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天利主编
  • 出 版 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810186345
  • 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目录

第一节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科学涵义 1

绪论 1

第二节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研究的意义 4

第三节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8

理论篇 13

第一章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1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的形成和发展 13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前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和理论 13

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变革 18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的创建和发展 2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的主要内容 29

一、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29

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具有伟大的社会作用 36

三、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和实质 42

第一节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 46

一、国民教育中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 46

第二章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和任务 46

二、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53

第二节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任务 56

一、国民教育中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任务 56

二、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任务 59

第三章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和原则 65

第一节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65

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66

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73

第二节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指导原则 80

一、教育必须与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80

二、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目的的原则 84

三、知识分子必须同工人农民相结合 85

第四章 我国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历史回顾 90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90

一、“五四”时期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90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93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96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99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02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49—53年)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02

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54—56年)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05

三、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57—66年)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10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13

一、极“左”思潮对教劳结合原则的破坏 113

二、“文革”中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可取之处 116

第四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17

第五章 国外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现状评析 123

第一节 苏联及东欧国家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23

一、苏联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24

二、东欧部分国家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29

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 133

一、美国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 134

二、联帮德国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 138

三、日本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 140

四、法国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 143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 146

一、印度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 147

二、菲律宾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 149

三、泰国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 151

四、坦桑尼亚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 153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和特点 159

一、中小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 159

第六章 中小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9

实践篇 159

二、中小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特点 161

第二节 劳动教育 163

一、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163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任务 164

三、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 165

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 168

第三节 基本生产技术教育 169

一、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 169

三、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实施 172

二、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172

第四节 职业指导 176

一、开展职业指导的必要性 177

二、职业指导的任务和内容 179

三、职业指导的方法步骤 180

四、职业指导的组织 182

第五节 勤工俭学 183

一、勤工俭学的意义 183

三、勤工俭学的有效开展 186

二、勤工俭学的内容和形式 186

第七章 职业技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88

第一节 职业技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要性 193

一、生产发展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193

二、职业技术教育促进生产的发展 197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施 202

一、职业技术教育结构与生产过程中的人才结构相适应 202

二、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生产能力 211

第一节 普通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特点 217

第八章 普通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17

一、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对口性 218

二、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直接性 219

三、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生产性 220

四、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先进性 221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 222

一、紧密结合生产的专业知识教学 222

二、按照生产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223

三、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225

一、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是高校职能历史演进的结果 227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总体模式——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 227

二、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是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总体模式 230

三、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具体形式 232

一、根据人才预测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 233

第四节 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有效进行 237

二、调整和改革高等教育中不合理的管理体制 241

三、明确办学方向,培养合格人才 243

一、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涵义 249

第九章 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 249

第一节 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概述 249

二、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250

三、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特点 251

第二节 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职能和形式 253

一、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职能 253

二、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形式 254

第三节 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实施途径 263

一、业余教育 264

二、半脱产教育 269

三、脱产教育 270

第四节 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实施原则 272

一、全面教育、全面发展的原则 273

二、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 274

三、适应生产需要、结合生产实际的原则 275

四、多种形式并举、岗位培训为主的原则 276

五、多种途径并用、业余教育为主的原则 278

六、实际需要与可能性条件相结合的原则 279

一、综合技术教育的含义 281

第十章 综合技术教育 281

第一节 综合技术教育的一般概述 281

二、综合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 282

三、综合技术教育的意义 285

第二节 综合技术教育的内容和实施原则 290

一、综合技术教育的内容 290

二、综合技术教育的实施原则 294

第三节 综合技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97

一、普通教育职业技术化 297

二、职业技术教育普通化 299

三 相互协作,共同实施 302

第四节 综合技术教育的条件保证 303

一、提高思想认识 303

二、培养师资队伍 304

三、配置场地设备 304

四、组织编写教材 305

后记 3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