算实验系统的相关借鉴分析 409
三、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计算实验系统的分层结构与反馈环路 413
第二节 计算实验系统的技术流程与模型方程 417
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计算实验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417
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计算实验系统的变量回归与模型方程 420
第三节 计算实验系统的调控变量与检验 426
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计算实验系统调控变量的确定 426
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计算实验系统的检验 429
第四节 武汉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计算实验系统分析 430
一、实验1:改变1个调控变量而其他变量不变的实验方案 430
二、实验2:改变2个调控变量而其他变量不变的实验方案 431
三、实验3:改变3个调控变量而其他变量不变的实验方案 433
四、实验4:改变5个调控变量而其他变量不变的实验方案 437
主要参考文献 443
第十三章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能力建设 444
第一节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 444
一、创新型城市群——城市群建设的创新模式 444
二、生态型城市群——城市群建设的生态模式 448
三、低碳型城市群——城市群建设的低碳模式 451
四、集约型城市群——城市群建设的紧凑模式 454
五、共生型城市群——城市群建设的一体化模式 456
六、数字型城市群——城市群建设的信息化模式 459
第二节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462
一、立足“三生”承载力,加强城市群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建设 462
二、发挥城市群创新优势,加强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建设 465
三、提升城市群发育程度,强化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建设 467
四、适度提升城市群紧凑度,加强城市群辐射能力建设 470
五、健全组织协调管理机构,推动城市群综合运转能力建设 472
第三节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调控手段 474
一、行政力量推动 474
二、市场机制主导 476
三、产业集聚支撑 477
四、交通走廊拉动 478
五、科学规划引导 478
六、标准规范指引 479
主要参考文献 480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彼得·布鲁克导演实践研究》邓小玲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