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生物治疗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文奇,张晓实编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5940552
- 页数:867 页
目录 1
第一章 肿瘤生物治疗概论 1
第二节 肿瘤生物治疗的理论基础 3
第一节 肿瘤生物治疗概念的演变 3
【一】癌基因 4
一、肿瘤发生发展机制 4
【三】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特点 5
【二】抑癌基因 5
【四】多步癌变的分子机制 6
【一】自我满足的生长信号 7
二、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特征 7
【三】逃避凋亡 8
【二】对生长抑制信号不敏感 8
【五】血管生成 9
【四】无限复制的潜能 9
【七】免疫逃逸 10
【六】侵袭和转移 10
【一】甲磺酸伊马替尼 11
一、分子靶点治疗 11
第三节 肿瘤生物治疗临床应用现状 11
【三】曲妥珠单抗 12
【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12
【四】利妥昔单抗 13
【六】硼替佐米 14
【五】贝伐单抗 14
【八】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 15
【七】重组人p53腺病毒 15
【三】自杀基因治疗 16
【二】免疫毒素 16
二、分子靶向治疗 16
【一】放射免疫治疗 16
【一】生物治疗临床试验的特殊性 17
一、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 17
第四节 生物治疗临床研究原则 17
【二】遵循GCP原则的意义 18
三、个体化原则 19
二、循证医学原则 19
【二】生物芯片的分类 20
【一】生物芯片的原理 20
第五节 肿瘤生物治疗的发展前景 20
一、生物芯片在肿瘤生物治疗中作用 20
【三】生物芯片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22
二、系统生物学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作用 23
第二章 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29
【二】凋亡抑制 31
【一】异常的细胞增殖 31
第一节 恶性肿瘤的增殖 31
一、肿瘤和肿瘤细胞的特性 31
【五】基因组不稳定性 32
【四】代谢改变 32
【三】分化改变 32
【一】分子调控 33
三、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调控 33
【六】永生化 33
二、恶性肿瘤细胞增殖的周期特点 33
【三】细胞周期驱动机制破坏 34
【二】细胞周期监控机制破坏 34
【二】病毒癌基因 35
【一】癌基因研究的历史 35
第二节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35
一、癌基因 35
【三】细胞癌基因 37
【四】癌基因的活化机制 38
【五】原癌基因的产物与功能 39
【六】癌基因与人类肿瘤 40
【二】抑癌基因失活的途径 41
【一】抑癌基因研究的历史 41
二、抑癌基因 41
【四】常见的抑癌基因 42
【三】抑癌基因与人类肿瘤 42
一、侵袭和转移的多步骤 45
第三节 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 45
二、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46
【四】细胞连接 47
【三】肿瘤血管生成 47
三、肿瘤浸润和转移的机制 47
【一】肿瘤异质性 47
【二】肿瘤在原发部位的增殖和扩展 47
【五】细胞-细胞间粘附和细胞-基质间粘附的基因和蛋白 48
【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56
【七】血管生成 57
一、基因组印记 59
第四节 恶性肿瘤的表观遗传学 59
【二】甲基化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61
【一】概述 61
二、X-失活 61
三、DNA甲基化 61
四、组蛋白转录后的修饰和特殊性的组蛋白甲基化 62
【二】组蛋白甲基化 63
【一】组蛋白乙酰化 63
【一】肿瘤标志物的定义 64
一、肿瘤标志物的定义与分类 64
【三】组蛋白磷酸化、泛素化、糖基化修饰与基因调控 64
五、染色体结构(染色质重构) 64
第五节 肿瘤标志物 64
二、肿瘤标志物的发展概况 65
【二】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65
【一】肿瘤胚胎性抗原标志物 66
三、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66
【二】糖类抗原标志物 68
【三】酶类标志物 70
【四】激素类标志物 72
【五】病毒相关的生物标记 73
【六】其他蛋白质类标志物 75
【七】基因类肿瘤标志物 76
【八】血浆EB病毒DNA对EB病毒相关肿瘤的诊断和预后监测 77
第六节 问题与展望 80
第三章 肿瘤免疫学原理 85
【一】T淋巴细胞 87
一、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87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87
【二】B淋巴细胞 88
【五】巨噬细胞 89
【四】树突细胞 89
【三】NK细胞 89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90
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粘附分子 90
二、细胞因子 90
【二】粘附分子 91
四、免疫耐受 92
【三】抗原递呈 92
【二】B细胞免疫耐受 93
【一】T细胞免疫耐受 93
五、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 94
【一】细胞免疫机制 95
【二】体液免疫机制 96
一、调节型T细胞 97
第二节 免疫调节机制 97
二、NK T细胞 98
三、γδ T细胞 100
四、巨噬细胞 101
【一】肿瘤抗原诱发免疫耐受 102
二、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降低 102
第三节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102
一、肿瘤细胞“漏逸” 102
【四】抗原处理过程缺陷 103
【三】抗原覆盖 103
【二】抗原缺失和调变 103
三、肿瘤表达免疫抑制分子和诱导淋巴细胞凋亡 104
【五】免疫共刺激信号缺乏 104
【二】肿瘤诱导免疫抑制因子 105
【一】肿瘤诱导免疫抑制细胞 105
四、肿瘤诱发免疫抑制 105
【三】肿瘤诱导T细胞成分和功能紊乱 106
五、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与免疫逃逸 108
一、免疫监视学说 109
第四节 肿瘤免疫学理论的演变 109
二、人类的免疫监视现象 110
三、免疫雕刻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111
四、肿瘤免疫编辑 112
第五节 化学治疗对肿瘤免疫的影响 114
【一】凋亡性细胞死亡与免疫反应 115
一、肿瘤细胞死亡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15
【二】化疗对抗原递呈的影响 116
【一】化疗对肿瘤抗原释放的影响 116
【二】非凋亡性细胞死亡与免疫反应 116
二、化疗对免疫系统的直接影响 116
【三】化疗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 117
【五】化疗对免疫效应细胞杀伤机制的影响 118
【四】化疗对T细胞迁移的影响 118
【六】化疗对免疫记忆的影响 119
第四章 肿瘤疫苗 123
【一】内源性抗原递呈途径 125
一、抗原递呈 125
第一节 肿瘤疫苗的理论基础 125
【二】外源性抗原递呈途径 127
【一】肿瘤抗原的种类 128
二、肿瘤抗原 128
【三】交叉递呈途径 128
【二】肿瘤抗原的筛选鉴定方法 131
三、肿瘤疫苗的设计 132
二、肽疫苗的使用和存在的问题 133
一、增强肽疫苗的免疫反应性 133
第二节 肽疫苗 133
第三节 蛋白质疫苗 134
二、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制备 135
一、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理论基础 135
第四节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135
五、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临床研究 136
四、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优势 136
三、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作用机制 136
【一】热休克蛋白的免疫学功能 137
一、热休克蛋白的免疫学功能 137
第五节 肽/热休克蛋白疫苗 137
【二】热休克蛋白参与抗原递呈的机制 138
【三】热休克蛋白70 139
二、热休克蛋白疫苗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141
【四】葡萄糖调控蛋白94 141
二、DNA疫苗的注射途径 142
一、质粒及DNA疫苗的构建 142
第六节 DNA疫苗 142
三、DNA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 143
四、提高DNA疫苗免疫反应的策略 144
六、DNA疫苗的应用 145
五、DNA疫苗的优势 145
第七节 以树突细胞为基础的肿瘤疫苗 146
【二】树突细胞的免疫学功能 147
【一】树突细胞的分类 147
一、树突细胞的分类及免疫学功能 147
二、肿瘤与树突细胞缺陷 148
【一】树突细胞的制备 150
三、树突细胞疫苗的抗肿瘤免疫治疗 150
【三】促成熟和趋化因子的使用 151
【二】肿瘤抗原的选择 151
【五】树突细胞疫苗的临床使用情况 152
【四】树突细胞疫苗注射的途径和时间 152
第八节 全细胞肿瘤疫苗 153
四、提高树突细胞疫苗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策略 153
第五章 细胞因子和免疫效应细胞治疗 159
【三】细胞因子受体 161
【二】细胞因子的共性 161
第一节 细胞因子治疗 161
一、概述 161
【一】细胞因子的分类 161
二、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162
【一】干扰素 163
四、肿瘤生物治疗相关的细胞因子 163
三、细胞因子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 163
【一】细胞因子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163
【二】细胞因子的抗肿瘤机制 163
【二】白细胞介素 166
【三】肿瘤坏死因子 168
【四】转化生长因子β 170
【六】趋化因子 171
【五】集落刺激因子 171
【七】胸腺素 173
五、细胞因子抗肿瘤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74
【一】自然杀伤细胞 175
一、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治疗 175
第二节 过继性免疫效应细胞治疗 175
【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179
【二】巨噬细胞的标志和功能 179
【五】TLR配体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 180
【四】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180
二、抗原特异性T细胞治疗 183
一、基因修饰T细胞受体 184
第三节 基因修饰的T淋巴细胞治疗 184
三、基因修饰抗凋亡分子 185
二、基因修饰细胞因子 185
五、基因修饰T细胞治疗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86
四、基因修饰“归巢”分子 186
第六章 干细胞治疗 191
一、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93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 193
【一】造血干细胞的标志 194
【二】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195
【三】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归巢 196
【二】移植物抗宿主病 197
【一】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 197
二、造血干细胞的免疫学特征 197
【三】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 198
【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骨髓 200
三、造血干细胞的来源 200
【一】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 201
四、造血干细胞动员 201
【二】脐血 201
【二】造血干细胞采集 202
【三】造血干细胞动员失败和对策 204
【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205
五、造血干细胞移植 205
【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206
【三】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207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 208
【五】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 209
一、间充质干细胞的概念 212
第二节 间充质干细胞 212
六、造血干细胞的其他应用 212
二、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 213
【二】间充质干细胞的扩增和分化潜能 214
【一】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特征 214
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214
【三】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特征 215
【一】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 216
四、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216
【四】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内迁移特征 216
【二】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替代治疗和组织工程学中的作用 217
【三】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靶向治疗和基因工程方面的作用 219
五、间充质干细胞的问题与展望 220
【一】白血病干细胞 221
一、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221
第三节 肿瘤干细胞 221
【二】乳腺癌干细胞 222
二、肿瘤干细胞的起源 223
【三】脑肿瘤干细胞 223
【一】Notch信号转导途径 224
三、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调节机制 224
【四】Hodgehog信号转导途径 225
【三】Bmi-1信号转导途径 225
【二】Wnt信号转导途径 225
【二】肿瘤耐药模式 226
【一】肿瘤干细胞的耐药机制 226
【五】Hox基因家族 226
四、肿瘤干细胞的耐药机制与肿瘤耐药模式 226
五、肿瘤干细胞模式对肿瘤研究的意义 227
第七章 单克隆抗体治疗 233
一、抗体生成的免疫学原理 235
第一节 抗体的结构与功能 235
【一】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 236
二、抗体分子的结构 236
【二】抗体分子的功能区结构 237
三、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238
【三】抗体分子的多样性 238
【二】活化补体作用 239
【一】抗原结合功能 239
【四】免疫调节功能 240
【三】Fc段介导的效应功能 240
一、多克隆抗体 241
第二节 抗体的制备 241
四、抗肿瘤抗体的分类与功能 241
二、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242
【一】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人源化 245
三、基因工程抗体 245
【二】小分子抗体 247
【三】双价及多价抗体分子 248
【四】双特异性抗体 249
【五】抗体融合蛋白 250
【一】免疫效应 251
一、非结合型抗体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251
第三节 非结合型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51
【四】免疫调节 252
【三】干预信号传导 252
【二】阻断和中和作用 252
【二】抗体的特征 253
【一】目标抗原 253
二、影响抗体治疗的因素 253
【一】曲妥珠单抗 254
三、已上市的非结合型抗肿瘤单抗简介 254
【三】肿瘤的异质性 254
【四】宿主因素 254
【三】阿仑单抗 255
【二】利妥昔单抗 255
【四】西妥昔单抗 256
【五】贝伐单抗 256
【二】导向药物的选择 257
【一】抗体的选择 257
第四节 结合型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57
一、结合型单抗的组成及分类 257
【三】治疗策略 258
【二】111铟(或90钇)标记的替伊莫单抗 259
【一】吉姆单抗/奥佐米星 259
二、已上市的结合型抗肿瘤单抗简介 259
【三】131碘标记的托西莫单抗 260
第八章 基因治疗 265
第一节 基因治疗的概况 267
二、基因修饰 268
一、基因替换 268
第二节 基因治疗的策略 268
【二】核酶 269
【一】反义核酸 269
三、基因添加和基因补充 269
四、基因封闭 269
【一】人类白细胞抗原 270
一、免疫相关基因 270
【三】RNA干扰 270
第三节 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 270
二、抑癌基因和癌基因 271
【四】细胞因子 271
【二】共刺激分子 271
【三】肿瘤抗原 271
【二】血管生长刺激因子 272
【一】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272
【一】抑癌基因 272
【二】癌基因 272
三、抗血管生成基因 272
五、其他基因 273
四、自杀基因 273
【一】裸DNA直接注射 274
一、非病毒载体(物理/化学方法) 274
第四节 基因导入的方法 274
二、病毒载体系统 275
【三】受体介导的基因导入 275
【二】脂质体共转染 275
【二】腺病毒载体 276
【一】逆转录病毒载体 276
【四】单纯疱疹病毒载体 277
【三】腺相关病毒载体 277
一、以影像介入技术为基础的肿瘤定向基因治疗 278
第五节 肿瘤定向基因治疗 278
【五】痘病毒载体 278
【三】其他借助介入治疗手段进行的基因转移 279
【二】肿瘤主要供血血管灌注 279
【一】影像学方法引导下的瘤内注射 279
【一】靶向性非病毒载体 280
二、肿瘤靶向性基因转移 280
【二】靶向性病毒载体 281
三、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 282
第六节 溶瘤病毒与病毒-基因治疗 283
第九章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87
【二】酪氨酸激酶受体的种类 289
【一】酪氨酸激酶受体的基本结构 289
第一节 蛋白酪氨酸激酶的结构与分类 289
一、受体酪氨酸激酶 289
【一】SRC酪氨酸激酶的结构 295
二、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295
【二】ABL酪氨酸激酶的结构 296
【三】JAK、STAT的结构与功能 297
【二】CSK负性调节的释放 300
【一】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300
第二节 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功能 300
一、蛋白酪氨酸激酶的调节 300
【六】其他 301
【五】SRC表达增加和蛋白稳定性改变 301
【三】分子取代 301
【四】细胞内靶向定位作用 301
【一】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功能 302
二、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功能 302
【二】SRC酪氨酸激酶的功能 304
【三】BCR/ABL的功能 305
【四】JAK/STAT的功能 308
【一】酪氨酸激酶受体激活与肿瘤形成 309
一、酪氨酸激酶受体与肿瘤 309
第三节 蛋白酪氨酸激酶与肿瘤关系 309
【四】酪氨酸激酶受体与肿瘤预后关系 310
【三】酪氨酸激酶受体与肿瘤血管生成 310
【二】酪氨酸激酶受体与肿瘤转移 310
【五】酪氨酸激酶受体与肿瘤化疗敏感性 311
四、JAK/STAT途径与肿瘤 312
三、ABL酪氨酸激酶功能与肿瘤的关系 312
二、SRC酪氨酸激酶功能与肿瘤的关系 312
第四节 靶向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剂 313
【一】西妥昔单抗 314
一、酪氨酸激酶受体的抗体 314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315
二、受体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 315
【二】曲妥珠单抗 315
【三】贝伐单抗 315
【一】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317
三、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317
【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317
【三】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317
【四】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317
【二】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318
第十章 血管生成抑制剂 323
第一节 肿瘤发展与血管生成过程 325
【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326
【一】纤维生成因子 326
第二节 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因子 326
一、血管生成刺激蛋白 326
二、血管生成负性调节因子 327
【四】转化生长因子 327
【三】血管生成素和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 327
三、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328
二、血管生成调节剂的检测 328
第三节 肿瘤血管生成活性的检测 328
一、形态学检测方法 328
一、O-(氯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醇 329
第四节 血管生成抑制剂 329
四、影像学检测 329
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 330
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330
五、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331
四、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 331
第五节 血管生成抑制剂存在的问题 332
八、squalamine 332
六、羧氨三唑 332
七、血小板因子-4 332
第十一章 新靶点抗肿瘤药物开发策略 335
第一节 抗肿瘤新药的作用靶点 337
第二节 抗肿瘤新分子靶点 338
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途径 339
一、RAS及法尼基转移酶 339
三、MAPK激酶/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EK/MAPKs)途径 340
五、周期蛋白激酶 341
四、蛋白激酶C 341
六、端粒酶/G-四螺旋 344
八、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L 345
七、环氧化酶-2 345
【一】RAS及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 346
一、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剂 346
第三节 新靶点抗肿瘤药物研究概况 346
【五】mTOR抑制剂 347
【四】PI3K抑制剂 347
【二】RAF抑制剂 347
【三】MEK/MAPK抑制剂 347
二、凋亡诱导剂 348
【六】蛋白激酶C抑制剂 348
三、化学预防药物 350
【二】激素与抗激素类 351
【一】非甾体类抗类药物 351
【一】flavopiridol 352
四、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 352
【三】Paullones类似物 353
【二】UCN-01 353
【二】靶向G-四螺旋的小分子化合物 354
【一】端粒酶逆转录酶抑制剂 354
【四】嘌呤霉素类似物(purines)和嘌呤衍生物 354
五、端粒酶抑制剂 354
第四节 抗肿瘤新靶点药物研究的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355
第十二章 肿瘤生物治疗临床试验 359
【一】新药研究开发的历史及现状 361
一、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 361
第一节 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及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361
【二】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 363
【三】生物统计学在新药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366
【四】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的实施与管理 368
【五】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的疗效评价与安全性评价 370
【一】GCP及其相关概念 371
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 371
【六】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总结的撰写 371
【二】GCP的基本原则 372
【一】肿瘤生物治疗研发的意义及临床试验设计特点 373
一、肿瘤生物治疗临床试验概述 373
【三】GCP的基本内容 373
【四】我国GCP的实施 373
第二节 肿瘤生物治疗临床试验 373
【二】不同类别生物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概况 375
【一】设计概要 379
二、肿瘤生物治疗各期临床试验设计 379
【二】肿瘤生物治疗Ⅰ期临床试验设计要点 380
【三】肿瘤生物治疗Ⅱ期临床试验设计要点 385
【四】肿瘤生物治疗Ⅲ期临床试验设计要点 388
【五】生物治疗与化疗联合的临床试验设计 390
【一】传统的T细胞免疫反应监测技术 391
二、体外常用免疫反应监测技术 391
第三节 生物治疗临床试验中常用的免疫监测技术 391
一、体内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技术-迟发超敏试验 391
【二】单细胞水平的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检测技术 393
【四】体液免疫的评估指标 397
【三】遗传学方法分析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检测技术 397
【一】以T淋巴细胞结构为基础的检测方法的相互比较、评估及应用 398
三、各种常用免疫监测技术的比较及评估 398
【二】以淋巴细胞功能为基础的检测方法的相互比较、评估及应用 399
【一】免疫监测手段在肿瘤临床试验应用中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400
四、各种免疫监测技术在肿瘤生物治疗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及实例分析 400
【三】分析CD8+T淋巴细胞的功能的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评估 400
【二】树突细胞疫苗临床试验的免疫监测及评估实例分析 401
【三】肽疫苗免疫治疗临床试验的免疫监测及评估的实例分析 402
【四】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免疫监测及评估的实例分析 403
第十三章 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治疗 407
第一节 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概况 409
【二】分期与预后 411
【一】病理组织学类型 411
一、分型、分期及预后 411
【一】治疗原则 415
二、综合治疗原则 415
【二】化学治疗对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价值 417
一、紫外线 418
第二节 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学基础 418
【三】放射治疗对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价值 418
三、钙粘蛋白 419
二、b-raf突变 419
四、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420
五、基因表达谱 421
【一】干扰素 425
一、细胞因子 425
第三节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425
【二】白细胞介素-2 428
【四】细胞因子联合方案 429
【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429
【五】生物化疗 430
【一】肿瘤细胞及细胞裂解物疫苗 433
二、肿瘤疫苗 433
【二】肽疫苗 436
【三】热休克蛋白疫苗 437
【五】树突细胞疫苗 438
【四】神经节苷脂疫苗 438
【七】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439
【六】DNA疫苗 439
三、淋巴细胞治疗 440
【三】他莫昔芬 441
【二】沙利度胺 441
四、小分子靶点药物治疗 441
【一】BAY43-9006 441
【四】其他 443
【三】左旋咪唑 443
五、单克隆抗体 443
六、基因治疗 443
七、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 443
【一】卡介苗 443
【二】短小棒状杆菌 443
第十四章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 447
【一】高分级脑胶质瘤 449
一、脑胶质瘤的临床概况 449
第一节 脑胶质瘤的生物治疗 449
【二】低分级脑胶质瘤 450
【一】分子遗传学 451
二、脑胶质瘤的生物学基础 451
【二】信号通路 452
【三】血管生成 453
【一】分子靶点治疗 454
三、脑胶质瘤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454
【二】血管生成抑制剂 457
【四】其他非细胞毒药物 458
【三】局部治疗 458
【六】基因治疗 459
【五】肿瘤疫苗 459
【三】晚期(ⅣC期)及复发性头颈部鳞癌 461
【二】局部晚期(Ⅲ、ⅣA和ⅣB期)头颈部鳞癌 461
第二节 头颈部鳞癌的生物治疗 461
一、头颈部鳞癌的临床概况 461
【一】早期(Ⅰ/Ⅱ期)头颈部鳞癌 461
【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462
【二】基因表达谱 462
二、头颈部鳞癌的生物学基础 462
【一】分子遗传学 462
【五】血管生成 464
【四】信号转导系统 464
【六】缺氧 465
【七】p53基因 467
三、头颈部鳞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468
【八】人乳头状瘤病毒 468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469
【三】氧增敏剂 472
【二】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 472
【六】其他 473
【五】人乳头状病毒疫苗 473
【四】基因治疗 473
【二】分期 474
【一】流行病学 474
第三节 鼻咽癌的生物治疗 474
一、鼻咽癌的临床概况 474
【三】综合治疗原则 475
【二】基因表达谱 476
【一】分子遗传学 476
二、鼻咽癌的生物学基础 476
【三】EB病毒 477
【八】p53 479
【七】c-KIT 479
【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479
【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479
【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479
【一】抗EGFR单克隆抗体 480
三、鼻咽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480
【三】p53基因治疗 481
【二】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治疗 481
【五】细胞因子 482
【四】树突细胞疫苗 482
第十五章 乳腺癌的生物治疗 487
【一】乳腺癌的诊断 489
二、乳腺癌的诊断与分期 489
第一节 乳腺癌的临床概况 489
一、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489
【二】乳腺癌的TNM分期 490
【二】早期可手术切除的乳腺癌 492
【一】原位癌 492
三、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492
【三】局部晚期乳腺癌 496
【四】转移性和复发性乳腺癌 497
【五】剂量密度化疗 501
【七】乳腺癌的干预研究 502
【六】双膦酸盐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502
【一】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 503
一、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与乳腺癌的关系 503
第二节 乳腺癌的生物学基础 503
【二】雌激素及其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 504
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与乳腺癌的关系 506
【一】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 509
三、乳腺癌分子表达谱及其临床意义 509
【二】蛋白质芯片-飞行质谱技术及其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 512
【三】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 513
一、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514
第三节 乳腺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514
【一】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515
【二】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519
【三】内分泌治疗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520
【一】乳腺癌特异性抗原 521
二、乳腺癌的免疫治疗 521
【二】乳腺癌免疫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522
【三】乳腺癌免疫治疗的困难 531
三、抗血管生成在转移性乳腺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532
【二】广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534
【一】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药物在乳腺癌生物治疗中的应用 534
四、其他分子靶点药物在乳腺癌生物治疗中的应用 534
【四】PI3K/Akt通路为靶点的乳腺癌生物治疗 535
【三】以RAS/RAF/MEK/ERK通路为靶点的乳腺癌生物治疗 535
【五】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为靶点的乳腺癌生物治疗 536
第十六章 肺癌的生物治疗 539
一、流行病学和病因 541
第一节 肺癌的临床概况 541
【二】肺癌的分期 542
【一】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 542
二、病理和分期 542
三、疗效和预后 544
【一】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 545
四、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545
【二】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547
第二节 肺癌的生物学基础 549
一、癌基因 550
【三】bcl-2 551
【二】ras 551
【一】myc 551
【六】c-kit 552
【五】her-2 552
【四】her-1 552
【二】p16 553
【一】p53 553
【七】c-met 553
二、抑癌基因 553
三、基因表达谱 554
五、基质金属蛋白酶 556
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556
七、蛋白激酶C 557
六、端粒和端粒酶 557
十三、热休克蛋白 558
十二、蛋白酶体 558
八、磷脂酰肌醇3′激酶 558
九、维甲酸信号通路 558
十、细胞周期和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 558
十一、肿瘤相关抗原 558
【一】干扰素 559
一、细胞因子治疗 559
十四、环氧化酶-2 559
第三节 肺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559
【三】胸腺肽 560
【二】白细胞介素-2 560
二、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561
三、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 562
【一】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靶向治疗 563
四、靶向治疗 563
【二】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 567
【三】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 568
【五】蛋白酶体抑制剂的靶向治疗 569
【四】以c-kit为靶点的靶向治疗 569
【六】以基质金属蛋白酶为靶点的靶向治疗 570
【七】以环氧化酶2为靶点的靶向治疗 571
【十一】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靶向治疗 572
【十】以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为靶点的靶向治疗 572
【八】针对PI3K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 572
【九】针对维甲酸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 572
【一】抑癌基因治疗 573
五、基因治疗 573
【十二】以热休克蛋白为靶点的靶向治疗 573
【三】自杀基因治疗 574
【二】反义基因治疗 574
第十七章 泌尿系统肿瘤的生物治疗 579
一、肾细胞癌的临床概况 581
第一节 肾细胞癌 581
【一】肾癌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基因表达谱 582
二、肾细胞癌的生物学基础 582
【二】血管生成 584
【四】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 586
【三】RAF激酶通路 586
【一】细胞因子治疗 587
三、肾细胞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587
【三】干细胞移植 589
【二】肿瘤疫苗 589
【六】小分子靶点药物 590
【五】单克隆抗体治疗 590
【四】淋巴细胞治疗 590
一、前列腺癌的临床概况 591
第二节 前列腺癌 591
【三】BCL-2过表达 593
【二】基因表达谱 593
二、前列腺癌的生物学基础 593
【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593
【六】过氧化酶活化增生受体γ配体 594
【五】端粒酶激活 594
【四】血管生成 594
【三】肿瘤疫苗 595
【二】钙三醇 595
三、前列腺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595
【一】细胞因子 595
【五】小分子靶点药物 596
【四】单克隆抗体 596
一、膀胱癌的临床概况 597
第三节 膀胱癌 597
【一】细胞周期调控异常 598
二、膀胱癌的生物学基础 598
【二】其他生物学行为异常 601
【二】基因治疗 602
【一】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602
三、膀胱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602
第十八章 消化道肿瘤的生物治疗 607
【三】综合治疗原则 609
【二】诊断与分期 609
第一节 原发性肝癌 609
一、原发性肝癌临床概况 609
【一】流行病学 609
【一】肝癌的发生发展与侵袭转移分子机制 611
二、原发性肝癌的生物学基础 611
【二】与肝癌有关的其他分子机制 613
【一】免疫治疗 614
三、肝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614
【二】基因治疗 617
【二】诊断与分期 618
【一】流行病学 618
第二节 大肠癌 618
一、大肠癌的临床概况 618
二、大肠癌的生物学基础 620
【三】大肠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620
【一】大肠癌的基因表达特点 621
【二】大肠癌异常表达的受体 622
【一】单克隆抗体治疗 623
三、大肠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623
【二】小分子靶点药物治疗 626
【三】其他的靶向治疗 627
【五】大肠癌的基因治疗 628
【四】大肠癌的免疫治疗 628
【一】流行病学 629
一、胃癌的临床概况 629
第三节 胃癌的生物治疗 629
【二】诊断与分期 630
【三】胃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631
【一】胃癌的基因表达特点 632
二、胃癌的生物学基础 632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 633
【一】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633
【二】胃癌异常表达的受体 633
三、胃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633
【三】胰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634
【二】诊断与分期 634
第四节 胰腺癌的生物治疗 634
一、临床概况 634
【一】流行病学 634
【一】胰腺癌的基因改变 636
二、胰腺癌的生物学基础 636
【二】胰腺癌的生长因子及受体 637
【一】分子靶向治疗 638
三、胰腺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638
【三】其他的生物治疗 639
【二】基因治疗及免疫治疗 639
【二】诊断与肿瘤危险分级 640
【一】流行病学 640
第五节 胃肠道间质瘤的生物治疗 640
一、临床概况 640
二、胃肠道间质瘤的生物学基础 641
【三】胃肠道间质瘤的综合治疗原则 641
【一】伊马替尼 642
三、胃肠道间质瘤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642
【三】其他的分子靶向药物 644
【二】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644
第十九章 妇科肿瘤的生物治疗 647
一、宫颈癌的临床概况 649
第一节 宫颈癌 649
【二】宫颈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650
【一】宫颈癌的临床分期 650
【一】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及其致癌机制 653
二、宫颈癌的生物学基础 653
【二】其他宫颈癌相关基因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657
【一】特异性免疫治疗 659
三、宫颈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659
第二节 上皮性卵巢癌 665
【二】其他生物治疗手段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 665
【二】卵巢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666
【一】卵巢癌的临床分期 666
一、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概况 666
【一】上皮性卵巢癌的分子标记 668
二、上皮性卵巢癌的生物学基础 668
【二】卵巢癌免疫抑制性微环境 672
【一】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673
三、卵巢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673
【二】卵巢癌的免疫治疗 678
【三】卵巢癌的基因治疗 684
第二十章 恶性淋巴瘤的生物治疗 691
一、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分类 693
第一节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概况 693
【一】流行病学 695
二、霍奇金淋巴瘤 695
【二】诊断与分期 696
【四】治疗原则 697
【三】预后因素 697
【二】诊断与分期 700
【一】流行病学 700
三、非霍奇金淋巴瘤 700
【三】治疗原则 701
四、提高剂量强度化疗 706
【一】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707
一、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遗传学背景 707
第二节 恶性淋巴瘤的生物学基础 707
【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细胞遗传学改变 709
【二】霍奇金淋巴瘤的细胞遗传学改变 709
二、恶性淋巴瘤的异质性及其分子表达谱 710
第三节 恶性淋巴瘤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711
【一】单克隆抗体 712
一、被动免疫治疗 712
【二】放射免疫治疗 716
二、主动免疫治疗 717
【一】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PP) 718
五、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718
三、过继性免疫治疗 718
四、bcl-2反义寡核苷酸治疗 718
【四】蛋白酶体抑制剂 719
【三】蛋白酶体是肿瘤治疗理想的分子靶点 719
【二】蛋白酶体的功能 719
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723
第二十一章 血液肿瘤的生物治疗 727
【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概况 729
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729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 729
【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生物学基础 730
【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731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生物学基础 738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概况 738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738
【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739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生物学基础 741
【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概况 741
第二节 慢性白血病 741
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741
【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742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概况 744
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744
【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生物学基础 745
【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747
一、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概况 750
第三节 多发性骨髓瘤 750
【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微环境的研究 751
二、多发性骨髓瘤的生物学基础 751
【二】抑制血管生成治疗 752
【一】干扰素治疗 752
【二】多发性骨髓瘤新的分子靶点研究 752
【三】新药物在动物模型中的抗肿瘤活性 752
三、多发性骨髓瘤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752
【三】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753
二、预后评估与疗效判断 755
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概况 755
第四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755
【一】小分子药物 756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生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756
【二】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 758
【四】药理学方面的差异 759
【三】伊马替尼 759
【五】基因表达的靶向调节 760
第二十二章 肿瘤的时间治疗 763
第一节 时间治疗的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 765
第二节 常用抗癌药物毒性及疗效的昼夜节律 767
第三节 肿瘤时间化疗的临床研究 769
【一】大肠癌 770
【二】胰腺癌 771
【三】胃癌 771
【四】卵巢癌 771
【五】肺癌 771
【六】乳腺癌 772
【七】其他 772
第二十三章 常见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775
第一节 常用静脉联合化疗方案 777
一、脑瘤 777
二、鼻咽癌 779
三、非小细胞肺癌 780
四、小细胞肺癌 783
五、食道癌 785
六、乳腺癌 786
七、肝癌 791
八、胃癌 792
九、胰腺癌 794
十、大肠癌 795
十一、肾癌 797
十二、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 799
十三、恶性黑色素瘤 800
十四、霍奇金淋巴瘤 801
十五、非霍奇金淋巴瘤 804
一、脑胶质瘤 811
二、鼻咽癌及其他头颈部癌 811
第二节 常用动脉联合化疗方案及给药方法 811
三、肺癌 812
四、乳腺癌 813
五、食道癌 813
六、胃癌 814
八、肝血管瘤 815
九、胰腺癌 815
七、原发性肝癌 815
十、大肠癌 816
十一、肾癌 817
十二、膀胱癌 817
十三、前列腺癌 818
十四、卵巢癌 819
十五、宫颈癌 820
十六、子宫内膜癌 821
十七、子宫肉瘤 822
十八、外阴癌 823
十九、软组织肉瘤 823
附录1 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824
附录2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7号) 830
附录3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841
附录4 抗肿瘤药物常见毒性分级标准(NCI) 843
附录5 病人体力状况(PS)的计分标准 847
附录6 体表面积(m2)线性图 848
附录7 常用化疗药物名称和中英文对照 849
附录8 中英文对照及缩略词索引 853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奶制品化学及生物化学》(爱尔兰)福克斯(FoxP.F.)等 2019
- 《生物化学》田余祥主编 2020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微生物培养与显微检验》李晶主编 2018
- 《灭绝生物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编著 2018
- 《肿瘤患者的中医饮食疗法》胡家才,胡钦勇主编 2018
- 《海州湾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晁敏主编 2018
-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第2版》陈鹏,郭蔼光 2018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科技语篇翻译教程》雷晓峰,李静主编 2020
- 《二十世纪广东包装设计史》王娟著 2019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
- 《新闻出版博物馆 总第33期》新闻出版博物馆 2018
- 《上海市订购外国和港台科技期刊联合目录 1983 上》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83
- 《生物科技、医学与法律》齐延平,安·玛丽·杜盖著 2018
- 《科技新闻英语 英汉互译精选》郑佩芸主编;吴越,郭亮,毛隽副主编 2019
- 《科技法教程》李功国著 1993